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小知識:了解什麼是國號、年號、尊號、謚號、廟號

作為一個對歷史感興趣的人,又是一個歷史知識的小白,在閱讀歷史的過程中,對於古代的國號、年號、謚號、尊號、廟號等,總是有些傻傻的分不清楚。今天特推出一篇歷史小知識,了解什麼是國號、年號、尊號、謚號、廟號,希望對歷史感興趣的小白們能有所幫助。

我國古代歷史上曾建立過許多朝代和政權,出現過540多位君主、帝王。各個朝代都有其國號,帝王生前有其尊號和年號,死後也有其謚號、廟號。

一、國號。國號是一個國家的稱號,即國家的名稱或名號。為表示新朝的「聖明」,每個開國之君都要定國號以彰其「明德」。各朝代的建立都有其一定的歷史背景,國號的確定也有各自的原因。

(一)以封爵名定國號。這種定國號的形式來自其創建人的爵位名稱,而爵位往往又與某一地名相一致。如漢高祖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封地在漢中,他在平定天下以後,便以「漢」為國號。三國時魏國的實際創建者曹操曾受封為魏王,其子曹丕先襲魏王爵位後建國,仍以魏為國號。

(二)以其發跡地或發跡地的特產名定國號。夏、商、周、秦、孫吳、後晉和宋等朝代均以其發跡地為國號。夏部落的酋長啟建國,以夏為國號;商酋長湯滅夏建國,以商為國號,後遷都於殷,又稱殷商。秦的祖先為嬴姓,因養馬有功被周封於秦,遂以秦為國號。三國時的吳因在古吳國故地,遂以吳為國號,史稱孫吳或東吳。宋太祖趙匡胤在稱帝前曾為後周歸德軍(今河南商丘)節度使,因該地原屬古宋國,便以宋為國號。

以發跡地之特產為國號的朝代多見於少數民族政權,如契丹人所建的遼國。「遼」字在契丹語中是鑌鐵之意,遼太祖的發跡地盛產鑌鐵,故該國第六代皇帝遼聖宗在位時,改國號為遼。金太祖認為,「遼以鑌鐵為號,取其堅也,鑌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壞,」為顯示其國比遼更堅強,便以金為國號。清朝統治者是金人的後代,因為金國曾消滅了南宋,後金統治者為緩和與中原漢人的矛盾,特將後金改為清。

(三)根據讖語或文意以及社會上流行的某種口號定國號。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前曾先後稱吳國公、吳王,但是他卻以明為國號。他是依據元末社會上流傳的「明王出世,普度眾生」這一口號,和他任起義軍副元帥時製作的黃旗上所書「山河奄有中華地,日月重開大宋天」這兩句話,確定其國號為明的,因此他也是歷史上極少數沒用以前爵號為國號的帝王之一。

(四)以建國者姓氏為國號。春秋末期,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於是建立了以這三家姓氏為國號的國家。

二、帝王國君的年號、尊號、謚號、廟號。

唐太宗

年號:第一個年號出現在西漢漢武帝時期,先秦至漢初無年號,漢武帝即位後首創年號為元狩。更改年號叫作「改元」,改元多以帝王在位期間所發生的大事作為象徵:如漢武帝元狩六年因得一大鼎,故將次年改為元鼎元年。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如唐高宗有14個;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個年號,故後世即以年號作為皇帝的稱呼,如永樂皇帝、 康熙皇帝等。

謚號:謚號是由一些固定的、含有特定意義的字來昭展死者的美德或貶責其惡行。帝王死後由禮儀官根據其生前的功過擬出謚號,由繼任者予以確定,並鐫刻於墓碑之上,可視作蓋棺定論。

尊號。尊號始於唐高宗時期,其發明人是武則天,其開創了為在位帝後上「尊號」的先例。臣下根據帝王的意思先擬好尊號奉上,再由皇帝認可即成。尊號最初只加給在位皇帝、皇后,後來也給死去的帝後追加。唐高宗上元元年,將皇帝皇后分別改為「天皇」和「天后」;高宗死後,追加尊號為「天皇大帝」,武則天則作為太后加尊號為「聖母神皇」。她稱帝之後,又先後加尊號為「越古金輪聖神皇帝」等多個尊號。從此,後世之君在位期間和去世以後也都要上尊號和被追加尊號,並且根據在位帝王的意向一改再改。

廟號。每個朝代開國之初都要建宗廟(或叫太廟和祖廟),供奉和祭祀列祖列宗。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廟裡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一般認為,廟號起源於商朝,廟號最初非常嚴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

廟號常用「祖」字或「宗」字。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如漢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後面的皇帝一般稱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

古語云: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廟號、謚號、尊號及年號,皆中國古代國粹,隨著專制時代的結束,都已飄然而去。今審視回味,其感受如何,評價怎樣,必定是因人而異,見仁見智矣。

推薦閱讀:

了解 MVC 應用程序執行過程
了解藥師經,奉持藥師法門
你其實並不了解星座
我們了解嗎:家居漏財位置在哪裡?
觀音三十三法相,了解增智~

TAG:歷史 | 知識 | 謚號 | 了解 | 年號 | 國號 | 廟號 | 小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