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型頸椎病引起的腦梗塞,腦缺血性病變
今晚,山東的一位頸椎病患者,從網上看了我的醫學文章後,且醫院難以醫治的時候,詢問我(Tel:13978457369)有關的疾病情況.我初步分析是動脈型頸椎病引起腦缺血性病變.僅作探討分析.
動脈型頸椎病引起的腦梗塞,腦缺血性病變
廣西 賀州 荷香月暖
頸椎病好發於40~60歲成人,男性多於女性。由於頸椎生理曲度的改變,椎間盤、關節等組織的退行變化,刺激或壓迫了頸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和頸部的交感神經而出現的一種癥狀複雜的綜合症候群。風寒濕氣、低頭彎腰等外部勞損,才是脊柱發病的「罪魁禍首」.
病變主要累及頸椎、椎間盤、周圍韌帶及纖維結構,臨床主要表現為頭、頸、臂、手及前胸等部位的疼痛,並可有進行性肢體感覺、運動功能障礙,嚴重者可致四肢癱瘓。頸椎病癥狀主要表現為:頭、頸、肩背、手指麻木或疼痛,頸部僵硬,頸脖子僵硬,活動受限。有的伴有頭暈,噁心嘔吐,卧床不起,少數可有眩暈,猝倒。有的一側面部發熱,有時出汗異常。肩背部沉重感,上肢無力,手指發麻,握物無力,有時不自覺的握物落地。另一些病人下肢無力,行走不穩,二腳麻木,行走時如踏棉花的感覺。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症」,是增生性頸椎炎、頸椎間盤脫出以及頸椎間關節、韌帶等組織的退行性改變刺激和壓迫頸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和頸部交感神經等而出現的一系列綜合症侯群。椎管的作用是保護椎管內通過的主神經和主動脈。頸椎椎管狹窄,形成腦供血不足。但由於頸椎有增生或椎體變形,正常生理退化,椎管形成狹窄,造成。
正常椎間孔其空間相對較為固定,當各種原因導致椎間孔變窄或有異常物質佔據椎間孔時,就可因神經根受壓而出現神經根性疼痛。
頸椎間盤退行性變後,椎間韌帶鬆弛致脊柱不穩,發生鬆動,椎體周圍骨贅形成,鉤椎關節、椎間關節肥大,黃韌帶肥厚、鈣化或椎間盤破裂、髓核突出或脫出,壓迫神經根、脊髓、椎動脈或其周圍組織,並引起臨床癥狀。此外,外傷、頸部過多活動也是引發頸椎病的重要因素。
一、頸椎病的分類 臨床表現發病緩慢,以頭枕、頸項、肩背、上肢等部疼痛、以及進行性肢體感覺和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症。可頭暈、頭痛、噁心、頸肩疼痛,上肢疼痛、麻木無力,頸椎病按其受壓部位的不同,臨床上根據癥狀的不同將其分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食道型及混合型。 1、頸型:是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其臨床特徵有頸部僵硬、不適,頸後部、上肩部、肩胛部、肩胛骨內側緣、肩部、上臂、前臂及手、胸前區疼痛,多為持續性酸痛或隱痛,可有陣發性加重。查體有頸部強直、活動受限,可伴有椎旁壓痛,神經系統無感覺、肌力和腱反射異常。 2、神經根型:在椎間盤退變發生突出、脫出、椎體後緣骨贅形成、鉤椎關節或(和)椎間關節增生肥大、黃韌帶增厚、鈣化等壓迫頸神經根後,引起一系列臨床癥狀的一種綜合症。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疼痛與感覺異常,主要表現在頸、肩、臂和手指範圍內。因下位頸椎相對較固定,承重又大,故下頸椎較易受累,臨床以C5~6、C6~7最常見。神經根型頸椎病起病較慢,偶因外傷而急性起病。早期多為睡醒後手臂部和肩部的活動不適、酸麻和鈍痛,可因變動頭頸位置或用力而加劇,有時可出現劇烈的根痛或麻木,經休息多可好轉。急性發病者常有典型的神經根性痛,表現為刀割樣或針刺樣放射痛,常因咳嗽、噴嚏、屏氣、用力等腹壓增高而加劇,可伴有感覺過敏。病程長的患者常有感覺異常,疼痛性質主要為鈍痛。
3、椎動脈型:根據其臨床特徵的不同又可分:①眩暈型。②肢體無力型。③意識障礙型或暈厥型。④猝倒型。⑤頭痛型。⑥視力模糊型。椎動脈型頸椎病多見於40歲以上病人,常與其它類型頸椎病合併存在。有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不全發作的癥狀和體征,表現為一邊偏頭痛、頭暈,或者胸悶、胸痛,每次病情發作都和頸項轉動有關。 4、脊髓型:主要由頸段脊髓受壓或血液循環障礙所致。主要的徵狀有:進行性雙下肢或雙上肢無力,走路蹣跚,容易跌倒,可伴有上升性麻木和感覺異常。這類型的病人,早期不易發現。脊髓型頸椎病。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術擴大神經根管、解除脊髓神經壓迫。
5、交感神經型:由交感神經受壓或受刺激引起,臨床表現複雜,可有椎神經刺激癥狀、星狀神經節綜合症或(和)神經營養不良綜合症的表現。當頸椎病累及交感神經時可出現頭暈、頭痛、視力模糊,二眼發脹、發乾、二眼張不開、耳鳴、耳堵、平衡失調、心動過速、心慌,胸部緊朿感,有的甚至出現胃腸脹氣等癥狀。有少數人出現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甚至四肢癱瘓。也有吞咽困難,發音困難等癥狀。這些癥狀與發病程度,發病時間長短,個人的體質有一定關係。 6、食道型:是由椎體前緣骨質增生過長,壓迫食道或引起食道炎症,或刺激食道神經引起食道痙攣所致。表現為咽部及胸骨後異樣感或刺痛,頭部後仰時明顯。 7、混合型:有兩種或兩種以上上述類型的表現。臨床表現複雜而常見,應予注意。 二、頸椎病的治療
目前沒有完全根治得說法,但是有效治療可以達到臨床治癒一般的頸椎病都會引起頭疼眼花.四肢麻木疼痛, 因為頸部位神經線密集.有很大的風險,一般頸椎部手術是在特別情形才進行.
