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風光背後,危機四伏


動力電池,無疑是燃油車的終結者。

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今天登上了巔峰——登陸A股,然而如此高光的一刻恐怕會一去不返。

動力電池製造商們,在終結燃油車之前,必須經歷血與火的考驗,萬里長征剛剛邁出第一步。

風光背後,寧德危機四伏。

一、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冰水

24天光速過會,最後一輪私募融資估值千億,寧德時代是當之無愧的新能源第一股,連一眾網紅新能源車企的估值也無法望其項背。

寧德時代背後,是一整個正在崛起的新能源車市場。

2018年4月的北京車展,新能源玩家卻祭出了50餘款新車標,汽車業老司機們直呼「看花眼」,「認不全」。依照國家十三五規劃,2020年,中國電動車應達到200萬台的產銷量,比較2017年77.7萬的銷量翻了將近三倍。

在新能源車放量的驅動下,未來市場需求量將迎來迅速增長。全球市場看:預計2018年、2020年、2025年動力電池需求量分別為88GWh、205GWh、583GWh,2018年市場規模將超1200億,2020年增長至2153億。國內市場看:預計2018年、2020年、2025年動力電池需求量分別為47GWh、97GWh、270GWh,2018年中國市場規模將超660億,2020年增長至1019億。

在寧德時代烈火烹油般紅火的高光時刻,今年四月,去年中國動力電池出貨量第三名的沃特瑪,卻爆出資金鏈斷裂,累計欠債200億的負面新聞。其中20億債務已逾期,公司控制層的股份亦遭司法凍結!

沃特瑪的母公司堅瑞沃能隨之遭遇股價滑鐵盧。從巔峰時期的近13元「跌跌不休」,一路狂瀉到不足4元。頂峰時期的300億市值跌得不足100億,電池出貨量也從2017年的全國第三,跌成2018年一季度的全國二十名開外。

同是在這塊飛速增長的蛋糕中切業務的電池企業,為何一半是冰水,一半是火焰?

經過幾年洗牌,中國的動力電池從群雄割據似乎漸漸清晰:寧德時代逆襲,比亞迪緊緊咬住,而第三梯隊卻在混戰中爭當老三。更有傳統豪門沃特瑪,不過數月之間,興亡迥異。

這樣的亂局令人們相信,寧德時代王座之側,暗暗潛伏著巨大隱憂。

誰知道今天的沃特瑪,會不會在影射寧德的未來?

二、寧德時代發家史

7年,寧德時代從小縣城走出,走到今天,最後一輪私募融資估值已高達千億。

曾毓群畢業於上海交大的船舶工程系。這個來自農村的少年只在國企呆了三個月就南下東莞加入SAE旗下新科磁電廠,一干就是十年。

在上司梁少康,陳棠華的勸說下,曾毓群入伙在香港成立了ATL, 攻克了貝爾實驗室的電解液和大規模量產工藝難題。2003年更是拿到了蘋果ipod的訂單。從此以不可阻擋之勢席捲了消費電子產品的鋰電池供應鏈。

然而曾毓群的心思不止於此。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開始推廣新能源車。曾毓群敏銳地發現了這個動向。ATL在2000年的成長之初由於緊缺資金,導致TDK成為控股股東。這不但稀釋了創始人的股權,也令ATL作為一家「外資」公司,沒有資格生產新能源車緊缺的動力電池。

曾毓群下了決心。在故鄉福建寧德成立了CATL——China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寧德時代。

與比亞迪的封閉體系相比,寧德時代的姿態是對外的,開放的。沒有一個內部的「整車廠」需要「伺候」,寧德與其他的汽車供應商一樣,需要拿下一個又一個客戶,為自己的成長鋪路。

2012年,松下已成為特斯拉的動力電池供應商,正在為i系列研發電池的寶馬亟需一個技術過硬,成本可控的電池供應商。通過蘋果的供應鏈,寶馬看上了剛成立不久的CATL。於是出現了黃世霖常提及的那份800頁的德文技術資料:就是憑藉這樣的苦功夫,CATL才「啃」下了寶馬這個大客戶,進入了汽車行業的供應鏈名錄。

