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關注質量 少炫耀數量

多關注質量 少炫耀數量發布時間:2013年01月14日 10:40來源:人民日報作者:司南 我要評論字型大小:【 大 中 小】【列印】 .TRS_Editor TABLE{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6px;}.TRS_Editor{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6px;}.TRS_Editor P{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6px;margin-top:0.5em;margin-bottom:0.5em;line-height:1.4;}.TRS_Editor H1,.TRS_Editor H2,.TRS_Editor H3,.TRS_Editor H4,.TRS_Editor H5,.TRS_Editor H6,.TRS_Editor HR,.TRS_Editor BLOCKQUOTE,.TRS_Editor DL,.TRS_Editor DD,.TRS_Editor DT,.TRS_Editor OL,.TRS_Editor UL,.TRS_Editor LI,.TRS_Editor PRE,.TRS_Editor CODE,.TRS_Editor TEXTAREA,.TRS_Editor SELECT,.TRS_Editor CITE,.TRS_Editor PRE,.TRS_Editor CENTER,.TRS_Editor TABLE,.TRS_Editor DIV{margin-top:0.5em;margin-bottom:0.5em;line-height:1.4;}.TRS_Editor FORM,.TRS_Editor FIELDSET,.TRS_Editor LEGEND,.TRS_Editor SELECT,.TRS_Editor TR,.TRS_Editor TD,.TRS_Editor TH{margin-top:0.5em;margin-bottom:0.5em;line-height:1.4;}.TRS_Editor BUTTON,.TRS_Editor OPTION,.TRS_Editor ADDRESS,.TRS_Editor DFN,.TRS_Editor EM,.TRS_Editor VAR,.TRS_Editor KBD,.TRS_Editor INPUT,.TRS_Editor SMALL,.TRS_Editor SAMP,.TRS_Editor SUB,.TRS_Editor SUP,.TRS_Editor SPAN,.TRS_Editor A,.TRS_Editor B,.TRS_Editor I,.TRS_Editor U,.TRS_Editor S,.TRS_Editor STRONG,.TRS_Editor LABEL,.TRS_Editor IMG,.TRS_Editor BR,.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ext-indent:0;}

  用數量展示科技發展成果,對於提振信心、鼓舞士氣是必要的,但如果一味強調數量、忽視質量,卻極有可能掩蓋問題、導致自我膨脹,甚至貽害長遠

2012年年末,總結科技事業的成績,一大串數字被反覆提及:2011年,我國研究開發人員總量達288萬人,全球第一;國際論文數量連續5年穩居世界第二位;發明專利授權數世界第三;科技國際論文被引用次數列世界第六;社會研發投入達8610億元,躍居世界第二位……

  這些用來衡量科技成果的量化指標,通過政府部門的工作報告、各種會議、研討會,藉助新聞媒體一次次傳播,形成了人們過去一年重要的「科技印象」。

  不可否認,統計數量,描述宏觀科學發展成果,對於提振科學界信心,激勵科研工作者創造更大成績,無疑是有必要的,對於我們量化目標,制定規劃也有一定指導意義。

  然而,過分強調數量,甚至迷信數量,進而為此沾沾自喜,卻可能有害科學的發展。因為,以數量論成果容易掩蓋存在的問題。如,我國科研人員總量全球第一,但大師級的頂尖人才相對較少;發表的論文和申請的專利雖多,但原創性成果較少,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科研投入和產出不相匹配,質與量嚴重失衡;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現象並無根本改觀,真正成為創新主體的企業比例很低;社會研發投入逐漸增加,但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過分強調數量的增長的另一個危險,是難免為追求政績展示成就而採取選擇性統計。長此以往,「數量」不僅不能夠反映科學發展的真實情況,反而倒可能妨礙對真相的認識,其結果可能會南轅北轍。何況,對大多數老百姓來說,宏觀上的數字多寡、增減並沒有太多實際意義,他們更願意聽到的,或許是科技發展惠及民生實實在在的事例。

  科技界的許多有識之士指出,當前我國的科技創新迫切需要由數量到質量的轉變。正如經濟的轉型升級、增效提質是一場攻堅戰一樣,從科技大國轉變為科技強國的任務也非常艱巨。除了廣大科技人員要志存高遠、勇攀高峰外,尤其需要有關部門銳意改革,為自主創新提供科學的機制保障和良好的創新環境:去除制度障礙,實現院所、高校和企業的協同創新,減少重複勞動、提高創新效率;完善科研項目和經費的管理,讓科技人員多一些工作時間、多一些自主權;改變單一的論文導向,讓各類研發活動得到合理的評價;糾正科技項目經費支持中的「重物輕人」現象,少買些不必要的設備、多調動人的創新積極性;切實提高青年科技人員的生活待遇,解除他們生活的後顧之憂……這些問題如果不儘快解決,投入再多的人員、經費,恐怕都要大打折扣。

  「2012」已被翻過,展望「2013」,希望有關官員、專家在做報告、開研討會時,能多關注質量、少炫耀數量。

推薦閱讀:

《歡樂頌》:嘗試關注現實的「肥皂泡」
日本抓扣香港保釣人士?各方密切關注
基因治療何時惠及大眾(關注·走近「顛覆性技術」⑤)
加油好男兒6進5的五大關注點
2018CP 最值得關注的器材盤點

TAG:炫耀 | 關注 | 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