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你一生幸福的人

影響你一生幸福的人----下

9. 導師「一位好教師,勝過萬本書。」導師指在學校中向學生傳遞人類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發展學生的體質,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社會需要的人才的專業人員。導師又泛指傳授知識、經驗的人,不管是誰,只用能教給你實用的技巧,給你指明努力的方,陪伴你的成長,是你的導師。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師」者即「貴人」也。他們無論在經驗、專長、知識、技能等各方面都比你略勝一籌,他們是師長、教練、是指導你前進的引航員。不論在什麼行業,「老馬帶路」向來都是傳統。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得益老師的栽培。正如薩加烈說:「如果要求我說一些對青年有益的話,那麼,我就要求他們時常與比自己優秀的人一起行動。就學問而言或就人生而言,這是有益的。學習正當地尊敬他人,這是人生最大的樂趣。」《傳世言》說:事無難明,借已觀人;事無難理,借人觀已。意思是:事情沒有什麼難懂,只要借已觀人,將心比心;事情沒有什麼難辦,不妨借人觀已,善於借鑒。許多能人志士都是因為有名師指點而步步高升,飛黃騰達的。鄧子龍是江西豐城人,明代著名的軍事家、愛國名將、民族英雄。早年因生計所迫,遊走四方,27歲之前還只是一位風水先生。他人生的轉變,就是從遇到貴人羅洪先開始的。嘉靖八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與同在豐城東門白雲寺投宿的一位老者發生了衝突,血氣方剛的鄧子龍敗在老者的手下下,便懇求拜他為師。老人見這位年輕人機敏而有才智,便收他為徒,這位老人便是嘉靖狀元、著名學者羅洪先。在羅洪先的幫助下,鄧子龍的技藝大有長進,考中了武舉,從此走上了他長達40年的軍旅生涯。鄧子龍所處的時代,正是明朝面臨內憂外患、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當時中國沿海飽受日本倭寇和海盜的侵擾,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受到很大損失。鄧子龍毅然投身到轟轟烈烈的抗倭鬥爭中,率領江西官兵進駐福建泉州一帶,英勇抗擊倭寇達十餘年,先後轉戰福建、廣東沿海,大小數百戰,屢立戰功。他先後受陳晉德、吳桂芳、殷飛茂、郭成、張元勛等文武官員的器重,一步步由一名下級軍官成為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大將軍。法國小說家莫泊桑是19世紀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的成名得益於他母親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樓拜。福樓拜在當時以一部《包法利夫人》奠定其在文壇的地位,他也一直想找一個有培養前途的高徒。莫泊桑則一直想找一個德高才高的恩師,兩人建立起了師生關係後,福樓拜為莫泊桑指引了一條文學創作之路,莫泊桑也勤奮學習寫作,每逢星期日都帶了作品來找福樓拜求教,並聆聽老師的教誨。一生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3部遊記和270篇短篇小說,在世界文壇亨有很高的聲望。如果沒有福樓拜的引導,他很難在短短數年取得如此成就。被公認為音樂界大腕的徐沛東,至今仍然認為,如果沒有那位免費授課的啟蒙老師,他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徐沛東說:「小時候,我對音樂從愛好到痴迷,整天研究音樂。當時家裡的經濟條件又不可能花錢給我請老師,也不可能買把琴讓我學習,我就只好想別的辦法。終於找到了一位在歌舞團拉大提琴的老師,願意教我,而且免費。我就每天騎著自行車,背著大提琴,橫跨北京兩個區去學習,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汗,就那麼堅持下來了。我至今仍十分感激那位啟蒙老師對我的教導與關愛。」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古往今來,許多歷史名人都十分尊重自己的老師。孔子就是這樣的一位。