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部電影成為宗教
(原載於《頭等客》雜誌,有修改)
1999年5月,我在廣州,忙著拍攝一條廣告片,接到一個朋友打來電話:
「你在幹嘛?」
「拍廣告呢。幹嘛?」
「我在虹橋機場。」他停了一會兒說:「去美國,看《星球大戰》首映。」
我這輩子,從來沒有如此地羨慕一個人,之後也不曾有過:他居然,可以,去美國,看《星球大戰》!首映!!
一個多月以後,7月1日,《魅影危機》在香港上映(中國的內地上映是在北美上映半年後的11月),我早早買好了票,換好了星戰紀念T恤,約好了朋友去香港看電影,當熟悉的音樂響起,熟悉的字幕「once upon a time」出現,我眼淚都快下來了:十幾年了,我終於,在電影院里看到了《星球大戰》。
1971年5月,參加戛納電影節的盧卡斯與聯美公司達成了兩部電影的拍攝意向,一部是《美國風情畫》,一部是太空探險片《星球大戰》。盧卡斯隨即完成了前者的劇本,卻被聯美公司回絕,好在環球影業後來看中了影片劇本,決定注資拍攝。
盧卡斯用兩年時間才完成《美國風情畫》,在此期間,他才真正關注《星球大戰》。由於《美國風情畫》前途未卜和債台高築,盧卡斯於1973年1月開始動筆編寫星戰劇本。
盧卡斯很快完成了僅有兩頁的故事大綱,卻被環球影業告知:故事晦澀難懂,盧卡斯開始重新構思,再次拿出的大綱很有吸引力,可聯美公司和環球影業均覺得投資太大,風險過高,所以拒絕投拍。
(請參見本公號今天另外一篇文章:《1973年的星球大戰故事梗概》)
盧卡斯後來找到了20世紀福克斯公司總裁艾倫·拉德二世,雙方於1973年6月達成協議。儘管拉德不了解影片的技術要求,但他充分相信盧卡斯的天賦,為讓盧卡斯擔綱編導,他支付了15萬美元。
盧卡斯在翌年(1974年)5月完成全片了劇本,故事中出現了絕地武士和西斯,主人公從大綱時候的將軍變為少年,而漢·索羅是一個有腮的綠色怪物,楚巴卡的設計靈感則源於盧卡斯的愛犬印第安納。
(初稿劇本請看本公號今天另外一篇文章:《星球大戰劇本初稿》)
《星球大戰》中的很多元素開始成形,但故事情節仍與影片相去甚遠。盧卡斯開始研究科幻題材,觀看了很多科幻電影和書籍。
(星戰劇本寫作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故事,具體請看本公號今天另外一篇文章:《星球大戰是怎樣寫成的?》)
1975年1月,盧卡斯完成了劇本第二稿,劇本中的盧克有很多兄弟,他的父親只是出現在片尾的小角色。盧卡斯在故事中提出了絕地武士投身黑暗的概念,並請概念設計師拉爾夫·麥奎立(Ralph McQuarrie)繪製出了部分場景。
同年8月,盧卡斯完成了第三稿,片名為「The Star Wars: From the Adventures of Luke Starkiller」,故事情節與《星球大戰》基本一致。
1976年1月,劇本第四稿問世,在好友格洛麗亞·卡茨和威拉德·赫依克的鼎力相助下,盧卡斯進一步修改了第四稿,《星球大戰》的劇本終於大功告成。
1976年3月22日,電影史上最了不起的電影《星球大戰》,在突尼西亞沙漠中開拍。
早在1975年,盧卡斯發現20世紀福克斯公司已經將視覺特效部門解散了,於是他成立了工業光魔(這個公司後來成為全世界最大最牛的電影視覺特技公司,他們拿過的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大概超過其他所有公司的總和),開始拍攝星球大戰。
