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7北京中漢春拍——瓷器工藝品(上)
預展信息時間:2017年5月19日-20日
地點:北京崑崙飯店二層崑崙堂中央廳
拍賣時間:2017年05月21日15:00
拍賣地點:北京崑崙飯店二層崑崙堂中央廳
名稱:0101 清雍正 青花忍冬紋
尺寸:徑6.7cm
年代:清雍正
估價:RMB 20,000-40,000
說明:拍品形制呈小杯酒圓狀,殊為少見。雍正御窯青花忍冬紋器多見尺寸較大的碗盤,如拍品之小巧玲瓏者,不為多見。忍冬越冬而不枯,所以被大量運用在佛教題材裝飾上,比作人的靈魂不滅、輪迴永生,後繪於官窯瓷器之上,被賦予多福多壽,長壽萬年之吉祥寓意。
器形雅緻端莊,玲瓏輕巧,手可把玩。通體施白釉,內壁光素無紋,外壁以青花飾忍冬紋。青花色澤幽靜淡雅,筆法細膩靈動,為雍正時期精品佳作。按清宮檔案相關記述,此類杯盞多為酒圓、茶圓,而此杯尺寸者往往多為啜飲品酒之器,故曰酒圓式杯。
參閱:香港蘇富比,1998年4月28日,編號777
年年歲歲花相似……兩年前的春拍,中漢以一副清乾隆珊瑚紅地洋彩福壽暗八仙紋金彩「迎祥」掛屏作為封面;兩年後的春拍,中漢又以一副清乾隆朱漆剔紅嵌碧玉御筆萬福「迎祥」大掛屏作為封面。歲歲年年人不同……「迎祥」成為中漢做拍賣的態度,笑迎四海藏家,喜迎五洲祥瑞。
丁酉早春香港的一件宣德大碗為中國藝術品市場帶來喜訊,在大家還意猶未盡之時,一件口徑巨大的康熙御窯仿宣德御窯青花魚藻紋十棱菱口大碗亮相中漢春拍現場。此件大碗和宣德大碗器型、紋飾完全相同,獨身材放大了三個號。台北故宮藏有一件同樣的大碗,其口沿包銅口之手法亦與拍品相同,可見是康熙時期官仿官重器無疑。歷史的巧合與兩代帝王審美情趣的互通款曲不免令人感慨系之,拍案稱奇。
除了這隻大碗以外,另有三隻大碗支撐起春拍的大明板塊。明萬曆鬥彩開光瑞果大碗,口徑22.8cm,明永樂青花鸞鳳紋十棱菱口大碗,口徑23cm,明洪武釉里紅纏枝牡丹紋大碗,口徑21.2cm。萬曆鬥彩碗為難得一見的晚明鬥彩大器,亦作為本場之封底作品,器物從工藝到質量,在晚明時期堪稱翹楚之作。永樂大碗器型和尺寸皆與今春香港剛剛拍出的宣德大碗完全一致,是具有同等等級的永宣佳器。洪武釉里紅世所罕見,發色濃艷者更是鳳毛麟角,此件洪武碗顏色堪稱一流,為太祖遺珍。
是次春拍清三代御窯文房精品彙聚一堂,清康熙豇豆紅釉暗刻團螭紋太白尊,呈色綠肥紅瘦,盡顯豇豆紅釉之美艷;清雍正青花纏枝蓮紋印泥盒,呈色淡雅清麗,紋飾纖細輕柔,頗具雍正御窯之典雅俊逸之美;清乾隆粉青釉三足葵花洗,追求汝窯三足奩之「雨過天晴雲破處,者般顏色做將來」之超凡意境,器型尺寸均屬罕見,殊為難得,值得藏家關注。
清乾隆青白玉仿古銅雕龍鳳呈祥紋活環耳大壺,由整塊和田玉大料製就,落有「乾隆仿古」隸書填金款,為乾隆宮廷陳設之重器,器物早年由英國William Cleverley Alexander家族珍藏,後由羅馬寶格麗家族珍藏,直至1986年9月25日在紐約蘇富比上拍。時隔三十年,寶器再度現身中漢,為藏家之福祉。
中漢拍賣以極大的尊重對待古代藝術品,更以無限的熱忱迎接四海賓朋。拍賣在即,借用「萬福迎祥」恭迎諸位蒞臨,並祝諸位安居樂業,收穫心儀拍品。
中漢瓷器工藝品部
名稱:0102 明嘉靖 嬌黃釉敞口小杯
尺寸:直徑5.8cm
年代:明嘉靖
估價:RMB 30,000-50,000
說明:
記錄:香港佳士得,2012年11月28日,編號2289
說明:明清時期,黃釉器為御用瓷器之重要品種。澆黃,明宣德時始創,因採用澆釉方法得名,又因其色嬌嫩光亮如雞油,亦稱「嬌黃」或「雞油黃」,素為後世推崇。
拍品通體以澆釉技法施黃釉,釉色沉穩,釉面勻凈,足內白釉,青花書款秀勁大方,拍品形制小巧,殊堪把玩。北京故宮博物院有與之風格相類的藏品,可茲參照。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顏色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頁49,圖44
名稱:0103 清康熙 嬌黃釉茶圓
尺寸:直徑10.8cm
年代:清康熙
估價:RMB 20,000-40,000
說明:
記錄:香港佳士得,2012年11月28日,編號2289
說明:拍品形制秀巧俊雅,按其口徑尺寸當屬宮廷茶器,亦可稱為「茶圓」。明清時期,黃色為皇家專屬,對於黃釉瓷器的管理更是十分嚴格,不得僭越。據《國朝宮史》:「內外黃釉者,為太后、皇后所用。」
拍品造型端莊挺括,線條優美,撇口弧腹,瓷胎堅縝,通體施澆黃釉,黃釉光亮勻凈,盈潤嬌妍,古雅靜穆。
名稱:0104 清康熙 青花魚藻紋十棱菱口大碗
尺寸:直徑34.5cm
年代:清康熙
估價:RMB 180,000-300,000
說明:器物為康熙御窯仿宣德青花魚藻紋大碗之傑作。台北故宮博物院有同類器物不僅型制、紋飾、尺寸與拍品相同,且所包銅口之銅質包鑲手法亦與拍品相類,故兩者或同為清宮舊藏器皿。已知宣德青花魚藻紋碗的最大口徑者為23.5cm,而此碗的口徑逾尺。康熙御窯時常一比一仿明代御窯名品,宣德御窯或有此口徑者,亦或是康熙御窯在仿製此器時特意放大為之。此件器物一改康熙筆法,不再勾線分水,而是以永宣小筆觸點染塗抹,以求宣窯意趣。
魚藻紋雖屬常見中國瓷器飾樣,但如此妙作菱口之碗,起伏之間,互映交輝,彷彿水光瀲灧,添繪游魚栩栩如生。北宋末年,宮廷畫師劉寀擅畫魚,或因此造就宋代以降繪魚藻圖之風,自此以魚為題之水墨作品,即使未必俯拾皆是,卻為人所識。當中傳為劉寀筆下者,又以聖劉易斯藝術博物館藏《落花游魚圖》最負盛名。魚居水中,不便微察細觀,因此畫魚又較其他禽鳥寫生更艱。憑空想像卻能捕捉個中神髓,畫得游魚自得,難能可貴。道家經典《莊子》中,有載莊周(公元前約369-約286年)與儒者惠子就「魚之樂」的機智對辯,膾炙人口。莊子見魚悠遊水中,稱魚之樂,惠子反問「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反覆答辯後,以莊子智答「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作結。此「魚之樂」一詞,成為無拘逍遙的象徵,長久以來對中國文人而言,別具意涵,既是仕宦遙不可及的幻夢,也是隱士看破世塵的人生。