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於是徵得魯昭公的同意後,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孔子見大門裡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進入大廳後,孔子再拜後才坐下來。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孔子離座回答:「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了自己的見解。回到魯國後,孔子的學生們請求他講解老子的學識。孔子說:「老子博古通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確實是我的好老師。」同時還打比方讚揚老子,他說:「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游;野獸,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獸我可以結網來逮住它,會游的魚兒我可以用絲條縛在魚鉤來釣到它,高飛的鳥兒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來。至於龍,我卻不能夠知道它是如何乘風雲而上天的。老子,其猶龍邪!」漢明帝劉庄做太子時,博士桓榮是他的老師,後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他曾親自到太常府去,讓桓榮坐東面,設置几杖,像當年講學一樣,聆聽老師的指教。他還將朝中百官和桓榮教過的學生數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榮行弟子禮。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進門後,往往拉著老師枯瘦的手,默默垂淚,良久乃去。當朝皇帝對桓榮如此,所以「諸候、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皆拜床下」。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並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愛默生說:「我所遇見的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是我的老師,因為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東西。」

10. 兄 弟《易經》認為,世界上萬事萬物,按性質歸納為金、木、水、火、土五大類別,這五類事物之間有著生克制化的關係,既有正常的一般情況下的相生相剋,又有反常特殊情況下的相生、相剋,還有相衝、相刑、相害、相合、相化等各種複雜的關係。到漢代以後,古人又將父母、子孫、妻財、官鬼、兄弟與我這種六親關係納入五行之中,即用人際關係來描述萬物分為五大類別之後的相互關係,使易學思維對事物之間的描述更加具體生動。上有生我的父母(父為陽、母為陰),下在我生的子孫(子為陽、女為陰),左有管制我的官鬼(官為陽、鬼為陰,是指疾病和意外災難等暗中給我帶來不幸的事物),右邊有受我支配的妻財(財為陽,妻為陰,這裡有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給予批判),中間是與我同類的兄弟姐妹(兄弟為陰、姐妹為陰)。而以父和母、子和女、官和鬼、妻和財、兄弟和姐妹各自為中心,又各自有一個五向性的動態相互關係。萬物就如此相互糾纏在一起,動態地構成家庭、社會、自然界乃至整個宇宙。古代命理名篇《子平真詮》:「兄弟互助而有益,或連累而相害,皆為可見。兄弟互助而有益。兄弟姐妹之間互相合作,互相幫助,取長補短,比個人單打獨鬥的成功幾率要大很多。《傳世言》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意思是:世界上沒有不足敬愛的父母,人世間沒能可以替代的兄弟。又說:「以父母之心為心,天下無不友之兄弟。」意思是從父母的慈愛出生,天下就沒有不相友愛的兄弟。兄弟姐妹之間互相合作,互相幫助,大家就容易取得成功。好兄弟,是女人一輩子的大後方。孩童時代,有兄弟相伴左右,那種快樂是女孩一生中最純潔的感情之一。被兄弟拉著手一起上學,一起遊玩,一起耍瘋的年代,也是少女一生中最無瑕的美好時光。女人的生命中,兄弟象一棵大樹一樣穩穩地站在自己身旁,有如何困難,他們都會伸出溫暖的手。當與老公吵架時,兄弟往往會赴湯蹈火、撥刀相助。娘家兄弟強的女人,在夫家不會受到老公欺負;娘家兄弟弱的女人,在夫家會受到老公欺負。兄弟或連累而相害。「兄弟相殘,兩傷俱敗。」三國時期的曹植所作的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對急於迫害自己的兄長曹丕的質問。親兄弟明算賬,在對待借錢、借物等財物往來時不能含糊,要當面算清。不要強人所難,不要給對方出難題。要體諒對方,不要為所欲為。如果方式不當得罪了對方,當對對方有事相求,對方就會置之不理。四川劉永好四兄弟的創業故事就是一個典型。

