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解放軍如何全殲藏軍主力
1950年,由北路向昌都挺進的部隊
1950年10月20日,2700餘名守衛昌都的藏軍放下武器投降
1950年夏天,解放戰爭進入尾聲。人民解放軍橫掃全中國,中國大陸只剩下西藏還沒有解放。
18歲的重慶姑娘李國柱,馬上就要從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二軍軍政大學畢業了,她本來是要在四川參加新中國建設的,從沒想過此生要與西藏發生什麼關係。但一場報告改變了她的人生。
報告是由解放軍18軍的呂松同志作的,主題是「支援進軍西藏」。呂松說,向西藏進軍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繼續,解放西藏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神聖事業。西藏確實艱苦,可是西藏人民世世代代在農奴主殘酷剝削壓迫下,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他們豈不是更苦?然後,學校的政委號召大家報名去西藏。
18歲的女兵熱血沸騰,向領導遞交了書面申請,最終,李國柱披紅戴花,成為了18軍52師政治部康藏工作隊的一員。這支工作隊有33人,其中30人都是女兵。接下來,隊員們開始做進藏的各種準備:學習宗教政策、藏語藏文,每天負重行軍鍛煉體力,領取進藏裝備。
領取裝備時,李國柱一點也沒想到青藏高原的氣候會怎樣惡劣。發的東西有皮大衣、棉衣棉被、毛皮鞋、毛氈墊、風雪鏡、吃的乾菜和糧食、搭帳篷的布等等,應有盡有。可以說,當時解放軍已經傾全國之力來支援進藏部隊。可是李國柱嫌這些東西太沉,她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回憶說,當時她把棉被中的棉絮掏出來不帶,許多衣物物品也都留下,但就是這樣,她的負重仍有四五十斤,因為前方的道路到了甘孜就沒有車坐了,走到昌都1000公里全靠徒步,一路上的糧食給養,全得靠自己背。
9月22日,李國柱和戰友們從甘孜出發,趕著運糧食和銀元的氂牛馱子開始了徒步行軍。她們知道,這些物資是支援前線作戰部隊的,自己的任務是整個昌都戰役的一個組成部分。
格達之死:「看來我們要興問罪之師了」
昌都,西藏的東大門,也是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向有「東走四川,南達雲南,西通西藏,北通青海」,「乃滇川藏三界之中,最為要地」之說。當時西藏地方政府在這裡設有「噶倫」級別(三品)的總管,駐守著藏軍8個團4500餘人的兵力。藏軍本來總共10個團,為了打仗臨時擴為16個團,所以在昌都布署的,實際是藏軍的主力。
王貴,時任解放軍18軍司令部偵察科偵察參謀,奉命作為先遣部隊的一員,跟隨154團,走在整個進藏部隊的最前面。他們4月28日就到達了甘孜,休整一個多月後,又翻越5000多米的雀兒山,6月28日到達德格,這裡離金沙江還有60里路,金沙江對岸,就是藏軍的控制範圍了。
隊伍雖然開到了前線,但並不意味著一定要開打。王貴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解釋說,對西藏的方針,實際早在1949年底到1950年初時毛主席就已經定下。
「中央本來是不準備打這一仗的,還是考慮和平解決。」王貴說。1950年1月,尚在蘇聯訪問的毛澤東給中共中央西南局寫信說,印度、美國都在打西藏的主意,進軍西藏宜早不宜遲,否則夜長夢多。毛把進軍西藏的任務交給了西南局,最後,這個任務交由18軍來執行。18軍軍長張國華,時年35歲,「號稱當時解放軍最年輕的軍長。」王貴說。
就在解放軍籌備進藏的過程中,新中國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之間的和談一直斷斷續續在進行。1950年2月,中共西北局方面協助派出藏族幹部張競生等人入藏,帶了青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廖漢生致達賴喇嘛和達扎攝政(達賴當時還未親政)的信,這信曾在西藏官員會議上被宣讀。後來張競生被西藏當局派人送回了青海。
4月,志清法師從成都出發,準備去拉薩勸和,但到了德格以後受阻。
7月,青海寺院勸和代表團的三位活佛在解放軍西北軍區幹部遲玉銳陪同下進藏,三個月後,在10月14日被西藏地方政府黑河總管扣留。
