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美到窒息的二十四節氣

立春,又名「打春」,公曆每年2月3至5日之間。「立」是開始的意思,是二十四節氣之首,也是一年真正的開始。

雨水,公曆每年2月19日前後,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雨水。雨水和穀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

驚蟄,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3月5日或6日,這時氣溫回升比較快,漸有春雷萌動。

春分,古時又名「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每年的3月21日前後。這天晝夜長短平均,正當九十日之半,故稱「春分」。

清明,每年的4月4日、5日或6日,太陽達到黃經15度。它又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

穀雨,也就是「雨生百穀」的意思,每年4月20日或21日。「穀雨三朝看牡丹」,在穀雨過後是牡丹最美的季節。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小滿,通常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

芒種,每年6月5日左右,「芒」是指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並開始收割;「種」是指谷黍作物的播種。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這一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長。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

大暑,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就是非常熱,相比小暑,此時已經很熱了,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最熱的時期。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一般表示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後一般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

處暑,每年的8月23日左右。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白露,每年的9月8日前後。它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一個節令。顧名思義,白露就是白色的露水,氣溫漸涼,夜來草木上可見。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其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前後。這時,溫度驟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地面或者植物上直接凝結成細微的冰針,有的成為六角形的霜花。

立冬,每年陽曆的11月7日或8日。此時,北半球獲得的太陽輻射量越來越少,不過由於地表下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剩餘,所以一般不會太冷。

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這個時期天氣逐漸變冷,通常雪量較小,並且夜凍晝化。

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最低溫度都降到了0度或者0度以下,降雪可能性比小雪節氣時大了。

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也是數九寒天的第一天。

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對於中國來說,這時正值「三九」前後,小寒標誌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大寒,每年的1月20日前後。「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也就是天氣寒冷到極致的意思。大寒也是一年中降雨水最少的時段。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節氣養生(1)
 【節氣飲食】小滿節氣吃什麼 8道苦味食物清熱敗火
節氣 | 苦菜秀,靡草死,麥秋至。今日小滿
歲月如歌 | 朱勝芳:廿四節氣詩
節氣 | 今天「三九」啦!這份防寒保暖手冊請收好!

TAG: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