11. 朋友朋友是人生不可缺少的資源,是人生的寶貴財富。人的一生總會遇到許多難題,單單依靠個人的力量是很難解決的,朋友就會出主意、出人力、物力,幫助你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培根說:「只要你想想一個人一生中有多少事不能靠自己去做的,就可以知道友誼有多少種益處了。」朋友有好壞之分。多一個摯友,多一份選擇,多一條出路。 多一個歹友,多一份風險,多一條絕路。因此,交什麼樣的朋友十分重要,就決定什麼樣的未來。還有些朋友是有毒朋友,要避而遠之,千萬別讓他靠近。 「近賢者聰,近愚者潰。」一個人交什麼樣的朋友很重要,不是什麼朋友都能交,與能人、名人交朋友,等於找到了成功的加速器,找到一條走向成功的捷徑。有毒朋友千萬別交。在朋友這個圈子裡,大家表面上彬彬彬有禮,實際上都在勁盡一較高低,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總會抓住你的弱點,用笑容來傷害你。因此,重新評估自己與他人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這會讓我們明白,朋友讓你陪著在酒吧待到很晚,不是因為他們喜歡有你陪伴,而是因為他們想讓你幫助解決問題,這種友情很容易把你吸進去,最終讓人灰心喪氣。好的友情必須要互相給予。因此,要和這樣的有毒朋友劃清界限,可以讓他們留在我們的生活里,不過少和他們往來。這種缺德之友往往會成為你成功道路上的定時炸彈。例如,明知這筆貸款不合手續,但因為對方是朋友,所以大開綠燈;明知這個項目不能擔保,由於受朋友的委託,還是辦了,最終也必須毀了自己的前程。朋友是有遠近之別。有些朋友是店面朋友,一句問候,一個招呼足也;有些朋友是客廳朋友,喝口茶,聊些八卦新聞足也;有些朋友是廚房朋友,可以推心置腹,傾心長談。在正常情況下,人一生交往的關係人是10-30-60,即你遇到困難,能借錢的對象不超過10人。再一層就是屬於熟人朋友,經常打交道的,大概不超過30人。最外一層就是所謂的熟人,也就是打起電話來記得住這個人,而且也了解背景,可能很長時間都沒聯繫的朋友,最多也就是60人。因此,人的一生,其實不需要太多的關係,就能應付得了。聰明人就是重點做極個別人的長期投資,以尋求一種安全的保險。朋友的基礎是互惠互利。《傳世言》中說:「同利相救,同情相成,同惡相助,同好相趨。」意思是:共同的利益,使人互相救援;共同的情志,使人互相成全;共同的疾惡,使人互相協助;共同的愛好,使人互相親近。多思說:「朋友因世界觀相同而真情,因利益觀相同而假意。」朋友往往源於共同的興趣和愛好。商人之間友情的基礎,是利益上的互惠;摯友之間友情的基礎,是心靈的互惠。正如余秋雨所說:「我看到,最堅固的結盟,大多是由於利益。我看到,最決絕的分離,大多是由於情感。」朋友因距離產生美。古人言:「君子之交淡如水」。「淡如水」的人際關係,正是朋友間純潔、清爽的狀態。西方有一種「刺蝟理論」:刺蝟渾身長滿針狀的刺,天一冷,他們彼此靠攏,但它們之間始終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因為距離太近,它們身上的刺就會刺傷對方;距離太遠,它們又會感到寒冷。距離往往是友誼的保鮮劑。熾烈的火焰,會燒傷兩個心靈,互相尊重雙方的個性和選擇,乃是最佳的方式。在處理人際關係時,採取的是一種不遠不近、不濃不淡的態度,是一種可以使人際交往變得「健康、綠色、環保」的工作態度。職場中,獨來獨往,孤芳自賞自然不受歡迎,但是,太過親近,侵犯他人的秘密,不給他人喘氣的機會,也是令人難以接受的。朋友之間還是以淡為好。為朋友「捨生取義」不值得,「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也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朋友幫我們太多,覺得好像欠他似的,心也不安。自立自強最重要。余秋雨說:「友情因無所求而深刻。」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必先提高自已,一旦你成功了,會給人帶來好處了,別人才會和你交往。有朋友當然好,但是所謂友誼其實是錦上添花的事,並不是你生存的基礎。沒有了朋友你就不能好好過了嗎?你自己都不能好好過你又怎麼可能有朋友呢?朋友間應該不是互相依賴的,而是獨立開來可以各自精彩,在一起好上加好。相處的時候不纏綿,分離的時候不依戀。「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冤家多堵牆。」朋友就猶如揷在花瓶上的花,有,欣賞它,沒有,培養它。

