路上的美國史︱上帝的開鑿、西進運動的起點:坎伯蘭隘口
坎伯蘭隘口及荒野之路示意圖
坎伯蘭隘口在美國的位置聯通大西洋和中部大平原的紐帶打開北美的地形圖,你就會發現,阿巴拉契亞山大致是由北往南,從加拿大東部一直延伸到美國南部的喬治亞、阿拉巴馬一帶,幾乎和大西洋海岸平行。這樣一來,大西洋沿岸分布的平原,就和廣袤的中部大平原隔開了。雖然阿巴拉契亞山和很多別的大型山脈比起來,海拔落差並不算大,但它是一座褶皺山,地質史上前後經歷了三次造山運動和長時間的侵蝕,形成了相互平行的很多組小山脈,地形十分複雜。在殖民時代,阿巴拉契亞山就成了一道天然屏障,阻擋了大西洋沿岸的英國殖民地向西擴張。17世紀,雖然南方的煙草種植業和新英格蘭的手工業、漁業和造船業養活了北美的英國殖民者,但還是有人不滿足。有的英國殖民者希望繼續向西,到阿巴拉契亞山的另一邊去。去幹什麼呢?打獵。北美洲生活著一種動物——海狸。用海狸毛皮製成的衣服,在歐洲上流社會很受歡迎。它們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比所謂的「鈔票作物」煙草的效益更高。想要打到更多的海狸,就必須要往西邊去,向西去,就要翻過阿巴拉契亞山。這樣,阿巴拉契亞山就成為了獵人和財富之間的一道最大的障礙。所幸的是,大自然在鑄造阿巴拉契亞山的時候,留出了一道大致東西走向的缺口。它就是坎伯蘭隘口。在大約三億三千萬年前,地殼運動在大山谷以西的阿巴拉契亞山支脈坎伯蘭山上壓出了一條巨大的逆向斷層,把原本位於地下深處的質地比較鬆軟的岩石帶到了地表。於是在各種侵蝕作用下,鬆散岩石被剝落,一條裂縫在坎伯蘭山上逐漸生長。大約三億年前,一顆大約有三個籃球場那麼大的隕石撞向了地球,正好擊中了這個裂縫。巨大的衝擊力把這片原本就比較脆弱的岩石徹底擊碎。從此,一個深兩百多米,長三千多米的隘口就形成了。它把這一段的山體攔腰截斷,聯通了大山谷和阿巴拉契亞山以西的低地。從此,東海岸和中部大平原之間,便有了一道互相連接的通道。
隘口的地形圖,紅線是道路(來源:克萊姆森大學)實際上,阿巴拉契亞山中的險要隘口並不少,比如特拉華河峽谷、大莫卡辛隘口和斯庫基里山口等。但是,這些隘口要麼在大山谷以東、只切開阿巴拉契亞山的一部分,要麼有河流險灘或沼澤地阻隔,都不足以形成一條通往西部世界的便捷通道。只有坎伯蘭隘口,在大山谷以西、阿勒格尼高原以南、最薄弱的坎伯蘭山上將其完全切斷,且隘口中沒有河流,人可以比較輕鬆地通行。切諾基和肖尼等印第安人部族很早就把坎伯蘭隘口當作自己的交通要道。英國的獵人們也在17世紀發現了它。1670年,坎伯蘭隘口第一次被做海狸毛皮生意的商人發現。18世紀中期,弗吉尼亞的探險家托馬斯·沃克率隊考察阿巴拉契亞山,來到了坎伯蘭隘口的東端,他正式把這個隘口標註在了地圖上,並以當時的英王喬治二世的兒子坎伯蘭公爵的封地為其命名。此後,獵人們紛紛湧向了此地,借道前往阿巴拉契亞山的背後,去尋找更多的海狸。
托馬斯·沃克的畫像阿巴拉契亞山背後的世界從此開始吸引更多英國殖民者的眼光。他們了解到,在坎伯蘭隘口的另一頭是森林密布的肯塔基,擁有無盡的木材資源以及不少的可供狩獵的野獸;肯塔基往北走有一片水草豐美的低地,叫做俄亥俄河谷地區。於是在1748年,弗吉尼亞殖民地成立了俄亥俄公司,派人通過坎伯蘭隘口,前往俄亥俄河谷地區勘測土地,準備將其據為己有。然而此舉卻刺激到了法國人。法國人從聖勞倫斯河進入北美洲,然後渡過五大湖,順著密西西比河南下,一直抵達新奧爾良,整個北美洲中部都是他們的勢力範圍,包括俄亥俄地區。
