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還活著的時候,說說死的事兒
公益宣傳片《器官捐獻.心跳篇》,僅僅1分34秒,卻不知道感動了多少人,震憾了多多少人!
一個哭鬧不休的嬰兒,任何人都不能給他安撫,讓他平靜下來。直到那個移植了他母親心臟的人,把他輕輕抱在懷裡。那嬰兒先是稍稍愣了一下,然後就開心地笑了。當你看到那一隻小手,輕輕攥住那一隻大手;當你看到這個嬰兒開心的笑臉和他純凈的眼神;當你聽到那個心跳的聲音,越來越震憾地響起······真的很少有人不流淚。
誰都曾經聽過一首歌,並且單曲循環了九個月之久,那就是母親的心跳!
由於需要器官移植的人越來越多,而捐獻器官的人,卻一直很少,央視才拍了這部短短的宣傳片。
看了這部宣傳片,我想問一問大家:當你的生命結束的時候,你願意捐獻出你依然健康的器官嗎?
我相信很多人會說:我願意!
但,那畢竟是我們的身後之事啊,你願意,你的兒女也未必捨得!
前些日子,看到一篇文章:《死亡有一萬扇門,你在哪扇門前謝幕?》。裡面第一個例子就說到巴金。1999年巴金重病入院,一番搶救過後,巴金鼻子里被插上胃管,氣管也切開了,只能用呼吸機維持呼吸,巴金想放棄這種生不如死的治療,但他已經沒有了選擇的權力!每一個愛他的人都希望他活下去!於是,巴金在病床上,煎熬了整整六年!
我有一個朋友,母親腦幹出血,昏迷不醒。醫生一連下了三次病危通知,建議他回家為母親料理後世。但我這朋友堅決主張手術,哪怕傾家蕩產!手術過後不幾天,他母親還是去世了。
大概一年多之後,有一次他喝多了酒,才痛心地說:其實,我明明知道手術和不手術,結果都一樣。但我還是選擇花錢,我還是想為那個萬分之一,付出我所有!因為錢沒了可以再掙,而母親一旦沒有了,就永遠沒有了!
他說, 母親還能花他的錢,他高興,他問心無愧!就為了這個『問心無愧,』讓多少人在選擇搶救還是放棄之間,紛紛選擇全力以赴去搶救啊!
只是,因為這一個選擇,自己多花了錢,親人多受了罪,只為落一個問心無愧!
是啊,在生死關頭,錢能算什麼?如果錢真的能讓死者安息,讓生者安心,花錢真的很值得!但是我想說,這樣的錢,真的有必要花嗎?如果死者真的上天有靈,他真的希望他的兒孫們,為他傾家蕩產嗎?
另一個朋友態度則完全相反。他母親胃癌晚期,姊妹幾個裡面他最小,按理說他最沒有發言權。但他堅決反對手術!他說他決不讓自己的母親病痛之外,再加上手術和放、化療的的折磨。
他帶了母親回家,採取保守治療,一年九個月之後,他母親去世了。而和他母親同一個病房的另一位老太太,也是胃癌,手術後七八個月就過世了!
面對這種生死抉擇,很多人明明知道手術和不手術的結果都一樣,卻鮮少有這樣的勇氣和毅力!大家都認為,老人為我們辛苦了一輩子,哪怕只有一線希望,我們也要全力以赴!
中國有個大將叫羅瑞卿,他有一個女兒叫羅點點,她和陳毅將軍的兒子陳小魯一起,創建了一個組織,叫『選擇與尊嚴』,打開她們的網頁,上面有這樣一段話:
「我們推廣一個理念——生前預囑。我們提供一個選擇——尊嚴死。我們提倡一種精神——我的死亡我做主,我們讓夕陽艷麗。我們讓晚霞燦爛,我們讓死亡多情。」
什麼叫尊嚴死?尊嚴死就是一種自然死亡,在生命的最後,不採取任何醫療措施延續生命,任由患者死亡。對於一些自我意識喪失、治癒毫無希望的病人,親屬可以根據患者的生前預囑,向醫院或者法院提出停止治療的要求。尊嚴死也不等同於安樂死,而是在病人彌留之際,不過分治療,用安寧緩和的方式,給病人以臨終關懷,最大程度地減輕病人的痛苦。從而讓死亡,變得高尚而有尊嚴!