12. 愛人選擇了婚姻就是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婚姻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和一個自己所愛的人結婚。第二重境界:和一個自己所愛的人及他(她)的習慣結婚。第三重境界:和一個自己所愛的人及他(她)的習慣,還有他(她)的背景結婚。處在第一重境界的夫妻,婚姻相對穩固。處在第二重境界的夫妻,婚姻比較穩固。處在第三重境界的夫妻,很少見到有離婚的。在這個世界上,有些白頭偕老的人,一生基本上都結三次婚。一個人,承接父母的基因,住在父母的房子里,與父母共同生活二三十年,從而已經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結婚就意味著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境遇的兩個人,帶著自幼在家庭業已形成的一些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行為取向結合到一起,他們在言談舉止、交往範圍、事業追求、思維習慣乃至生活情趣上都可能很不相同,因此,選擇了婚姻就意味著選擇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歡笑和淚水都要重新開始學。婚後的生活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原有家庭熏陶的積澱,但要根本磨滅家庭文化背景給個人留下的烙印,幾乎是妄想。因此,在夫妻的日常生活中,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反映出來的「異源文化」之差,往往成為夫妻關係中最難逾越的一道心理鴻溝,妨礙著雙方最終的親近、融洽。你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沒有錯,可你要記住,你選擇了婚姻,你必須融入這個家庭中,必須包容理解並積极參与到對方的生活方式中,並好好地生活。只有這樣,你才能更了解對方,對方也才能更了解你。因此,我們在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同時,也要多拿出一份耐心和精力去包容理解別人的生活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另一半的尊重。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男人以事業為重,女人以婚姻為重。雷納爾說:「女人嫁給男人,男人嫁給事業。」「男怕從錯行,女怕嫁錯郎」,就是這個道理。婚姻對女人來說是致命的。從女兒變成媳婦,從戀人變成妻子,從自由身進入了特定的角色。女人結婚前,那可是趨之若眾,紅旗招展;結婚後,那可是追求者寡,門可羅雀。因此,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在婚姻中,男人往往是自私的,女人往往是無私的。男人的好往往是好自己,而女人的好卻往往幸福一個家庭,老公享受了,孩子幸福了,甚至連公公、公婆都會得到實惠。婚姻要平等相待。如果說,這世界上有一種愛是平等的愛,那麼這種愛一定是夫妻之愛。母親、奶奶、外婆給予的愛全部都是無私的,她們不要求我們任何回報,一樣會全部給了我們。而妻子卻不一樣,妻子從一個陌生的女性到相伴我們一生的人,她需要我們相互的付出和更多的義務與責任。妻子是我們人生中唯一可以用性來分享的女人,除了愛情之外,我們可以在妻子身上得到性的幸福。妻子還是我們延續生命生兒育女的女人,作為我們的另一半,她和我們的生命在漫長的歲月中將會成為一個整體。婚姻要以和為貴。中國有句古話:「兩人一條心,無錢堪買金,兩人兩條心,有錢難買針。」「兄弟和則家不敗,夫婦和則家道興。」