並不是所有人都在一開始就意識到他們在拍一部偉大的電影:當時的多數劇組人員,都將本片看作是兒童片,「騙小孩的機器人電影」,所以工作中缺乏認真態度,他們認為很多場景都滑稽可笑。扮演R2-D2(就是哪個矮矮的小圓筒機器人,沒錯,那裡邊其實有一個演員)的肯尼·貝克後來承認他一度認為本片必敗無疑。
主演哈里森·福特覺得麗亞公主的髮型和楚巴卡的造型非常怪異,而且很多對白都晦澀拗口,他曾對盧卡斯說:「你可以打出這些狗屁文字,喬治,但你根本說不出口!」
影片原定在1976年聖誕節期間上映,但是看到剪輯師完成的初剪版本後,喬治盧卡斯大驚失色,隨即請來正在幫馬丁·斯科塞斯剪輯《紐約,紐約》的老婆瑪西婭·盧卡斯重新剪輯,並且重做了幾個特效鏡頭。
盧卡斯曾把最初版本的《星球大戰》播放給他的朋友們觀看,可他們的反應著實令人失望,只有一個人喜歡——斯皮爾伯格,他認為大家之所以缺乏興趣,是因為片中沒有完成的特效。但是盧卡斯卻覺得,大家是真不喜歡。
與此相反的是,20世紀福克斯公司的上層主管全都喜歡上了《星球大戰》,情不自禁淚流滿面的加雷斯·維根甚至認為《星球大戰》是他看過的最偉大的電影——所以很多時候,製作人比藝術家更接近觀眾的口味。
1977年5月25日,《星球大戰:新希望》上映,一個時代開始了。
開始的時候,幾乎沒有影院有意放映本片,福克斯公司隨即提出,如果影院想上映當時大紅的《午夜情挑》,就必須搭配上映《星球大戰》——《午夜情挑》是西德尼謝爾頓的小說改編,用現在的話說,是大IP,影院爭搶,《星球大戰》沒人要,只能搭配著來。結果,這麼多年過去,《午夜情挑》早已經被忘記,《星球大戰》成為這個星球上的文明符號。
《星球大戰》的巨大成功立竿見影,在影片上映的3周內,20世紀福克斯公司的股價翻了一倍。在此之前,福克斯公司的最高年盈利為3700萬美元,而在1977年,該公司的全年盈利增至7900萬。
《星球大戰:新希望》的最終票房是接近8億美元——1977年的8億美元
1980年5月21日,《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上映,這部電影結尾處那句台詞「我是你父親」成為了電影史上最經典的台詞。
1983年5月25日,《星球大戰:武士復仇》上映,星戰三部曲完成。
就在那一年,我得到了一本名叫《太空帝國》的小人書,看完之後,我就當場瘋了:世界上居然有這麼好看的東西。
對於熱愛科幻的我來說,《太空帝國》是我看過的最好的科幻小人書,又過了一年,我才知道了《星球大戰》這部電影,而《太空帝國》其實就是根據《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改編的,於是,我想方設法,找齊了所有的《星球大戰》的連環畫和小說——那時候沒有版權意識,各種改編很多,有些連環畫是根據小說來描繪的,因為沒有看過電影,形象都憑想像,所以畫得很山寨,主角的家裡還有電飯鍋、微波爐,後來被收藏者稱為「充滿80年代中國趣味的《星球大戰》」——就是這些小人書,讓我看到了《星球大戰》。
1987年,我所在的城市開始有了局部的有線電視,主要的節目源,都是從沿海流入的錄像帶,港產武打片為主,也有國外的動作片。
暑假,一個炎熱的下午,我打開電視,電視里是一片冰天雪地,有個人騎著一匹雪白的生物在雪原中穿行……我當時就呆了:這個,難道是,《星球大戰》?
當局中人隔空把一個電筒一樣的玩意兒招到手中,然後「嗡」地一聲打開的時候,我腦袋裡也「嗡」地一聲——這個!就是!《星球大戰》!
