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巢禪師一語暗破天機,如來佛祖傳給唐僧的竟是徹頭徹尾的假經?
只因南贍部洲是「口舌凶場,是非惡海」,如來佛祖才傳佛旨,令觀音菩薩「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遠經萬水」,求取大乘佛法,「永傳東土,勸化眾生」。
很巧合,觀音菩薩選中的大德行者,和唐太宗為水陸大會甄選的「有德行有禪心」的高僧壇主,不謀而合,都是唐僧。
那,唐僧真的名副其「德」?其實,副與不副,觀音菩薩和太宗李世民都覺得無所謂。
在觀音菩薩看來,面前的唐僧,只要是自己曾依佛旨差遣南極仙翁賜子殷溫嬌腹中的那個轉世金蟬子就行;
在太宗李世民看來,面前的唐僧,雖然是魏徵與蕭星、張道源三位朝臣共同舉薦,甚至於自幼為僧,「千經萬典,無所不通」,但重要的是,「他外公見是當朝一路總管殷開山」,他父親陳光蕊「官拜文淵殿大學士」,貴族血統才是核心理由。
不二人選,成交。
於是,觀音菩薩現出真身,祭出如來佛祖所賜的價值不菲的錦蝠異寶袈裟、九環錫杖,由太宗李世民轉賜唐僧,一經試穿,唐僧便以「明智金蟬之相」迷倒了滿朝文武。
加足了戲碼,李世民就拋出了「誰肯領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的訴求,倒逼著唐僧肩負起取經重任「捐軀努力,直至西天」。
其實唐僧明白,西行彌艱,妖魔擋道,只怕有去無回。但,正如他對洪福寺僧眾所言,「大抵是受王恩寵,不得不盡忠以報國耳」。迫不得已,又無可奈何,大概是那時唐僧的真實心境。
從這一點上講,唐僧未必算不得潛心向佛的大德高僧。
在「鵝毛也不能浮」的流沙河,沙和尚向觀音菩薩坦言,自己「在此間吃人無數,向來有幾次取經人來,都被我吃了」。奇怪的是,「凡吃的人頭,拋落流沙,竟沉水底……惟有九個取經人的骷髏,浮在水面,再不能沉」。
唐僧沒有經歷流沙河厄運,老宋無法判斷他是否和沙和尚吃掉的九個取經人一樣身輕如鴻毛,但唐僧確實是個「重如山的凡人」,在通天河,他一到河心就沉底,被豬八戒戲言道,「師父姓陳(沉),名叫沉到底」,可見,唐僧完全有別於那亡命流沙河的的九位大德高僧,至少可以說,佛性不夠。
那麼,唐太宗李世民超度亡靈,真的需要如來佛祖所講的大乘佛法三藏嗎?
在浮屠山,神秘的烏巢禪師給唐僧傳授了「凡五十四句,共計二百七十字」的一卷《多心經》,成為「修真之總經,作佛之會門」。其實,此處的《多心經》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它的正確讀法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為達妙智慧,「波羅」是彼岸之意,「蜜多」意為無極,「心經」指重心經典。
烏巢禪師故意在《心經》中加個「多」字,加以傳授,其實是向唐僧暗破天機,取大乘佛經完全多此一舉,即便取到,也是假經,因為唐太宗需要大乘佛經的目的就是度亡魂超生,而,唐朝現有的小乘佛法完全具備這樣的能力。
烏巢禪師或許是正確的。
在雙叉嶺,唐僧敲響木魚,一通誦經之後,「獻過了種種香火,化了眾神紙馬,燒了薦亡文疏」。待佛事已畢後,劉伯欽的父親之靈,顯然「幸得聖僧,念了經卷,消了我的罪業」,「超薦得脫沉淪」,已然到「中華富地長者人家托生去了」。
大唐本有的小乘佛法本就具有超度亡靈之功,那,如來佛祖給唐僧傳授的大乘佛法三藏又是什麼呢?
在《西遊記》第九十七回,如來佛祖向唐僧將所傳經卷做了簡單的介紹:「有《法》一藏,談天;有《論》一藏,說地;有《經》一藏,度鬼」。雖說是度鬼,但浩瀚經卷,「真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凡天下四大部洲之天文、地理、人物、鳥獸、花木、器用、人事,無般不載」。
敲黑板,劃重點。唐僧不遠萬里,跋山涉水,所得的經卷竟然無外乎花鳥魚蟲、天文地理等等的種種記載,這是內部交流資料嗎?這樣的百科全書,泱泱盛唐,恐怕不缺吧。
突然想起來,作為《西遊記》中唯一的樹精,久居荊棘嶺木仙庵的文藝老叟——深山之四操,也曾在唐僧面前講過,「道也者,本安中國,反來求證西方。空費了草鞋,不知尋個什麼?」結果,這些得道的千年樹精,被孫悟空豬八戒等人一股腦「一齊皆築倒」,碧血淋漓……
估計,唐僧也許已經參破取經只是觀音菩薩布的局,也是唐太宗為一己之利上演的一出鬧劇,然而,水陸大會的壇主做也做了,錦蝠袈裟穿也穿了,挑子也就不是能撂就撂的,錯也罷,對也罷,只能硬著頭皮,一路向西。
《西遊記》只是一部小說,也許老宋真的多心了。
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宋諞西遊》,查看更多西遊背後的故事,探究妖的人性。
文//老宋//原創作品//宋諞西遊//傾情發布//嚴禁抄襲
推薦閱讀:
※西遊記中,如來佛祖最後為什麼封孫悟空為佛,卻沒有獎賞觀音菩薩?
※天傳如來佛祖新經(4)
※如來佛祖唯一忌憚的人,要拿這個收買他才放唐僧一條活路!
※如來佛祖和孫悟空是同輩師兄弟,為何孫悟空技不如人?
※天傳如來佛祖新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