美滿的愛情和婚姻是人生最重要的結盟,是心靈、身體和經濟的聯繫紐帶。當一對夫婦心靈相通,奮鬥目標一致,思想行為相近時,這個家就可以飛向無限的高峰。婚姻問題是大事,對許多人來說,愛人問題是很棘手的,且不說萬一什麼地方不對勁,惹惱了愛人,發起恨來,耍起潑來,撒起野來,讓你吃不了兜著走;單是撒個嬌,聲淚俱下的,你就不好受,還能奈何什麼?所以即便是在外很風光的英雄,有時在愛人面前也難免一籌莫展。愛人的人品、個性、氣度、修養、能力、心計、志向、行止、情緒種種都會對對方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愛人問題,不是小事,而是大事,不是內事,處理不好會影響到外事。婚姻的成功取決於兩點:一、找個好人;二、自己做一個好人。先說找人吧!古語說:「良妻價值如千城,惡妻可怕如野獸。良妻有黃金之價值,惡妻為六十年之歉收。」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每個人一生要做很多事情,成長、讀書、美容、賺錢等等,不管做得怎麼成功,只要做錯了一樣,這一生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那就是——婚姻。選擇一位好愛人,是每個人一生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挑戰性的工作,一旦選錯,那可能是自毀幸福。一位好愛人不但能讓你的一生升華,還能讓你一生無悔。如何選人?可能很多人想到了上進、負責、帥氣、才華、收入等等。其實,兩個人是否能生活,有一些核心因素的。首先,這個人是否和自己一起生活,或者自己是否和他一起生活,關鍵看雙方的性格是否合得來,有沒有一樣的價值觀和生活觀,這包括生活層次和品味、方向、理想等等;其次才是一個軟體基礎,包括責任心、性格、修養、才華等等;最後才是外貌、工作、物質基礎等等。然而由於受自身條件、經濟基礎、機遇等各種因素的限制,並非人人都能如願以償,找到自己理想的愛人。「天涯何處無芳草,只是自已水平差。」隨著年齡的增大,找到最後,只好不斷降低標準了,找了個並不是自己的意中人。因此,如何維持婚姻就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問題了。因此,就出現了第二個問題,即自己做一個好人。跟你結婚的不只是一個人,而是三個人----你心中的配偶,實際上的配偶,跟你結婚後將改變的配偶。對於許多人來說,更多的是經營好婚姻,這要先從改變自身開始。一要提高自身修養。良妻造良夫,良夫造良妻。惡妻驅逐良夫,惡夫驅逐良妻。你對對方有多少付出,就會有多少回報,沒有付出,就不會有回報。二要放棄改變對方的念頭,要學會寬容。無器量之夫,猶無根基之家。好老公應該裝聾,好妻子應該作啞。要容忍,幫助,幫助不好仍然容忍;要使容忍變成一種習慣;要在習慣中養成傻瓜的品性;做傻瓜,並永遠做下去。三要相待如賓。要像客人一樣對待自己的配偶。四要多表揚少責備。要想婚姻幸福,應該遵守1比5原則,即你責備伴侶1次,要找機會稱讚對方5次。

13. 親屬親屬是指因婚姻、血緣或收養而產生的社會關係。俗話說:「是親三分向。」親屬之間這種特定的血緣關係決定彼此之間的親密,也決定了這種關係是一種能長期持續、永久性的關係。親屬為我們提供精神、物質幫助,他們會是我們永遠的後盾,是我們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正因為親人這種特殊的屬性。親屬也是影響你一生幸福的大貴人,他們能讓你在需要時得到無私的幫助和支持。親屬是世上最堅實的感情,是你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靠山。一旦有事求助,親屬是最先出現在你身旁的,助你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每個人都有三親六戚,與這些親屬來往是交際生活中的重要內容。親戚之間大都是血緣或親緣關係,這種特定的關係決定了彼此之間聯繫的親密性。當人們遇到困難時,大概首先想到的就是找親屬幫忙。俗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作為親屬,雙方也大都會很熱情地向你伸出救援之手。但是,必須注意的是,親屬關係又是一種比較複雜的關係,主要表現在親戚之間存在著多種差異,比如經濟的,地位的,地域的,性格的等等。這些差異既可能成為彼此交往的誘因,也能成為產生矛盾的原因。因此,親屬關係和其他關係一樣,在交往中也存在一定的規律,如果遵循這些規律辦事兒,彼此的關係就會越來越親密,反之,違背了這些規律,親戚之間也是會互相得罪的。一要善用人。