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足厥陰肝經之太沖 | 穴位常識

本經腧穴

大敦、行間、太沖、中封、蠡溝、中都、膝關、曲泉、陰包、足五里、陰廉、急脈、章門、期門

太 沖

出《靈樞·本輸》,屬足厥陰肝經。

穴名釋義

太,大;沖,沖盛。肝藏血,沖為血海,肝與沖脈、氣脈相應而盛大,故名。

主 治

功能:回陽救逆,調經止淋。

主治:

①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青盲、口喎等頭面五官病證。

②中風,癲癇,小兒驚風。

③黃疸、脅痛、嘔逆、腹脹等肝胃病證。

④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帶下等婦科病證。

⑤遺尿,癃閉。

⑥下肢痿痹,足跗腫痛。

⑦又稱「消氣穴」人在生氣後按此穴,有消氣作用。可緩解人因生氣引起的一些疾病。

取穴方法

在足背側,當第1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穴位配伍

配大敦治七疝;

配瀉太沖、補太溪、復溜治肝陽上亢之眩暈;

配合谷為開四關又治四肢抽搐;

配肝俞、膈俞、太溪、血海穴治貧血、羸瘦;

配間使、鳩尾、心俞、肝俞治癲狂癇。

日常保健

揉太沖穴可給心臟供血,對情緒壓抑,生悶氣後產生的反應有疏泄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太沖穴,每天按揉3次,每次100下。

雲少編輯


推薦閱讀:

【瑜伽常識】幾種初級瑜伽入門學習動作【1】
選擇沙發布料的基本常識
媛媛媽說常識:中國姓氏里的那些容易讀錯的字
愛鞋保養常識
星座常識:星座座屬日期和身體特質

TAG:常識 | 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