汽車的供應鏈世界有這麼一條不成文的鄙視鏈:豪車的供應商>合資車型供應商>自主品牌供應商。新供應商進入汽車市場,通常要從自主品牌客戶攻佔,逐漸才能獲得高端客戶青睞,這個過程要用質量和供貨口碑支撐,往往一去數年。想不到寧德時代反其道行之,一舉拿下寶馬這個制高點。

自此,寧德勢如破竹。混動、PHEV高混,純電……2017年,寧德時代出貨12GWh,超過為特斯拉配套的松下成為全球第一大動力電池企業,把出貨7.2GWh的比亞迪比了下去。

技術優勢,開放的體系,自上而下的客戶資源……這些都是寧德時代發家的因素。但是最最無法忽視的,還是那張奠定了寧德與中國一眾電池巨頭江湖地位的白名單。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也正是因為這雙刃劍般的白名單,造成了今天動力電池的冰火兩重天。

是啊,那跌入冰窟的沃特瑪……

三、沃特瑪隕落

2015年,看準了中國大力發展新能源車的態度,松下,LG,三星等外資企業帶著成熟的三元鋰電技術推開我國門。在自主品牌三元鋰電池出廠價普遍在2.5-3元/wh的時候,這批日韓外資企業用起慣用技倆:低價搶市場,餓死後來者。彼時這些外資18650電池竟然以1元/wh的價格虧本出貨,很快,便獲得了奇瑞、吉利、長安、上汽等主流乘用車企的定點。

許多人相信,日韓企業就是這樣「作死」了自己。很快工信部出手,白名單1.0發布。隨後「江淮iEV6S採用三星電池被擋在補貼目錄之外」等新聞,也讓整車廠迅速理解了大方向。於是與外資電池廠的採購協議紛紛終止,以寧德時代、比亞迪、沃特瑪為代表的國內電池企業,成了白名單的最大受益者。

沃特瑪就曾經在白名單的庇佑下創出驚人奇蹟。

沃特瑪創始人李瑤曾經在比亞迪任職,後創業做出車用磷酸鐵鋰電池。以2010年世博會的純電公交為契機,沃特瑪牽頭成立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供應鏈上下游數百家企業都離不開沃特瑪的磷酸鐵鋰電池。2015年,沃特瑪凈利潤達到2.76億元,實現了令人嗔目結舌的123倍增長。

看上沃特瑪的不僅僅是工信部發布的1.0版白名單,還有上市公司堅瑞沃能。從消防行業起家,2016年看中沃特瑪,花52億元收購。在這場被人稱為「蛇吞象」的經典收購中,沃特瑪的估值翻了四倍,佔據母公司90%的主營業務。2017年一季度,因為沃特瑪太給力,堅瑞沃能的凈利潤增長達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1681倍。

然而,沃特瑪的奇蹟並未延續太久,即遭遇了滑鐵盧。

為什麼?

有人將這次慘敗歸罪于堅瑞沃能的大股東減持套現。2017年8月至11月,大股東減持近7億元,導致股價三個月跌去40%,市值蒸發100億。

減持之罪,並不足以導致沃特瑪的困境。早在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之時,兩個重大隱患早已深深埋進沃特瑪,最終導致這一動力電池巨頭的悲劇。

其一是技術路線問題

現今市場上主流的鋰電池是磷酸鐵鋰和三元鋰(鎳鈷錳)。三元鋰勝在能量密度,磷酸鐵鋰勝在高溫安全性。

彼時國際電池巨頭如松下,LG等都在走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鋰電技術路線,為保護國內剛萌芽的電池企業,工信部在白名單1.0中以安全性為由,叫停了三元鋰電對大客車的配套。沃特瑪得以樂享這塊巨大的蛋糕,將磷酸鐵鋰的技術路線堅持到底。