關於死亡,羅點點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對於死亡,我想過不止一次兩次,因為我是臨床醫生出身,我看到過太多太多死亡。死亡是個自然過程,每一個人從生下來那一天起,就漸漸地離死亡越來越近。理想的生命狀態是:生得好、活得長、病得晚、死得快。我希望真正到了死亡那一天,我死得快,我不要在這裡面停留,我不要給別人找那麼多麻煩,我不要自己經歷那麼多的痛苦。」
然而,你的死亡,你真的做得了主嗎?
就重病搶救的話題,我曾經問過我的兩個女兒,她們也是異口同聲地選擇花錢、選擇傾家蕩產!
俗話說:一樣生百樣死。誰也不知道自己在什麼時候、以何種方式離開這個世界。我不知道別人如何,但我覺得,在生命的最後,當一切已經不可逆轉的時候,請為我選擇放棄!請讓我優雅地離開!離開我所愛的人!離開我所愛的世界!
這也讓我不由自主地想到安樂死。
那是一部外國電影上的一個鏡頭,女主角在施行安樂死之前,她的丈夫和她的親人,穿上各色的禮服,圍在她的病床前,做最後的告別。沒有眼淚,沒有悲傷,也沒有生離死別的撕心裂肺...... 有的只是鮮花、音樂和平平淡淡的擁抱。感覺那不是在做生離死別,而是在舉行一次平平常常的家庭聚會......
電影就這樣結束了,這個鏡頭卻讓我沉思、回味一直到現在。覺得如果我們在生命的最後,真正能做到這樣,人生就真的圓滿了!你想想,如果連死亡都這樣浪漫和詩意,你的人生還有什麼值得遺憾的呢?
經常去看病號,也經常看到渾身插滿管子、在死亡線上掙扎的病人,每次心情都很複雜。誰都想活得長久一點,但如果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事事處處依靠兒女,這樣的『活』著,又有什麼意義?
既然已經說到這兒,不妨再說說骨灰的存留問題。
每次回娘家給父親上墳,心裡都覺得很內疚。因為我們村的墓地,正好在人家的責任田裡。不大一片責任田裡,聳立著好多墳頭。
人死了卻還佔著活人的地,這樣的現象,一定不只是我們那兒有。
在城市,墓地越來越貴了。很多人調侃說,現在的人窮得死都死不起了;在農村,因為父母的骨灰,埋在誰家地里,而造成兄弟反目、姐妹成仇的事情,也屢見不鮮。其實,死了死了,死和了是一個概念。人都死了還留下骨灰做什麼呢?
因此,我叮囑兩個女兒:你媽媽死了之後,骨灰要麼撒到小河裡,要麼撒在大海里,不要埋到老家去,害得你們每年還要車馬勞頓回老家上墳。
每次都是我認認真真地說了,兩個女兒卻當笑話聽了! 我知道這樣的事情,我真的做不了主。所以我希望,看到這一篇文字的人,還有我的兩個女兒,都去羅點點和陳小魯《選擇與尊嚴》的網站看看······
我們都有可能成為做選擇的人,也都有可能成為被選擇的人,無論是做選擇、還是被選擇,都是緣分、一種造化!(文/閱讀時間作者·宗風秋)
推薦閱讀:
※潛意識是我們身體的原生記憶,它左右著我們的行為和情緒,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我們命運的走向和取捨
※我們對腐敗到底是恨還是愛?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演員
※談談我們該怎樣說話?
※展開我們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