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九十六|求仙問道

對於人來說,長生不老是終極誘惑。人都怕死,皇帝也不例外;而至於那些自詡的「天才英主」——比如之前說過的秦始皇大大——更加怕死,就像韓磊老師的歌中所唱的那樣,是「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啊!

不過,漢武帝大大即位的時候很年輕,是少年天子,尚沒有秦始皇大大那種強烈的「中年危機」,加之秦始皇沉迷於尋訪仙人被大家認為是導致秦朝速亡的一個原因,所以,漢武帝一開始「向天再借五百年」的計劃並不迫切。

但是,皇帝也是人,是人就很難抵抗誘惑,何況是終極誘惑;另一方面,為皇帝「尋訪仙人」是很多人實現自我價值、出人頭地、完成人生飛躍的一個重要方法。

於是,在利益和誘惑的眉來眼去下,漢武帝追隨秦始皇的腳步,走上了這條不歸路。

長生不老李少君

引誘漢武帝上道的關鍵人物名叫李少君。那一年,漢武帝才剛20出頭,是個精力充沛的小夥子,正所謂「初生牛犢」,對死之將至幾乎沒有任何感覺。李少君很聰明,他沒有直接以「長生不老」來誘惑皇帝,而是抓住了一個20歲年輕人普遍存在的心態:獵奇。

李少君的特長很簡單,「祠灶卻老方」。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搞個神神叨叨的儀式,裝神弄鬼的祭祀一番,隨後拿祭祀之後的丹砂練出能夠延年益壽的「不老神丹」——這一聽就不靠譜,比E租寶更甚,像漢武帝這種天縱英主怎麼會如此輕易的著了道呢?

大家不要小看李少君,哥們搞化學不行,但搞營銷絕對是一把好手。為了能騙過漢武帝這樣精明的小夥子,他可是花了很大的精力,下了一盤很大的棋。

首先,李少君隱瞞了自己的年齡和來歷。這哥們很可能是個無業游民,很早就背井離鄉出來歷練了,在外混跡多年,居無定所,沒有成家,也沒有什麼親戚朋友——甚至極有可能改換了姓名。

這是古往今來騙子慣用的技倆——把自己的身世搞得一團迷霧,然後附會出一個虛無縹緲的故事把自己的來歷說得玄而又玄。李少君如此,當代的李一、王林、吳達鎔同樣如此。當然,李少君那個年代做這種事更容易一些,因為當時沒有什麼科技手段來測年齡,也沒有針對天下平民建立個人檔案,在這種刻意隱瞞下,他的真實年齡和個人經歷完全無從驗證。

有了這一點作為基礎,李少君行騙就容易了。接下來,他就遊歷四方,到處說自己有長生不老的法術,並渲染自己的神奇身世,慢慢的聚集了一批信眾,還收到了不少饋贈而來的財物。

當時糧食比較緊張,大多數人都要靠自己耕種或者從事手工業來養活自己,辛苦一輩子,仍然活得緊巴巴的。然而,大家看到李少君平時不事生產,非但沒有餓死,還比很多人都要富有,不禁對他更加好奇了。於是,李少君的信眾越來越多,名氣越來越有大,收到的饋贈也越來越多。

不過,李少君並不滿足於此。有了穩定的信眾基礎後,他一直在等機會——一個能夠讓他一舉成名的機會。

他並沒有等多久。在不久之後武安侯田蚡舉行的一次宴會上,他終於等到了機會。席間有一位年逾九十的老人,兩相引見後,李少君從容說起他當年與這位老者的爺爺曾共同遊歷某處,居然得到了這位老者的確證,全場嘩然,大家紛紛以為李少君確實擁有長生不老的能力——說到底,這仍然是李少君苦心策劃的把戲。李少君極有可能事先於別的渠道了解到老者爺爺的隱密故事,略作編排,為自己之「長生」平添一有力佐證。

李少君編排的這種把戲不可勝數,之後還發生過齊桓公銅器事件,亦屬此類。

但不管怎樣,發生了這些事後,李少君更紅了,信眾雲集,且不乏公卿之輩,算是正式登上了神壇,上達天聽。20歲出頭的漢武帝雖然對長生之事沒有迫切需求,但聽到這麼神奇的人和事,自然產生了好奇心,就把李少君召來問以神仙之事。