擱下道學奧義,祇觀此盌之美,也足矣。神繪豐魚四尾,暢泳水藻池蓮之間,悠然自得,投入細賞,彷彿置身其中,可感其安、知其樂。四魚兩兩相對,一面畫鯉,一面繪鱖,各迎一魴,品種稍異。如此碗上所繪,魴魚成年後頭上多有隆起肉瘤。此四魚種,自古為中國羹食,鯉、鱖較多見於瓷器紋飾,繪魴魚者卻罕。芙蓉綻放、蓓蕾羞含、蓮房盈積、枝葉延展,或開或合,或嫩或枯,聚蓄成叢,三大兩小,並綴曲藻纖長、浮萍繾綣、落紅寥寂,間飾游魚之中,意雅趣真。落花,或暗與宋代魚樂相呼應。劉寀筆下,花壓枝頭,游魚嬉逐落紅朵朵。此大碗深壁菱口,巧作十棱,峰嶺流麗利落,器足隨形起伏,猶如柔波微浪,生意更是盎然。
參閱:《明宣德瓷器特展目錄》,台北故宮博物院,1983年,圖28
香港蘇富比,2017年4月5日,編號101
名稱:0105 清雍正 粉彩愛蓮圖盤口大瓶
尺寸:高42cm
年代:清雍正
估價:RMB 50,000-80,000
說明:瓶盤口,溜肩,鼓腹下斂,高圈足外撇,底無釉,造型碩大,胎質堅實,施釉亮潤。頸部繪一文士採花欲簪,生動趣致;腹部繪周敦頤賞蓮圖,閑適優雅;盡顯士大夫清貴之態,文人意趣濃厚。整器色彩運用明麗豐富,搭配精妙,毫無繁冗艷俗之感,鮮麗柔和。繪畫筆觸遒美流暢,蒼雅洒脫,人物神態生動喜樂,人物開臉極富時代特徵,雙頰均以朱紅輕抹而就,若隱若現,饒有意趣;衣褶飄逸,觀者似可感受衣料材質,是難得一見的雍正粉彩瓷器精品。
名稱:0106 清雍正 粉彩加料彩八吉祥紋高足碗
尺寸:直徑18.3cm
年代:清雍正
估價:RMB 600,000-900,000
說明:拍品器形規整、沉穩,釉色清亮。最顯著的特點是外壁八吉祥紋飾除使用柔和鮮麗的粉彩外,多處使用料彩繪製,其中以藍料彩最為突出,琺琅意味濃厚。造型、胎釉、紋飾、彩料無處不體現著雍正朝宮廷氣息的雍容與精緻。
據《清檔》:「雍正十二年八月初六日,據圓明園來貼內稱大學士伯鄂爾太等謹將和碩果親王擬得賞達賴喇嘛:……磁靶碗一件……本日具旨:著照所擬賞給,欽此。於九月初二日,向總管處要來…五彩八吉祥磁靶碗一對…,司庫常保於九月初十日呈果親王看,…於十月初三日,做得……五彩磁靶碗一對…,果親王花園交去訖。」其中所述的五彩八吉祥磁靶碗即為拍品同類,此類器物因系佛前供器,非日常實用之器,故燒造數量不多。觀雍干二朝,傳世同制式高足碗,多見單色釉或青花品種,彩瓷頗為少見,似拍品以精緻細膩的粉彩加料彩為飾者更是尤其少見。
參閱:《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頁169
名稱:0107 清乾隆 粉青釉三足葵花洗
尺寸:直徑12.5cm
年代:清乾隆
估價:RMB 300,000-600,000
說明:本品應該燒造於乾隆初年,為唐窯所制的文房佳器。清宮《活計檔》中屢有關於此類融仿古與創新於一體的文房器皿的燒制、貯存記錄:《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記載:於乾隆四年十一月十八日,七品首領薩木哈催總白世秀將唐英照交去紙樣十一張內燒造得:……官窯撇口三足小筆洗四件、魚子紋汝釉筆洗六件、東青釉六方水盛二件……
《乾隆七年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記載:六月二十五日,司庫白世秀、副催總達子來說首領開其里交:……汝釉葵瓣洗一件、觀釉葵瓣洗一件、青龍白地葵瓣洗一件,傳旨著俱各配座。
拍品為八瓣葵口式,造型雋秀, 下承三足,三足間布以支釘痕,細若芝麻卻清晰可見,即滿足了燒制工藝的需要,又兼具古韻,饒有趣致。
此式三足洗是唐英榷陶期間的文房佳作。品類豐富,主要有仿官、仿汝、仿哥、天青、粉青諸釉,摹造水平高超,頗見趙宋舊物之神韻,又蕩漾著十八世紀清宮獨有的清雅。
參閱:《北京文物精粹大系-工藝品卷(下)》,北京出版社,2006年,頁143,圖132
《雲海閣-張宗憲藏清代重要瓷器》倫敦佳士得,1993年6月2-14日,頁160,圖75
名稱:0108 清雍正 仿汝釉如意耳葫蘆尊
尺寸:高17.5cm
年代:清雍正
估價:RMB 680,000-1,000,000
說明:雍正一朝雖短暫,然其制瓷成就卻可稱登峰造極,尤其顏色釉之燒造,仿古與創新並舉,技藝已達出神入化之境界,許多傳世品成為空前絕後之作。清代仿北宋汝釉亦盛於雍正朝,唐英在《陶成紀事碑》中記載由皇宮內廷發旨定燒的仿宋汝釉青瓷有「仿銅骨魚子紋汝釉」、「仿銅骨無紋汝釉」等,拍品即為後者所指。
如意耳尊為雍正朝官窯所創之新造型,中部束腰頗似葫蘆,對稱的如意式雙耳連接上下,寓意「福祿萬代」「如意延綿」,精美大氣。在雍正時期,此造型因腹部形狀不同可分兩種,一種為圓腹,一種為扁腹,後者較前者略低,相對而言,圓腹者較多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雍干時期此器形的青花、鬥彩、粉彩、茶葉末、綠釉等各式品種,亦有仿汝釉者,而如本品扁腹者則較為少見,北京故宮博物院及上海博物館均藏有相同器型品種。此類如意耳尊甚受宮廷喜愛,不僅見仿汝釉,還有青花釉里紅、粉青釉、仿官、仿哥等各種品類,並延續至乾隆朝。
本品造型沉穩而秀雅,無論造型、釉色,均各臻其妙,殊堪珍藏。
參閱:《雲海閣-張宗憲藏清代重要瓷器》,倫敦佳士得,1993年,頁152,圖71
《上海博物館藏品研究大系·清代雍正-宣統官窯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頁57,圖3-27
名稱:0109 清乾隆 朱漆剔紅嵌碧玉御筆萬福「迎祥」大掛屏
尺寸:高112.5cm;寬58.5cm
年代:清乾隆
估價:RMB 800,000-1,200,000
來源:傳日本東京壺中居舊藏
說明:大掛屏一派皇家氣象,紫氣東來,玉筆朱漆,萬福迎祥。掛屏尺寸高闊,以木為胎,剔紅三層紋飾為框,框上嵌楠木卍字卡子花,框內滿剔蝙蝠在雲海中翱翔,寓意洪福齊天。與卍字一起,寓意萬福。整體雕工密集繁縟,令人嘆為觀止。正中開槽嵌碧玉「迎祥」二字,字由新疆和田碧玉制就,開料成片,按字琢磨。「迎」字分為6片,「祥」字分為「5」片。其中,「迎」字的一個「走之」玉片長37cm,「祥」字的最後的三橫一豎的玉片長33.5cm,寬18cm,都需要逾尺長度的碧玉大料。配如意夔鳳形銅掛鉤。朱漆碧玉相得益彰,萬福迎祥天地合璧。本品以玉作筆墨,書寫於朱漆之上,寓意「御筆硃批」,必為至尊親筆,當為乾隆御筆無疑。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明清傢具全集19屏聯》,故宮出版社,2015年,頁282;圖90;
《故宮博物院藏明清傢具全集20屏聯》,故宮出版社,2015年,頁426,563,614;圖118,142,164
鴻福齊天 中漢迎祥
玉筆朱漆