然而在騙補等問題集中爆發之後,大客車成了被集中整頓的重災區,銷量巨幅下滑,拖累磷酸鐵鋰電池的銷量隨之下滑。

而單純地從技術看,磷酸鐵鋰電池單體能量密度以難超過140Wh/kg,規模化的三元鋰電池單體能量密度最多做到220Wh/kg,實驗室里的的上限是300Wh/kg。

而2025年之前,中國政府對電池企業提出的目標是:要實現單體能量密度300Wh/kg~400Wh/kg,磷酸鐵鋰必定難堪重任。

技術路線錯了,一步錯,步步錯。

其二就是與技術路線緊密相關的白名單。

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得益於白名單1.0對我磷酸鐵鋰的支持,沃特瑪有了最初的暴增。但在2015年騙補問題集中爆發之後,工信部設定新能源商用車的補貼申領條件需滿足「運營3萬公里」(在2018年被改為2萬公里),自2017年生效。

這使得沃特瑪的回款周期被拉長一年。

應收賬款遲遲不能到位,加上沃特瑪擴充產能,布局鋰礦投出去的百億資金。12Gwh的產能,1萬餘員工,哪裡不要用錢?欠上游供應商的債務一拖再拖,債務影響擴充至整個供應鏈,上游多家A股和新三板公司被捲入。

2018年3月25日,在深圳市坪山新區的沃特瑪總部大門前,有供應商拉出「深圳市沃特瑪電池有限公司虛開商業承兌匯票欺騙供應商,到期無法承兌,請還供應商血汗錢」的白色橫幅向沃特瑪追討資金。

「不知哪裡還有雷沒爆。」坊間這樣形容沃特瑪的債務危機。

深圳坪山區深宇科技園旁的聚龍山七號路,座落著沃特瑪公司的南大門。昔日車水馬龍的進出貨場景今已不再。春節後至三月底,這裡的開工率僅20%,電芯出貨量也降至年前的1/5。

2018年一季度,沃特瑪的電池出貨量已跌出國內前二十。

白名單是把雙刃劍,令看似風光的動力電池行業籠罩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中。可是戲劇化的起伏只發生在沃特瑪一家嗎?

還有比亞迪。

四、比亞迪的反擊

在所有玩家入場之前,是比亞迪,率先殺入了動力電池的世界。

出生於安徽蕪湖農家的王傳福13歲失父,16歲失母,在哥嫂的供養下發奮讀書。大學畢業後,王傳福26歲成為處長,隨後被任命為深圳比格公司總經理。

用跟表哥借來的250萬元,王傳福辦起了比亞迪。2000年初,憑藉低廉的成本和技術優勢,主流消費電子廠商都成為了比亞迪的客戶。

可是王傳福不滿足於做「電池大王」,他要造車。

彼時他的安徽老鄉尹同躍已經在蕪湖的「茅草房」鼓搗了幾年,借著上汽的「准生證」上市了第一輛轎車「風雲」;而浙江人李書福也從造摩托車轉造汽車。

2003年,王傳福收購陝西秦川77%的股份,高調進軍汽車業。

比亞迪很有前瞻性,電動車的布局開始得最早。

早在2004年,比亞迪就造出了第一批電動計程車,也正是因為在電池上的絕對優勢,比亞迪天生「加電」,在新能源路上一騎絕塵。

而這個整車廠更是汽車行業內最大的封閉體系,江湖傳言,除了輪胎和玻璃,比亞迪什麼零部件都可以自己造。

2017年,比亞迪新能源車銷量11萬3千,超越特斯拉全球第一。但也因為封閉的供應體系,具有技術優勢的動力電池全部自產自用,電池銷量首度被寧德時代超越。

2018年4月,各大上市公司發布了第一季度財報,比亞迪凈利潤產生大幅滑坡。眾多車媒祭出觸目驚心的標題表示關切。

跟沃特瑪一樣,也是因為磷酸鐵鋰的技術路線,也是因為整頓騙補後的政策急轉,再加上比亞迪的封閉體系,寧德時代才後來居上,讓比亞迪跌了個大跟頭。

好在,比亞迪留著後手。

2018年3月,比亞迪表示,目前正在做動力電池的業務剝離工作,2022-2023年比亞迪動力電池公司會獨立上市。隨後,媒體披露東風汽車的兩款車型將搭載比亞迪磷酸鐵鋰電池,成為比亞迪的第一個外部客戶。