那個夏天,我一直守著電視,因為我們當地的有線電視錄像帶有限,所有節目都是來回播放,至於他要播啥,完全隨機:取決於放錄像的那人信手拿起了啥。所以,我要看全《星球大戰》,就必須守在電視機前,不舍晝夜。而且他播放的順序也是完全隨機的,先播了第二部,然後兩天後播了第一部,然後三天後又播第一部……好歹,我看上了《星球大戰》三部曲。
這個時候,在全世界範圍內,《星球大戰》已經超越了電影,成為了文化現象,甚至,成為了宗教:在英國的一次人口普查中,約四十萬人在宗教信仰一欄填上Jedi(絕地武士)或者原力,這個數字比英國的佛教徒和錫克教徒加起來還多,「絕地/原力」教因此成為英國的第四大宗教。
而在中國,知道星戰的人卻是極少數,那時候還沒有互聯網,能在生活中找到一個同好實在是太難了:一般人不會看過這部電影,看過這部電影的多數是電影專業人士,而國內專業人士們對《星球大戰》都是不屑一顧的——我跟電影學院的哥們兒說我最愛的電影是《星球大戰》的時候,他看我的眼神就像教授看文盲,滿是同情。
1997年,我在廣州開了自己的廣告公司,給公司起名字的時候,我毫不猶豫說:就叫skywalker吧——於是,我的公司叫做天行者。那時候,我從來沒有想過,還會在電影院看到星戰——一直到1999年後,《星戰前傳》上映。
不是資深星戰迷,無法體會《星戰前傳》在我們心目中的地位,這麼說吧,就像《大聖歸來》里的江流兒見到了大聖:媽呀,原來這是真的!
所以,當我星戰迷小夥伴告訴我去美國看《星戰前傳》首映的時候,我這輩子,從來沒有如此羨慕過一個人——以後也再也不曾有過。
而在美國,人們已經瘋了:為了看這部等候了16年的電影,全美有220萬全職僱員專門為此請假,直接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2億9300萬美元。《華爾街日報》曾報道,由於太多職員宣稱要參加星戰新片的首映,所以很多公司不得不閉門歇業。
首映日是1999年5月19日,而希望搶先購票的影迷早在一個月之前就在各大影片門前排起長龍。為避免造成哄抬票價和一票難求的局面,發行商曾一度要求影院在影片開始上映後才可提前售票。不過,在與美國國家劇院協會磋商之後,盧卡斯終於同意在5月12日開放預售,每人只限12張,於是在票販子手中,每張預售票最高被炒至100美元……
1999年7月1日,我坐在香港的電影院,看我人生中第一場《星球大戰》電影,黑暗中,都是和我一樣穿著奇怪的星戰服裝、手裡抱著光劍的人,每出來一個角色,我們嘴裡都同時叫出它的名字……我這輩子最愉快的觀影體驗,莫過於此。
20002年5月16日,《星球大戰前傳2》上映,這一次,香港和美國同步上映,內地影院是在7月1日上映。
2005年5月19日,《星球大戰前傳3》上映,這一次,中國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和北美同步上映。
由於時差的原因,首映場比美國還早了8小時,由於文化的原因,沒有多少人和我搶票,於是,我輕鬆地買到了首映的票。
午夜,從電影院出來,我想起了那個當年去美國看星戰首映的哥們,他後來移民了,住在美國,今天,他也要去看首映,此刻,他還在電影院外排著大隊,等著幾小時後入場呢。
於是我掏出電話,給他打了個電話:hello,我在北京,剛看完星戰……
今天:
2015年10月20日,居庸關長城,數百位星戰影迷站在長城上,《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中文版正式預告片在長城上進行首播;預告片結束後,銀幕從中間打開,後方長城上佇立的500個暴風兵磅礴露面,佔據了整段長城台階,聲勢浩大、波瀾壯闊;而居庸關長城的四個烽火台頂,也依次點亮了「原」、「力」、「覺」、「醒」四個大字……
我沒去,天太冷。
12月18日,《原力覺醒》全球同步上映,不過,中國要給《尋龍訣》《惡棍天使》還有一部啥的國產聯盟讓路,明年1月9日才上映,我當然不會等:早早來到了東京,買好了預售票——18日的票,16日開始換票。
16日凌晨,零點,要日本人的朋友上網幫我換票,瞬間網路就死了……
半小時後,東京市區內最大銀幕:六本木的東寶,首映電影票到手!