清乾隆朱漆剔紅嵌碧玉御筆萬福「迎祥」大掛屏,一派皇家氣象,紫氣東來,玉筆朱漆,萬福迎祥。掛屏尺寸高闊,高112.5cm,寬58.5cm,以木為胎,剔紅三層紋飾為框,框上嵌楠木萬福卡子花,框內滿剔蝙蝠在雲海中翱翔,寓意洪福齊天。正中開槽嵌碧玉迎祥二字,配如意夔鳳形銅掛鉤。朱漆碧玉相得益彰,萬福迎祥天地合璧。此等氣勢,毫無疑問為宮廷御製。
掛屏得自日本藏家,舊配包裝盒及襯布,古雅端莊十分講究,巨大的木製包裝盒上寫有「大清乾隆迎祥衡立」字樣。據委託方記述此掛屏為日本東京壺中居舊藏,盒上墨書正是壺中居創始人廣田不孤齋松繁親筆書寫。
清宮之中歲歲迎祥,有製作「迎祥」、「宜春」、「迎禧」屏聯的慣例。每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宮內各處都要掛春聯、門神等,滿俗春聯原為白色,後受漢俗影響,亦以紅色為吉利。《清宮陳設檔案》其他類「年節陳設清冊」中記載有:「緙絲迎祥、迎禧掛屏大小格式二件」(圖1)。
清宮舊藏也的確有此類緙絲迎祥、迎禧掛屏器物傳世(圖2)。此類掛屏內書「迎祥」、「迎禧」大字,皆以雲蝠作地,邊框講究,銅掛鉤鏨刻夔龍夔鳳紋飾。此類掛屏亦有瓷質,精美華麗。中漢2015年春編號913即為清乾隆珊瑚紅地洋彩福壽暗八仙紋金彩迎祥掛屏(圖3)。本品與此類器物形制相同,而工藝更為精緻複雜。
值得注意的是,據《故宮物品點查報告》中記載位於乾清宮西暖閣……乾隆福字迎祥字一卷(十六張,福字十四、迎祥二張)……可見此類字體皆出於御筆,清宮常備,版本不一。
清宮舊藏有黃花梨框歷代賢后圖圍屏風(12扇),其中有乾隆御筆親題「祥光夜吐萬年枝,瑞氣朝浮五雲閣。」其中的「祥」字與本品中的祥字,殊為相近。另有一件乾隆御筆紫檀框藍漆描金乾隆書《五經萃室記》圍屏(6扇)中有一個「詳」字,這個「詳細」的「詳」與「迎祥」和「祥」,字形相類,其字體氣勢與本品也十分接近。雖個別筆畫因書寫內容、材質不同略有出入,但整體用筆、點折波磔、結字風貌如出一轍,別無二致。本品以玉作筆墨,書寫於朱漆之上,寓意「御筆硃批」,必為至尊親筆,當同為乾隆御筆無疑(圖4)。
皇家氣象
「迎祥」二字出於乾隆御筆,掛屏的製作自然也出自乾隆一朝宮廷造辦處之手。清宮舊藏有清中期紫檀框剔紅雲龍紋座屏(圖5),其中的剔紅雲蝠圖案與本品比較接近。而本品刀法更加犀利,紅雲徹底連天,氣勢磅礴,宮廷氣象十足。
在細節之處,本品的銅掛鉤為如意夔鳳形,雖為附件,但其鏨刻精準,紋飾規矩,亦體現宮廷做工之氣度。清宮舊藏有清乾隆紅木款彩山水圖掛屏,其上掛鉤的形狀與本品較為接近。清宮舊藏有一件清中期剔紅框黑漆螺鈿山水人物圖掛屏,其上的掛鉤以及剔紅邊框都與本品較為接近(圖6)。由此可見,本品在細節上一絲不苟,毫不遜色。
掛屏為清宮重要陳設裝飾用品,材質多樣,題材廣泛,具有多種工藝相結合的特點,《清宮陳設檔案》(圖7)中記載有:紅雕漆嵌玉花詩意對一副,紫檀嵌玉詩意梅花掛屏一件,雕漆掛屏二件……《乾隆五十四年各作成做活計清檔》(圖8)中記載有:坦坦蕩蕩紫檀嵌玉字掛屏一對,鑒始齋紫檀嵌玉掛屏一對……
其中,紅雕漆嵌玉花應指的就是本品所用之工藝。在清宮舊藏之中,確有一件。
清乾隆楠木框剔紅嵌玉御筆字掛屏(圖9),即為紅雕漆嵌玉花工藝。器物制式、工藝皆與本品相同。唯器使用的是和田青玉為字,而本品使用碧玉。書法為乾隆御筆臨摹「黃庭堅跋蘇軾《黃州寒食詩帖》」。此段墨寶為乾隆爺摯愛之一,故交造辦處制此掛屏,以玉片化為御筆,由此,可見乾隆皇帝對紅雕漆嵌玉花器的重視。
大家碧玉
本品「迎祥」二字由新疆和田碧玉製就,開料成片,按字琢磨。「迎」字的高度34cm,寬度36cm,「祥」字的高度43cm,寬度32cm,或為同類乾隆嵌玉字中尺寸最大者。由於字體巨大,不易用整塊玉料容納,故分為多片。「迎」字分為6片,「祥」字分為「5」片。其中,「迎」字的一個「走之」玉片長37cm,「祥」字的最後的三橫一豎的玉片長33.5cm,寬18cm,都需要逾尺長度的碧玉大料,這在乾隆以前是無法獲得的。
明代玉路阻塞,清初新疆亦為回部勢力所控制,內地玉料有賴回部進貢,數量有限,且缺乏大料。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西征北疆厄魯特蒙古和南疆回部的叛亂並取得勝利,清政府得以對新疆玉產地行使直接管轄權,並且打通了和田玉路,新疆每年向朝廷供玉達4000斤,乾隆平定新疆後,大塊玉料為宮廷所壟斷,玉路暢通,玉料充足,促使玉器工藝有了極大的發展。
「迎祥」二字玉質細膩均勻,呈菠菜青色,其中有黑色的墨點,還有著點狀斑紋,並伴有黃色紋理。應為新疆天山山脈瑪納斯出產的碧玉山料制就。乾隆皇帝打通玉路之後,派遣大量民夫上山開鑿,幕天席地間以愚公移山之志感化上蒼以得美玉。玉料開採之後,還要千里迢迢運往京師,以當時之交通條件要走上三年之久。開料、琢磨皆為京作,由紫禁城造辦處玉作承辦。玉面坦蕩如砥,拋光無處不精。若無百工之力,難成「迎祥」。
滿工剔紅
剔紅屬於雕漆工藝中的一種。雕漆所用原料來源於天然漆樹的漆液,在木胎上塗抹120-200道後,才達到一定厚度方可雕刻,造價昂貴,費工費時,工藝複雜難度極大。此件掛屏滿工雕漆,最外層邊框為雙層紋飾雕錦地纏枝花卉紋,其上花卉紋脈毫髮畢現。第二層為回紋一周,第三層和主紋飾都為漫天雲蝠紋。雲紋層層疊壓,似排山倒海,似浪花滔滔,全器共雕刻蝙蝠24隻,身上皆鏨刻棕毛紋理,寫實性極強,蝙蝠上下翻飛,歡天喜地;邊框上嵌有楠木,楠木內有萬字,與蝙蝠在一起,寓意萬福。整體雕工密集繁縟,令人嘆為觀止。
如此費工之剔紅工藝,卻只成就地子,襯托「迎祥」二字。以雕漆之細密襯托「迎祥」筆畫之健碩,以雕漆之起伏襯托「迎祥」打磨之平坦,以雕漆之鮮紅襯托「迎祥」色澤之碧綠,以雕漆之韻律襯托「迎祥」材質之斑駁。紅綠搭配非但不艷俗,反而凝重沉穩,恰到好處,具有極強的藝術上,具有宮廷仿西方洛可可裝飾藝術之風。為乾隆時期宮廷藝術的經典體現,深刻詮釋了乾隆工的價值與內涵。
名稱:0118 明 仿哥釉四方洗
尺寸:長7.1cm
年代:明
估價:RMB 20,000-30,000
來源:關善明舊藏
展覽:關氏所藏宋代陶瓷展,香港藝術館,1994年7月22日-9月11日,編號7
說明:哥窯多為精巧之物,常入文房清供,其中筆洗最為後世文人及藏家所推崇。明代屠隆《考盤餘事》「筆洗」條有載:「陶者有官哥圓洗、葵花洗、磬口洗、圓肚洗、四卷荷葉洗、卷口蔗段洗、長方洗。」可知哥窯筆洗式樣豐富,影響至廣。拍品四方洗,造型端莊古樸,周身紋片緻密,釉色厚潤猶如凝脂,寶光內蘊,實為難得之哥釉佳品。
本品窄口沿,底足有支釘痕,通體開片錯落有致,金絲鐵線遊走其間,別具一格。胎骨厚薄勻稱,製作規整,當為哥釉器中文房精品。拍品為著名藏家關善明舊藏,曾經出版著錄,附舊配硬木蓋、座,尤為難得。
