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公園 : 中國傳統醫學,困境與出路

【按】中醫的未來何去何從?只有把中醫學置於一個所有醫學專家都能理解的國際視角內,並運用科學數據來支撐中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才能使其融入21世紀的全球醫療保健系統之中。

中國是全球唯一在其醫療保健體系中中醫與現代醫學共存的國家。在科學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這種體系面臨著空前的挑戰。一方面,中國醫學必須接受循證醫學並邁向現代創新;而另一方面,保護傳統智慧結晶,延續中華傳統文化的訴求也日益高漲。為實現傳統中醫現代化的期望,中國政府已經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然而,卻事與願違。中醫從業人員的數量的日益萎縮,中醫的質量保證也面臨嚴重壓力。

一個多世紀以來,諸如「傳統中醫是不是科學,能被廢棄嗎?」 「中醫必須現代化,但是如何進行現代化?」等等問題,至今沒有很好的答案。

中醫發展概況

《黃帝內經》是最早論述傳統中醫學的典籍,時間大概可追溯到公元前300至100年。

漢朝時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開始編寫首部中醫專著。早在公元前3500年,隱居山林的薩滿部落和聖人就使用了所謂的「長壽的方法」,這種養生法包括:常食用含中草藥和其它植物成分的食物;練習功夫;掌握被認為能夠增強活力和延長壽命的特殊呼吸技巧。

漢朝之後,再一個中醫的偉大時代是公元608-906年唐朝皇帝統治的朝代。公元629年,唐朝第一代皇帝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醫學院。宋朝和明朝也相繼建立了醫學院。醫學課程和資格考試不斷實現標準化,傳統中草藥方也得以記載下來,並收錄至百科全書之中。

幾千年以來,傳統中醫思想和實踐幾乎一成不變。清朝時期中醫學開始面臨挑戰,尤其是19世紀初,西方傳教士進入中國,西醫在中國逐漸傳播開來。西方模式醫學院在上海和其他大城市一一建立,西醫在疾病治療中開始佔有一席之地。1929年,一批學習過西醫的中國醫生向政府上書,請求廢除傳統中醫學,最後遭到政府拒絕。直至1933年,國民政府任命中國最高法院的一名法官,對傳統中國醫療體制進行系統化改革。然而,中國在1930年至1950年經歷的長期戰爭(1937-1945日本侵略中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1949年的內戰),破壞了大部分醫療體制。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當時,美國、英國等西方聯盟國家開始對中國採取全方位制裁,醫藥物資被禁運,新中國的醫療衛生系統舉步維艱, 6億人口中,只有不到3萬人的西醫和50萬人的中醫從業者提供醫療服務。

毛澤東主席,面對當時的困境,為克服醫務人員數量的嚴重不足,抵制西方列強的禁運,對中醫學進行系統化改革,1950-1960時代,一方面中國的所謂西醫教育基本照搬前蘇聯的模式,另一方面毛主席首次倡導「將中藥治療和西醫治療結合起來」,也就是「中西結合」。同時, 為滿足國家的全民保健服務,19世紀60年代末,毛澤東更是鼓勵「赤腳醫生」,提升傳統中醫從業者的地位。

後來,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醫療衛生體制遭到嚴重破壞,幾乎所有醫學院校被迫關閉,醫學教育停滯,很多醫生也離開醫院,被下放到農村勞動。

直到文化大革命後期,在鄧小平的領導下,中國於1978年實行對外開放。20世紀70年代後期,現代醫學教育逐漸復甦。自此,現代衛生保健系統開始正常運轉。

中醫不同於現代醫學嗎?

在中國人眼中,中醫學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瑰寶,是不同於現代醫學的獨特的系統。由於過去中西方國家之間沒有良好的科學交流方式,傳統中醫學對西方人來說也是謎一樣的醫療體系。

事實上,從歷史角度看,不同民族的人類社會都有其解釋生老病死的醫學信仰。大約600年前,人類社會處於封建社會,限於歷史條件,特別科學技術發展處於極低水平,加之交通和語言的不暢,中西方人之間幾乎沒有任何醫學交流。