老子說:「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意思是:聖人善於救助人民,所以沒有被遺棄的人;善於利用萬物,所以沒有被廢棄之物。人無棄人,物無棄物,天下的善人不善人,善物不善物,都是有用處的。你的每一個親屬都是有用處的,看你如何去用他,要了解人各有才,物各有用,只有知人善任,方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二要常聯絡。「不走不新,常走常新。」親屬也需要常來常往。希臘一位哲人說過:「感情是最後會帶來利益的德行。」親屬只有常聯絡,關鍵時刻才能幫助你。人情往來、禮節應酬一樣也不能缺少。尤其是新婚之喜、壽誕之慶、喬遷之賀等等,更要經常走走。三要圖回報。對熱情幫助自己的親屬,也要在物質上給以回報,血緣的關係雖說是「折斷骨頭連著筋」,但親屬的維繫與保持就在於彼此之間的相互幫助與知恩圖報上。物質回報還要適量地「往重於來」。如果你是一味的索取,不考慮回報,那麼親屬也會反目成仇。四要明算賬。錢對任何一個人都是重要的。在向親屬求助時,由於經濟利益問題而得罪人是司空見慣的。因此,在向親屬借錢、借物時如數還清,應把感情與財物區分清楚,一分錢也不能含糊。只要不是對方明言贈送的,所借錢物應按時如數還清。五是樂助人。常言道:「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地位高的親屬不能瞧不起地位低的親屬,對對方提出的要求能幫的要盡量給予幫助;對違反原則的事,不能給予及時幫助的要說明理由。或許你也有困難需要向對方求助的一天。清朝的胡雪岩是一個善於利用親屬關係的「紅頂商人」。有一年,胡雪岩看到市場上的珠寶生意很好做,想投資珠寶行業,但投資額太大,別人不肯借他。於是他想到了他的堂伯,堂伯當時是著名的茶葉商人,家資萬貫。胡雪岩直奔堂伯家,說明了來意,並且會分三分紅利給堂伯。堂伯動了心,便拿出了三百萬兩銀子給他,後來,這筆珠寶買賣進行得非常順利,胡雪岩凈賺了幾百萬後,他便將本錢與紅利一併還給了堂伯。胡雪岩所以能借到錢,不僅是由於投資項目好,與堂伯又有血緣關係,還在於胡雪岩答應分三分紅利給堂伯。詩人徐志摩也是利用親屬關係才拜德高望重的梁啟超為師的。徐志摩7歲的時候就非常聰明,對語言及文學方面有著濃厚的興趣。一直到15歲,他覺得自己在這方面的學習長進不大,迫切需要一位精於此道的老師來對他指點一二。他聽說梁啟超是文學方面的大師,可是拜大名鼎鼎的梁啟超為師不容易。於是,他就前往表舅家請表舅引薦,因為徐志摩的表舅與梁啟超相交頗深。但徐志摩的表舅卻並不希望自己的外甥學習文學,他很想讓徐志摩去學醫。在與表舅的交談中,徐志摩充分表達了自己獻身文學的迫切願望,把表舅深深打動了。表舅親自帶他到梁啟超的家,讓其拜梁啟超為師,自此以後,徐志摩的詩歌突飛猛進,最終成了一位傑出的詩人。  你的每一位親屬都有可用之處,就看你如何利用他。

14. 鄰居「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鄰居是家庭生活與社會生活之間的重要紐帶,是一個人一生中重要的人際關係,大家團結互助,和睦相處,有益生活與工作。鄰居是孩子成長的重要環境。影響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從小在一起玩的同伴。好的同伴,可以使孩子健康成長;不好的同伴,給孩子帶來消極影響。「孟母三遷」的故事就說明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從前孟子小時候,父親早早地死去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有一次,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裡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這個時候,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鄰居是救解急難的及時雨。親人雖然有血緣關係,但不一定住在一起,甚至會遠隔萬里,居家過日子,誰都會遇到大事小事,及時伸手的只有鄰居。鄰居相居有著最便利的「地利」,彼此住得近,幾乎天天碰頭,日日見面,多少都有接觸,照應起來方便。也許我們無法與親人共度一生,但必須與鄰居共處一室,鄰居是與我們朝夕相處的群眾,我們要與之很好地相處。俗語說:「友誼是交出來的,朋友是幫出來的」,鄰里之間有事你幫幫我,我幫幫你,時間長了,自然就能積累出深厚的感情。鄰居是我們生活的得力助手。我們常說:「相識就是緣分」。