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的女皇:武則天的運氣特別好
突厥的崛起對大唐帝國構成了嚴重的威脅,但總的來說,帝國巨輪並沒有因此而沉沒,並非武則天有什麼本事,而是有兩大原因:其一是貞觀時代積累下來的雄厚的國力;其二是武則天的運氣不錯,至少她比慈禧太后的運氣好得多。
武則天時代,最強的對手,一是突厥第二汗國,另一便是西部的吐蕃。
就在突厥人橫掃河北後的第二年(699年),強大的吐蕃出現內亂,大唐剋星、吐蕃宰相論欽陵死於內亂。
其實在三年前,就有人預言吐蕃將出現內亂,這個人就是郭元振。
696年,論欽陵指揮吐蕃大軍大敗王孝傑於素羅汗山之後,仍然力圖與唐朝廷和解。武則天派遣右武衛胄曹參軍郭元振入吐蕃,與論欽陵就具體問題進行磋商。
在武則天時代,郭元振是屈指可數的傑出戰略家。
郭元振出生於656年,十八歲考中進士,擔任通泉縣尉,少年時的郭元振便體魄強壯,武藝超群,深受時代遊俠精神的影響,為人不拘小節,慷慨豪邁。
郭元振到了吐蕃都城邏些城,拜會論欽陵。
論欽陵不僅是一名偉大的將領,也是一流的政治家,他不露聲色對郭元振說:吐蕃願意與大唐(周)和解,但是作為和解的條件,唐軍要從安西四鎮撤軍,而且對於西突厥十姓部落,吐蕃要與大唐共同分割其勢力。
郭元振沉著地回答:「安西四鎮與十姓西突厥,這些部落與吐蕃並不是同一種族,現在您要求唐軍撤軍,莫非是有兼并安西之志?」
論欽陵聽了之後一臉不高興,說:「吐蕃如果要貪圖土地,想成為大唐的邊患,那我們早就向東侵入甘州、涼州了,控制河西走廊,切斷中原與西域的聯繫,哪裡願意貪圖萬里之外的小利呢?」
吐蕃派出正式使者,與郭元振一同到長安城,談判唐軍撤兵安西四鎮以及分割十姓西突厥的事宜。
論欽陵這著棋,極為高明。
因為大唐軍隊在這一年,無論是在西線對吐蕃,還是東北對契丹,都一敗塗地。論欽陵的言外之意,如果大唐朝廷拒絕吐蕃的提議,將發兵進攻甘、涼地區,屆時唐軍將不得不面臨與吐蕃、契丹同時作戰的尷尬局面。
怎麼辦呢?
武則天召集大臣們開了一天的會,討論後仍沒有結果。
此時郭元振挺身而出,他其實只是一名普通的軍官,沒有資格參加朝廷公卿會議,但其強烈的責任感,使他毅然上書武則天,分析利害關係。
郭元振寫道:「論欽陵要求罷兵割地,這裡有許多利害關係,不可以輕舉妄動。如果冒昧地拒絕吐蕃,那麼邊患之害肯定會越來越深。依我之見,安西四鎮的利益較遠,而甘涼地區的危害較近,不可不深加考察。現在吐蕃對安西四鎮與西突厥十姓部落是勢在必奪,而我們也志在規復青海與吐谷渾。不如這樣答覆吐蕃,『安西四鎮以及十姓西突厥,對朝廷來說,是無用之地,之所以駐軍在這裡,只是為了安撫西域,牽制吐蕃的勢力,使其不能全力東侵。現在如果吐蕃沒有東侵的念頭,就應當歸還吐谷渾故地以及青海,那麼朝廷就把西突厥的右廂五部落劃割給吐蕃。如此一來,論欽陵就再沒什麼借口,而且我們有理有節,也不至與吐蕃關係破裂。如果論欽陵還有什麼小花招,那麼責任就在吐蕃一方了。現在安西四鎮與西突厥十姓部落歸附的時間都很久了,如果貿然割棄,恐怕會傷諸國的感情,不是統御四夷之計謀。』」
郭元振的分析極其透徹,展示其卓越的戰略眼光,吐蕃要染指西域,可以,但是大唐要求吐蕃歸還所佔領的吐谷渾土地,這也合情合理。吐谷渾的土地位於青藏高原之上,對吐蕃來說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論欽陵絕對不可能以吐谷渾的土地來換取安西四鎮以及西突厥的土地。
這一份上書令武則天欣喜萬分,郭元振也開始嶄露頭角。
