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把收藏搞成變相投機,一場文物收藏熱潮漸退值得反思

文物收藏熱潮漸退值得反思

——訪文物鑒定專家王立軍

想和知名文物鑒定專家王立軍見個面並不容易,從冬天到立夏,雖沒經過九九八十一難,也是簡訊、電話相約不斷,最終總算在翌景小區得見其「真容」。他本人常年不在京城,自嘲是:閑雲野鶴滿天飛,天馬行空到處跑。

王立軍先生身材高大,器宇軒昂,是那種所謂的南人北相,其格尤貴。為了不多耽誤他的寶貴時間,寒暄之後我立馬開門見山請他對2014年的古玩市場做下評估。但是顯然這不是一個令他感興趣的話題。不過,什麼叫大家風範?那就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叫別人難堪。

坦言古玩市場在走下坡路

他先請助手幫我沏了杯鐵觀音,看著杯中舒展的綠葉和著緲緲升騰的嵐煙,只覺得茶香撲鼻,神清氣爽。王先生這才兜轉回來回答我的問題:這麼說吧,2014年至今,中國的古玩市場在走下坡路,全民收藏熱也在降溫。早就耳聞他的豪爽率真,但是如此的直言不諱還是很出人意料。

看見我詫異,他接著言道:細究原因,其中之一是政治風雲變幻。在一般人眼裡,收藏純屬個人愛好,與政治沾不上什麼邊兒。其實不然,這兩年,國家和政府大力倡導廉潔奉公,使得一些官場上的人不太敢收禮了。而過去找人辦事給人送禮都講究高大上,送錢送物太低端了,文物字畫更有價值更拿的出手,這種行賄方式被人稱為「雅賄」。現在呢,官員不敢收禮了,送禮的自然也就送不出去了。

還有,一些真正的收藏大家已經收了不少東西,這些人已經把收藏融入了生活,甚至生命。他們可以廢寢忘食地欣賞考證一幅作品,也可以傾家蕩產收藏一件奇珍,就是所說的「不第情好寄之,直性命徇之」的執著。那這樣一來,他們再想收東西,手中資金亦非常有限了。另外,還有一批人開始時盲目跟風,把文物收藏完完全全當成一種市場行為,既是投資也是投機。很少能擺脫其「價錢幾何」的意識,所熱衷的只是「又升值到了什麼價位」?只要一件物品能升值,他們就會去買。那麼,問題來了,他們買的東西有多少是真貨呢?據我所知,他們買到的大部分都是假貨。即使買到真東西,之後又常常糾結於如何出手該賺多少錢才合適?期間全無收藏的喜悅,更談不上對精神情操的陶冶。而如今,這部分人也大多收手了,主要是被假貨坑怕了。

凡此種種,中國的文物市場不走下坡路才怪呢。

對民間收藏市場有自己的願景。

據王立軍估算,我國收藏愛好者有千萬之眾,收藏品品種大約五百多種,國外一千多種,收藏市場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真假問題。假貨遍地帶來古玩市場亂象橫生:盲目投資,發財心切;專家無眼,真假不辨;拍賣拍賣,拍假假賣,不一而足。另一方面,有些人人搞收藏靠的是耳朵,而不是眼睛,道聽途說,偏聽偏信,加上本身鑒賞能力低,甚至屬於古玩收藏領域的「文盲」級別,「打眼」就在所難免了。只有真切知道某件作品的文化歷史價值,才能找到合理的價格落點。藝術資本市場風譎雲詭,唯有高明的藝術鑒賞力才是識別真偽的「定海神針」。

王立軍強調收藏者應特別注意的幾大宜忌,相對而言,忌比宜多得多。宜是要具備眼力、魄力、財力和毅力。忌是:忌按圖索驥;忌聽「故事」;忌小販引誘;忌偏僻之地;忌高齡老人;忌過分自信;忌野心勃勃;忌傾囊收藏;忌幻想一夜暴富 ;忌鑒定證書;忌「科學」鑒定;忌迷信「海外迴流」;忌隨波逐流;忌理論和實踐分離;忌唯利是圖。

對於收藏經營者來說,亦不能唯利是圖,哄抬價位,非正道的收藏之路,受益者是經營者,作偽者,受害的是不健全的收藏市場和收藏者的熱心。收藏經營者應該提供真、精、珍品,杜絕假、劣、次品,以商業道德和人格信譽為保證。這也是王立軍對民間收藏市場的理想願景。