非常有趣的是,在古代中國、印度、古希臘等大多數國度中,其古代醫學背後隱含的哲學思想幾乎是一致的,都認為疾病是由於惡靈侵入身體所造成。縱觀漫長的人類歷史,那時候的醫學都把人患疾病歸因於巫術、魔鬼、不利的星體影響、上帝(或神)的旨意;在缺乏醫學科學的時代,「醫者」經常試著利用魔法來治療病人,因而古代各民族「醫學」都出現包括誦經、咒語、驅魔儀式舞蹈,有時候為了使臆想的「惡靈」從人體里離開,巫醫會讓病人服用一些有可怕氣味的藥方,讓「惡靈」感到噁心而離開人體。中國的傳統醫生歸納之為:「以毒攻毒」。

這些不科學的醫學思想如今在許多落後的國家,如非洲一些國家,仍佔有一席之地,儘管隨著醫學科學的興起,許多領域已經用科學改變和替代了神秘主義,但一些地方仍舊運用信仰療法來治療疾病。即使在中國,農村落後地區仍然有許多迷信的治病行為,如念經,燒香,拜佛。

歸納現代世界的醫學發展歷史,其經歷過三大歷史時期:

1.史前醫學時期

希臘是現代西方醫學的第一故鄉,那時,醫生不再依賴迷信,轉而依賴對病因的理性好奇。像希波克拉底、亞里士多德、阿.卡門(ALcaemon)以及其他早期學者的作品中,都反映了生理、外科和醫學實踐上的豐富知識。希臘人影響且改變了人們對疾病和治療的認識,以及對醫生、健康生活甚至一般醫學的態度。

2.文藝復興時期各國的醫學發展

9世紀由Ammaribn Ali al-Mawsili在伊拉克發明的注射器、巴格達在公元754年出現首個藥店;12世紀,穆斯林醫學中開始把醫學與藥學的區分,在藥學方面,已發現總結兩千多種藥物和化學物質。

文藝復興時期,伴隨著對解剖和身體檢查等領域實驗研究的深化,人們對人體解剖學的認識有了較大提高。醫學從經驗或教堂轉移到各種歐洲興建的實驗室里。1676年,荷蘭人列文虎克用顯微鏡首次發現細菌和微生物,創立了科學微生物學領域。17世紀,描述大腦和其它器官解剖學的比利時人維薩留斯開啟了現代神經學的發展。

隨後的歲月,穆斯林醫生提出的醫學創新包括免疫系統的發現、微生物的發現、動物試驗的運用、醫學與其他科學的結合(包括農業學、植物學、化學和藥理學),整個世界的醫學取得飛速發展。

然而,17世紀末,中國的中醫藥進入相對衰落時期。統治者鼓勵醫學回歸經典著作,反對新思想,皇室醫館的教育退化至在圖書館裡背誦經典典籍,醫學界對新理論和新發現關注頗少,公共衛生系統混亂不堪,沒有標準化程序確保醫藥質量控制,甚至一些從醫者從未接受過正規的醫學教育。

3.現代醫學黃金髮展時期

19世紀,現代醫學開始發生變革,化學、實驗室技術以及實驗設備都有了很大提高,舊的傳染病流行病學概念也被細菌學和病毒學取而代之。

進入20世紀,醫學研究中科學方法的應用帶來重要成果,藥理學和手術學發展飛速。20世紀現代遺傳學的誕生,加速了生理學、病理學和微生物學等所有醫學科學領域的研究。

從全球視角來看現代醫學的歷史,中醫學本應被看作人類傳統醫學的重要遺產。但是,當代社會中,中國許多人認為中醫學代表的是民族的精華,它是中國特有的醫療體系,它區別於西醫和其它現代發展醫學。目前,中國大多人把西醫專門是指生物醫學或者對外來的現代抗病醫學。

本文作者認為,如今的中醫學被中國人過分誇大了其現代醫療價值。我們要知道,隨著全球人類文明的發展,其它古老傳統醫學僅保留了極少的有用部分,它們面對科學更新的發展,勇於擯棄大部分無效或不科學的部分,這是科學的社會發展觀,也是順應人類文明發展的需要。面對現代醫學的發展,為何中醫不能自我評估?科學地剖析整個中醫體系?我們有沒勇氣剔除其糟粕?