這裡特別值得一說的,是另一位進藏勸和的格達活佛。格達是甘孜白利寺的大活佛。早在1936年紅軍北上抗日路過甘孜時,格達就與朱德、劉伯承等人相熟,並曾任「波巴」(即藏族)蘇維埃政府副主席。此次解放軍解放康定後,格達又被任命為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職。當52師的先遣部隊到達甘孜後,他主動提出可以利用他原在拉薩寺院的社會關係,去說服攝政達扎和中央政府和談。「朱德本來是想請他到北京開政協會議的,但他說,我很想見毛主席,但和平解放西藏這事更大,等我到西藏去勸和,把和平解放的事情解決了以後再到北京見毛主席。」王貴說。格達活佛7月10日從甘孜出發,他出發後,王貴他們偵察科就接到任務,要隨時掌握格達西去後的情報。
「8月下旬的一天,我們到離德格30里路的崗托偵察。這裡是一個交通要道,來往騾幫很多。到了龔埡村,看見來了一個騾幫,就找了一個小翻譯,問他們,聽說格達活佛沒有?被問的幾個人就傻眼了。一人說,聽說格達活佛死了,昌都人已經都知道了!我們聽了大吃一驚,立即趕回去向軍里報告。後來格達的一個隨員跑回來了,向我們報告,格達活佛被敵人害死在了昌都。」
當時在昌都,總管與拉薩聯絡是靠電台,這部電台由英國人福特掌握。戰後福特被解放軍俘虜,談到格達之死,福特與時任昌都總管的拉魯互相推諉,都說是對方給格達活佛下的毒。「後來福特也承認是他教唆的,但說不是他親自下的毒。」王貴說,「格達死了,和平談判的大門就關上了。9月上旬,我第一次聽我的首長參謀處長薛和說,「格達活佛被他們害死了,看起來我們要興問罪之師了。」
打這場仗,是為「以打促和」
彼時的拉薩,西藏地方政府內部分成主戰派與主和派。時年40歲,任孜本(審計)官的阿沛·阿旺晉美是主和派的代表。他後來在自己的回憶中寫到,他曾在政府官員會上說,同解放軍只能談判不能打仗。國民黨號稱800萬軍隊,還有美國幫助,同解放軍打的結果是徹底失敗,我們西藏男女老少齊出動,也只有100萬,既沒有經過訓練,更沒有武器,怎麼能打得贏?但是,當時的西藏政府,主戰派佔全面上風,儘管阿沛的話贏得不少官員私下的共鳴,但擴軍備戰仍在進行。
「他們不斷地調軍隊,增加武器,他們聽信英國人的話,認為憑金沙江橫斷山脈天險,能把解放軍擋住。他們對解放軍的實力和我們解放西藏的決心估計不足,對我們克服困難的能力也估計不足。」王貴說。
這中間,西藏地方政府一邊與中央政府間接觸,一邊不斷地接觸美國、英國駐印度機構和印度外交部,請求他們施加影響阻止解放軍進藏。
9月14日,新中國首任駐印度大使袁仲賢到任。袁到新德里兩天後,即接見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夏格巴,明確告其西藏當局必須承認西藏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人民解放軍即將向西藏進軍,西藏代表團務必於9月20日前到達北京。
夏格巴將袁仲賢的表態傳到了拉薩,但拉薩方面遲遲不做正式答覆。他們既不願接受中央政府的意見,又知道解放軍實力強大,於是就讓在新德里的代表團儘可能地拖時間。9月23日,袁仲賢嚴正警告西藏代表團說:限定20日去北京談判的期限已過,後果由你們負責。而到29日,西藏代表團仍然說,還需要兩三周時間他們才能對北京方面作出答覆。
至此,昌都戰役就不可避免了。
「打這場仗,還是為了和談,以打促和」,王貴說。
「政治重於軍事,補給重於戰鬥」
明眼人都很清楚,以藏軍的實力,對陣人民解放軍懸殊太大了。所以,當王貴回憶起當年戰事時,認為對於解放軍來說,真正的敵人是兩個:走路和吃飯。
走路,指的是漢族戰士,要經歷從未有過的高原缺氧環境,爬高山,趟冰河。李國柱回憶說,有一次,她們一天走過13條冰河,開始時還脫下鞋趟過去,後來發現,過河後河底的小石子都嵌在腳底,一扒下來就連肉一起下來,疼得鑽心;後來索性就不脫鞋,過河後憑身體將濕鞋襪一點點烘乾。而爬四五千米的高山,平常人連空手走都困難,戰士們還要負重數十斤。王貴回憶說,有的同志,比如當年一位紅軍長征時留在這裡的老戰士周大興,此次在昌都戰役中重新入伍,就在雪山上心臟病突發犧牲了。
對於解放軍來說,吃飯成為問題,也是空前的。以往經歷的戰爭,都是靠根據地人民的支前,而這次他們的給養只能由自己背著,靠後面的部隊用牛馬馱上來。「即使你出錢到藏族地區買糧也不行。西藏地區本來就地廣人稀,糧產量很低,幾千人的隊伍一來買糧,必然造成糧價飛漲,極大地影響人民生活。」王貴說。
但是自己背的糧食畢竟有限,王貴清楚地記得,到達甘孜後經歷過十天的斷糧,一天只能吃到相當於三兩的代食粉,大量靠挖野菜充饑;在打昌都戰役後,又經歷過十幾天的斷糧。