1750年北美洲形勢圖,黃色屬英國,紅色屬法國,可以看出俄亥俄河(Ohio R.)流域為英法勢力重疊的爭議地區英國人和法國人本來就互相敵對,弗吉尼亞殖民地和法國人就俄亥俄歸屬問題的矛盾也不可調和,於是便於1754年爆發了法印戰爭。法國及其盟友印第安人各部和英國人在北美洲開戰。從宏觀角度看,這也是英法七年戰爭的一部分。這場戰爭讓英國的十三個殖民地第一次團結在了一起,為日後的獨立戰爭奠定了一定的基礎。而戰爭中湧現出的一些領袖,比如華盛頓、霍雷肖·蓋茨、本傑明·富蘭克林等,日後成為了美國獨立戰爭的核心人物。隘口的疏通十三個英國殖民地團結起來擊敗了法國人。法國退出了俄亥俄地區,從此在北美洲一蹶不振。英國殖民地的獵人和商人們高高興興地準備去這片新土地上大幹一番。然而,英國政府卻出於稅收、防務、貿易壟斷、和印第安人的關係等等各種考慮,頒布了《1763年皇家公告》,禁止殖民地開發阿巴拉契亞山以西的土地。在阿巴拉契亞山以西,英國殖民者已經建成的房屋,都被政府沒收封存,私自越線開墾的人會被逮捕。這樣的政策引起了殖民地對英國政府的強烈不滿。因此,很多歷史學家認為,這份公告是美國獨立戰爭的第一條導火索。再加上之後的印花稅、唐森德條例(在北美殖民地增稅的法案)、波士頓大屠殺、波士頓傾茶事件等一系列事件的累積作用,最終,十三個殖民地發起了獨立戰爭。
法印戰爭後的形勢圖,英國獲取俄亥俄地區,同時禁止向西開墾1775年3月,就在列剋星頓槍聲響起前的一個月,來自賓夕法尼亞的探險家丹尼·布恩帶領大約三十名獵人,來到弗吉尼亞西部打獵。他們來到了坎伯蘭隘口的東端。由於大多數印第安人部落在七年戰爭里支持法國,因此英國人和印第安人的關係很不好。法印戰爭以後,印第安人收縮在隘口的西側,而英國政府也禁止殖民者向西開發,因此坎伯蘭隘口裡原有的印第安人小徑逐漸少有人往來,都被荊棘覆蓋了。
丹尼·布恩的畫像在坎伯蘭隘口東側,布恩決定:穿過隘口,去山的背後打獵,賺更多的錢,不去理會公告。於是,三十多個人揮舞著長刀,撥開藤蔓,披荊斬棘,深入了隘口。他們完全是背水一戰。面對著各式各樣的危險和未知的前途,他們沒有帶任何給養和藥品,也沒有嚮導和地圖,只有對未來的期盼和勇於探索的心。終於,布恩等人靠近了隘口的西側,闖進了印第安人肖尼部的地盤。肖尼人可不把布恩等人當做偉大的探險家,而是把他們當做入侵者。為了保衛家園,肖尼人襲擊了布恩的隊伍。布恩是個有過軍事經驗的人,七年戰爭的時候曾經代表北卡羅萊納參戰。而且他和印第安人有血仇:他的兒子正是被印第安人所害。因此在肖尼人的襲擊下,布恩沒有躲避,而是組織起自己的下屬,和肖尼人開戰。
肖尼部印第安人此時的肖尼人早已在和歐洲殖民者的交往中,學會了槍支的使用,並且有了森嚴的社會體系。他們人數眾多,訓練有素,武器精良,且在主場作戰,熟悉地形。布恩的人雖然勇猛善戰,但畢竟寡不敵眾,且孤軍深入,最終被擊潰,傷亡慘重。布恩僥倖突圍,逃出包圍圈,然而他卻並沒有折返,而是選擇了繼續向西。最終,倖存者們走出了坎伯蘭隘口,到達了擁有豐富資源的肯塔基,建立了布恩據點。