本文作者建議,放棄使用中醫概念,我們應該有勇氣使用中國的現代醫學。中國現代醫學是對當前主導醫學的最好表達術語。科學就是科學,沒有國界之分,我們不能將東西方科學對立起來。所以,在亞洲(如中國和印度)和非洲國家的一些地區,沒有必要把西醫與本國的傳統醫學分離開來。現代醫學不僅僅源自西方國家,而是來自於全人類(從世界醫學史我們就可以看出)。所以,我們最好停止使用「西醫」,「中醫」這兩個術語,醫生已在現代醫學中稱為通用的職稱,統一的醫師資格是我們規範醫學發展的基礎,不能因為發展中醫,而降低中國醫生的質量。

當前中國衛生系統中的中醫學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在衛生保健系統中,將現代醫學、傳統中醫學和少數民族醫學(如:蒙古醫藥、西藏西藥)結合在一起實踐的國家。

中國的衛生保健系統以20世紀50年代建立的三級預防體系為基礎,具體包括醫院、衛生服務中心和診所。一般來說,醫院具備最好的設備和資源,衛生服務中心則提供大部分的健康服務,特別是針對常見疾病、慢性疾病和輕微健康疾病的診療。

響應毛澤東主席的中西醫結合理論的號召,以中醫學自身特點,中國的醫院可分為:1)中醫醫院;2)中西結合醫院;3)綜合醫院。當前,儘管綜合醫院的中醫科門診量僅佔總數的8%,但約有90%的綜合醫院都設有中醫科。在中西醫結合醫院,既提供中醫也提供西醫診療,與中醫相關的治療占所有治療的40%-45%左右。所有以中醫院命名的大型三級醫院中,都配有現代臨床實驗室和現代機器設備,如:X線、CT、MRI等等。中醫院裡,除了使用聽診器和生物醫學診斷外,如針對肝、胃、腎、乳腺癌等多種不同疾病的現代醫學外科手術,也是比較常見的治療手段。

隨著科學技術和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的現代醫學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1949年全國只有541,240名衛生人才,其中有資質的醫生有314,000名(只有不到3萬人的西醫);而到2010年,衛生人才的數量達到8,207,502名,其中有資質的醫生為2,413,259名。但是,中醫從業者的比重卻從1912年共和國早期的80萬人,逐漸減少到1949年的50萬人。如今,堅持下來的中醫從業者僅有30萬人,而其中堅持實行傳統中醫理念的可能還不到3萬。

為促進中醫學的發展和中醫藥現代化,1986年12月中國政府成立一個特殊機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SATCM),這個獨特的組織隸屬於衛生部,它管理著包括立法、監管、醫院行政政策、藥品監控、國際經濟學術合作在內的整個中醫管理系統。由於中藥使用的材料通常是一種不同於現代化學藥物的混合草藥,所以在審批中醫藥時,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採用不同的中藥審批程序進行審查批准。這樣中國的藥品批准出現了特殊的現象:一個國家,兩種制度。

中醫面臨的主要挑戰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這句莎士比亞著作中哈姆雷特的話是對當前中醫學發展現狀的最好評論。 北京中醫藥大學張其成教授對中醫藥也作出如下的評論:「我感到孤獨,越來越少60歲以下的人能夠像我一樣堅持中醫的傳統,但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則提出對中醫進行現代化。」

中國傳統醫學之所以陷入發展困境,它面臨著如下挑戰。

1.中國傳統醫學具有臨床有效性嗎?

中醫是否有效是一個太大的命題,我們最好是能夠將這個大問題分解成不同的小問題。整體來說,中醫治療包括這樣一些方法:1.中草藥治療,2.針灸,3.飲食療法,4.推拿,5.拔火罐,6.刮痧療法,等等。

第3,4,5,6種方法,不需要特別的教育理論,也不涉及複雜的技能,普通人有些生活經驗,加之專業人員的指導,病人就可以自我醫療實踐,這些措施國外稱之為替代療法, 可以幫助一些病人緩解不適癥狀,絕對不是針對疾病治療,因此醫學上不能用於特殊疾病的標準化治療,可以作為輔助治療。

過去,大部分的中醫學研究集中在針灸方面。儘管世界衛生組織的國立衛生研究院和美國醫學協會不認同針灸的標準和循證解釋,但經過研究,通常認為針灸是相對安全。可是,針灸的有效性在科學界仍然存在爭議。因而,對針灸療法的進一步的研究極其必要。

1997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大會對針灸做出如下的評價:針灸療法取得了前瞻性效果,比如它對成人術後、化療引起的噁心嘔吐及牙科術後疼痛是有效的。還有對於成癮、中風康復、頭疼、痛經、網球肘、纖維肌痛、肌筋膜疼痛、骨關節炎、腰痛、腕管綜合症和哮喘等病症來說,針灸可以作為一種有用的輔助治療,或可接受的替代療法,或納入綜合治療方法中。

