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逛逛太原老街巷也算遊學啦

迎澤門內的大南門街,也就是現在的解放路開化寺街口往南路段。

大南門

百年前的起鳳街,左邊的牌樓就是純陽宮內的蓬萊仙境坊。遠處的閣樓是貢院對面的奎光樓。 資料圖

十一長假將至,去哪裡放鬆心情愉悅身心,成了這些天很多人的「煩惱」。熱門景點人太多,基本上就是瞧人腦袋去了,偏遠景點人雖少,就怕配套服務跟不上,吃苦受累,還有挨宰「吃大蝦」的可能。於是不少太原人選擇宅在家裡,或者就地轉轉。其實,這太原城裡也是挺好玩的,那麼多老街老巷,您未必真一一了解,知道這些老街巷的來歷和故事,您再到這些熟悉無比的地方走走,肯定會有些新鮮感。

壹 300多條街名是有歷史由來的太原是九朝古都——一座龍城寶地,兵家必爭之地。它是一座有四千七百餘年歷史的歷史名城,薈萃了自中華民族誕生以來的中華文化,擁有眾多歷史名勝古迹和人文景觀,自古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既然是九朝古都,必定有不少留著歷史味道的街道。

就像太原人自己說的,南北走向的叫路,東西走向的叫街。看看地圖,低頭思量思量,再實地走一走,好像真的是這樣。東西走向的街當數又寬又長的迎澤大街,橫穿了太原城,後來新晉崛起的長風大街,時尚且通達。南北走向的建設路、五一路、解放路、新建路,這些路幾經翻修,充滿現代氣息,但人們依舊習慣把他們看成是充滿回憶的老路,老路伴隨多少人成長,基本上半數「老太原」都在這兒住過。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出差三月,回家可能就是一通驚詫。以往老街巷在近些年的民生城建大潮里也悄悄改變著它的模樣,溫馨的聲聲吆喝少了,蒸氣騰騰的街頭小吃少了,曾經的鄰里也在拆字中日漸流散,只好在微信朋友圈裡隔空喊話。街坊們圍坐在大院中聊天,已經成了稀罕事兒。商業大潮的衝擊下,老街巷正變成或遙遠或新鮮的回憶。當然,老街巷也孕育著新的改變和生機。新潮的名頭、復古的裝飾、現代的運作,這些眾多元素疊加在一起,出現在街巷生活里的花架里,改變著老街巷的面貌,改變著老街人的生活,改變著時代的腳步。

穿行在太原的街巷,眾多饒有趣味的街巷名稱便是這座古城最為重要的標誌之一。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以來,太原市進行了街道地名普查,全市街巷由建國初期的300多條增至千條左右,其中沿用歷史名稱的有300多條;保留上世紀50年代命名的有63條;確定群眾俗稱的有323條,新命名的有21條,由此改變了過去那種有街無名,有名無街,街名不一,不易找尋的混亂現象。後來又有說法街巷數量已增加到1300多條。 貳

太原市市區中心的歷史標本如今,有個文化熱詞叫穿越,機緣巧合,一瞬間便到了某個朝代,現代人置身古代,豁然洞天。當然,穿越是小說家筆下的產物,我等凡人哪有這般造化。不過,就在太原人身邊,中心城區里真有很多古貌舊顏的老屋,您走出家門,不消幾步,抬眼望去就彷彿穿越到了古時。

現在太原老城區中,最古老的建築是元代的「古關王廟」,地處西校尉營最北端,與老鼠窟小巷為鄰。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太原人把它稱作古關帝廟,以與廟前街明代創建的「大關帝廟」區別。然而,關羽被封帝號是明朝中葉之事,而校尉營古廟問世的元代,關羽最高的封號是王,所以最準確的叫法或名稱,當為「關王」和「關王廟」。

太原鼓樓街上的鼓樓,是明清至民國上下近六百年中,太原城內最高大最宏偉的建築,堪與西安鐘鼓二樓競相媲美。鼓樓創建於何時,尚難確定。清道光《陽曲縣誌》中有《順治庚子重修鼓樓記》云:「樓建自唐,鄂公監之」。據載,太原鼓樓「樓高愈十丈,雄鎮八門。下為樓座,積土為台,外砌磚圍,高達三丈,東西長百餘步,南北寬八十餘步。上為木結構三層樓閣,高達七丈。」早年,每逢三月三的「登樓古節」,更是城民集聚,遊人如鯽,熱鬧非凡。可惜巍巍古樓,在解放太原戰役中毀於戰火。鼓樓已歿,不過在這條街上還有唱經樓。經過數年修繕,位於省城鼓樓街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唱經樓向公眾免費開放。

唱經樓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是當時科舉考試宣唱揭曉考生名次的地方,因唱五經考試魁首於此,故名唱經樓。該樓為兩層木結構建築,主體風格為明代特色。修繕後的唱經樓正殿供有關公、文昌帝君、孔子像,上下兩層的春秋閣一層為窯洞式建築的三清觀,正殿與三清觀內均有當代壁畫名家描繪的關公、孔子以及道教人物的精美壁畫。