熟悉的親人們,我又來啦!
附記:關於《星球大戰》的10件小事。
1977年,《星球大戰》在日本首映後,現場觀眾一片寂靜,片方以為影片受到了冷遇,後來他們才得知,沉默在日本是對一部電影的最高褒獎。
在斯皮爾伯格的《第三類接觸》製作階段,盧卡斯打賭該片的票房會超過《星球大戰》,而他和斯皮爾伯格商定的賭注是各自影片盈利的2.5%。最終,《星球大戰》的全球票房將近8億美元,而《第三類接觸》只有3億,於是時至今日,斯皮爾伯格依然會收到第一部星戰電影的盈利分紅。
《星球大戰》第二部那句「我是你爸爸」是整部電影最大的轉折,為避免演員走漏風聲,盧卡斯把劇本的保密工作做到了最後一刻:直到開拍達斯·維達和盧克對決那場戲的當天,馬克·漢密爾才知道維達是他的父親。此前知道這個秘密的只有盧卡斯本人、導演厄文和兩個編劇。
《星球大戰3》的導演人選原本是斯皮爾伯格,但盧卡斯在拍攝《星球大戰2》的時候,跟導演工會鬧翻了:因為《星戰》的片頭只有那經典的黃色字幕「很久很久以前,在很遠很遠的銀河系」,包括導演在內的所有人都在片尾字幕中出現,而導演工會的章程要求必須將導演名字打在片頭,最後盧卡斯保留了經典的片頭,代價是付出了高額的罰款,其後他退出了導演工會,並且失去了聘請任何導演工會會員的機會。斯皮爾伯格當然是美國導演工會會員,所以,最後他沒有執導。
拍攝《星球大戰3》的時候,來自全世界的幾萬名影迷都想來探班,劇組不得不對外宣稱是在拍攝名為《Blue Harvest》的恐怖片,劇組人員的帽子和體恤上也都印上了相關標記,還加設了柵欄和24小時保安。
《星戰前傳1》是影史第一部使用杜比環繞立體聲EX的電影。而且有些鏡頭是用DV拍攝的,盧卡斯相信沒人能分辨出來。
《星戰前傳2》是整個系列中最長的一部,也是唯一一部沒能成為年度票房冠軍的星戰電影。
《星戰前傳2》是影史第一部使用高清24幀數字攝影機拍攝的主流電影。拍完之後,盧卡斯說:我再也不想用膠片拍電影了。
《星戰前傳3》是唯一一部未獲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提名的星戰電影。
安東尼·丹尼爾(Anthony Daniels)和肯尼·貝克(Kenny Baker)是僅有的兩位出演全部六部星戰電影的演員:他們倆演的是那兩個機器人——C3PO和R2D2,其次是扮演尤達的弗蘭克·奧茲(Frank Oz)出演了5部——唯一沒有演的那部,尤達是全數字做出來的。
喜多瑞劇本觀察,專屬於編劇的微信公號:來自編劇,為了編劇。
我們不談製作,只談劇作,關注行業內熱點事件,從專業角度分析當前熱映影視劇劇作成敗,和優秀編劇分享創作心得,分享經典劇本。
點擊文章上方藍色字「喜多瑞劇本觀察」,選擇「關注」,訂閱我們
推薦閱讀:
※對於功守道什麼時候上映電影院,大家有何看法?
※電影《王的盛宴》序言是什麼?
※那一個女明星更讓你期待呢?
※電影《超體》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內容?
※青春`校園`愛情`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