此前,要比亞迪電池外供的聲音不絕於耳。如同偉世通拆分自福特,德爾福拆分自通用,馬瑞利拆分自菲亞特一樣。當同一體系內的整車廠和零部件共同成長起來之後,雙方難免相看兩厭——整車廠想得到市場化的價格和服務,零部件尋求賣給外部客戶的擴張機遇。「鬧獨立」是對雙方都有利的事。

比亞迪電池部門的分拆就絕對是濟世良藥——動動手指,拆出第二個寧德時代,帥不帥?

當比亞迪表示對外賣電池的時候,整車廠都是舉雙手歡迎的——誰也不想被寧德時代一家獨大綁架了占整車成本1/3的電池價格。有競爭,才有降本空間。這不,繼東風之後,又有北汽、長城、長安、一汽等企業與比亞迪電池事業部有了實質性接觸。

2018年4月,比亞迪反擊了!

BYD以1.32Gwh的裝機量時隔一年重回第一,而寧德時代則以1.25Gwh的裝機量落敗,其中比亞迪三元鋰的出貨量迅速放大,快速拉近著與寧德時代的差距。

動力電池的戰爭,沒有硝煙。

說誰是王者,為時尚早。

如果說巨頭們的戰爭波雲詭譎,那麼產業鏈上的戰爭就更刀刀見紅。

上下游的夾攻,帶來了生與死的考驗:

整車廠伸出一隻手,原材料伸出另一隻手,悄然扼住了寧德時代之喉。

五、夾擊!上下游

隨著電動車補貼退坡,電動車廠承擔著巨大的成本壓力。電池廠的名字年年出現在採購部的降本清單首位。

當電池成本降至1元/wh, 電動車成本將首度低於燃油車,從而打開電動車引領市場的新格局。所有業內人士都希望這個拐點來得越快越好。

客戶爸爸(整車廠採購)說了,今年的目標:降價二十個點。

電池企業怎麼看?

電池企業叫苦連天。

電池的成本分為正極材料(鎳鈷錳三元或者磷酸鐵等材料),負極材料(石墨),電解液和隔膜材料等。目前在正極材料應用成本中,鎳、鈷、錳成本已經佔到正極材料成本的90%。正極材料的成本在整個電芯中佔比在35%左右,但這一數字現在已經上升到50%。也就是說,三元材料成本,已經高達電池成本的45%,而且隨鈷價走高,這一比例還在持續走高!

鈷,業內已經親切地稱之為「鈷奶奶」.

2017年鈷金屬從32美元/公斤上漲至75美元/公斤,年增長114%。2018年一季度價格再創新高,達到95美元/公斤,漲幅達26%。

在《鈷的戰爭》、《鋰的戰爭》中已經提到,現今動力電池企業的廝殺,早已上升到供應鏈的垂直整合,誰擁有了上游礦產資源,誰就擁有了定價權。鈷礦、鋰礦,無異於電動時代的石油儲備,誰能掌握,誰就有希望贏得戰役。

也正是因此,從2016年開始,寧德、國軒高科等電池巨頭紛紛布局上游礦產。在現今的原材料成本壓力之下,只有更大規模的採購量,甚至對於礦產的控股權,才能為動力電池企業爭取到最優的成本,從而滿足整車廠的降本訴求,助力電動車向更廣闊的市場滲透。

所以說,動力電池企業只不過是「看起來很美」。在整車廠的降本高壓之下,在原材料成本暴增之時,利潤率已被壓得很薄。即使是寧德這樣的頭部企業,賺得不過是個加工費,和給蘋果代工的富士康並沒有什麼區別。

氣勢如虹的原材料上漲勢頭,把中國新能源增長的紅利,拱手送給了嘉能可等國際鈷礦、鋰礦巨頭。

也正是因為上下游的夾攻,寧德時代的毛利潤一路走低。2015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面向汽車行業提供的能量成本為2280元/KWh,而到了2017年,這一價格下降至1410元/KWh。寧德時代2015年、2016年、2017年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8.64%、43.7%、36.29%。可以看出,寧德時代2017年的綜合毛利潤率較上一年下降了7.41個百分點!