據清宮檔案,《乾隆四十七年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記載:四月二十六日,員外郎五德催長大達色金江舒興來說太監鄂魯里交:「哥窯方洗一件(底足破隨紫檀木座蓋玉頂,淳化軒撤下),傳旨將底足粘好呈覽,欽此。」本拍品即為相類器物。
拍品傳承有序,曾經香港著名收藏家「敏求精舍」資深會員關善明先生收藏並出版,收藏價值更為凸顯
名稱:0119 清中期 仿哥釉箕式硯
尺寸:長10cm
估價:RMB 12,000-15,000
年代:清中期
說明:拍品為四足仿古箕式硯,形制古雅可人,適宜出行攜帶。硯台露胎以利研磨,硯堂中空,可作筆洗用。胎質細實縝密,硯堂以外皆施仿哥釉,反映了清代文人追慕趙宋古器風雅韻味的獨特情懷。釉色瑩潤雅朴,其上滿布金絲鐵線,大小開片錯落有致。整器造型設計新穎,線條圓潤自然,是為一件頗有意趣的文房佳作。
名稱:0120 元 龍泉窯粉青三足鬲式爐
尺寸:直徑10.7cm;高13.1cm
年代:元
估價:RMB 200,000-300,000
來源:德馨書屋舊藏
說明:拍品屬龍泉窯精器名品。龍泉窯瓷,自北宋早期創燒取代越窯青瓷以來,便深受人們的喜愛與推崇,到了南宋便發展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此爐呈鬲式,圓口,鼓腹,下承三足,凸楞由足連體,時代特徵顯見。造形端莊秀雅,曲線流暢。通體施龍泉窯青釉,釉質凝厚亮潤,釉色青翠純正如美玉。
名稱:0121 清雍正 青花纏枝花卉紋印泥盒
尺寸:直徑7cm
年代:清雍正
估價:RMB 400,000-600,000
來源:德馨書屋舊藏
說明:拍品為雍正御窯青花仿古、創新暗合成趣之佳作。整體風貌模仿明成化御窯青花之幽雅清麗,清宮檔案中往往將此類青花器皿直呼為「成窯青花」。此器青花發色淡雅怡人,筆觸纖細流麗,取自成窯遺韻;而紋飾布局之繁密婉轉,又不乏西洋意蘊之影響,兩種藝術風貌巧然融合於此件小巧精緻的文房御瓷佳品上,殊為難能可貴。
印泥盒為文房中必不可少的用具,瓷質印泥盒尤為文人稱道。盒分蓋、身兩部分,蓋微隆起,子母扣扣合嚴密規整。整器構圖滿密精緻,層次清晰,青花發色柔和淡雅,帶有明顯仿明成化青花器的淡描風格,繪工流暢嫻熟,用筆纖細宜人,紋飾含蓄清新,為典型的雍正御窯精心之作。
參閱:香港蘇富比,1992年4月28日,編號116
香港蘇富比,1987年5月19日,編號301
名稱:0122 清乾隆 松石綠地洋彩描金纏枝番蓮紋蓋盒
尺寸:直徑10.3cm
年代:清乾隆
估價:RMB 600,000-1,000,000
來源:德馨書屋舊藏
說明:蓋盒屬乾隆御窯仿掐絲琺琅類器,乾隆中、晚期九江關呈貢檔往往直接命名為「掐絲琺琅……」。此類器物既俱西洋審美意趣,又極富皇家氣象,華美堂皇。拍品形制、尺寸與首都博物館藏清乾隆粉彩花卉印盒極其相似。蓋盒呈圓鼓之形,子母口,下承圈足,相扣嚴絲合縫,器形飽滿圓潤。內外通體施松石綠釉,外壁滿繪洋彩纏枝番蓮紋,描繪工整而精細,紋飾均以金彩勾勒裝飾,極為富麗堂皇。底部亦施松石綠釉,施彩均勻,製作規整,為乾隆官窯佳作。
乾隆皇帝對西洋文化的借鑒更多側重於裝飾功能方面,他頗為推崇西洋裝飾形成的富麗堂皇的效果,其喜好致使西洋元素的運用比比皆是,其中洋彩瓷器的廣泛出現與流行,使得西洋技法與中國傳統裝飾在瓷器上得到完美結合,鑄就了中國陶瓷史上一段洋溢西洋氣息的佚麗篇章。
洋彩是十八世紀清宮與西洋文化交流而產生的藝術珍品,它是雍干時期清宮對運用西洋繪畫技法描繪的彩瓷的正式名稱,乾隆朝《活計檔》、《陳設檔》多作「磁胎洋彩」或「洋彩」。拍品在造型、紋飾與顏料運用等方面均凸顯出典型洋彩之特徵。
參閱:《北京文物精粹大系-陶瓷卷(下)》,北京出版社,2004年,頁243,圖269
名稱:0123 清乾隆 茶葉末釉三獸足折沿洗
尺寸:直徑21cm
年代:清乾隆
估價:RMB 1,100,000-1,500,000
來源:德馨書屋舊藏
說明:拍品形制特別,在傳世乾隆廠官釉器物中較為少見,盤口、斜直腹,下承三獸首足,外壁作花瓣形,邊棱內凹,內壁光滑素凈。通體施茶葉末釉,釉面肥糯溫潤,釉色中摻雜深褐色斑點,似茶葉細末遍灑其中,呈色肅穆沉著,盤口處、獸首輪廓邊緣釉薄微露胎骨,韻味獨具。底部可見支釘痕,是乾隆仿古瓷器為達逼真效果由支釘燒技法燒制而成。「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篆書長方框陽文印款,與瑞士Baur Collection所藏乾隆廠官釉灑金洗款識完全相同,甚是少見。
清代茶葉末釉製品多為景德鎮官窯所燒,乾隆早、中期茶葉末釉色均屬上乘,有茶有末,釉色偏綠者居多,俗稱「蟹甲青」、「茶葉末」、「鱔魚黃」等,拍品完美契合乾隆朝此種特徵。
參閱:《乾隆皇帝的文化大業》,台北故宮博物院,2002年,頁173,圖6
《鮑爾藏中國瓷器》,第二輯,瑞士,1999年,頁147,圖254
名稱:0124 清雍正 仿木紋釉粉彩開光山水花卉紋筆筒
尺寸:高14.5cm
年代:清雍正
估價:RMB 180,000-250,000
記錄:中國嘉德,1998年5月9日,編號861
說明:拍品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清雍正仿木紋釉墨彩山水人物圖筆筒工藝相類。筆筒施仿花梨木紋釉,為雍正時期最具雅韻的文房瓷品種。內壁施白釉,外壁以仿木紋釉為地,四面對稱開光,分別以粉彩繪花卉紋,花朵飽滿,枝藤纏繞;以墨彩繪山石湖水,蒼松翠柏。粉彩艷麗,墨彩寫意,與仿木紋釉結合,效果極佳。底足為典型的玉璧式,是難得一見的文房雅器。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文玩》,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年,頁98,圖68
名稱:0125 清康熙 青釉暗刻螭龍穿花紋大筆筒
尺寸:直徑19cm
年代:清康熙
估價:RMB 200,000-300,000
來源:美國Brooke Astor夫人舊藏
紐約蘇富比,2012年9月24日,編號148
說明:筆筒形制碩大,沉穩厚重,呈直筒形,微束腰。內施白釉,外壁滿施青釉,通體飾以暗刻靈芝螭龍紋。卷草靈芝紋飾布滿器身,枝葉婉轉舒展,螭龍身形矯健,徜徉於卷草紋飾之中。整器構圖飽滿,釉質肥腴,刻劃流暢,層次清晰,充分表現出康熙時期制瓷業的興盛狀態,極具藝術魅力。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文玩》,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年,頁91,圖61