面對九五至尊,李少君不亢不卑,再次發揮了膽子大、臉皮厚的個人優勢,講了一大串自己編造的神仙經歷,說自己曾經在海上見過安期生(一位傳說中的仙人),吃過如瓜一樣的大棗(難道那時就有轉基因食品?),加上平時煉點仙丹,沒事吃幾顆,所以能長生不老,云云。同時向漢武帝表態,願意為皇帝的年壽之事盡一份綿薄之力——無外乎尋仙人、煉仙丹。

漢武帝一聽,半信半疑的,但轉念一想這事對自己也沒什麼壞處,萬一找到了仙人、煉出了仙丹,真實現了長生不老,當然是好事,找不到也沒什麼損失;加之對李少君被吹得神乎其神的身世背景也十分好奇,很想看看這人到底有沒有真材實料,便應允了。

可惜了,李少君沒什麼享福的命,這好不容易依靠行騙攀附上了當朝天子吧,哥們沒過幾年犬馬聲色的日子便病死了——可見這長生不老是多麼的不靠譜。但是,哥們肉身死了,之前打下的群眾基礎還在。這幫虔誠的信眾硬是說李少君並沒有死,只是化去登天了。所謂三人成虎啊,這說謊話的人多了,便也有了七分真話在裡頭。漢武帝就被這幫子人洗了腦,將信將疑的接受了這麼一個羽化成仙的解釋。

裝神弄鬼李少翁

後來發生的一件事徹底改變了漢武帝的鬼神觀。

漢武帝好美女——我們下一篇專門講這個——他曾有個愛妃王夫人,與其感情極好,無奈天妒紅顏,很早便死了。得不到的總是最好的,儘管身邊美女如雲,漢武帝始終對故去的王夫人情有獨鍾,然而終歸陰陽永別,無法相見。

正在這時候,一個叫李少翁(跟李少君並沒有什麼血緣關係)的術士出現了,揚言能招王夫人之魂魄。史載,「少翁以方夜致鬼,如王夫人之貌」,漢武帝從帷中遠遠望見,一解相思之苦。李少翁就此成功上位,被封為「文成將軍」。

對於此事的正史記載實在太過簡單,讓我們無從分析李少翁是採用何種方法完成這一效果的。但毋庸置疑的是,這肯定也是李少翁精心設計的某種把戲,簡單說,就是一種「魔術」表演吧。敢情大衛·科波菲爾如有幸生在漢武一朝,說不定能混個大將軍或國師乾乾。

魔術師李少翁得了甜頭後,便一發不可收拾。他建議漢武帝造甘泉宮,祭祀天神,邀請神仙下界來與皇帝一會——當然,這都是鬼話,自然毫無任何進展。漢武帝不是個很有耐心的人,時間一長,便對李少翁喪失了信心,開始向其施加壓力。

迫於壓力,李少翁再次設計了一個魔術——「牛腹天書」。他事先將自己寫好的帛書給一頭牛吃下,隨後裝作不知情的樣子,向皇帝稟告說,這頭牛有異樣,將帛書從牛腹中取出,說是天神下的詔書。

沒想到的是,這次的魔術穿幫了。原因是哥們的字跡太有個性,漢武帝一看那帛書就知道是出於李少翁之手;而且這次魔術設計實在太過粗陋,正常人都能想到背後的機關。於是,李少翁最終落得個身首異處的結局。

五利將軍欒大

畢竟李少翁的第一次招魂魔術表演得很成功,這極大的改變了漢武帝的鬼神觀。幾年後,步入中年的漢武帝又碰上一次神君下凡治癒其病痛之苦的神奇事件,自此,便在這條路上愈行愈遠。

漢武帝很後悔處死了李少翁,畢竟他那神奇的「大變死人」的戲法一度讓漢武帝的心理得到了不少慰藉。只可惜,這位文成將軍能招來王美人的魂,卻沒法招自己的魂。

所幸,少翁有個同門師兄弟,叫欒大,在李少翁死去幾年後經由樂成侯丁義引薦給了漢武帝。這個欒大能力沒見得比李少翁強多少,但據說長得很帥,膽子則比李少翁大多了,說起話來更是滿嘴跑火車。當時漢武帝有公私兩件大麻煩:公事是黃河決口水患不斷,私事是不死之葯久訪不得。欒大一見到皇帝就誇下海口說這兩件事他都能替漢武帝給辦了,但是他很擔心自己最終會跟李少翁一個下場,希望皇帝能給個優待方士的明確態度。

