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自學指導大全 (附視頻講解)

傳統方法:手把手,請專業老師一對一指導

大家都聽說過手把手教學吧。實際上,「手把手」這個詞,最初的時候,就是形象地形容書法教學方式的。小孩子懂事的時候,就會有家裡最德高望重的大人幫忙,幫助孩子把五隻手指的位置都放妥當了,再抓牢孩子的手,一點一划地把字寫出來。寫字的過程中,孩子的手應該是完全放鬆的,讓大人負責發力;小孩子則專心去感受每一個筆畫,應該是如何發力運勁寫成。到了真正開始讀書識字的時候,學校的先生依舊會用這種手把手的練習方法進行啟蒙,去讓學生熟悉筆法。

與我們日常學習幾何學、地質學之類的知識學習不同;書法的學習,更加強調的是動作技能的習得。所以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更強調的是得到示範和反覆練習。

而手把手教學的好處在於,能夠讓孩子最深地領會到正確的動作映像,能夠極精細而又最有效率地教會孩子該如何握筆,如何運筆,對不同筆畫,又應該如何處理。這種學習方法,比起野路子來說的話,能少走很多彎路。

有條件的話,當然還是建議能跟到一位好的老師,認真地跟著學上幾年。

自學追求紮實而高效的練習方法

1. 執筆

誤區1:過分用力握筆

很多朋友在學寫字之前就已經聽說過「力透紙背」「入木三分」之類形容運筆有力的詞語了,於是就先入為主,自然而然地認為寫字的時候,就應該用力握筆,死死地把筆抓牢。

因為握筆過分用力,寫起字來就會不夠靈活、運筆艱難,寫出來的字顯得生硬而沒有靈性。

這個誤區流毒甚廣,遠至東晉著名書法家都被黑了。

王獻之幼時學於父(王羲之),其次學張芝。據說,羲之曾經從背後掣拔其筆,試測他的筆力,嘆云:「此兒後當復有大名!」可見王羲之很早就對他寄予厚望。(摘自:博寶藝術網:王獻之《中秋帖》)

這種讓人啼笑皆非的說法居然是有來歷的!

羲之密從後掣其筆不得。——《晉書·列傳第五十 王獻之傳》

事實上,學過初中物理的朋友都應該知道,手指握筆的時候,為筆提供的僅僅是對筆管的壓力,在垂直於紙面的方向上,這個壓力僅僅影響手指對筆的最大靜摩擦力。而筆的靜摩擦力,只要與筆的重力和紙面對筆的彈力兩者合力相互抵消就足夠了。無論人怎麼用力握筆,都不會影響這個豎直面的受力情況。

簡單說來,只要手能把筆握住就行,握得再緊都不可能對運筆產生影響,反而因為肌肉緊張,影響運筆流暢性。握筆越松,字越活。

正確執筆方式: 五指執筆法

圖中所示的是五指執筆法。(圖源自網路)

過往書家對五指執筆有文字上的說明,但相對不直觀,故不作重複。如果這一幅靜態的圖片未能讓你了解執筆的方法,可以待會拖到後面看書法家在寫字的時候如何執筆的視頻。在此說明的是,運筆過程筆左右揮舞是正常的,但不應當歪斜,傾倒到一邊去。

執筆位置 :字越大,執筆應當越高

執筆的位置和所寫字的大小相關,一般而言,字越大,筆所需揮灑的範圍越大,執筆就應當越高。通常而言,同等大小的字,行書執筆位置比楷書高,草書執筆位置比行書高。

就像拿筷子一樣,筷子拿得越高,揮舞的範圍越大;但同樣越難控制。所以需要根據字體和字的大小去決定執筆的位置。

執筆位置低時,手腕可以枕在紙上;

執筆位置略高,手腕枕在左手手背;

執筆位置高,則手腕離開桌面,手肘支撐桌邊書寫(這個姿勢不舒服,不適合我,沒試過,不負責);

執筆位置更高的話,則應該懸腕書寫了(通常配合站姿)。

執筆發力 :著重運用腕力

將手等效為槓桿去看的話,支點距筆越遠,發力效果越明顯;支點距筆越近,越便於操控。所以一般寫一到兩寸的字(約3-7cm)的時候,主要用手腕發力,手指輔助控制完成筆的精細運動。兩寸以上(7cm以上)則還需在此基礎上輔以手臂發力。

是否能有意識地使用手腕發力完成書寫過程,幾乎成為了書法入門的判斷條件了。腕力強勁者,筆畫遒勁有力;腕力不足,則筆畫綿軟。

我當年練習腕力有些偏門的辦法,就是跑出去打乒乓球、打羽毛球、打保齡球。這個大家可以酌情參考,反正我自己是當作運動來做,實際上單純練習腕力,多些幾個字的效果可能更明顯。