名稱:0126 清雍正至乾隆 檸檬黃釉花瓣形筆舔
尺寸:長7.5cm
年代:清雍正至乾隆
估價:RMB 20,000-40,000
說明:花瓣形筆舔通體內外施檸檬黃釉,釉色明快勻凈,形制特別,小巧玲瓏,清秀可人,是集裝飾與實用於一體的文房雅器。所施檸檬黃釉是以氧化銻為主要呈色劑的低溫色釉。清代文獻稱之為「西洋黃」、「洋黃」。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唐英撰《陶成紀事》記載了「歲例供御」的57種彩、釉,其中的「西洋黃色器皿」所指便是此類檸檬黃釉瓷器。
名稱:0127 清乾隆 洋彩靈芝小洗
尺寸:長9cm
年代:清乾隆
估價:RMB 100,000-150,000
記錄:香港蘇富比1993年10月26日,編號113
說明:靈芝形洗為清宮文房常設器皿,清宮檔案屢有記載。拍品仿擬靈芝之形色,形制精巧,整器質釉肥腴純厚,惟肖的造型與靜雅的釉彩相襯,盡顯古雅雋麗之氣。既宜置於書齋陳設,亦可上手把玩,襄助文思,為難得一見的案頭佳器。
乾隆時期,唐英擔任督陶官,制瓷工藝精絕一時,各類象生瓷品種豐富,更有仿青銅器、仿竹木器、仿漆器等不一而足,形肖逼真,與所仿材質幾無二致,一直被視為乾隆官窯的代表作,專供宮中陳設和賞玩。同時期瓷製筆掭、筆洗類文房用品種類繁多,多仿自然物象,小器大作,器雖小而能容天地自然於其間,展現了盛世時期官窯不凡的藝術創造力。
靈芝,古人視為仙草,傳說有起死回生之效,寓意長壽,多與瑞獸、仙桃等搭配呈現,明清時期頗為流行。
名稱:0128 清康熙 金釉提梁壺
尺寸:高15cm
年代:清乾隆
估價:RMB 100,000-150,000
記錄:香港蘇富比1993年10月26日,編號113
記錄:倫敦蘇富比,1981年12月15日,編號262
紐約蘇富比,2002年9月20日,編號337
說明:拍品壺形飽滿,造型精巧別緻,壺身、蓋通體施醬釉覆金彩。在醬釉之上滿施金釉,極似金銅製品,品種甚為少見。
金釉為康熙晚期出現的新品種,其工藝是在瓷器上塗抹調和好的金粉,經低溫燒成後,以瑪瑙棒打磨,呈現出純金般富麗堂皇的效果。由於金釉器的耗金量大,成本高昂,地位特殊,是唯有宮廷才能享用的帝王之色。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顏色釉》,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頁89,圖82
名稱:0129 清康熙 豇豆紅釉鐋鑼洗
尺寸:直徑11.8cm
年代:清康熙
估價:RMB 180,000-250,000
說明:豇豆紅釉燒製成功於康熙晚期,為清代最為著名的顏色釉品種之一。因其燒制工藝極難掌控,而會有不同之顏色產生,因此人們方以「大紅袍」、「美人醉」、「娃娃面」等不同等級對其進行品評區分。
洗呈鐋鑼式,精緻典雅,斂口,矮扁腹,淺圈足,釉質光潔盈透,釉色細膩均勻,洗內及底部皆施白釉,外壁施豇豆紅釉,發色深沉古樸,造型簡約端莊,工藝精細入微,為清康熙朝之文房御作,風格獨特,不為多見。
參閱:《五色瓊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005年,頁100,圖38
《清代瓷器賞鑒》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1994年,頁68,圖69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顏色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頁22,圖19
名稱:0130 清康熙 豇豆紅釉太白尊
尺寸:直徑12.8cm
年代:清康熙
估價:RMB 600,000-700,000
來源:美國沃茲沃恩藝術博物館舊藏
說明:太白尊屬康熙朝新創文房名器,因造型酷似李白飲酒之尊而得名,其清宮舊稱為「霽紅花囊」,屬文房花器,有豇豆紅釉、白釉品種,其中又以豇豆紅釉最為馳名。豇豆紅釉由於燒造難度極大,因此沒有大件器,均為康熙皇帝的御用之物。為清代康熙御窯典型器物之一。
拍品外施豇豆紅釉,釉色紅粉嬌艷,色澤晶瑩,並有斑點映出,自然洒脫。肩部暗刻三組團螭紋,胎細釉潤,製作精美,為康熙朝官窯文房用器之佳作。
歷代藏家視豇豆紅為康熙紅釉中最名貴的品種,由於所施銅紅釉敏感易變,其呈色半由天成,經常隱現深淺不同的斑點,正所謂「滿身苔點,泛於桃花春浪間」、「瑩潤無比,居若蘚右暗之間,妙在難以形容也」,拍品口際的紅色斑點,正似墜英片片,尤其耐人尋味。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御窯瓷器》卷一上冊,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頁292-293,圖106
名稱:0131 清十八世紀 楠木刻文徵明詩文插屏
尺寸:高41.8cm
年代:清十八世紀
估價:RMB 65,000-90,000
說明:器物插屏由楠木製就,楠木包漿渾厚,色如烏木。其上刻文徵明書法詩文:霜後平林含古色,雨余流澗雜風聲。空山歲晚無車馬,一塢斜陽照獨行。落款「文徵明」。作者以刀代筆,筆法遒勁犀利,筆意流暢。器座分六層鏤空雕琢,內嵌黃楊卡子花,座檯面上嵌染色虯角卷草鏤空飾件。下接蓮瓣器座裝飾,最下開壺門,鏤空拐子龍紋。器物整體古樸華麗,板面素雅,與器座之華麗相結合,為文房雅器。
名稱:0132 清乾隆 青白玉刻御制「蘇堤春曉」詩文玉硯屏
尺寸:高15.4cm
年代:清乾隆
估價:RMB 60,000-100,000
說明:屏長方形,兩面刻工,一面描金刻「御題蘇堤春曉」,詩曰:「春來萬物喜昭蘇,正值邊方歸駐吾。跋馬長堤須按轡,韶光輝映兩西湖。」一面以淺刻描金之法刻繪蘇堤春曉圖, 畫面層次豐富,細節一絲不苟。楊柳夾岸,艷桃灼灼,湖波如鏡,輕風徐徐,柳絲舒捲飄忽。舊配紅木底座,質料上乘,做工精細。整器裝飾簡約而莊重。清宮舊藏有形制相似座屏,見1999年香港出版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玉器·下》,圖版62號。
參閱:《清高宗御制詩文全集(六)》,台北故宮博物院,1976年,頁40
名稱:0134 清乾隆 青白玉仿古銅雕龍鳳呈祥紋活環耳大壺
尺寸:高33cm