荒野之路上的布恩紀念碑走向荒野,一路向西就在一年以後,另一位探險家詹姆斯·羅伯森帶領一隊人馬從南邊的北卡羅萊納出發,來到了坎伯蘭隘口。他們此行的目的是去接收一塊剛從切諾基人手裡買下的土地。和布恩不同的是,羅伯森有外交天賦。他非常善於和印第安人打交道。他們要接收的這塊土地,正是羅伯森通過談判,從南邊的切諾基人那裡和平買來的。在隘口裡,羅伯森和肖尼人進行了友好的談判,最終他率領他的人馬平安地穿過了坎伯蘭隘口,繼續西行,在新獲得的土地上建立了一座小據點。這座小據點經過發展,成為了今天的音樂之城納什維爾。而羅伯森的成功之旅,也標誌著坎伯蘭隘口成為了一條安全的通道。
詹姆斯·羅伯森的畫像布恩和羅伯森所開闢的這條穿越坎伯蘭隘口的路,在之後的二十年間被超過三十萬人走過。它被稱為田納西荒野之路(Wilderness Road of Tennessee),因為它所連接的是阿巴拉契亞山背後的未知的荒野世界。這三十萬人成為了肯塔基和田納西地區的第一批白人居民,建立了一個個據點、要塞、村鎮,為剛成立的美國穩固肯塔基和田納西地區的疆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幅十九世紀描繪坎伯蘭隘口的畫但這條路的意義並非這麼簡單。這條荒野之路的出現,為剛剛立國的美國人提供了一條通往西部廣闊天地的途徑:美國成立以後,英國頒布的禁止向西開墾的命令便不復存在,坎伯蘭隘口的疏通,就像吹響了美國人大規模向西遷徙的號角,持續多年的西進運動拉開了序幕。西進運動的發起原因有很多,其中東海岸的社會矛盾和人口暴漲是最主要的原因。19世紀初,歐洲爆發了拿破崙戰爭。為了不讓對方得到來自美洲的補給品,歐洲各國相繼互相封鎖海岸線,這導致美國的商船損失慘重,無法進入歐洲。正派的商人破產了,投機者搞起了走私,在混亂中勉強維持著經濟。對於這樣的封鎖,美國政府非常無奈。於是麥迪遜總統下令,美國也封鎖自己的海岸線,不為歐洲國家提供任何的軍需品,直到各國保證不騷擾美國船隻為止。然而歐洲各國廝殺成一團亂麻,沒工夫理會美國人的意見。這樣一來,就連走私者也維持不下去了,美國的經濟陷入停滯。在此同時,美國獨立後沉澱多年的社會隱患也逐漸顯露。美國東部,特別是南方各州的人口持續增加,然而土地的供給是有限的。除了欺負原住民、佔領一些土地之外,美國南方已經沒有多餘的土地來開設新的種植園了。一些州為了還清獨立戰爭時欠下的債務(歐洲各國給的戰爭貸款,特別是法國、荷蘭和西班牙;另外還有一部分是富商給的私人貸款。像弗吉尼亞、賓州、馬薩諸塞等州就是為了還貸款而發不起工資,甚至亂收稅,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發生了好幾次動亂,其中最著名的是馬薩諸塞的獨立戰爭老兵謝斯領導的起義,還有賓州西部的威士忌酒起義),開始收取高額的賦稅,甚至比英國殖民時期還要高;另一些州,為了讓民眾滿意,不得不立法來剝奪商人富豪們的利益,羅德島州甚至出現了多數人的暴政。全國各地時常會有民變發生。如此嚴峻的社會形勢下,美國政府只能鼓勵民眾們往西走。西邊有廣袤的國土,要土地有土地,要木材有木材,要礦產有礦產。在沒有建制的地方,甚至還可以形成自治。在東部生活很困難的底層群眾,想要翻身,最好的途徑就是向西走,去荒野里重新開闢自己的生存空間。這和他們的祖先離開歐洲,來到美洲的選擇是一樣的。於是,浩浩蕩蕩持續數十年的西進運動開始了,而西進的最初起點,就是坎伯蘭隘口;最初的路,便是田納西的荒野之路。