他對假貨泛濫深惡痛絕

作為文物鑒定專家,王立軍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世界各地,令他痛心的是發現經他手鑒定的古董其中的假貨檢出率竟然高達90%。大量的贗品使許多老百姓深受其害,導致一幕幕悲劇發生,搞不好就會破壞和諧社會的構建。一次,有位退休老教師非拉他去家中鑒寶,自述退休金5000元,老伴兒沒工作。他每月都會拿出3000元搞收藏,餘下2000元過日子,過得很緊吧。王立軍一看,一屋子的瓶瓶罐罐一件真東西沒有,老教師本人還滿心歡喜呢。他實在不忍拆穿,知道老人已經把收藏視為生命支柱,其家人對此本來就不贊同,要是知道他收了一堆假貨的話,這日子就沒法過了。他只好含糊其詞,並提醒老人以後少收點東西,先保證把晚年生活過好再說。其實,這真是無奈之舉,幾乎背離了他從來直言不諱的真性情,但也側面顯示出他內心深處的俠骨柔情。

假古董太多了,簡直打不勝打。許多贗品甚至漂洋過海,讓不少老外上當受騙,日韓、歐美的都有。一次,他應邀去國外鑒寶,有個韓國人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件元青花。他只瞄了一眼就很肯定的說:假的。韓國人一聽,手直哆嗦,請他再給認真看看。他說,無論啥物件都是做出來的,真東西有它獨到的手法,假東西再做舊也不行!我們就是吃這碗飯的,就得有這點兒眼力見兒!韓國人眼淚當場流了下來,口裡念念有詞說了一堆話。經過翻譯得知,他買下這個所謂的元青花瓷器,花了四千七百萬人民幣。因為之前有中國專家給鑒定過,說是真品,價值人民幣兩個億。他才傾家蕩產買下的。他和家人一直在美國洛杉磯開餐館,攢下點錢不容易,是一碗一碗涼麵賣出來的。那個什麼中國專家也太坑人了吧!

無獨有偶,王立軍曾為一個美國人鑒定了三件古陶瓷,結果三件全是假的。老美買時花了三百多萬美金,摺合人民幣近兩千萬元。知道真相後,老外的嘴唇發顫,內心的憤慨可想而知。

王立軍對假貨泛濫深惡痛絕,假貨販子不僅在國內騙人,到國外還是騙人,另有部分偽專家為虎作倀,嚴重敗壞了我們國家的信譽,以至後來一些國外拍賣公司已經開始拒拍中國藝術品。

搞收藏不能缺少鑒賞力和靈氣

古玩文物是文化的載體和歷史的傳承,需要人們以敬畏謙卑的態度,認真嚴肅和耐得住寂寞的精神去了解,讀懂,保存和欣賞。這就需要收藏人擁有深厚的文化和歷史底蘊。

王立軍坦陳,搞收藏的人從沒有「走眼」的幾乎是天方夜譚。因為我們的歷史太漫長了,文化遺產太豐富了,而個人的學識總歸有限。當然,國內文物造假的水平也太高了,呵呵。因此沒有走過眼的收藏者基本不存在。只不過水平高的,走眼少一點,反之多一點。他說自己鑒定文物也曾走過眼,收藏初期照樣買過贗品,所以說搞文物收藏和鑒定的人不能狂傲,自以為是,要敢於否定自己,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才能進步。收藏界有這麼一些人,誰都瞧不起,凡是這樣的人,是搞不好收藏的。他說見過不少家裡擺滿了贗品的「收藏家」,他們中絕大部分屬於此類人。他強調,鑒賞力是進入古玩收藏的第一道門檻,很多人都為此交過「學費」,就算練眼力勁兒吧,專家剛出道時也概莫能外。「鑒」是鑒別真偽,「賞」是定其高下,非經過一段刻苦的學問功夫不能獲得。

他也承認,文物藏鑒除了要理論和實踐結合外,重要的一點要有靈氣。靈氣這東西只可意會不能言傳。現在是高科技時代,每件文物的時代特徵和必須具備的條件都能仿出來,但感覺、氣息卻怎麼也仿不出來。為什麼一些鑒定高手,眼光一掃就知道你的藏品是真是假,有人對此半信半疑。

王立軍經歷過一件事,有回一個收藏愛好者請他到家鑒定瓷器,故意將藏品放了一地,他掃了一眼,,挑出三件放在桌上,說這幾件是真的,剩下的全是假的。那個人的妻子聽了這話,立馬鼓起掌來。她鼓什麼掌呢?原來那三隻罐子是她老早前從娘家帶來的,祖傳的。其他的全是老公近年來買的。