年代:清乾隆
估價:RMB 2,000,000-3,000,000
來源:英國William Cleverley Alexander (1840-1916)珍藏
羅馬寶格麗珍藏
記錄:紐約蘇富比,1986年9月25日,Lot.224
說明:乾隆皇帝好古,上有所好,下必效焉,故此乾隆一朝出現大量形制、紋飾甚至色彩方面追摹商周古意的器皿。拍品即是一乾隆以玉雕器仿西周青銅頌壺(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外形、紋飾之傳世精品。《西清古鑒》記載了清宮古銅器典藏,本壺藍本的周代青銅壺亦被收錄其中。
拍品以大塊青白玉整雕而成,造型碩大,氣勢恢宏,刀法精絕,磨工潤澤,一派皇家氣象,處處宮廷風貌,陳設效果高古靜穆,又不乏堂皇華美,令人嘆服,且此壺以玉仿上古銅器之形制、紋飾,堪稱「金玉良緣」。壺夔鳳銜環耳,頸部變形夔鳳紋,器身相互纏繞交泰龍紋,取「龍鳳呈祥」之意。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兩件與拍品甚為相似之玉壺(《宮廷之雅-清代仿古及畫意玉器特展圖錄》,國立故宮博物院,頁98-99,圖21),《古色-十六至十八世紀藝術的仿古風》,台北故宮博物院,2003年,頁195,圖Ⅲ-64),可資比較。玉雕器,受原材料大小天然限制,拍品的尺寸比上述同時代類似傳世品碩大很多,因此也更加珍貴。相同形制與紋飾亦見與銅胎琺琅器,例如亦見乾隆鏨胎填琺琅獸面紋活環耳壺,2013年5月29日於香港佳士得拍賣(Lot.2068)。
參閱:《古色-十六至十八世紀藝術的仿古風》,台北故宮博物院,2003年,頁195,圖Ⅲ-64
香港佳士得,2013年5月29日,編號2068
名稱:0136 清乾隆 青白玉雕梅花紋洗
尺寸:長18.3cm
年代:清乾隆
估價:RMB 120,000-180,000
說明:水洗以青白玉雕成,呈梅花狀,外壁飾鏤雕梅枝,刀工渾樸流暢,蒼勁利落,枝幹蜿蜒至底部,其間數朵寒梅綻放枝頭,散落其間,相映成趣。巧妙的是,枝梗與朵花不僅恰然巧設為水洗耳柄,同時亦巧妙下延為穩固水洗的支撐底足。
梅花因在冰雪中傲然綻放,以致予人堅貞自守的高潔象徵,古人常以梅喻志,既顯文人傲骨,又喻寒窗之志,如明代高啟即曾有:「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的詠嘆。是件玉洗,以梅花的藝術形象為主題,想必也是當時文人旖旎遐思的具體反映。
名稱:0137 清康熙 虯角雕喜鵲登梅筆架
尺寸:長11.5cm
年代:清康熙
估價:RMB 130,000-180,000
說明:筆架虯角材質,造型取老梅的奇古跌宕造型,花朵茂盛,喜鵲或於空中飛舞,或獨立枝頭。紋理細緻,雕工精緻細膩,取喜鵲登梅之意。枝幹伸展,綴滿盛開的花朵和待放的蓓蕾,充分展現了梅花的俯、仰、側、卧、依、盼等形態,殊堪陳設把玩。原配硬木底座。
名稱:0138 清乾隆 黃楊木雕如意
尺寸:長47.7cm
估價:RMB 180,000-250,000
年代:清乾隆
說明:此如意以黃楊木雕制而成,包漿瑩潤厚雅,器身鐫刻「乾隆年制」四字楷書款,字體規整秀雅,施刀深湛利落。如意以靈芝冠為首,柄身細長,並有小枝曲繞。取靈芝壽意,並有「九如」寓意。雕琢精巧細膩,充分發揮黃楊木溫潤如玉的質感,打磨光潔,用功至精。
清代的皇帝、皇后常用如意作為賞賜王公大臣之物,凡值年節,王公大臣督撫,必進如意於朝,以取兆吉祥,祝願稱心如意。另有記載,在清代的進貢制度中,地方進貢的珍玩中,常有黃楊木如意。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等多有收藏,頗可參照。如北京故宮博物院三希堂乾隆帝讀書處,即有一柄黃楊木雕小如意,置於暖炕上文具盤內,可資比較。
參閱:《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味》,台北故宮博物院,2013年,頁328,圖Ⅲ-2
名稱:0139 清同治 仿雄黃料三足爐
尺寸:高6.4cm
年代:清同治
估價:RMB 50,000-80,000
說明:拍品呈典型文房香爐形制,橋耳,下承三乳足,造型渾圓古雅,玲瓏可人,既可文案清供,又堪摩挲把玩,誠屬難得文房賞玩佳器。仿雄黃料屬於清宮造辦處玻璃廠生產時間最為悠久的料器品種之一。色彩渾然天成,形成變幻莫測的紋理形態,體現出道教的「無極」境界,此件仿雄黃料器香爐橋耳,盤口方唇,束頸,鼓圓腹。器型古樸精巧,釉色紋理清晰自然,千變萬化,且鐫刻同治官款的傳世料器極為少見,可堪藏玩。
名稱:0141 清嘉慶 嬌黃釉碗
尺寸:直徑12.6cm
估價:RMB 100,000-150,000
年代:清嘉慶
說明:據清宮檔案嘉慶九年九江關《呈貢檔》記載:嘉慶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奴才阿克當阿跪進:「……嬌黃大碗二十件(交養心殿內)……」,由此可見,嘉慶朝黃釉碗的呈貢狀況,且素麵無紋的內外滿黃釉器較為少見。本品器形規整,內外壁均施黃釉,釉面瑩潤亮麗,當為嘉慶朝官窯佳作。
名稱:0142 清雍正 霽紅釉缸式小杯
尺寸:直徑8.5cm
估價:RMB 20,000-30,000
年代:清雍正
說明:霽紅釉是以銅為著色劑的高溫釉,在還原氣氛下燒造而成,因受窯溫等因素的影響較大,發色純正鮮艷者十分難得。
拍品器形敦雅別緻,呈缸式,胎質堅密, 內施白釉,外壁施霽紅釉,呈色濃艷勻麗,口沿處一道整齊的燈草邊,別具韻味。其造型、尺寸與台北故宮博物院藏乾隆六年瓷胎畫琺琅錦上添花白地缸式酒杯相近。
參閱:《清康雍干名瓷》,台北故宮博物院,1986年,圖50
名稱:0143 清康熙 仿宣寶石紅釉斗笠碗
尺寸:直徑12.3cm
估價:RMB 5,000-8,000
年代:清康熙
說明:拍品系康熙仿明宣德鮮紅釉器之作,為求仿古,器底款識亦為「宣德年制」寄託暗刻款。此類型碗收錄於乾隆五十年繪製的《精陶韞古》之中。《精陶韞古》為真實記錄乾隆皇帝典藏的歷代名窯珍瓷的圖冊。碗呈斗笠式,精雅娟秀,瓷胎細膩堅實,碗外壁滿施紅釉,釉面現玻璃光澤,色彩艷麗,均勻深沉,口沿露白色燈草口,對比鮮明,燒造精良。
參閱:《得佳趣-乾隆皇帝的陶瓷品味》,台北故宮博物院,2012年,頁223,圖103
《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畫》,台北故宮博物院,2002年,頁64,圖42
名稱:0144 清康熙 紫金釉弦紋碗
尺寸:直徑16.8cm