果然不出郭元振所料,當朝廷將此意見傳達給論欽陵時,論欽陵實在有理虧之處,他也不可能同意以吐谷渾之地來換取西域,所以這事就不了了之了。
郭元振並不因此滿足,他繼續向朝廷提交一份報告,寫道:「吐蕃百姓早就疲於徭役與征戍,想與我朝和親,但論欽陵手握大權獨攬朝政,總是不同意。如果我們每年都派使者前往和親,論欽陵要是再拒絕,吐蕃百姓必定會對他心懷怨恨,時間久了,就會使其上下離間猜忌,那麼禍亂的爆發就不遠了。」
這份報告同樣令武則天驚嘆不已,這也為郭元振以後的事業奠定了基礎。郭元振是武則天時代最傑出的人物之一,他的故事,後面將繼續說。
不出郭元振的判斷,三年後,吐蕃終於發生內亂。
自從679年,吐蕃贊普器弩悉弄繼位之後,論欽陵主持政局,到699年,已經過了二十年,當時年僅八歲的小贊普,現在已長成為二十八歲的青年,可是論欽陵還把持著政權。
除了論欽陵主掌朝政之外,他的幾位兄弟也個個手握重兵,其中論贊婆駐軍於青藏高原的東部。強臣壓主,這當然令贊普器弩悉弄十分不滿,而論欽陵雄才大略,經常一意孤行,也使其在朝中有不少潛在的敵人,器弩悉弄就秘密與這些大臣共同謀劃,準備幹掉論欽陵。
論欽陵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處於危險之中,他還跟往常一樣,離開邏些城,前往吐蕃其他部落巡視。吐蕃贊普器弩悉弄深知論欽陵的勢力龐大,他小心翼翼,只要稍有差錯,不僅無法顛覆論欽陵,而且他的贊普寶座難保。精明的器弩悉弄假裝外出打獵,暗中卻密令自己的衛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都城中論欽陵的親信、黨羽一網打盡,大開殺戒,誅殺二千餘人。
論欽陵得訊後大驚失色。
此時贊普器弩悉弄急派使者前往召回論欽陵,但論欽陵拒絕受詔,並且集合了一些隊伍,準備與王軍相抗衡。
器弩悉弄親自率領大軍討伐論欽陵,這些大軍可都是精銳之師,論欽陵那些拼湊起來的烏合之眾,終於被王軍擊潰。這位鐵血宰相深知落入贊普之手,肯定沒有好下場,枉自己英雄一世,居然落得如此下場,與其受辱而死,不如自行了斷,想到這裡,他拔刀往自己身上就是一刀,血柱噴涌,這位一世雄傑命喪黃泉、魂歸雪域矣。
論欽陵的弟弟論贊婆得知兄長自殺後,知道大勢已去,率領自己所部一千餘人,向大唐帝國投降,武則天派遣郭元振以及河源軍大使夫蒙令卿率領騎兵前往迎接論贊婆,並且封他為歸德王。
不久,論欽陵的兒子論弓仁,也率他所統領的吐谷渾部落七千餘人來降,朝廷拜封他為左玉鈐衛將軍。
這次內亂,使得吐蕃國力元氣大傷,損失了最重要的兩位名將:論欽陵與論贊婆,而且也使得其控制下的一些吐谷渾部落乘機擺脫其統治,在論弓仁投降之後,吐谷渾又有一千四百帳落的部眾向大唐投降。
武則天派婁師德為隴右諸軍大使,專門負責安撫吐蕃來降的將領與官員。
大唐帝國頻頻收留吐蕃的降將,這令奪回大權的贊普器弩悉弄十分生氣,決心要報復一下。第二年(700年),吐蕃派遣大將莽布支率領數萬大軍入寇涼州,進圍昌松。
此時負責掌握隴右軍事的婁師德因病去世,改由唐休擔任隴右諸軍大使。
唐休當年因策劃收復安西四鎮而名聲大噪,成為大唐西疆的重要將領。他親率數千人在洪源谷一帶與吐蕃大軍對峙,登上山峰遠眺吐蕃陣營,只見吐蕃將士們都穿著嶄新的軍裝,大約是為了與論欽陵時代有個區別吧,表面上很是威風。
看到吐蕃軍容整齊,唐軍士兵有幾分畏懼之心,唐休卻心中有數。由於論欽陵事件後,有許多吐蕃將領投降過來,唐軍對吐蕃軍隊的內情了解得十分詳細,唐休笑著對諸將士說:「現在論欽陵已死,莽布支這個人,從來沒有帶過兵,並不知曉兵事。表面上吐蕃大軍來勢洶洶,像是精銳之師,其實容易對付的,今天,我就為諸君擊破之。」