漢武帝被欒大忽悠得一愣一愣的,恨不得馬上就讓他施法,治好水患,並讓自己長生不死。無奈對方卻提起李少翁之事,不僅讓他很尷尬。不過漢武帝也不是善茬,隨口瞎謅了一個謊話,說李少翁不是朕殺的,而是他自己吃馬肝吃死的——以此搪塞了過去。隨後又保證,如果欒先生你能搞定仙方的事情,朕必定重重有賞。

自李少君、李少翁以方術蒙貴幸之後,天下想藉此名目發達的人多了去了,大多都是這類膽大無能的人,漢武帝也不是傻子,對於這種自稱能通神靈之人,他都要求對方適當展現「神通」,以證其言無虛。

欒大對此早有準備,他帶來了一套「斗棋」的小魔術,即不假人手,棋子能自相撞擊——以我等在現在看來,很可能是基於磁鐵相吸的原理。但那個時代的人物理知識有限,紛紛以為是欒大的神通所致。於是,欒大成功躋身皇家魔法師行列。

欒大是個很賊的人。他對皇帝說,之前他效力膠東王,往來渤海之中,遇見了很多神仙,向他們討要仙方,但神仙們都覺得膠東王的地位太低,不肯拿出來。這番話的言下之意是皇帝必須封他一個能夠威懾神仙的「封號」,方能順利討要仙方。

官職爵位和長生不老相比,孰重孰輕?對漢武帝而言,自然無需遐想。結果便是欒大於一月之間,獲得四顆將軍印璽,分別是五利將軍、天士將軍、地士將軍、大通將軍,隨後又被封為樂通侯。各種財物賞賜,不計其數。更有甚者,為進一步抬高欒大的身份,漢武帝還將衛長公主嫁給他作妻子。恩寵之盛,無人能及。

如此這般之後,欒大卻拿不出任何結果——這是必然的。什麼致仙人、煉金丹、絕水患,本來都是欒大逞一時口舌而吹出的牛皮,他是全然沒能力實現的。

於是欒大又找了借口,推說仙人仍然看不上他,嫌棄他一介凡臣,難入仙界。漢武帝咬了咬牙,便又賜他一個「天道將軍」的封號,並且在冊封之時,讓使者與欒大身披羽衣,立於白茅之上,以示這天道將軍並非天子之臣,而是為天子接引仙人的中間人——荒謬如是。

不過這下欒大不好再找什麼借口了,只能硬著頭皮去尋訪仙人。之前他吹牛皮的時候,說在渤海往來時遇見過安期生等,這次再去尋訪,必然也得再走海路。但這哥們是只純正的旱鴨子,壓根就沒下過海,一俟船隊準備停當之後,欒大就慫了,轉而去泰山附近尋訪了。回來以後,報告漢武帝說,見到仙人了,他有很多仙方,還是不願意拿出來。

正常人都不堪被反覆欺矇受辱,何況漢武帝乎?其實漢武帝早就對欒大起了疑心,此次欒大出訪,他特地安排了人暗中跟蹤監視,知道其壓根沒見到什麼仙人,所謂仙方不售的說法只是欒大信口胡謅而已。於是,欒大步了李少翁的後塵,腰斬而死。而之前向漢武帝推薦欒大的樂成侯丁義也因此落得個棄市的結局。

欒大的結局是必然的,他被處死完全是咎由自取。然而,但李少翁、欒大的發跡史卻給了很多心懷不軌的人指明了一條富貴升天之路。於是,大漢境內,自稱能招神喚鬼、身懷禁方之人越來越多,逐漸成為當時一時弊。