2. 文房四寶

為避免不良用筆習慣,需慎重選擇書寫用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認真寫字之前,先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文具吧。我們對書法了解未深入的時候,不太容易買到高質量的文具;但恰恰趁手的文具,才能真正幫助我們有效地鍛煉我們的正確書寫習慣。否則,拿一些不適合自己的工具來使用,只會讓自己養成錯誤的習慣;而肌肉對這些錯誤的習慣,記憶力卻是非常牢固的,要去更正它,比從頭學起更花時間。

書法文具,古代稱為文房四寶,指的就是:筆、墨、紙、硯。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初學者應該如何挑選自己的文房四寶,以便大家儘早入門。

2.1 筆

2.1.1 毛筆標準 尖、齊、圓、健;

合格的毛筆有四項標準:「尖」、「齊」、「圓」、「健」,合稱為筆的四德。

尖指筆鋒要尖,才能寫出細勁的點畫及運筆變化;齊指筆毫鋪展開時是齊平的,而且毛色比較均勻整齊,保證筆畫輕重勻稱;圓指毛筆蓄滿墨時候的外型成圓錐形,感覺圓而飽滿,體現的是毛筆的貯墨能力,貯墨足時,筆畫飽滿有力,能避免不當的飛白;健指筆鋒的彈性,彈性好才能讓筆能自如表現。

2.1.2 毛筆分類

宜用硬毫或兼毫

從筆毫上分,毛筆粗分成硬毫、軟毫、兼毫三種。

市面常見的硬毫多由黃鼠狼毛或兔毛製成,分別稱為「狼毫」「紫毫」。彈性足,貯墨性能稍差,需掌握好吸墨量,方能使用自如。

軟毫則多由羊毛製成,柔軟圓潤。優質軟毫貯墨能力強,表現力豐富;劣質的則可以差得沒有下限。

兼毫常以軟毫為芯,硬毫長而覆在其上。取硬毫的彈性和軟毫貯墨的優點。優質兼毫兩者皆取其長,劣質兼毫兩者皆取其短。

很多朋友出於價錢上的考慮,常常推薦初學者買10塊錢以下的,諸如大X雲之類的羊毫筆。其實,這類羊毫筆尚未能達到毛筆對「健」的要求。它的彈性不足,按下去以後就很難彈起來,初學者無法順利完成筆畫提按處的一些細節操作。

況且,從經濟方面去考慮的話,也不至於使用這些不適宜新手的筆。畢竟保養得當的話,一支筆是可以使用很久的。

我的建議是:萌妹子用兼毫,糙漢子用狼毫。

或者這樣說吧:筆畫清麗多變的,適合使用兼毫;筆畫剛勁有力的,用狼毫表現力更強。

另外,去買筆的時候記得問清楚賣筆老闆如何開筆,如何保養。一般的筆,通常應該用水浸泡新筆的筆毫,水盡量不要浸沒筆根,把筆上的膠水浸開就可以抹乾使用了。平時寫完字,就把毛筆洗乾淨,掛到陰涼通風處讓其自然晾乾即可。

2.2 墨

無沉澱殘渣,書寫流暢,墨色均勻,氣味清香;滯筆時可加酒精

墨錠、墨汁均可,從便於使用的角度來說,還是推薦開始練習時候使用墨汁的。

好的墨汁和差的墨汁性能差別非常懸殊。適合正常使用的墨汁至少需要無沉澱殘渣,書寫流暢,墨色均勻,氣味清香(這個是必要項,有臭味的墨汁通常意味著已經變質,有腐敗菌落積累,長期使用對毛筆有損害)。

值得推薦的有:曹素功,中華墨汁,一得閣墨汁。

其中,曹素功墨汁可能因為是油煙墨,用料較為考究;相對其它含動物膠質較多的墨汁而言,其分子結構較小。因而具有寫完字,風乾後第二天即可裝裱的特性。用其它墨汁寫出來的字,隔上半個到一個星期再進行裝裱會比較保險。

2.2.1抖點私貨

很多朋友都喜歡在墨中兌水,我剛剛玩的時候也有這種習慣。未兌水的時候,寫起字來顯得滯重;這種現象常常出現在在比較乾燥的秋季中,寫字時間比較長的時候;如果是北方氣候更乾旱地區的朋友,這種感覺應該會更明顯吧。

但是如果用墨汁兌水的話,常常出現的問題就是墨色過淡,甚至暈開的墨跡濃淡不均,筆畫邊沿會有淡淡水跡。這種現象在膠質較重的墨水中體現得較明顯。為了避免這種現象,可以給墨水兌少量白酒,效果非常好。墨色能保持光亮,同時能保證墨跡均勻暈開。

據知友@李堅說明是因為有機物相似相容原理,乙醇既能溶於水,也能溶解動植物膠,故有此奇效。

2.3 紙 用生宣

從製作工藝上分,宣紙分兩種,一種叫生宣,製作過程未經明礬加工,吸水性強,能化墨;一種叫熟宣,加明礬製成,質地硬,相對難化墨。

通常而言,寫字用生宣。行筆運筆的每一個細節,在善於化墨的生宣底下效果都會成倍放大。每一處猶豫不決,行筆怯懦,頓挫不清,偏鋒運筆,敷衍了事,都會在這張紙上表露無遺。因此能夠清楚暴露書寫者運筆過程的不足。初學者本身運筆很有可能有細節未能處理到位,如果使用普通的紙,則很可能自己沒辦法看出這些行筆過程缺點,長久形成陋習。