但是,在2008年Singh 和 Ernst兩位科學家回顧針灸相關論文後,得到的結論為經絡的概念並沒有科學的依據,也沒有高質量的證據能夠證明針灸的有效性超過安慰劑。他們發現早期的針灸臨床試驗缺乏合適的對照,他們引用了最近幾次的試驗,發現在緩解疼痛上,幾種假的或非傳統的針灸治療(使用非傳統穴位和可伸縮針)與傳統針灸一樣有效。

與針灸療法相比,研究更多的中草藥則有著更大的爭議。歷史上,中草藥生產銷售不要求進行嚴格的隨機對照試驗。所有的商業公司都辯稱有很多原因導致很難進行中藥研究,如個性化治療、沒有對照組等。另外,在專利保護獲取上,中藥產品無法像化學新合成藥物那樣容易獲取,因而無廠家會以高成本來進行中草藥臨床試驗。所以過去,極少有高質量的臨床研究結果支持中藥的療效。

然而,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在討論科學性,草藥生產廠說不能作高質量臨床,而在推廣產品時,許多商業公司為了銷售他們的產品,贊助了許多不規範的所謂的臨床試驗,以至於近年來報道了很多這些獲贊助草藥製劑臨床試驗的陽性結果。

Vickers A, Goyal N 等科學家發現,有些國家專門發表陽性結果,特別是發表的中國臨床試驗幾乎從未報告等效或劣效於對照組的研究報告。上海藥物研究所國家藥物篩選中心主任,王明偉博士說:「過去大多數的中藥研究質量較低,只有在中國醫學期刊上發表文章,缺乏恰當的同行評議過程。」

根據以上的論述,我們可以看到,幾千年來中國人所相信中草藥有效且安全的事實,大多屬於經驗性質,並沒有被相關的隨機對照試驗數據給予驗證。

有許多人可能辯稱,某些藥物化合物已經從中草藥中分離出來。比如,中國青蒿中發現的青蒿素用以治療瘧疾。事實上,從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是中國科學家從200多種中草藥中選取出的眾多用於治療發熱的物質中的一種。基於青蒿素的物理特徵,我們認為青蒿的傳統用法——在沸水中煮,然後讓病人喝下湯藥,在治療瘧疾上並沒有任何效果,因為青蒿素在高溫沸水中是不穩定的。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中國在20世紀60年代前治療瘧疾的成功率極低,瘧疾成為熱帶地區的主要致死疾病,直到引進硫酸奎寧葯有效治療,並使用預防的方法(如殺死蚊子、使用蚊帳等)才良好地控制了瘧疾。

由此,我們可以推斷,青蒿素的案例是中國現代製藥成功的典型案例,但不能以此來論證中醫藥的有效性。現代醫學要求任何治療疾病的方法,其機制及其成分必須要有科學數據所證實。事實上,青蒿素的發現反而證明中醫藥的傳統熬中藥治療方式可能是無效的。

面對中醫從業者與現代醫生之間的爭議,中國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評估現代中醫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為解決這種分歧狀態,發展中醫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2007年12月發布了一個指導所有中醫研究的中醫臨床研究規範(中醫藥GCP)指南 [註:本文作者認為2003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中國臨床研究規範(中國GCP)已經足夠了,沒有必要有兩個GCP。]

同時,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還單獨建立了批准中醫藥的特殊審批系統,結果導致一種奇怪的醫藥混亂現象產生:當人們在擔心中醫學消失的時候,近20年來通過這個特殊的監管組織,中國有著數以千計的中藥製劑被批准。

我們思考一下,既然是傳統中藥,為什麼我們突然有了這麼多的新中藥製劑,美其名也, 中西結合,滿足中國民眾對中藥市場的需求,結果是中國藥品監管機構的批准幾乎流於一種形式,只要打著中藥創新的旗號,我們就可以有各種新中藥,中藥大輸液,可算是醫學界的一個奇葩的創舉。

2.中國傳統醫學安全嗎?

