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家停業 55家開業 中國百貨行業2017年經歷了什麼

自2010年開始,經歷增速放緩、負增長,質疑與調改一直伴隨百貨業。2017年,多年價值重構成果逐步釋放。《聯商網》對國內重點城市重點百貨進行監測,以期準確呈現行業趨勢。

關停與新開數量雙降

百貨門店關停與新開數量逐年下降。

連續6年關店潮,劣質門店數量已大幅減少,據聯商網不完全統計,2017年停業或轉型的百貨店有46家間,較2016年少了至少5家,去年新開店鋪有55家。

考慮到大批存量百貨店實質改造為租賃比超過聯營/自營比的購物中心,但又並未翻牌或宣布轉型購物中心,實際凈增百貨店數量仍可能是負數。

關停百貨店有三個走向,一部分轉型為百貨購物中心或城市奧萊,上海一百商業中心、寧波銀泰百貨東門店屬於前者,上海五角場東方商廈、北京北辰北五環店屬於後者。另一部分轉租,南京同曦瑞都、成都仁和春天棕北店轉租給傢具賣場。在辦公需求較高的北京,庄勝崇光百貨北館轉為了辦公物業。作為購物中心的主力百貨,北京長楹天街百盛、成都錦華萬達廣場萬達百貨則在「去主力百貨」的過程中永遠消失了。

去年開業的55家百貨店中,有42家位於母公司自建購物中心內。由此可見,商業地產及購物中心的發展是百貨增量的主因。

事實上,去年停業和被收購的購物中心也有幾十家。只是購物中心通常是自持重資產項目,大量購物中心雖然經營不善出租率極低通常也會熬著坐等被收購,租賃經營且人力成本較高的百貨店只有停業止損,雖然很多關門歇業的百貨店業績坪效高於絕大多數供應過剩的購物中心。

渠道下沉趨勢明顯

在商業去中心化背景下,經濟發達區域/城市成了百貨店的重災區,與此同時,剩者為王,核心商圈的優質百貨店經過多年耕耘和升級調整,仍然會活得很滋潤。值得注意的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城市,尤其是北方區域,百貨店生機勃勃。

過去一年,華東關停15家,西南11家、華北7家,東北2家,華中3家,西北2家。從城市分布來看,成都有8家店停業,北京7家、上海5家、重慶3家、蘇州2家緊隨其後。

百貨新店主要集中在北方和四五線城市,江蘇去年新增8家百貨門店,成百貨店熱門大省。廣東次之,永旺GMS一枝獨秀貢獻比最大;山東5家、河北4家分列第三第四,安徽天津四川均新開3家,並列第五。

就城市類型來看,四大一線城市僅開百貨店3家,佔比5%;新一線和二線城市新開24家百貨,佔比44%;三線以下城市成為主力軍,佔比51%。

全渠道多元業務價值重塑

過去的一年,各百貨公司大力發展多元業務,變身綜合服務的全零售企業,「去百貨化」趨勢明顯。在此過程中,抗風險能力和綜合競爭力大幅提升。

這幾年百貨關店潮牽連甚廣,遍及全國所有外資、國資及民企連鎖百貨。從百貨所屬集團來看,去年停業最多的是百盛5家,香港新世界3家,台灣遠東和友好集團各2家。

日本永旺和深圳天虹憑藉旗下超市的黏性加速展店,成為去年開店最多的兩大百貨集團,分別新增8家和5家。專攻四五線城市大眾市場的信譽樓憑藉獨特的自營模式新增4家,排名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經過五年的持續關停,萬達、世茂、寶龍等商業地產結束了自營百貨的發展,遠東等多個連鎖百貨集團已多年沒有開設新店,北辰、尚泰中國、NOVO等多個連鎖百貨系統更是徹底退出市場。

百聯、百盛、金鷹、新世界百貨、天虹各大百貨集團加大了購物中心、奧特萊斯、新興自營業態的投入。王府井、銀泰等多家百貨企業更是通過「更名」的方式「去百貨化」,變身為綜合服務的全零售企業。

內容為王 自營品牌體系化

這幾年,在「回歸商業本質」的主導下,百貨業重新聚焦於商業與服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表現是,各大百貨集團新興自營業態日臻成熟,去年全面實現體系化、多業態覆蓋。

金鷹先強化與聯營品牌的戰略合作,甚至做了很多跨界合作的產品。比如聯合辦公領域的方糖小鎮、Ye齒科診所、室內高爾夫練習場及模擬器等等。同時,推出經營自營G·Life系列品牌,涉及超市、書店、寵物、健康、美容、兒童、家居、數碼、藝術、餐飲、教育、護理及影院12大生活業態。其中書店品牌G·TAKAYA發展最為迅速,教育培訓、健康家園兩大板塊也是金鷹比較看重的領域。

天虹在2016年就完成了自營品牌Rain系列的系統搭建,形成女雜、時尚服飾、家居、兒童四大板塊的集合店品牌。去年,天虹推出定位「都會生活超市」的全新超市品牌sp@ce,以及無人便利店「Well Go」。

繼新世界百貨超市、LOL生活方式概念店、N 烘焙、小餐飲彼得家鮮選、兒童手工體驗路易烘焙、主題街區新界8拾8之後,新世界百貨自有品牌陣營再擴容,推出服裝集合店「新說」、N 便利店、N baby母嬰店。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自營品牌也在嘗試體系外發展,進駐其他百貨集團,與不同新興自營品牌甚至國際品牌同場競技。

《聯商網》高級顧問孫裕隆認為:百貨在痛苦的輪轉周期里將探索出更加適合的經營模式,也將形成新的百貨商業倫理與價值追求。如果依託於外在模式與工具的驅動只會加速衰退,由內在價值導向驅動的轉型才能實現蛻變。

(來源: 李燕君 郭歆曄 製圖/鄭珍珍)


推薦閱讀:

2018年遊戲行業發展前景十大預測
2017年中國零售行業發展概況及發展趨勢預測【圖】
銷售行業沒有奇蹟,只有天道酬勤
【影院行業為何越來越難做,怎麼辦?】
外匯行業里有幾種IB?

TAG:中國 | 行業 | 經歷 | 百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