能在億萬人之中,毗臨而住的鄰居更是難得了緣分,應該值得我們好好珍惜。鄰居之間處好關係,彼此照應起來也方便,尤其生活中的一些小事、難事,鄰居之間更應該互相依靠。比如,有力氣活,自己一個人干不動,求鄰居幫一下;出遠門了,會告訴鄰居幫著看一下家;自己有事,會讓鄰居幫忙照看一下孩子;家裡有人生病了,求鄰居幫忙送到醫院等等。鄰居還是我們成功辦事不可缺少的人際關係網。許多人的成功都是與鄰居的幫助分不開的。有一年,我高考失利,名落孫山。正在全家人發愁之時,我父親得知,鄰居的一位遠房親屬在省高招辦工作,於是我通過這位鄰居,找到了他的遠房親屬,爭取到一所大學讀預科班的機會,從此改變了我的命運。鄰里要相互體諒。世間萬物都有和平共處的法則,從則兩利,違則兩害。鄰里相處難免有各種矛盾,若不能相互信任,相互體諒,就很難相安無事,更不可能親如一家。實際上,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你以什麼態度對待別人,得到的也將是同樣的態度,而且這樣的態度也從一個側面反映著你的人品。明代王琦在《寓圃雜記》中記述了楊翥的兩件小事:楊的鄰人丟失了一隻雞,指罵被姓楊的偷去了。家人告知楊翥,楊說:「天下不只我一家姓楊,隨他罵去。」又一鄰居,每逢下雨天,便將自家院中的積水排放進楊家中,使楊家深受臟污潮濕之苦。家人告知楊翥,他卻勸解家人:「總是晴天乾燥的時日多,落雨的日子少。」久而久之,鄰居們被楊翥的忍讓所感動。有一年,一夥賊人密謀欲搶楊家的財寶,鄰人們得知後,主動組織去來幫楊家守夜防賊,終於免於這場災禍。這個小故事說起來簡單,可做起來並不容易。因為任何忍讓都是要付出代價的,甚至是痛苦的代價。鄰里之間如果能像楊翥一樣以一顆寬容的心來對待,生活就會美好很多。鄰里要互相幫助。有許多人行事的原則是:「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這樣一來,既不得罪別人,也把自己的事處理好。可是,既然自己有餘力,為什麼就不能多掃幾處雪呢?鄰里之間相互依存,必然少不了交往,那麼,只有互相幫助,才能不斷壯大力量。鄰居是一種因地緣相近而交往的關係。「近水樓台先得月」。以鄰居相處若以他人利益為重,以誠相待,共建一種溫情和睦的鄰里關係,必然會給你帶來許多愉快

15.陌生人父親經常給我講一個《一把椅子》的故事。故事發生在美國的費城,一個陰雲密布的午後,由於瞬間的傾盆大雨,行人們紛紛進入就近的店鋪躲雨。一位老婦也蹣跚地走進費城百貨商店避雨。所有的售貨員都對她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老婦站了一會心神不定起來,不買人家的東西,卻在這躲雨,似乎不近情理,於是,她開始在百貨店裡轉起來,想買個小飾物給自己的躲雨找個的理由。正當她猶豫徘徊時,一個小夥子又走過來說:「夫人,我給您搬了一把椅子,放在門口,您坐著休息就是了。」一個小時後,雨過天晴,老婦人向那個年輕人道謝,並向他要了張名片,就顫巍巍地走出了商店。幾個月後,費城百貨公司的總經理詹姆斯收到一封信,信中要求這位年輕人承包自己家族所屬的幾個大公司下一季度辦公用品的採購訂單。詹姆斯驚喜不已,匆匆一算,這一封信所帶來的利益,相當於他們公司兩年的利潤總和!他在迅速與寫信人取得聯繫後才知道,這封信出自一位老婦人之手,而這位老婦人正是美國億萬富翁「鋼鐵大王」卡內基的母親。詹姆斯馬上把這位年輕人推薦到公司董事會上,讓成為這家百貨公司的合伙人。那年,菲利22歲。隨後的幾年中,菲利以他一貫的忠實、誠懇、認真,成為「鋼鐵大王」卡內基的左膀右臂,事業扶搖直上成為美國鋼鐵行業僅次於卡內基的重量級人物。菲利只用了一把椅子,走上了讓人夢寐以求的成功之路。這真是「莫以善小而不為」。一個陌生人,可能改變你的一生。也許你不經意間遇見,也許你從未認識他,他可能其貌不揚,小得像沙礫一樣微不足道,很容易被忽視,但他可能是你領導的父親,也可能是你未來妻子的父親,他可能是別人故意派來考察你的,也可能是上帝給你的一次機遇,他可能成就你一生的輝煌,也可能毀掉你一世的英明。因此,千萬別小看陌生人。與一位陌生人的相識是一種緣分,緣分是個抽象的概念,它摸不著,看不見,猜不透。人與人之間能夠相遇相知,或是相親相愛,是必然,也是偶然。正象張愛玲在她的文字中所描寫的那樣:「於千百人中,遇到你所要遇到的人,於千百年中,在時間的無垠的荒野中,有兩個人,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就這樣相逢了,也沒有什麼可說的,只有輕輕地道一聲:哦,你也在這裡嗎?」 很多的機緣巧合是無法說清楚的。你也許在無意中遇見了某人,這個人可能就改變了你的一生命運。生活中的奇蹟,其實就發生在你不經意的言行之間,一句親切的話語、一個友善的致意或一項小小的援助計劃,都能讓對方體會到你的愛心和真誠。而你在付出這些的時候,就會得到回報。人生其實有太多的偶遇,有與陌生人相見、相識、相知的機會,緣份往往就潛藏其中。只是有人迴避它、懷疑它,不願相信緣份的到來,而讓它一次一次地錯過。如果你心為之所動,就應該去正視它。或許,那會成為一瞬間的永恆,成為一生中最美麗的一頁。