這還是寧德一家獨大時候的局面。

那麼當更強大的競爭對手,帶著更先進的技術,更低廉的成本殺入城門的時候呢?

六、外資電池,兵臨城下

正在國內電池巨頭殺得昏天黑地,產業鏈上下夾攻之時;

悄無聲息地,外資電池兵臨城下。

2018年5月22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示了動力蓄電池和氫燃料電池行業白名單,令人震驚的是,LG和三星SDI赫然在列!

一石激起千重浪。

誰都知道2015年白名單1.0對於國內動力電池行業的意義。然而保護傘不可能永恆。補貼退坡至2020年清零,是業內都一清二楚的大限時刻。面對著兵臨城下的,擁有更強大技術的日韓對手,國內電池企業是否能扛住猛烈的衝擊?

這一邊,數著2020放開將至,外資列強早就摩拳擦掌,紛紛高調啟動新一輪在華投資。

華友鈷業發布公告,擬與LG共同投資40億元成立合資公司;SKI與北汽的電控愛思開也準備重啟,而隨著特斯拉在華的投產計劃,松下也在近日啟動中國產能擴張計劃。強大的日韓系電池廠商有備而來,即將對剛站穩腳跟的中國電池廠商發起圍城之戰。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動力電池三國,群雄逐鹿,鏖戰正酣,更哪堪圍牆之外,群雄環伺,誰又敢穩坐釣魚台?

技術為王,成本為輔,供應鏈的垂直整合,客戶群的落錯搭建……這一切是動力電池企業必將經歷的生死考驗。

馬太效應顯現,優勢資源向頭部聚集。過去的兩年,從群雄混戰到巨頭凸顯,而隨著比亞迪的開放、外資電池的進入,說寧德時代就是王者,為時尚早。

寧德於2017年享受了4.09億元的財政補貼,這一數字已佔到39.72億元的歸母凈利潤的10%左右。當補貼歸零,毛利率又在整車廠降本,原材料暴漲的雙重夾擊下驟降,今日的風光,即將難以為繼。

沃特瑪,始終是繞不開的前車之鑒。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這世上,從不缺少轉瞬的繁華,和如煙的富貴。

戰爭遠遠沒有結束。

動力電池的國際戰場還將繼續動蕩,直到在全球市場上,決出真正的三強。

老大佔據70%的份額,老二佔據20%,剩下的10%,由第三梯隊瓜分。

曾經出現在互聯網世界的格局,也必將出現在動力電池的世界裡。

當寧德笑著數漲停板的時候,請不要忽視座側危機四伏的隱憂。

今天,是寧德最好的時刻,而這個時刻終將一去不返。

如果您對這個話題有不同的理解,或有其他經驗可分享的,可加作者微信(aimeitu02)交流。

中國汽車科技趨勢報告(2018版)

從電動化、無人駕駛和車聯網三個維度梳理產業現狀和變化。對汽車產品、供應鏈、研發、商業模式、出行等領域的未來進行預測。就企業戰略、產品、商業模式和組織,給出一些建議和不同思路。

建約車評,由原搜狐汽車新聞部、評論部主編、市場總監,停開心CEO余建約主持。如果你是汽車圈中的業內人士,如果你想用「葛優躺」的姿勢瞬間一網打盡車圈前瞻科技和深度報道,如果你想持續拉升逼格,這個號你值得擁有。


推薦閱讀:

一張「學長追學妹」照片微博爆火的背後
從3億到50億,一手捧紅沈騰馬麗,開心麻花大賺的背後全靠這位60後老男人!
白俄羅斯突然改名為「白羅斯」 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
女人該不該剃體毛?英美最近風向突變,背後故事不簡單!
喜鵲看西遊造化篇(74):披香殿三事背後的滔天罪惡

TAG:危機 | 時代 | 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