大多外行人相信自然之物是安全的,特別大多數中國人認為中醫藥是自然的東西,所以是安全的。但是,在科學領域中,巴拉塞爾士(Paracelsus)說過:「劑量決定毒性」。實際上,中醫理論在某種意義上有以毒攻毒的概念,潛在的毒素和致癌化合物(如三氧化二砷和硃砂)有時作為處方中的一部分,未經加工的草藥有時摻雜有藥效的化學物質。目前,發現有些中藥處方的藥物因為含有毒素成分,而被一些西方國家所禁止。例如:2004年7月,一種名為復方蘆薈膠囊的藥物,因被發現含有11%-13%的汞而在英國下架。2004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由於中藥麻黃對消費者存在不合理的風險而將其製劑在美禁售。

2008年10月6日,我國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接到雲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報告,該省6例患者輸注2個批次的刺五加註射液後發生嚴重不良反應,最終6人中3人死亡。之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便暫停了該葯的使用。

總之在大規模生產的市場經濟社會中,我們對中藥的使用必須嚴格監管。中醫藥品安全問題促使中國不斷改進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系統。

3.中藥市場的「蓬勃發展」是一件好事嗎?

當一些中醫醫務人員在擔心中醫的未來發展時,中醫商業市場在監管鬆懈的條件下迅速發展,可以說達到空前的繁榮。

20世紀90年代中,我們經常會看到,許多退休的人員(有些根本不是退休醫生)穿著白大褂,坐在中藥館的桌子前面,為路人提供免費檢查和健康諮詢。其中一些人在病人的頭上或是手掌上,扎一個通電的針灸,觀察病人對輕微電擊的反應,然後判斷出是頸部問題、脊柱問題、心臟問題、氣不足、消化不良或是脾胃的問題等等,診斷之後,面對他們發現的所有問題都可以通過藥店內售賣的處方來解決。

在街上,我們還看到氣功大師表演魔術治病,售賣他們發過所謂功的瓶裝氣水,並告訴路人們,只要喝含功氣的水即刻能恢復病人的元氣,祛病強身。

由於政府人力有限,面對類似的診療行為,缺乏嚴格的審查制度,所以許多無知病人都遭到欺騙。中國市場上質量差和假冒偽劣的中草藥嚴重威脅著廣大患者的生命,其中臭名昭著的一個例子就是胡萬林事件。胡萬林多年的「治療」造成至少146位患者死亡。他所採用的草藥製劑治療法,被檢測草藥製劑含有大劑量使用時有毒的硫酸鈉。他還利用了傳統的氣功,據稱醫者從他們的身體發出氣,不需要身體接觸也能產生療效。1999年1月18日,胡萬林被捕,並於2000年10月1日以非法行醫罪加以定罪,因非法行醫罪獲刑15年。胡萬林的審判直接促使中國在2001年實行醫師資格准入制度。然而,極為諷刺的是2011年,胡萬林減刑兩年出獄後,仍以「神醫」面目出現,創出「獨家良方」——「五味湯」, 2013年8月31日再致1名23歲的河南青年大學生死亡。

4.中醫學教育制度合理嗎?

從歷史上看,傳統中醫知識和技能通過家族血統得以傳承,並且是只傳兒子不傳女兒。如果一個中醫沒有兒子,他會招收男學生通過師承關係傳承,這就是為什麼過去我們所看到的中醫都是男性。這並非科學的教育系統,而更像是技能和經驗的傳遞。

20世紀50年代,在毛澤東主席倡導下,中國已經開始了中西醫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到現在為止,共有7所中醫大學和16所中醫學院。一般來說,無論是中醫科大學、中醫學院還是藥學院,中醫從業人員所接受的教育與西醫有著同樣的標準、招生條件和學習年制。在中醫大學或學院接受教育的學生,從學士、碩士到博士一般要花3-8年的時間。除了傳統中醫理論和方法論,像醫學生理學和分子生物學類似的西方醫學科學,也包括在傳統中醫學的基本課程之中。1959年,傳統中醫課程在要求中醫和西醫學習的時間比例上,不少於7:3,但現在中醫培養更加西化,中西醫課程比例達到6:4,甚至是5:5,因而中醫對中醫教學質量以及能否在局限的時間內教授足夠的中醫知識和實踐技能表示堪憂。