估價:RMB 30,000-50,000
年代:清康熙
說明:紫金釉又稱醬色釉,北宋時定窯燒制出醬色釉,明《格古要論》中稱為「紫定」,其呈色頗不穩定,直至清代燒造技術方完全成熟。清代景德鎮御窯廠所制則被稱為「紫金釉」,其實屬於醬色釉範疇,但與前朝釉色相比,金屬色澤與質感尤為明顯,稱為「紫金」,名符其實。
拍品淺弧腹,外壁腹部飾兩道突起弦紋,內外均施紫金釉,釉色明艷勻凈,晶瑩潤澤,金屬質感強烈。款識規整,筆法雋秀有力,為其時之佳作。
參閱:《天津博物館藏瓷》,文物出版社,2012年,頁176,圖152
名稱:0145 清雍正 外胭脂紅內粉彩折枝月季花紋小杯
尺寸:直徑7.7cm
估價:RMB 8,000-12,000
年代:清雍正
說明:胭脂紅釉是康熙時的創新品種,而此類外胭脂紅內粉彩圓器為雍正瓷器經典品種。《明清瓷器鑒定》中有載:「一般常於器物外壁滿吹此釉(胭脂水釉),器內白里無紋,或繪粉彩或琺琅彩人物(仕女、嬰戲)、西洋的景緻和婦女,或繪枝果與花生等,畫工精緻細膩。以杯、碟、盤、碗較多見……均為景德鎮所制。」
拍品造型小巧,秀麗美艷,製作考究謹慎。外壁胭脂紅釉明凈透潤,嬌嫩欲滴,內壁白釉細膩光潔,以粉彩繪折枝月季花紋,搖曳生姿。整體典雅富麗,觀之氣韻雋逸,為雍正胭脂紅釉粉彩器之佳作。
名稱:0146 清雍正 天藍釉盤 (一對)
尺寸:直徑13.2cm
估價:RMB 280,000-400,000
年代:清雍正
說明:天藍釉是仿北宋汝窯釉色而創燒的高溫釉,清宮檔案中往往稱為「乳釉」,一般認為屬清康熙時創燒,技術即已臻成熟,至雍正朝釉面更為勻凈平整,發色更趨沉著雋雅,成為清代著名的單色釉品種,清宮檔案中亦稱之為「乳釉」。存世所見同類盤類款式有二:一為雙圈雙行大字楷書;一為雙方框小字楷書,較為少見,且燒造質量上佳,拍品即為後者。
盤形秀美,胎薄質堅,內外施勻凈溫潤的天藍釉。雖不著紋飾,然秀美的器形與高雅的釉色相稱,體現了雍正時期單色釉品種的非凡成就和典雅的藝術風格,且成對流傳,較為難得。
參閱:《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頁208
《五色瓊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005年,第141頁,圖73
名稱:0147 清雍正 檸檬黃釉模印雲鶴內粉彩壽桃紋大碗
尺寸:直徑21.7cm
估價:RMB 180,000-250,000
年代:清雍正
說明:拍品與瑞士收藏家阿爾弗雷德·鮑爾(Alfred Baur)所藏雍正檸檬黃釉模印雲鶴內粉彩壽桃大碗完全相同,且此品種大碗且在清宮檔案中有明確記載,按《乾隆二十一年立 磁器玻璃器皿底簿》所載之「雍正年制」器物中,即有「六寸五分拱雲鶴洋黃磁碗兩件、六寸五分拱雲鶴壽桃磁碗六件」之記錄,所指即為拍品相同器物。拍品造型碩大周正,內外滿施「洋黃」即檸檬黃釉,更兼以模印鏤刻雲鶴紋,碗內以鮮麗粉彩繪壽桃,為雍正一朝御窯特有器物,傳世少見,市場罕有出現,為難得庋藏佳器。此碗敞口,弧形腹略鼓,圈足,造型端莊大氣,線條舒雅流暢,檸檬黃釉嬌艷怡人;圈足內壁施透明釉,胎質潔白堅細,繪工細膩華美,著色嬌妍嫵媚。
參閱:《鮑爾藏中國瓷器》,第二輯,瑞士,1999年,頁102,圖219
名稱:0150 清雍正 仿鈞玫瑰紫釉仰鍾式大花盆
尺寸:直徑30.5cm
估價:RMB 280,000-400,000
年代:清雍正
說明:拍品呈仰鍾狀,系雍正時期仿鈞佳作。窯變釉是雍、干時唐英督理景德鎮御窯廠時仿鈞窯釉色所繁衍出的一個創新品種。在其於乾隆九年二月初八日呈奏的奏章中稱:「內務府員外郎管理九江關務奴才唐英謹奏: ……其釉水變幻實數十年來為曾經見,亦非人力可以製造,故窯戶偶得一窯變之件即為祥瑞之徵,視同珍玩……。」 足見清帝對窯變釉之偏愛,其中尤以雍正、乾隆二朝仿燒的製品最好,釉色以紅為主,天藍、月白、綠及褐等色,交融流淌,猶如火焰般萬紫千紅,絢麗多姿。
拍品器形碩大,仿自北宋或明初官鈞陳設器同類器皿,大撇口,鼓腹,高圈足外撇,造型雄奇峻拔。通體施窯變釉,釉層肥厚,釉面滋潤,瑩亮奪目。口沿由外及內傾瀉出月白色如瀑布般的窯變釉水,雜有淺藍的細絲紋,若影若現,色澤變幻,絢麗奪目,猶如宋代鈞窯之釉色。此種瑰麗燦爛之窯變釉,與古雅端麗之器型完美結合,美輪美奐,設之堂前,滿室生輝。
參閱:《瓶盆風華-明清花器特展》,台北故宮博物院,2014年,頁30,圖Ⅰ-01
名稱:0152 清乾隆 珊瑚紅地描金凸雕「金党懷英書王荊公詩石刻碑」四方瓶 (一對)
尺寸:高15.9cm
估價:RMB 1,000,000-1,500,000
年代:清乾隆
說明:金石學形成於北宋時期,清代受干嘉學派影響,金石學進入鼎盛。乾隆年間,曾據清宮所藏古物,御纂《西清古鑒》等著作,推動了金石研究的復興,隨即應用到瓷器上,本品器身上的古文,即為石刻碑上拓片內容。
拍品方口短頸,四方瓶身,取「天圓地方」之意。內壁及器底施松石綠釉,口沿描金彩,頸部以金彩書「金党懷英書王荊公詩石刻碑」,外壁滿鋪珊瑚紅地,四面金彩開光內飾詩文,脛部以金彩繪回形夔龍紋,形制古雅,做工考究。拍品製作工藝與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仿雕漆百壽瓶相類,可做參考。
党懷英刻詩文內容為王安石作七言律詩四首:烏石岡邊繚繞山,柴荊細路水雲間,拈花嚼葉常來往,祇有春風似我閑。紅梨無葉芘花身,黃菊分香委路塵,歲晚蒼官才自保,日高青女尚橫陳。萬事悠悠心自知,強顏於世轉參差。移床獨向秋風裡,卧看蜘蛛結網絲。松篁不動翠相重,日射流塵四散紅。地上行人愁暍死,那知高處有清風。
党懷英(1134-1211年)字世傑,號竹溪,金朝文學家,書法家,史學家。善文工詩,兼工篆籀,其中《金史》本傳中記載其為「當時稱為第一,學者宗之」。
參閱:《雲海閣-張宗憲藏清代重要瓷器》倫敦佳士得,1993年6月2-14日,頁240,圖115
名稱:0153 清乾隆 礬紅地留白纏枝花卉紋碗
尺寸:直徑12.8cm
估價:RMB 250,000-350,000
年代:清乾隆
說明:拍品屬乾隆御窯典型器,造型端正秀美,胎體瑩薄,口沿微撇、深腹、圈足。內施白釉,外壁滿施礬紅地留白繪纏枝團形牡丹、蓮花紋,工藝精湛,繪畫精緻富麗,色彩鮮艷。
名稱:0154 清乾隆 霽紅釉撇口瓶
尺寸:高21cm
估價:RMB 60,000-90,000
年代:清乾隆
說明:拍品造型俊雅沉穩,外壁滿施霽紅釉,釉色濃郁而不失潤澤,深沉華美,寶光內蘊。釉質肥厚溫潤,反映出乾隆時期霽紅釉燒制技術的成熟。