就是忍飢挨餓,也還要給群眾「做好事」。王貴回憶說,當時部隊沿襲在內地行軍作戰時的傳統,實行「滿缸運動」,即部隊要給住的房東家把水缸天天挑滿。打壞一個瓦罐子也要掏出銀元賠償。這裡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執行部隊紀律的問題了,王貴說,部隊出發前,鄧小平曾經有過一個指示,18軍進藏,原則是「政治重於軍事,補給重於戰鬥」--這實在是一個深謀遠慮的戰略考慮。在人民解放軍的歷史上,像昌都戰役這種規模的戰役不算是什麼大戰,但是其準備時間之長,政治鬥爭策略的著力推進,卻是前所未有的。
在西方的一位著名藏學家戈爾斯坦的名著《喇嘛王國的覆滅》中,對於人民解放軍當時的紀律嚴明也有詳實記載,而且他分析說,康巴人實際與拉薩政府之間的關係很脆弱,共產黨覺察到了這一點,發起非常有效的宣傳攻勢。解放軍的秋毫無犯,讓他們在當地藏族百姓中贏得「新漢人」的口碑。
解放軍除了得到格達活佛的熱情支持,還爭取到了大頭人夏格刀登、女土司降央白姆等當地頭面人物。就在昌都戰役爆發前,18軍軍長張國華親自上門拜訪夏格刀登,得到了他支援一萬多頭氂牛來運糧的確切保證。
戰役17天:全殲藏軍主力
1950年10月7日,昌都戰役正式打響。解放軍的攻勢,分為南線和北線,集中主要兵力在北線。南線由53師157團自巴塘渡金沙江,攻殲寧靜藏軍,直出邦達、八宿,切斷藏軍西南退路。而北線又分了左、中、右三路:左路擔任正面攻擊,自崗拖搶渡金沙江;中路自鄧柯渡江後首先殲滅生達地區藏軍,爾後直取昌都;右路由154團和青海騎兵支隊等部隊組成,擔任大迂迴,神速直插類烏齊、恩達,切斷藏軍西逃拉薩之路。
「這三路中,右路部隊是最重要也是最艱苦的一支隊伍,」王貴說,「藏軍戰鬥力不強,但他們地域遼闊,騎兵又多,要打殲滅戰,不能打擊潰仗。關鍵是截斷他們從昌都西逃拉薩的退路。要把藏軍主力殲滅,這樣他們才會抵抗無望,派代表求和。」
王貴所屬的軍偵察營屬於左路的部隊。第一仗渡金沙江打得並不順利,地形不利,炮火支援又不到位,一隻牛皮船被藏軍打沉,15名戰士全部被沖走犧牲了。「戰士們憋了一肚子氣。渡過江後一路猛追藏軍,追到覺雍的地方,藏民說前面有七八百藏軍呢,我們迅速把敵人大部包圍了,打了個殲滅仗,敵人團長嚇壞了連鞋沒穿就跑了。這是我們打的一系列小仗中最大的一仗。」
直到昌都戰役發起4天後,戰敗的藏軍紛紛逃回昌都,上任昌都總管才一個來月的阿沛方才得知前線告急。阿沛連日發電報向拉薩報告軍情,卻遲遲得不到答覆。10月15日,阿沛的侍衛官錯果通過無線電台向拉薩交涉,問為什麼我們發了三封急電沒得到一封答覆?對方說,此刻正是官員們舉行郊宴的時候,他們全都參加郊宴去了--原來拉薩當局的官員們不相信局勢會這樣嚴重,他們還在過「林卡」(郊遊)吃喝玩樂!
18日,阿沛率兩千餘藏軍離開昌都向西撤退,他們發現,他們的後路恩達一帶也已經被解放軍佔領,他們實際已經無路可逃,這樣,阿沛與藏軍們退到了朱古寺。
藏軍方面誰也不曾料到解放軍會如此神速。解放軍右路軍由52師副政委陰法唐率領,平均日行軍100~120華里,翻越兩座大雪山,完成迂迴穿插。這已經是超越人體極限的行軍。「青海騎兵支隊的戰馬都累死了三分之一,騎兵們都變成步兵了。」王貴說。
若以一般常理來看,從未進過藏的漢族人,以這樣的強負荷,在如此海拔的高山一天行軍100華里,那是完全不可能的,這樣的地形應該能擋住解放軍的。但是,在那個年代,這支隊伍卻以其特有的精神力量,完成了人體極限的奇蹟。
10月20日,阿沛派出的兩名和談代表與解放軍騎兵支隊接觸上了。解放軍的代表來到朱古寺。經協商,21日上午,阿沛下令所有藏軍共2700人全部放下武器,並交出了英籍報務員福特。
24日,昌都戰役全部結束,共斃、傷、俘藏軍5700餘人,解放軍傷亡114人,完全實現了聚殲藏軍於昌都及其之西的戰役意圖。
也許是一種巧合,就在昌都戰役結束的第二天,數千公里之外,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了鴨綠江,另一場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打響了。
昌都戰役導致了西藏政權的主戰派攝政達紮下台,15歲的達賴提前親政,也迫使西藏地方政府不得不尋求與中央政府和談。1951年3月,西藏方面的和平談判代表團從昌都出發前往北京,首席全權代表就是阿沛。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的協議》簽訂,這一年的10月,人民解放軍進駐拉薩,實現了西藏全境的和平解放。
推薦閱讀:
※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部隊實力世界第一?到底有多強?
※日媒:解放軍實力增長迅速 與美軍差距僅為15年
※「解放軍炊事員餓倒」挺立起「中國力量」
※美媒評價中國削減陸軍規模,化繁為簡戰鬥力更強?
※解放軍中將逐條批駁學者:中日不排除局部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