同時中國的現代醫科大學和醫學院的所有醫學生都要接受傳統中醫學教育。所有西醫大學的中醫課程約佔總課程時間的10%-15%。

目前,中醫教育、教學人員既包括現代醫學專業人員,也包括傳統中醫從業人員。一些主要的中醫經典課程正在被西方生物醫學體系所取代,中醫西化的培養模式成為常態。結果就是,許多中醫博士甚至不熟悉《黃帝內經》里的知識技能。正如鄧太濤教授所說:「為了納入更多西方醫學科目,中醫教學課程已經做了廣泛修正。因此,中醫學基本原理的教學逐漸弱化,導致許多中醫學生對中醫療效失去了信心。」

近年來,大多數專家對中醫大學和中醫學院不達標的教育質量表示堪憂,這些中醫學校以綜合的名義開設了中西醫混合課程並招生,但其所培養的醫學生既不接受現代醫學標準,也不接受傳統醫學標準。丁邦晗這樣評價中醫教育:中醫大學/學院的學生可能只記得傳統老中醫教科書上的一些處方內容,和一些現代臨床實驗室結果。他們可能理解中西醫的部分知識,但是無法單獨用中醫學或西醫學來治療病人。

中醫藥大學的畢業生就業狀況也不容樂觀,他們無法獨自進行中醫治療,科研工作也只是模仿西醫研究,缺乏實踐與創新價值。

目前的中國,傳統中醫教育步入困境:無法吸引出色的老師和學生。

中醫,未來何去何從?

倡導取消中醫的企圖在中國一直引起不少爭議,但是,從未成功過。20世紀90年代,中醫教育和實踐的深度出現較大滑坡,各方意見嚴重分化,產生諸多內部爭議。為此,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嘗試形成統一認識。與此同時,為了傳承中國傳統醫學的獨特性,相關學者和行政官員也訴求於政府領導人要求採取措施保護和調整中醫的未來發展路徑和方向。

「生存還是毀滅」?這個爭議一直持續著。

作者認為,中國的醫學不是以簡單的路徑去發展,不能對中醫以獨特的方式去發展,要有科學的前瞻性發展。發展中醫學,實際就是發展中國的醫學。因此我們可以尊重現代醫學發展規律,至少來開展下列工作:

1.嚴格執行國際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範(ICH-GCP)改善中國醫學研究的質量(包括中醫),提高了中國的醫學科學研究,實際就發展了中醫。

現代科學的歷史只有近300年,目前人們對中醫理論及其所有有關概念,存在激烈的爭議。在歷史傳承下,中醫從業人員把這些理論和概念當作聖經來接受,他們不想用現代科學準則來檢驗傳統中醫學,因為他們相信傳統中醫區別於現代醫學。另一方面,部分掌握現代醫學的醫生也不相信中醫學,甚至有些試圖阻止中醫在國內實施。

為解決這一爭議,迫切需要進行更多隨機對照試驗以論證中醫標準化治療系統的有效性,在實施這種中醫研究時,我們所有的學者,不論是中醫或西醫,必須遵守國際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範準則。

首先,證實中醫的基本概念、理論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由於陰、陽、氣、血、經絡和六淫(六種致病外因)仍不能通過科學認證或檢測、五臟六腑的不同功能機制尚不明確、傳統中醫診斷工具較抽象、中醫的臨床結果相比於現代醫學來說記錄較少,所有這些原因使人們相信中醫可能包含無用的東西。因而,未來中國需要有勇氣接受對中醫的全面評估,避免不科學因素的存在。

其次,以標準化臨床記錄為依據,在關鍵或未得到滿足的醫療需求領域,建立評估中草藥的臨床試驗方案。在檢查病人的臨床狀況和治療結果方面,我們有必要探索更客觀的評估參數。此外,在進行任何研究之前,需要仔細核對中醫從業者的從業資格。並且,所有的臨床記錄、研究人員資格及其研究結果都要進行第三方稽查。

第三,設計試驗去辨別出一些常用中草藥中所含的生物化學成分,因而更好地理解、發展和提高傳統中醫治療方法。

最後,中醫普遍被認為對免疫系統有增強作用,對慢性疾病或原因不明的疾病更有效。這些認識有偏差,我們有必要在這些疾病的治療過程中,研究中醫起作用的機制,規範用藥的準則,特別要排除是否是安慰劑的作用。

2.加強中醫市場監管迫在眉睫

中醫藥管理局統計, 2010年我國中藥產業總產值已達到3172億元,根據《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預測,「十二五」期間中藥工業將保持年均12%以上速度的增長,預計到2015年總產值超過5590億元。