如何利用與陌生人的相識,來發展人際關係呢?專家給出了許多建議。一、「六度分隔」無限網路1967年,美國著名的心理學教授斯坦利·米爾格蘭姆想要描繪一個聯結人與社區的人際聯繫網,做了一個著名的連鎖信實驗。他招募一批志願者,隨機選出其中300多名,請他們郵寄一個信函。信函的最終目標是米爾格蘭姆指定的一名股票經紀人。由於幾乎可以肯定信函不會直接寄到目標,米爾格蘭姆就讓志願者把信函發送給他們認為最有可能與目標建立聯繫的親友,並要求每一個轉寄信函的人都回發一個信件給米爾格蘭姆本人。出人意料的是,有60多封信最終到達了目標股票經紀人手中,並且這些信函經過的中間人的數目平均只有五到六個。也就是說,陌生人之間建立聯繫的最遠距離是六個人。這就是著名的「六度分隔」假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然而,在近40年的時間裡,米爾格蘭姆的理論沒有得到過嚴謹證明,但是卻實實在在影響著大眾的生活和社會人脈網路。有這麼一個故事:幾年前一家德國報紙接受了一項挑戰,要幫法蘭克福的一位土耳其烤肉店老闆,找到他和他最喜歡的影星馬龍·白蘭度的關聯。結果經過幾個月,報社的員工發現,這兩個人只經過不超過六個人的私交,就建立了人脈關係。原來烤肉店老闆是伊拉克移民,他有位朋友住在加州,剛好這個朋友的同事的女朋友在女生聯誼會有一位結拜姐妹,這位結拜姐妹是電影《這個男人有點色》的製作人的女兒,而馬龍·白蘭度主演了這部片子。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系的登肯·瓦茲主持了一項最新的對「六度分隔」理論的驗證工程。166個不同國家的6萬多名志願者參加了該研究。瓦茲發現,通過電子郵件,從志願者到達目標的過程,平均也只要經歷6個人左右。其實,人脈網路、社會網路並不高深,它的理論基礎正是「六度分隔」。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就能同世界任意一角建立起聯繫,成為一個小世界。很多時候,你苦苦尋覓的人脈資源就掌握在朋友或是朋友的朋友手中。而主要研究人脈學的社會學家博恩·思希還有個著名的理論 ------1:25裂變定律。即你如果認識一個人,那麼通過他,你就有可能再認識25人。後來,這一理論又被引入到成功學。成功=20%的知識+80%的人脈,把人脈當作事業成功的黃金定律。二、創造與陌生人見面的機會。在位老闆為了認識一位對自己的項目十分關鍵的大人物,為了爭取與他碰面的機會,爭取在這位大人物上洗手間的時間,然後自己也選擇在那時上洗手間,增加與他的認識機會。這種做法可謂別有用心,很有心機。善用利用名片管理法。法國億而富機油前總裁,每年總要立下志願,與1000個人交換名片,跟其中的200人聯絡,並跟其中的50人成為朋友。三、多參加團體活動。想要擴展公司、單位以外的人脈,擴大交友範圍,藉助「虛擬團隊」的力量很重要,即通過社團活動的開拓來經營人際關係。在平常,太過主動接近陌生人時,容易引起對方的反感,會遭到拒絕,但是通過參與社團活動,人與人的交往將更加順利,能在自然狀態下與他人建立互動關係,擴展自己的人脈網路。而且人與人的交往,在自然的情況下發生往往有助於建立情感和信任。如果參加某個社團組織,最好能謀到一個組織者的角色,理事長、會長、秘書長更好,這樣就得到了一個服務他人的機會,在為他人服務的過程中,自然就增加了與他人聯繫、交流、了解的時間,人脈之路也就在自然而然中不斷延伸。四、多學習,增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要保持好奇心。一個只關心自己,對外界沒有好奇心的人,即使再好的機會出現,也會與之擦身而過。要多學習,如果你有投資方面的知識,周圍的陌生人都想找你諮詢,你對此稍加利用,就建立了一個廣大的人脈網路。要懂得跟人分享,與人分享最終往往可以獲得更多。「賺錢機會非常多,一個人無法把所有的錢賺走。」
推薦閱讀:

「此處」越小,不管男女,命就越好,有望發大財,幸福一生!
46歲不能生育,卻被老公當成女兒!這才是幸福的樣子
幸福(圖)
年齡差|夫妻幸福與否,不在乎年齡
幸福的婚姻,父母多半會「裝聾做啞」

TAG:幸福 | 影響 | 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