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閱讀鑒賞技巧小結

古代詩歌閱讀鑒賞技巧小結作者:佚名時間:2009-8-7 7:53:04來源:wobushizhu   1、關注題目  題目的內涵往往豐富,它可包含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情感、題材類型等諸多重要信息。如王維的《山居秋暝》,「山居」明示了詩的題材屬歸隱一類;「秋」點明季節;「暝」點明具體的時間。「秋」與「暝」在古人的筆下往往流淌著悲愁,如「萬里悲秋常作客」、「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但「山居」那欲隱而難藏的愜意與滿足就使「秋暝」的感情亮麗暢快起來了。   2、關注首尾句(聯)  首句(聯)經常開篇扣題、奠定情感基調,而尾句(聯)則經常會隱含或點化主題。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首句「峨眉山月半輪秋」是對題目的具體描述和和延展,月是秋之月,月半輪喻人之別,秋半輪指秋未深,月與秋給人「多情自古傷別離,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的寒意。尾句「思君不見下渝州」是對主題的點化,君即月,月即故里和親人,因別而思,思而不見更顯其情深意切。  3、關注表情、表意的關鍵詞  古詩詞最擅長寫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情藏之於景因而含蓄,但作者經常有意無意地將景的一角撩起,讓情顯出山形水貌。如李煜的《浪淘沙》中的「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著一「寒」字,亡國之悲痛盡從心底泛起。  古詩詞最講究的是鍊字,「平字見奇,常字見險,陳字見新,朴字見色」是鍊字的最高境界,而「奇、險、新、色」皆因詩文煉出了情、煉出了意,字淡而味濃、文淺而情深。如溫庭筠的《菩薩蠻》中的「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懶」表慵懶哀怨,「弄」表心緒不寧,「遲」表遲緩惆悵。   4、關注意象  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在經年累月的磨合之後,意與象的關係早已約定俗成。如冰雪喻忠貞高潔,楊柳寓離愁別緒,流水喻綿綿愁思,琴瑟寓切切情意……當然,詩人用意象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如子規的常意為孤寂哀愁,而在「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王令《送春》)中,子規卻是一個對美好事物留戀、熱愛和執著不懈地追求的形象。  5、關注文題間的注釋  注釋有對寫作背景的必要交代,有對典故逸事的闡述,有對難於理解或易於誤解的詞語的解釋,在理解時能起撥雲見月的作用。如讀「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元稹《離思》)時,驟觀題目即知本詩寫的是離別之思,但細看詩文卻又似雲遮霧蓋,難明其意。於是命題者在詩後題前附加兩點注釋:①此詩為悼念亡妻韋叢而作;②取次:任意,隨便。注釋②直言「取次」之意,使原本隱晦的詩意頓然明白曉暢;而注釋①則如螢般輕掠過全詩的每一個字,使每一處暗喻都影影綽綽地明出情意,我們終於因注而釋了:原來「離思」為夫妻的生離死別之思,字裡行間滿溢著恩愛、忠貞與懷念之情,溫情脈脈、盟山誓海,感人至深。  6、關注題干提供的信息  題干多是直截了當地提出具體的問題,但有時也會在提問之前有所提示。這些提示既是對詩文的注釋,也是對答題的導向。如「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節選自張九齡《感遇》)的題干是這樣的:「《論語》『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請聯繫這句話,說一說你對『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一句的理解。」本來初讀時對「自有歲寒心」一句頗費躇躊,但《論語》之語讓我們恍然頓悟:丹橘之所以經冬猶綠,並非緣於氣候暖和,而是因為它具有像松柏一樣耐寒的節操。   7、關注常用典故的特定含義  為了融千情萬緒於片言之中,為了納滄海桑田於方寸之內,詩詞往往用典。但若不知典故的來龍去脈,我們實難報以會心的一笑,更遑論拍案驚奇了。如讀李商隱的《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如果懂得中間兩聯所用四個典故的含義,那麼我們就會因那天衣無縫的銜接、哀怨迷離的意境而由衷嘆服詩人用典時出神入化的藝術功力了。   8、關注熟悉的作家的概況  時代在變遷,思想在傳承,大凡傑出的詩人,其詩心總與時代之脈一起博動。因而要讀懂作為思想載體的詩文,就必須能勾勒出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生命軌跡及其思想流變,了解其為何喜極而泣又因何痛徹心肺,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其詩風詩意、詩情詩魂。教材所選的篇目都是歷代大詩人的代表作,以此為窗可以洞悉詩人沉浮悲喜的人生,感悟其詩詞中的徬惶與吶喊。如陸遊在《書憤》中以「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明志:恢復中原之志至死不渝;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以「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剖心:憂憤之情深如江海,忠義之心耿如日月。當此二人的其它同類詩作奔赴眼底時,我們便可據此聯讀而悟。   了解古代詩歌的常見主題  ● 憂國傷時  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過華清宮絕句》  反映離亂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白居易《賣炭翁》  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 如《宮中詞》:寂寞花時閉院門,美人相併立瓊軒。含情慾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 杜牧《泊秦淮》  ● 建功報國  建功立業的渴望 如曹操《短歌行》、陸遊《書憤》  保家衛國的決心 如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報國無門的悲傷 如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醜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  山河淪喪的痛苦 如陸遊《示兒》、文天祥《過零丁洋》  年華消逝,壯志難酬的悲嘆 如蘇軾《水調歌頭?