同樣,正式的作品,也是應該使用宣紙進行創作的,能形成」屋漏痕「式墨色氤氳的藝術效果。

從原料的分類上來說,宣紙還分成紙漿原料以檀樹皮為主的」凈皮「(現代人所說的特凈也是炒作出來的凈皮)和以稻草為主的」棉料「,從書寫角度看兩者性能上差別不會太大,選擇哪種則參照自己所臨摹的書家而定了。通常稜角分明、線條直硬的書家字跡,適宜用凈皮表現;相反的則更適合用棉料。

初學者應該堅持使用生宣練習,等到適應宣紙特性,能自如駕馭的時候,可以兼而使用元書紙、毛邊紙等類似的紙張進行練習,但仍應取宣紙練習為主。

有朋友提到使用宣紙習字時,感覺化墨太嚴重,導致不習慣、不舒服。

2.4 硯

用墨汁的朋友,請不要買硯台了,買個醬油碟子就夠用了。真的。

歐體字在國內頂尖的田英章老師,條件有限的時候也不過是用個小碗來裝墨水的。有視頻為證。

田英章老師高清書寫視頻 //v.youku.com/v_show/id_XMzI3NDkwNjcy.html?firsttime=0 圍觀完墨硯,咱們再拉上去重新看一遍吧。

這個視頻我反覆看了好幾遍,每一遍都按了好多次暫停才看完的。在這邊推薦給大家,不只只是讓大家圍觀墨硯,還有一個原因在於這個視頻足夠清晰,能讓大家清晰地觀察到書法大家在寫字時是如何運筆的。尤其是長筆畫運腕、歐體鉤筆出鋒處理、捺畫的頓挫、轉折處捻管等技術細節,都是三言兩語講不清楚,但是看完以後能得到直觀感受的。

如果有機會,希望能夠在其它問題下面具體講講這些運筆技法的問題;但由於自己還是處於半桶水晃悠的狀態,在這邊就先不展開了。

複習完運筆,回歸正題,講硯台吧。墨硯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於研磨墨錠,書畫調色的。傳統認為,以堅硬而滑潤的石材製成的墨硯為佳。對其要求更高的呢,就是要光滑細膩,不失水。聽說好墨配好研,磨出來的墨水分外細滑。

作為廣東人,如果硬要我做一個推介的話,我必然是首推端硯。端硯主要取材於肇慶名山七星岩附近,一向聲名在外,位列四大名硯之首。(參考資料:硯_百度百科)

古人形容它「體重而輕,質剛而柔,摩之寂寂無纖響,按之如小兒肌膚,溫軟嫩而不滑「,很適合對收藏方面有雅趣的朋友。

3. 臨帖 唐代楷書古帖

如果想認認真真地學書法的話,建議從楷書入手開始進行練習。原因有二:

1.楷書在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從小在學校學字啟蒙的時候就是使用楷體的。

2.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楷書從隸書中獨立發展而成,於上承接隸書,於下則便於我們掌握與楷書相近,但技法更為複雜多變的行書。掌握了楷書,就基本能掌握毛筆書寫技法,對學習其它書體大有裨益。

至於臨習什麼時期的書法帖子,有知友認為,書法應該尚古。這個說法我大體是同意的。古字經歷更充分的時間的考驗。但是,有一點不同的看法想補充一下。

首先,由於古代保存書法作品的工藝不成熟,紙質的作品大多已經損壞嚴重了。哪怕有書聖之稱的王羲之的作品,也沒有真跡存世。(王羲之的臨摹本倒還不少)就其易得性而言,古字已不便於初學者。

況且,書法作為藝術,哪怕是一門傳統藝術,它都是在不斷發展、不斷成熟的。後世的書法家總結前人經驗,在其基礎上創作,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一個去偽存真的過程。

但是,我自己也不贊成初學者學習現代書法家的作品。因為很多書家還未經歷足夠長時間的考驗,現代書法也未形成完整的評價體系。

所以,建議初學者初學應該從臨楷書古帖入手。首選唐代的楷書書家。

原因在於,科舉制度在隋代形成,出現了以書求仕的傾向。社會上從上而下地形成了崇尚書法的學習風氣。唐代有過一段政治相對穩定的時期,科舉取仕被時人看重。

在書法史上,可以說,唐代的書法教育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當時由國家設立的最高等教育機構,負責統一培養頂尖人才的學校稱為國子監,裡面只分設了6門學科,但書法就被單獨設立為一個科目,稱為「書學」,專門負責教授漢字。(資料來源:《唐六典》)


推薦閱讀:

【專家指導】兒童該不該用含氟牙膏
實修指導
田園詩鑒賞指導
中國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早期診治指導規範
福人自有福地居,明師指導福更高

TAG:自學 | 視頻 | 書法 | 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