從明代的太原地方志書中得知,鼓樓街形成於元明之際,清初正式命名「鼓樓大街」。我們現在的鼓樓街,就是由原鼓樓大街、唱經樓街、樓兒底街、估衣街和過門底等五條街巷合併而成。 叄

太原老街巷得名的幾種起源屋是建築之本,街為建築之脈,穿越千載,所謂老街老巷,源頭便是老屋舊舍,先有了房子,然後人馬走動,步履蹄踏,久而久之形成一條條街道。對一個城市而言,它們的存在與消逝最能體現一個城市的滄桑變幻。柳巷、開化寺、老軍營、五龍口……那一串串老地名,那一條條老街巷,是一道道可以穿越時空的門,見證歷史,溝通未來。

太原街巷得名,追本溯源,有下列幾種情況:

一是以古建築得名。鐘樓街在明朝建有一座鐘樓,樓內按時敲鐘報時辰,故稱鐘樓街;純陽宮系呂祖廟名,純陽即唐呂洞賓之號,世以為「八仙」之一,亦稱呂祖,元朝封為純陽帝君。因該街建有呂祖廟,故街以廟得名。迎澤大街是襲用明建太原城的「迎澤門」之名。「澤」古漢語釋為「恩澤」「恩惠」,今寓迎福。東華門、南華門、西華門均因明「晉王府」宮門方位而得名。明太祖朱元璋於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其三子朱為晉王。朱受封后,在今「精營」一帶修築晉王府宮城。王府坐北朝南,開三門,按方位稱東、南、西華門,後將門名襲用為街名。晉王府的宮城外築有蕭牆(蕭即肅,牆謂之屏,原指古代君王宮室前邊的屏風,大臣到此肅然起敬)。與晉王府蕭牆有關的街巷有東、南、西,北、上肖牆。「肖」明代作「蕭』,今簡之為「肖」。

二是以古代駐紮兵營而名。校尉營是明代晉王府的禁衛校尉駐地,後襲用為街名。今有東、南、西、中校尉營。清雍乾年間,在晉王府宮城的廢墟上營建房舍,駐紮綠營兵,在太原的叫「精騎營」,久而久之簡稱「精營」。後宅住居民,形成街道,遂名精營。今冠以精營的街道有精營東、西邊街,精營中、南橫街,精營東二、西二道街。

三是與古代手工作坊、集市貿易有關的街巷。如帽兒巷、大小剪子巷,大小鐵匠巷、靴巷等則是古代太原手工作坊的所在地。南北牛肉巷、豆芽巷、棉花巷、柴市巷等是過去太原肉、菜、柴與日用品的集市。

四是反映太原地理地形特徵的街巷。今海子邊一帶,地勢低洼,過去下雨常積水,曰「海子」(唐詩有雲「北方有水皆名海,積水成潭強號湖」)。以此稱街名的還有海子邊東、西街。明朝太原城西築有阜城、振武兩門。振武門地形低,汾河水患常由振武門流入城內,造成水害,故振武門又名水西門。而皋城門地形較高,不易被淹,故又名旱西門。水西門街、旱西門街、水西關街、旱西關街均以此而得名。再提一提「杏花嶺」,在明朝時為晉王朱木岡的花園,多植杏樹,因地形呈斜坡狀,時叫杏花坡,後易名為杏花嶺。清末,始建宅居民,形成道路,稱杏花嶺街。

五是反映歷史悠久的街巷名稱。傳說堯舜時天下分為十二州,以冀東恆山之地為并州。今沿用古代區域名稱而冠以并州的街路有并州東、西街,并州南、北路。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弟叔虞於唐,因唐地臨晉水,遂改國號為晉,建城於晉水之北(古以水北為陽),故名晉陽。晉陽街、晉陽西街則是這一歷史名稱的沿用。

體現近現代歷史味道的街巷,太原還有不少。1911年,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由於新民運動在全國興起,「新民」一詞在社會上頗為盛行,冠以「新民」的街道即始於此,今太原有新民北街、新民東街、新民中街。解放路、五一路、勝利街的得名亦屬這一類型,為紀念社會主義建設成就而名的街巷,也隨處可見,迎新街、迎新路,是解放初期拓建而成的,寓「迎新廢舊」之意。建設南、北路,是在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第一年內興建竣工的,故以建設時期之意而名。

知道了這些老街老巷名稱的來歷,您再逛逛這裡可能會有點新意,仔細留意街巷布局和厚土殘雕,也能從中感受到歷史變遷,雲過留痕。

本報記者劉巍


推薦閱讀:

為什麼古人遊學
研學旅行如何引發口碑傳播?
90%的研學旅行行業新兵會陷入的2大認知誤區!
哈佛大學學生領袖帶隊 美國一帶一路峰會遊學
送孩子去美國遊學?不是土豪也可以辦得到

TAG:太原 | 遊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