赤壁懷古》  揭露統治者窮兵黷武 如常建《塞下曲》:玉帛朝回望帝鄉,烏孫歸去不稱王。天涯盡處無征戰,兵氣銷為日月光。  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李商隱《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 思鄉懷人  羈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 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思親念友 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諸兄弟》、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邊關思鄉 如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閨中懷人 如張仲素《春閨思》: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  ● 生活雜感  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 如王維《山居秋暝》、孟浩然《過故人庄》  昔勝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揚州慢》、劉禹錫《烏衣巷》  借古諷今的情懷 如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  青春易逝的傷感 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仕途失意的苦悶 如白居易《琵琶行》、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告慰平生的喜悅 如杜甫《春夜喜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辛棄疾《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  ● 長亭送別  依依不捨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鈴》、王維《渭城曲》、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情深意長的勉勵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坦陳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了解古代詩歌的主要藝術手法  1、表達方式: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寫、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景襯情)、寓情於事、寓情於理等。  2、結構形式:常見的有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  3、修辭手法:主要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覆、象徵等。  4、寫作技巧:包括賦比興、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畫龍點睛、以小見大、欲揚先抑、聯想想像、語序倒置等。  5、藝術風格:包括雄渾、曠達、沖淡、飄逸、沉鬱、豪放、婉約等。  了解古代詩歌鑒賞常用名詞術語  △評價主旨類: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遠 意境優美 意味深長 耐人尋味  言近旨遠:語言淺近易懂,主旨深遠。  言簡意豐:語言簡潔,內容豐富。  意在言外: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盡而意無窮  含蓄蘊藉: 委婉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意含而不露,或表達得不明顯,耐人尋味)  △分析手法類  卒章顯志:在文章末尾點明主旨。  畫龍點睛:用一兩句精彩的話點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發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徵:把要抒發的感情、闡發的思想藉助於對某種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議論表達出來。  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  開門見山:文章開頭就進入正題,不拐彎抹角。  寄寓 寄託:把感情、主題放在一種事物上表現。  襯托 烘托: 用一個事物陪襯另一個事物,使後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強效果。  對比:目的是突出二者的不同。  懷古傷今 借古諷今:追念古代,傷感現實。  起興: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語言特點類  勾勒:簡潔的語言描寫,介紹事物的大概。  濃墨重彩:描寫詳盡、細膩。  惟妙惟肖:描寫逼真,多指人或動物。  體物入微 窮形盡相:描寫細緻入微、刻畫細緻生動。  詩情畫意  △文章結構  做鋪墊:在情節發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筆:前段為後段埋下的線索。  呼應 照應:前後的互相聯繫。  渾然天成:結構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虛實相生:虛,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緊密結合在一起。
推薦閱讀:

閱讀延伸 抗戰檔案
學法指導/送你一個閱讀法寶:批註
把童話寫成詩。她從不低估兒童讀者,堅持給他們閱讀最優美的文字。
讀完《原則》,我懂得了這些道理……
法國人有多愛讀書?平均閱讀量一年20本

TAG:閱讀 | 詩歌 | 古代 | 技巧 | 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