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北京城三次被異族包圍,都被擊退,最後卻被自己人攻破

明成祖朱棣將首都從南京遷往北京,一方面出於政治因素的考慮,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則是軍事原因,元朝雖然被滅,但是殘餘的北元和蒙古實力依然不容小覷,所以朱棣和他的子孫世代鎮守在北京,「天子守國門」。

在前線自然避免不了危險,由於北京距離北面的蒙古草原和後期遼東的滿洲女真都很近,帝國的首都北京城三次被異族軍隊包圍,還好每一次都涉險過關了。

土木堡之變

明朝洪武初年,徐達、常遇春率軍北伐,將蒙古勢力趕出大都,趕到了草原之上,而之後的朱棣更是多次深入草原、大漠對北元等蒙古族殘餘勢力進行打擊,蒙古分裂成韃靼和瓦剌兩部分,大傷元氣之後的蒙古也消停了一段時間。

到了明英宗時期,經過幾十年的修養生息,瓦剌變得強大起來,時不時的到長城邊搶劫一下,殺人放火,騷擾明朝邊境。

明英宗正統十四年(1449年),事情鬧大了。瓦剌太師也先又一次率大軍侵擾邊境,年輕的明英宗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之下,決定御駕親征,結果由於指揮不當20萬明軍被圍困在土木堡,最終明軍崩潰,英宗皇帝朱祁鎮成了瓦剌的俘虜。

有了皇帝這個人質,也先十分高興,於是一路帶著英宗到各地叩關,一路逛一路搶,一直來到了北京城下,準備進首都來一次更大的搶劫。因為此前京城的精銳都在土木堡被殲滅了,只剩老弱病殘防守的北京城裡,人心惶惶,甚至有人建議遷都以避敵鋒芒。

在這個危難時刻,于謙站了出來,他痛斥了投降派,並且主張擁立監國的朱祁鈺為新的皇帝,並組織軍民進行防守,同時派出使者到京城各地招兵,組織各地軍隊來北京勤王。由於于謙的布置得當,加上各地勤王軍隊的趕到,也先的瓦剌大軍與于謙親自率領的大明軍隊在北京城下決戰,最終瓦剌軍隊不敵,敗走關外,被圍困了十幾天的帝國首都終於解圍了。

庚戌之變

在土木堡之變後,一度圍困北京城的瓦剌在兵敗之後逐漸衰落,韃靼則逐漸強大起來,成了明朝北方邊境上的強勁敵人。

土木堡之後一百年,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韃靼土默特部領袖俺答發起了對明朝的戰爭,俺答汗首先進攻大同,時任宣大總兵的仇鸞是靠賄賂嚴嵩的兒子當上的總兵,根本不會打仗,面對來犯的俺答,他居然想出用重金賄賂俺答的餿主意,然而沒想到收了錢的俺答還真的退兵了。

但是俺答並沒有退回草原,而是往東去了,從古北口長城進入關內,在通州附近紮營,通州離北京城已經十分接近了,一百年都沒有經過戰事的北京城一片恐慌。

還好俺答的主要目的並不是攻城,他只是想以戰逼和,想與明朝通商好換取游牧民族無法生產的生活用品,俺答派人送書信給嘉靖皇帝,經過幾天的拖延,京城附近的各鎮兵馬都已齊集北京城下,眼看占不到便宜的俺答見好就收,與明朝達成通貢協議之後領軍撤退。

雖然俺答主動撤退了,但是北京城周圍的百姓卻遭了秧,百姓和牲口都被俺答劫掠一空。

己巳之變

到了明朝後期,遼東女真族崛起,蒙古族也被女真族征服,成了他們的附庸,興起的女真族成了明朝在關外的主要敵人。然而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始終都沒有攻破孫承宗、袁崇煥等人建立的關寧防線,一直都沒能進入山海關內。

崇禎二年,皇太極終於想通了,他率後金、蒙古聯軍繞過山海關,從龍井關、大安口等地進入關內,攻克遵化,直逼北京城下,而沿途追趕皇太極的袁崇煥也與當天同時抵達北京。

面對城外的後金、蒙古聯軍,崇禎皇帝重新起用大學士、前薊遼督師孫承宗為統帥,防守京城,袁崇煥在廣渠門下率關寧鐵騎與莽古爾泰、阿濟格等大戰,明將滿桂則在德勝門抵抗皇太極親自率領的大軍。

初戰不利的後金軍隊又對京城進行了攻擊,但是始終沒能攻破城高牆厚且有大炮防守的北京城,隨著明朝後續援軍的不斷趕來,皇太極決定撤兵,北京宣告解圍。

北京城作為明朝的首都,成了「天子守國門」的堅強後盾,而北京城也不負眾望,三次面對異族包圍,都沒有被攻破,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然而在1644年,北京城破了,不過不是被異族攻破的,而是漢族人李自成攻破的。

推薦閱讀:

好好管教自己,不要管別人
馬蘇:吃泡麵也要買自己的房子,只為再也不聽男人的「滾」字!
?【別讓自己活的太累】勵志短文
留一點愛給自己

TAG:北京 | 明朝 | 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