神仙獵人公孫卿

儘管漢武帝所寵幸的眾多方士大多得不到善終,然後輩仍然前仆後繼,堅持不懈。畢竟,這種一本萬利的生意,恰恰是那些希冀一夜驟貴、雞犬升天之人最熱衷的捷徑。

漢武時期最後一位有名的方士就是公孫卿了。公孫卿的髮際之路與前幾位不太相同,是靠上書言事引起漢武帝注意的。他在上書中講了一番黃帝仙登於天的傳說故事,又極盡溜須拍馬之功說漢武帝與黃帝有頗多雷同之處,暗示漢武帝必定也能成功列身仙班。這份上書本來是通過正常渠道提交的,朝廷有關部門事先審閱了一遍,覺得實在太不靠譜了,就退了回去,拒絕了公孫卿。然而,公孫卿並沒有因此氣餒,而是找了漢武帝身邊的一個嬖人,轉奏於天子案前。漢武帝一覽,果然龍顏大悅,便召公孫卿入宮伺候,封他為郎官,專門負責在中嶽嵩山附近等候仙蹤。

公孫卿此次入伺天子,應該是很好的總結了李少翁和欒大的經驗的。他從李欒二人的失敗中吸取了教訓,對於仙人這件事不再採取「主動尋訪」的方法,而是以「被動等候」的方式來應對。為了顯示自己的方法有效果,入駐嵩山的當年冬天,公孫卿就自稱在駐地緱氏城看到了仙人的腳印,以及一個山雞一樣的神物。漢武帝將信將疑,親自跑到緱氏城察看腳印,一邊看一邊給公孫卿施加壓力,汝不要抱著僥倖心理,再用文成和五利的法子來欺騙朕!

公孫卿對此一問做了充分的準備。他巧妙的回答漢武帝說,陛下,仙人不來那是正常的事情,畢竟,是陛下您有求於仙人,而並非仙人有求於陛下——所以,我們必須有耐心,把時間放寬一些,誠心禱告,神仙才會下凡。就這麼,公孫卿再一次穩住了漢武帝。

之後,公孫卿又多次以「大人跡」之說坑蒙漢武帝,雖然也拉了一些大臣同謀以壯聲勢,但畢竟都是新瓶裝舊酒的套路,讓漢武帝越來越感到厭煩。然而,「長生不老」確實太具誘惑力,漢武帝怎的也割捨不下,仍然下不了決心,對仙道、方士羈縻不絕;甚至還一度動過親自出海尋訪仙人的想法,最終為東方朔所諫止。

由於漢武帝中年以後對方術之事表現出越來越深的執迷,這導致京城中方士術士雲集,拉幫結派,群臣也爭相拉攏方士,並競相附會各類神仙下凡的故事,乃至各種不靠譜的謠言軼事滿天飛。史載,漢武帝某次赴嵩山祭祀後,身邊吏卒說聽到了大山「呼萬歲者三」,恭維武帝說這是中嶽山神顯靈。武帝當然很高興,下詔封所登之峰為「萬歲峰」,以此為神山——這便是「山呼萬歲」典故之由來。足見當時以方術崇媚亂上之盛乃至於斯。

相比於秦始皇,漢武帝求仙訪道的危害遠甚之。煉金丹、訪仙人,雖荒謬不經,但對國家安全並無直接妨害;然漢武求仙歷經數十載年,且對所謂方士往往大肆封賞,導致朝野風氣大變,時人莫不以談論仙道蹤跡為加官晉爵之路。更有甚者,京中、宮中外道雲集,魚龍混雜,不學之人、亡命之徒相與籌劃,最終誘發了漢武末年的「巫蠱之亂」。

所幸,巫蠱之後,有田千秋篤實上奏,挑明「方士言神仙者甚眾,而無顯功」的事實,終於讓漢武帝於昏亂中警醒過來,在臨死前的幾年「悉罷諸方士候神人者」,還天下一個太平清凈。

經歷了年輕時候的獵奇、中年時期的篤信、以及晚年時代因仙道巫術而造成的政治危局、家庭破裂,垂垂暮年的漢武帝自己總結道:「向時愚惑,為方士所欺。天下豈有仙人,盡妖妄耳!節食服藥,差可少病而已。」


推薦閱讀:

《向孔子問道》4、親情出於天性(傅佩榮)
【問道玄真】64期預告:《論語》述而篇——仁遠乎哉?
浙江天台:求佛問道 吃素練功
失敗的戀愛會讓人變得更堅強還是更脆弱?
玄空大卦擇日基礎泄秘_太和問道

TAG:問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