(一) 一般的藥物與治療 1、神經營養藥物 對損傷炎性變的神經可起到營養、修復作用。常用的藥物有B族維生素,可長期應用,如維生素B1 20mg日3次、彌可保0.5mg 日3次、腺苷輔酶B12 0.5mg 日3次等。神經妥樂平是一種較新型的神經營養葯,既可對損傷神經有營養作用,又有止痛作用,適用於神經元性慢性損傷疼痛和有異樣感覺者。神經妥樂平既可口服又可靜脈注射,口服為8u 日2次,至少連續應用4周以上;靜脈點滴3.75U 日2次,至少連續應用2周以上。 2、鎮痛藥物 是臨床最常用的一類藥物,主要有消炎鎮痛類和中樞性鎮痛藥物。消炎鎮痛類主要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達到止痛作用。如消炎痛 20 mg,日2~3次。中樞性鎮痛葯如曲馬多50~100 mg,每12小時一次。 3、擴血管、活血藥物 通過促進全身血液循環來達到營養神經、減輕或消除神經根水腫和修復作用。如丹參、煙酸、頸復康等。 (二) 神經阻滯療法 是目前神經根型頸椎病保守治療中最有效的方法。其作用機製為:通過消除神經或病灶局部的炎症、水腫,解除肌肉痙攣、打斷疼痛惡性循環機制,增加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止痛目的。常用的神經阻滯液配方:1%利多卡因、維生素B12 0.5~1mg、醋酸氫化可的松12.5~25mg(或復方倍他米松4~7mg),若患者合併糖尿病,可用賴氨酸阿司匹林0.9替代糖皮質激素製劑。 (三)膠原酶化學溶解療法
該方法已經基本禁止使用. 但亦有個別民營醫院或私人採用該方法治療腰突症.人體椎間盤髓核組織,由水,纖維組織,蛋白多糖構成,膠原酶全稱:膠原蛋白溶解酶,可以溶解髓核蛋白多糖,但人體對蛋白質和酶有過敏傾向,這種過敏有危及生命的危險,所以在國外已禁止使用該療法;再者,膠原酶溶解療法如果失敗,就會在椎間盤內外形成廣泛的瘢痕粘連,給後續的治療帶來難度.
三、中醫的治療
中醫很重視治末病,如患了動脈型頸椎病就會考慮到長期下去就會引起腦梗塞,腦缺血性病變,就會及早在治療頸椎病的同時預腦梗塞,腦缺血性病變的藥物,而西醫則是治己病,對末病是不能防治的,等到腦梗,缺血性病變再去用藥就木已成舟為時己晚.西醫的手術只能取出病變的椎間盤,而不能防治其他的以後就不會發生病變,而中醫辨症用藥就可以解決這些西醫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在治療的同時防治其他椎體的退變,給患者體質一個修復康復的過程.所以是上等的治療方法.
採用:祛風除濕、通經活絡、益氣舒筋、清熱止痛、壯陽強筋,補益肺陰、抗炎消腫。用於緩解輕、中度神經根型頸椎病氣虛血瘀證出現的頸項部疼痛或不適,上肢放射性疼痛、上肢麻木,神疲乏力等癥狀。
四、頸椎病的預防 1、避免俯卧位睡覺,枕頭不宜過高、過硬或過平。按時做頸肩部肌肉的運動鍛煉。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 2、避免和減少急性損傷,如避免抬重物、不要緊急剎車等。保持脊柱的正直。 3、防風寒、潮濕,避免午夜、凌晨洗澡或受風寒吹襲。風寒使局部血管收縮,血流降低,有礙組織的代謝和廢物清除,潮濕阻礙皮膚蒸發。 4、積極治療局部感染和其他疾病。 5、改正不良姿勢,減少勞損,每低頭或仰頭,坐車時不要打瞌睡。
五、飲食的調理應遵循的原則1、合理搭配,不可單一偏食。2、應以富含鈣、蛋白質、維生素B、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飲食為主。3、飲食有度,不要做到饑飽失常。4、不要經常吃生冷和過熱的食物。5、盡量控制煙、酒。
2012年11月21日22:24荷香月暖(QQ:353159928) 整理於賀州
推薦閱讀:
※夏季頸椎病的自我防治,少了這最後這1點,基本上別想痊癒!
※頸椎病最好治療方法
※幾個小動作可輕鬆趕走頸椎病
※頸椎病的全面康復
※頸椎病手穴蠟療有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