王立軍自己的收藏故事可能更為精彩,在他諸多藏品中有一把戰國後期的曲脖龍頭壺,那是他到某市出差時的一次「艷遇」。當時天都擦黑了,古玩店老闆正要關門,他說只看一眼,結果發現地上亂七八糟的物件中,有一隻曲脖龍頭壺。他不動聲色,提起來佯裝問老闆這是幹什麼的?老闆說不知道。他問賣不賣?老闆說是一個朋友寄存在這兒的,那朋友是個船老大。他立即給船老大打電話,一番交流,船老大就將此物賣給了他。臨走他沒忘了給店老闆「回扣」,老闆高興,一直送他到大門。回到南京,他先後找到了幾位青銅器的專家和藏家,藏家的結論與專家的還不一致。為驗證自己的眼光,他獨身去了北京。除對此物進行「X光」分析,又請了三名專家會診,採用一票否決制,結果三位專家全票通過,該器為「戰國晚期曲脖龍頭壺」,是當時的酒具,也可做為祭器,國內還未發現第二隻。只有山西米脂縣博物館有一隻曲頸蒜頭壺,龍頭當然比蒜頭厲害,稱得上稀世珍品。

那麼,收藏家的靈氣來自哪裡?來自多跑、多見、多問,久而久之,頭腦中就會產生一種感性,這種感性與理性一結合,真貨假貨一看就明了。另外,假的東西也要多看,鑒真也要鑒假,特別是一些沒有「標型」的高仿品,許多有多年收藏經驗的人都在這上面栽了跟頭。要說這幾年,他幾乎跑遍了大江南北,結識了不少仿製廠廠長,掌握了不少知識,包括瓷器、銅器、佛像、木雕等等,不和這些仿品廠人士打交道,就不能很好鑒別贗品。他這說的不是一般商店和地攤上的仿品,而是一些高仿品,有的仿品是在「專家」指導下仿製的,市面上是見不到的。現在的這些仿品已陸續出現在歐美、日韓和東南亞。

千萬別把收藏搞成變相投機

說起前兩年的全民收藏熱,本來是件好事,堪稱文化復興和經濟活躍的晴雨表,但是收藏一旦變相為投機就得警惕了,這會吹大資本泡沫,也加高文化虛火。實際上,收藏熱持續生溫以來,因監管的疏漏和商家逐利的驅動,助長了市場上贗品大量出現。甚至在高端的拍賣中,也有很多藝術水準一般的作品,就因為作者的名頭響亮或者編造的故事離奇而莫名其妙受到追捧,最終造成藝術價值和拍賣價格倒掛。這意味著,很多收藏者花巨資收羅的古玩藝術品很可能一文不名。而且目前國內並沒有權威的檢測鑒定機構來一錘定音,也使贗品橫行泛濫,直接導致了古玩藝術品市場一派既繁榮又混亂的魚龍混雜之局。對急切獲利的投機者來說,面對日益嚴峻的通脹壓力,更是沒法淡定。不管你有很多錢,還是有點錢,家裡躉點寶貝總是抗通脹的保險手段。不客氣地說,所謂的「全民收藏熱」,實質上是場全民動員的資本投機。其中有那些因樓市晦暗不明而轉戰藝術品市場的富豪們,還有那些害怕貨幣貶值、幻想著撿漏暴富的普通老百姓,其中不少人對藝術懵懵懂懂,甚至一無所知。 其實,收藏是一種長線投資,甚至不求金錢回報,只為情感滿足,而投機只在乎贏利,頻繁地買進賣出,不斷套現。短線獲利的動機,加上投機者鑒賞力低下,盲目追高追名,攪渾了市場,讓炒作者、造假者、套現者有機可乘,甚至把藝術品當大蒜、黃金一樣炒,根本背離了收藏的主旨。

搞收藏,玩古玩還是應當適度提高門檻,需要文物收藏者具備相當的文化底蘊和雅興修養。不能只為賺錢不懂文化欣賞,更不能讓浮躁和暴富心理衝垮了一切道德,良知和法律底線。

話歸正題兒,文物市場最近有點走下坡路王立軍倒是覺得這是好事而不是壞事。他說,收藏熱潮來了,嘩啦嘩啦泥沙俱下,熱潮過後,一些泥石砂礫就會被裹挾著捲走,而一些金子則會沉澱下來。這非常有利於古玩藝術品收藏市場回歸理性並健康有序地發展。對此,我們都很期待。


推薦閱讀:

有哪些歷史上有名的文物流傳至今?
古為道博物館迴流文物展覽
故事|珍寶飄零:恭王府舊藏文物散落尋蹤(二)
為什麼周口店是世界遺產中國其他人類遺址就不是呢?
【石頭史記】能把南京的文物拍得這麼美,主題南京,給你們點個大大的贊!

TAG:文物 | 收藏 | 投機 | 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