霽紅創燒於明早期,因作為皇帝御用,並用於禮敬天地日月的名貴紅釉瓷,故名「祭紅」。《歷代名瓷圖譜》中云:「祭紅,其色艷若朱霞,真萬代名瓷之首冠也!今雖懸千金購求亦不可得矣……」,然而好物難求,古代窯工們曾將黃金、珊瑚、瑪瑙、玉石等珍貴之物嘗試著摻入釉料中,可即便如此也往往因為外因而燒制失敗。清代人在《景德鎮陶歌》里也專門記述了燒制祭紅的難處:「官古窯成重霽紅,最難全美費良工。霜天晴晝精心合,一樣搏燒百不同。」
參閱:《機暇清賞-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文物館,2007年,頁102,圖10
名稱:0155 明初 龍泉窯青釉暗刻折枝花果紋墩式大碗
尺寸:直徑20.7cm
估價:RMB 900,000-1,200,000
年代:明初
說明:龍泉窯久負盛名,明初之際深得宮廷賞識,依照內府頒定的「樣制」,為明代宮廷生產宮用器皿,已與景德鎮窯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均為朝廷燒造御瓷,共同譜寫早明御瓷的輝煌歷史篇章。據《大明會典·卷一百九十四》「陶器」所記載:「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燒造供用器皿等物,須要定奪制樣,計算人工物料。如遇數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窯興工,或數少,行移饒、處等府燒造。」可見明初洪武、永樂之際,龍泉窯開始承接朝廷訂製,而海外東瀛對龍泉青瓷尤為欣賞,視為珍物,常作為茶道儀式的重要道具使用。
拍品古樸端莊,敦式碗造型,通體盡施龍泉青釉,釉面厚腴溫潤,釉色清透蒼潤,內外壁分別運用剔刻技法雕飾花果紋,外口沿飾纏枝靈芝紋,有別於常見的卷草紋或是集錦紋,碗身刻折枝四季花卉,茶花高潔清幽,牡丹嬌艷富貴,內壁刻纏枝四季花果紋飾,花葉清新,繁茂舒展,碗心飾花卉紋;圈足裹釉,內留澀圈一周,旋修甚為規整,為墊燒所用。整器工藝精緻入微,刀法嫻熟奔放,氣韻沉靜渾厚,時代特徵鮮明,為明代早期龍泉窯之佳器。拍品紋飾、器形與故宮博物院藏明永樂青花纏枝花紋碗幾近相似,可茲比較。
參閱:《碧綠-明代龍泉窯青瓷》,台北故宮博物院,2009年,頁59,圖21
名稱:0156 明 仿定窯白釉雲龍紋貫耳瓶
尺寸:高31.5cm
估價:RMB 5,000-10,000
年代:明
說明:拍品與台北故宮清宮舊藏數件「定窯」白釉印花琢器無論製作年代、工藝均完全相類,造型古樸典雅。六道稜角自上而下隨形貫通,端莊大氣,風格硬朗,頸部對稱飾雙貫耳。器身滿施仿定窯白釉,釉面遍布開片。口沿、貫耳及近足處以回紋裝飾,腹部前後各印蟠龍一條,龍形矯健,間飾雲紋,兩側淺劃勾雲紋,胎質稍厚,白釉微黃,釉面多冰裂紋,底足露胎。
拍品採用拼接法燒造,製作工藝難度較高。造型、材質與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定窯牙白印花雲龍貫耳穿帶六方壺相類。清宮之中對此類器皆當作宋定窯之物予以庋藏。
參閱:《故宮藏瓷-定窯(二)》,香港開發股份有限公司,1962年,頁80,圖一
名稱:0157 明 仿定模印雲龍紋貫耳瓶
尺寸:高33.5cm
估價:RMB 20,000-30,000
年代:明
說明:拍品呈橄欖形,肩部對飾貫耳,造型少見,為明代仿定窯白瓷作品,與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牙白印花福壽螭耳扁壺造型及紋飾極其相似(參見《故宮藏瓷-定窯二》,台北故宮博物院,1962年,編號3)。通體施仿宋定牙白釉,腹部雙面模印雲龍紋,線條流暢,工藝精湛。釉面瑩潤,甚為雅緻。同類明代仿定作品在台北故宮多有收藏,且均系清宮舊藏,按宮中檔案相關記錄,大都作為宋代定窯器收貯寶藏,可見此類仿定佳作工藝水平之高超,足以令見多識廣的清代帝王、閣臣魯魚難辨,亥豕莫分,既成就了一代佳器,也造就了中國陶瓷史上一段佳話趣聞。
名稱:0158 清乾隆 銅鎏金英雄(鷹熊)宮燈罩
尺寸:高26.5cm
估價:RMB 120,000-180,000
年代:清乾隆
說明:拍品為雙聯方勝型燈罩,銅鎏金材質,鎏金厚亮,成型工藝精湛,極具宮廷氣息。燈罩以鷹熊塑像相連接,熊體碩壯,面目獰厲,一對前肢撐足;雄鷹高大威猛,雙翅橫展,長足立於熊首,此紋飾寓意:英雄雙惜,既起到連接作用,神鷹腳下的熊體又起到基座的作用,托起整個燈罩,頭尾相露,構思精妙。燈罩方口,束頸,長方形罩身,中間嵌以玻璃,下承四方足,頸部鏨花工藝鏤空花葉,所有邊框滿飾回紋,精巧富麗,雍容華貴,是典型清宮風格。
明清兩代是中國古代燈具發展最輝煌的時期,突出表現是燈具質地和種類更加豐富多彩。除原有的金屬、陶瓷、玉石燈具和燭台外,又出現了木質、牛角、玻璃、琺琅等材料的燈具,宮燈也在這一時期發展迅速。由於受到國外洋燈的影響,使得玻璃和琺琅鎏金工藝開始製作和流行。清代宮廷燈具與清代宮廷建築形式十分協調,置放於廳、軒、廊、台、榭、室等各處。宮燈的製作均由內務府造辦處統一管理。至雍正年間,玻璃漸已普及,造辦處下設玻璃廠,是宮廷玻璃燈的主要來源。故宮現存的宮廷燈具中,相當部分使用了玻璃作為材料,這些玻璃燈具的樣式有的仿照西洋,有的則為中國傳統形式。
名稱:0159 清乾隆 銅鎏八卦象足象耳香爐
尺寸:高19.8cm
估價:RMB 250,000-350,000
年代:清乾隆
說明:拍品與清宮繪畫《弘曆行樂圖》中乾隆帝年節賞雪行樂時身邊所設銅鎏金八卦象足蓋爐相類。
據《各作成做活計清檔》: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十四日郎中柏永吉將畫得……象鼻腿元鼎爐合牌樣一件……交太監胡世傑呈覽,奉旨:照樣准做,欽此。記述了此種鼎爐在宮中的設計,製作狀況。宮廷之中有以干支為爐瓶刻款的習慣。此件器物底鐫刻「寅」字款,字館閣體,以刀做筆,刻劃精準有力。此件器物應與其它干支款器物為一組。器物華貴堂皇,器身沉重,造型誇飾別緻,通體鎏金,金水厚亮,燦燦發光。爐蓋作八卦形鏤空,上開「干、震、坎、艮、坤、巽、離、兌」形空,以為香熏之用。爐耳和爐足皆為象首,取太平有象之意。器物整體做工精巧,造型充滿意趣,宮廷氣息濃郁,屬典型的宮廷日常陳設香具。或為敕建道觀中用器,作為文房陳設,殊為雅緻。
推薦閱讀:
※各種煙氣脫硫脫硝工藝
※服裝印繡花工藝
※清代順治青花瓷的發展和工藝特點
※饅頭製作工藝精華
※貝雕是一種用貝殼雕刻或鑲嵌製成的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