唐軍打破對峙局面,身披戎裝的唐休一馬當先,沖入敵陣,諸將士豈能不拚死以效命,遂全線進攻。莽布支果然是一名平庸的將領,連戰連敗,唐軍節節逼近,六戰六勝,殲滅吐蕃軍隊二千五百人,生擒兩位裨將。
洪源谷戰役,唐休身先士卒,以數千人的劣勢兵力,擊退吐蕃數萬大軍,在帝國北方戰場屢戰屢敗的背景下,這一仗的勝利,多少挽回點唐軍的信心。
吐蕃在論欽陵死後、論贊婆等將領投降大唐,軍事力量確實受到嚴重的影響,但是並非一蹶不振,在與大唐的對峙中,吐蕃仍然是主動的、攻擊性的一方,而大唐仍然是被動的、防禦性的一方。
當時涼州地界緊靠吐蕃,每當吐蕃東進時,涼州總是首當其衝。涼州地處河西走廊,這是一個狹長的地帶,南北寬度只有四百里,北有突厥,南有吐蕃,經常受到二者的襲擾,而一旦涼州被攻陷,就意味著大唐帝國通向西域的通道將被切斷,所以涼州的防禦成為重中之重。
鑒於涼州防衛的重要性,701年,朝廷將最傑出的戰略家郭元振調任涼州都督,兼隴右諸軍大使。郭元振到任後,馬上大刀闊斧地調整涼州的防禦,在南部與吐蕃相鄰的硤口修築和戎城,作為抗禦吐蕃的重要堡壘;在北部與突厥相鄰的沙漠戈壁地帶,設置一軍營,稱為白亭軍,扼守要衝之地,這兩處防禦工事,使得涼州地界向南、向北拓展了一千五百平方公里。郭元振不僅在軍事上有一套,在經濟上也有一套,他在涼州界內屯田。以前涼州由於戰火不斷,所以糧食奇貴無比,一斛粟要數千錢,在屯田的功效顯現之後,糧價大幅下跌,郭元振又利用此機會,大量購入糧食,使得囤積的糧食,足夠涼州軍隊用上數十年。
在郭元振的努力下,涼州成為一座堅強的前線堡壘,有力地保衛了帝國的西疆。
缺少論欽陵的吐蕃,實力不足以向東擴張,更嚴重的是,南部部落紛紛叛變,使吐蕃面臨極為嚴峻的局面。贊普器弩悉弄決定與大唐和解,便於702年派使者論彌薩出使長安。
吐蕃要求和談,武則天著實喘了一大口氣。
女皇在麟德殿宴請論彌薩。當時宴會上的官員,還有前涼州都督、隴右諸軍大使唐休,唐休在洪源谷戰役中,對吐蕃六戰六捷,功勛赫赫,被調往朝廷任職,而由郭元振接任。論彌薩一邊吃飯喝酒,一邊屢屢抬頭偷看唐休,武則天便問道:「你吃飯時老看唐休幹嗎呢?」
論彌薩這個人也頗有可愛一面,他答道:「洪源谷一戰,這位將軍真是神勇無敵,好生令人欽佩,所以我想認識一下。」
武則天聽了之後很是得意,便把唐休提拔為右武威衛大將軍兼右金吾衛大將軍,一人而身兼兩個大將軍的頭銜,唐休可真是風光無比。
唐休這個人很了不起,他歷任營州曹戶參軍、豐州司馬、安西副都護、西州都督等軍職,可以說萬里北疆,從東到西他都曾經待過,所以東起海邊,西到安西四鎮,所有的山川要害之地,他都爛熟於胸。武則天對唐休說:「恨用卿晚。」還曾當著一大批大臣的面說:「休諳練邊事,卿等十不當一也。」因為唐休傑出的軍事才華,703年,武則天再次提拔他為夏官尚書,即兵部尚書。
對於吐蕃來說,論欽陵時代已經終結,但是內亂卻沒有停止,南方叛變愈演愈烈,器弩悉弄親自率軍前往鎮壓,但是在征戰途中,器弩悉弄卻病逝于軍中。
這一年器弩悉弄三十二歲,英年早逝,留下一些年齡尚幼的兒子們。誰能成為繼承者?吐蕃各派勢力為爭奪更大權力,又捲入王位的爭奪中,這些年幼的王子們成為大臣們鬥爭的法寶,最後年僅七歲的棄隸蹜贊被擁立為新的贊普。
一連串的內亂,使吐蕃國力大損,在以後一段較長時間裡,不能構成對大唐帝國的威脅了。
推薦閱讀:
※武則天到底多強?為什麼先後四大男寵慘死!
※解密乾陵封藏:女皇武則天的驚天秘聞
※武則天挑選男寵的三個必備條件
※袁天罡算出武則天稱帝,太宗李世民為何不殺她,只因一人透漏天機
※武則天夢中弈棋定皇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