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紀錄片,掀開台北故宮的面紗2009年02月09日 10:15南方日報【大 中 小】 【列印】

一部紀錄片,掀開台北故宮的面紗2009年02月09日 10:15南方日報【大 中 小】【列印】

台北故宮鳥瞰資料圖片

清玉羅漢山子

核心提示:

北京有一個故宮,台北也有一個故宮。前者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世界遺產,後者被譽為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

60年前,2972箱、約60萬件國之瑰寶、國之重器被運往海峽對岸,從此兩個故宮各懷著曾經相聚在一起的珍寶,隔海相望。然而,她們之間難以割捨的骨肉關係,一直牽動著幾代中國人最敏感的心弦。有種比喻甚至說,沒有到過台北故宮參觀,就無法完全看到中華文化精妙之全貌。因種種原因,半個多世紀以來,兩岸分割異地的故宮文物從未能重聚,對在數十億大陸人心中,台北故宮連同它數十萬件頂級國寶,依舊是一個謎。

直到上個月紀錄片《台北故宮》在央視播出,這些分割了一甲子的國寶文物,隱約向大陸人掀開了它們的神秘面紗。2月4日,總導演周兵推出了同名新書《台北故宮》。「兩個故宮文物PK」、「兩個故宮何時複合」等話題隨即引爆,兩岸民眾都加入了這場討論,針對紀錄片《台北故宮》的爭議也此起彼伏。近日,記者採訪了《台北故宮》的主創團隊及文博界相關人士,透視這些爭議的背後。

兩個故宮,兩種拍法

「故宮文物分離60年後將首次重聚。」紀錄片《台北故宮》在央視首輪剛播完,總導演周兵最關注是:60多年來兩岸故宮文化交流中層級最高的一次互訪將於2月中旬在北京故宮進行。

為促成今年10月在台北故宮博物院舉辦的「雍正大展」,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月中將率領副院長等到北京故宮參訪,3月份北京的故宮博物院高層回訪。

2003年,周兵擔任百集大型系列紀錄片《故宮》總導演,三年後,他又率隊到台灣拍攝《台北故宮》。「北京故宮是皇宮紫禁城,給我的感覺更加威嚴。台北故宮是一座面向台灣最普通市民的博物館,給我的感覺是親和力。」2006年,周兵第一次到台灣時找到台北故宮的專家聊天,「台北人談吐的溫潤、謙和,那裡有很好吃的飯菜,台北的誠品書店我也很喜歡,你會看到很多你喜歡的東西。所以我第一次去就隱隱約約確定了拍攝風格,做一個生活化的、親切的、樸實一點的紀錄片。」

所以,在紀錄片《故宮》中,觀眾看到的是震撼力強的大廣角鏡頭、華美的歷史情節重現,而在《台北故宮》里,更多地看到了個人命運與這些文物交錯時的溫婉敘事。

「我想通過《台北故宮》,把1948到2008年這60年的台灣歷史和台灣社會的一些信息呈現出來,比如50、60、70、80和90年代台灣人的一些生活和文化性。」周兵說,希望通過《台北故宮》記錄一件件國寶的運離、遷轉、顛沛的故事,使這些珍寶傳遞出的優美、寧靜、高遠之人文精神,在當代中國人的內心安家落戶。

從2006年到2008年,周兵和攝製組共去過4次台灣,加起來大概一個月的時間,但難能可貴地採訪到了少數幾位仍然健在的1948年文物運送親歷者。「我們每次到台灣想電話採訪當年負責押運文物的索予明,可他已經90歲了,每次都推說不願意再去回憶。最後一次我給他打電話,我說如果你再不講的話,歷史可能就會被湮沒掉了,後來老人才勉強同意錄音採訪,還是拒絕錄像。」周兵回憶說,當時攝製組把攝像機帶過去錄音,索予明越聊越多,最後還把他的照片、他夫人的印章拿出來,他最後反覆說,很期待兩岸的故宮和文物界能夠有一個很深入的交流。

《台北故宮》碰觸到一個個與國寶遷徙交錯的命運故事,成為整個紀錄片除國寶外最震撼人的環節:為了將張大千的78幅敦煌臨摹壁畫裝上已經超載的飛機,國民政府時任教育部部長杭立武,萬般無奈之下從飛機上卸下了自己的三件行李,行李當中有他畢生的積蓄20多兩黃金;為了躲避日本戰火負責故宮文物南遷的莊嚴,最後迫於國民政府命令將國寶運往台灣,不得不斷絕了與當時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20多年的師生之情,直到臨終時他嘴裡還念叨著「北平」;故宮博物院元老之一那志良到台灣後一直勸說大家不要買木質傢具,以免回北京時扔了可惜……

<< 前一頁1234後一頁 >>
推薦閱讀:

【自譯?世界遺產】「世界一美しい音楽堂誕生の秘密」
豆瓣9.4,這麼逆天的演員陣容連奧斯卡都請不來!
13集紀錄片《神秘追尋 系列二》
生命是爬滿虱子的華美長袍——紀錄片《KJ音樂人生》
《大真探單挑荒野》中的德爺是一個怎樣的人?

TAG:紀錄片 | 台北 | 南方 | 故宮 | 列印 | 台北故宮 | 日報 | 南方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