坎伯蘭隘口裡的小徑西進的過程中,美國買下了路易斯安那,吞併了德克薩斯,擊敗了強鄰墨西哥,滲入了俄勒岡。他們渡過了密西西比河,征服了科羅拉多高原,翻越了洛基山,擊敗了驍勇的蘇族人,挖到了內華達的金礦,最後在陸地的盡頭再次看見了大海。到了19世紀中期,美國已經由一個只有阿巴拉契亞山到大西洋之間狹長土地的小國,變成了一個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大國。西進運動給美國帶來的不僅是遼闊的疆域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在西進運動中,美國人背對著大西洋,越走越遠,同時也把殖民時代的歷史包袱扔在了身後。到了西部的美國人,見到了壯麗的荒野景觀,於是認為上帝是在美國創造的世界,這才把最好的景觀留在了美國,因此美國的崛起是「天定命運」(Manifest Destiny)。這樣的思想,以及對荒野和自由的嚮往,從此深深烙印在美國人的基因里,並逐漸形成了本土的文化,比如吃苦耐勞並崇尚個人英雄主義的牛仔文化,和再後來叛逆的嬉皮士文化等。西進運動的先驅者們所表現出來的品質和精神,和布恩穿越坎伯蘭隘口時是一致的:勇敢、堅韌、探索、義無反顧。這些品質和精神,逐漸發展成為了美國的民族精神。這是繼建國前的大覺醒運動(1730年代北美洲的一場追求信仰自由的思想運動)恢復了人們的宗教熱情之後,北美人民再次從思想上提升了自己,也增進了美利堅這個新民族的自我認同。
肯塔基州發行的紀念坎伯蘭隘口的硬幣,上面寫的是「通往西部的第一扇門」當然了,坎伯蘭隘口在歷史中的作用也不完全是正面的。對於印第安人來說,坎伯蘭隘口的存在就是災難,在西進運動的衝擊下,許多印第安人流離失所,最終被迫遷往保留區。美國快速西進、兼并土地的過程中,南北矛盾也顯露了出來,並迅速激化,後來導致了南北戰爭。內戰中,坎伯蘭隘口五易其手,是雙方爭奪的焦點。
坎伯蘭隘口的旁邊已經修築了公路隧道坎伯蘭隘口不僅是西進運動的起點,也是美國精神的源泉。目前,坎伯蘭隘口成為了一座國家歷史公園,歸國家公園署管理,受到聯邦政府保護。在這座上帝開鑿在阿巴拉契亞山的窗口裡,美國人走出了大國崛起的第一步。隘口另一側的荒野之路,是美國人鑄造民族精神、拓展疆土時走過的第一段路。此後,西部的荒野上,由荒野之路延伸出的一條條小徑把美國人帶向了洛基山和太平洋,也走向了世界大國的舞台。
推薦閱讀:
※評論丨美國史上最嚴重槍擊案 將如何影響美國大選?
※特朗普最新消息:當上總統也沒什麼好日子?特朗普或成美國史上最快被彈劾總統
※駱家輝正式成美國史上首位華裔駐華大使
※戲說美國史 百年話滄桑(1)
※美國史上最著名7大事件照:第6張爭議最大 至今仍有兩個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