據報道,中醫每年門診量接近13億人次,佔中國門診總量的三分之一。

縱觀歷史,由於中醫在評估和監管上的困難,傳統中醫面臨諸多艱巨的挑戰,比如:中草藥摻入化學藥物、草本藥物質量難控制、中醫診療水平差,甚至許多中醫沒有執業資格。

農村的衛生設施和專業人士的匱乏,這種情況更為嚴重。農村幾乎沒有具備行醫資格的中醫專家,但中藥的使用比重極大。

面對這一系列挑戰,加強市場監管極其重要。國際經驗清楚地表明,醫療保健行業的監管只有在市場所有不同方面,包括1) 藥品研究與開發——ICH GCP;2)原材料生產——GAP;3) 藥品生產過程——GMP;4) 藥品的銷售和分銷——GSP; 5) 中醫醫生資格認定,6)國家醫療行為監督管理;6個方面都同時採取監督管理行動時才能發揮真正的市場監管作用。不然,中國的中醫藥市場體系永遠是難於發展和進步。

實際上,當今,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的體系,歐盟草藥產品的監管框架,都可以作為我國提高保證中藥質量的學習範例。我們可以借鑒2011年歐盟實施的關於草藥產品管理法案,來管理中國的中藥製劑。比如:致力於編寫中醫專著並有驗證精神(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實際就是有修訂改正的作用);制定出所有中醫用法規範;保證中國中醫師註冊系統的良好運作。

對從業人員強化通過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對合格者,可以在當地衛生機構註冊並且獲得標明其專業領域的資格證書(如針灸或中醫或推拿)。嚴格控制從業人員按自身所攻的專業進行行醫以及在註冊地區進行診療活動,不能有游醫現象。

3.要建立中、西醫研究的同行評議制度

同行評議是指利用若干同行(即有資格的人)的知識和智慧,按照一定的評議準則,對相關領域進行評估的過程。該方法的目的是維持標準、提高作用以及提供可信度。然而,由於中國對科學研究並沒有有效的同行評議制度,從而導致中醫,西醫在很長時間內溝通不暢。

美國加州大學的Mu-ming Poo教授,在分析中國目前經濟發展飛速,但科學產出幾乎沒有的原因時說:在中國,關鍵性的科學交流是很少的,尤其是在公共場合。過度的虔誠禮貌有利於維持中國儒家的傳統家庭秩序,但是非常不利於研究機構的科研工作。這和中國儒家思想密切相關,儒家思想是從中國的哲學大師孔子的教學中,提煉出來的中國倫理和哲學體系,內容豐富,涉及到道德、社會、政治、哲學和宗教等多種思想,影響深遠廣泛。在中國文化中,人們很少會在公共場合互相批評,學生從不質疑老師的話。普通人也是無條件聽從於皇帝,例如《黃帝內經》在人們看來不容置疑。

醫學研究和治療指南需要有證可循,可以百家爭鳴,經過交流,在同一個領域中醫和西醫應可以共定準則,只有一致達成的標準下我們的醫學治療才會發展。目前,不能交流溝通,各自互不尊重,中醫罵西醫不懂,西醫說中醫不科學,都是二維思維,一方想戰勝另一方,政府作為和事佬,結果允許兩個系統的存在:中醫有自己的標準而西醫是另一種標準,兩者不相容,對醫療市場發展極為不利,監管無法統一,同時在發展中有違科學探索精神。

中醫不是我們如何保護的問題,而是我們如何提高的問題。沒有發展的中醫,不會有前途。只有當中國現代醫生與中醫從業者能夠互相理解,國內統一了可以推廣的標準,我們才有自信去說服國外醫生在全世界範圍使用中醫。

也只有當中醫進入一個世界性的醫學體系,能夠被全世界醫學專家理解,並且有科學數據支撐它的療效和安全性,才能在21世紀融入全球醫療衛生體系中,服務全人類。

作者:許俊才 (上海醫藥臨床研究中心) 夏志潔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北院)

來源:賽先生(微信號:iscientists)

推薦閱讀:

於建嶸:中國政治發展的問題和出路-中國選舉與治理網
孩子棋藝如何提高以及學棋的出路
「美猴王」及其出路
李昌平:小農出路何在?唯有組織起來
不愛學習又不甘心平庸人的出路在哪?

TAG:醫學 | 中國 | 科學 | 中國傳統 | 傳統 | 出路 | 困境 | 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