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武」的審美及其蛻變
本系列介紹了上海文革時期的服飾演變,以文革時期上海各種服飾的出現與流行,揭示出文革時期崇「武」的審美並沒有深刻的影響上海的服飾穿著,相反,這種審美觀在上海產生了各種蛻變,上海在文革時期依然是領導全國服飾流行潮流的先鋒。
教師團隊
金大陸 研究員,教授
單位:海社會科學院
部門:歷史研究所
職位:研究員
「文革」前夭折的服裝小「氣候」50年代,具有布爾什維克革命意識的「娜塔莎式」大花布拉吉,「哥薩克式」小偏襟襯衫、灰卡其布列寧裝,還有颯爽英姿中山裝、人民裝一直是渴求進步的人們的首選。那時,舉國上下可謂是一片藍色的海洋,藍色的卡其布深受男女老少的青睞,但服裝的款式異常單調,只有十幾種之多。當時,人們可用在服裝上的開銷非常之少,買布要憑布票才能供應。人們同時被艱苦樸素的觀念信條引導著,堅持要不奢華,以穿有補丁的衣服為榮耀,提倡「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著裝風氣,也彷彿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向質樸的工農大眾靠近。在許多家庭中,衣服都無一例外地成了「傳家寶」,它經爺奶傳給父母,再由父母傳給子女,由於是多子女制,一件衣服則又經常由長子再傳次子,以此類推。 從上至下的「崇武」熱
1966年「文革」開始,服裝首當其衝受到衝擊。西服和旗袍被定為「四舊」,一些有西服的人怕被抄家,就把西服之類的服裝拆掉。西裝徹底離開了中國人,不分年齡、職業、身份、地位甚至性別,大家都穿上了中山裝或幹部裝,連威武的西式元帥服也被視為不利於官兵關係而在「文革」前消失了。紡織品和服裝的生產也受到極左路線的影響,很多受人們歡迎的服裝面料和服裝款式被莫名其妙地戴上了「四舊」的帽子,有些花色品種被批判為反動圖案。本來已經日益豐富多彩的服裝,這時重新變得單調起來。本來是一些正常的穿著,只是稍稍鮮艷一點,就被指責為「追求資產階級生活方式」。浸透汗水、打著補丁的咔嘰布工裝,斜紋布軍裝,洗得發白的中山裝,共同引領著樸素的潮流。「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是褒獎,更是無奈。到了文革時期,只有經過了嚴格審查的解放軍戰士的服裝才與這「火紅」的時代合得上拍。身穿綠軍裝、腰束武裝帶的裝束風靡全國。
當時,最威風的服裝組合是:一身將校呢的軍官服,有時外罩一身藍幹部裝,足蹬一雙高腰白色「回力」牌籃球鞋。回力鞋價格在10元人民幣左右,而當時,廣大工薪階層月收入只有四五十元,對多子女的家庭來說,這無疑是個難以接受的數字。直至80年代末,許多家庭還能找得出一兩件軍大衣。
崇武的審美及其蛻變一、標樹崇「武」的審美 1966年8月18日,建國以來,毛澤東第一次以「軍人」的身份出現在群眾面前。 8月19日,上海百萬群眾舉行浩浩蕩蕩的機會遊行時,仍未見「一身軍裝」的身影,有的是白襯衫,籃褲子,甚至是花襯衫,花裙子。 群眾性的集體衣裝是「老三色」和「老三裝」。一方面是「一身軍裝」的威武和神采,一方面是「千人一面」的灰暗和簡便。正是這兩個方面的比配,即前者針對「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批判導致了後者的普遍,後者又迎合「無產階級的革命造反」簇擁著前者的卓立--這裡既有理念的批判,更有行動的批判。
二、悄悄啟動的消解和蛻變
挑釁「革命」與躲避「革命」。1967年6月8日的消息:「社會上的流氓阿飛一反往常,提前兩個月出來活動了」--被稱為「流氓阿飛」的人開始公然挑釁「革命」,更多被稱為「逍遙派」的人正躲避著「革命」,前者是對崇「武」審美的反叛,後者則是對崇「武」審美的疏遠。反叛者,尖銳一些,荒誕一些;疏遠者,委婉一些,平和一些,終究都是對「一身軍裝」的抗拒,終究都是對「千人一面」的鄙棄。
消解與蛻變。1967-1968年間,一種從社會底層,從社會內部分櫱出的審美取向萌生了,且悄悄地流播著,洋溢著,不僅構成了民間的喜好和渴望,更表達著民間的情感和立場。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民間的審美取向開始消解起崇「武」的審美;審「武」的審美則在這種消解中漸漸地發生著蛻變。
三、「一身軍裝」的變形
「一身軍裝」畢竟屬文革運動者的身份符合,直至文革中後期,仍然受到一部分激進的骨幹分子,積極分子的青睞和追捧。
變形一:知青和「後期紅衛兵」,「紅小兵」的假軍裝。 變形二:「革軍」,「革干」子弟的「一身軍裝」,是為了向社會顯露出身和身份,既抒發心中的情緒,又迎合小市民的傾慕。 變形三:所謂有「流飛」習氣的小青年上著軍裝,下著黑桿褲,黃包褲;戴軍帽時把帽沿高高地托起,或掐出幾個尖角,甚至還有模仿電影中國民黨軍官大蓋帽式樣的,以表達反叛的審美取向。 結論:「一身軍裝」的崇「武」審美的蛻變,不是走向它的對立面,而是本身的失真和變態--以至「革命」和「戰鬥」的意味,被一種浮華,一種荒誕所浸染,所取代。
四、化解「千人一面」
上海人經典的通過變換「領袖」的色彩和式樣,通過改換「三圍」的尺寸,點綴,修飾自身的裝束,從而使「老三色」,「老三裝」變得清麗一些,俏巧一些。 六七十年代上海化纖產業飛躍發展,彈力錦綸衫褲,竹節絨,圈圈絨,棒針絨等大量投入市場。 結論:上海紡織服裝業的升級換代,迎合了人們消解「千人一面」的意願,以利於人們顯揚大方,明朗和亮麗的審美風格。
推薦閱讀:
※從審美的角度看 客廳窗帘風水有什麼禁忌
※論劉天華音樂作品的審美價值
※嘴唇太薄顯老又刻薄?她們明明把薄唇駕馭得那麼美!
※唐詩的審美特徵
※[一生愛好是天然]標準微笑?笑容其實跟臉走
TAG:審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