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富人越來越有錢,而窮人始終是窮人?

有錢的好處。

  別誤會,我沒買很多東西,也沒吃什麼米其林,連朋友圈都故意不加坐標生怕被人求代購,只是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兜兜轉轉罷了。

  然而在最後一天凌晨三點如行屍走肉般把自己挪到家裡時,我還是毅然決然地發誓——

  以後只坐直飛航班!

  何出此言呢?

  先讓我來問問你們,從你所在的A地前往B地旅遊,以下兩種行程,你會怎麼選?

  不要問我機票為什麼這麼貴,我就不能約個男人一起去嗎?

  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有多少人會像我一樣,為了省下這一萬塊錢,而多等5個小時呢?這筆買賣到底劃不划得來呢?

  現在我覺得划不來。

  紙面上看,兩個人一共省下了10個小時,代價是多花一萬塊錢。如果只要傻傻等待就能每小時賺一千塊,我是願意等到海枯石爛的。

  但在實操中,轉機的行為其實是增加了你旅遊的風險係數的(不確定性也是一種風險)。這個環節可能因為很多原因,讓你以為只需要多等的5小時,變成10小時,甚至一天。

  其實很多轉機航班的出現,是航空公司出於維護「上座率」這個績效指標的目的而設計的,不同始發地的航班的乘客會被航空公司重新統籌分配到第二程的航班,其中一個航班出問題,都會導致第二程航班的延誤。

  何況,如果遇到不可抗力,第一程航班的延誤是有可能導致乘客趕不上第二程航班的,如果時間充裕,又買了旅遊保險,大可以往後改簽,但對於日程緊湊,下了飛機還有重要事情的人來說,這省下的一萬塊可能得不償失。

  所以,在這種選擇題中,不差錢檔期緊的商旅人士都會選擇直飛,降低不確定性——怕耽誤賺錢。

  為什麼富人越來越有錢?從這個例子中,或許你能窺見一些端倪。

  錢越來越多,時間越來越少,這是富人的共性,所以富人可能更喜歡用代價不高的錢去爭取時間,或者說買一個時間上的確定性,通過這些時間,他們可以賺到更多的錢。

  用時間槓桿撬動更多的資源,從而放大財富效應,對富人來說是非常常見的操作。很多人會說,我沒有這個資本,買不起這些時間,你跟我說這些也沒用。

  其實是你的思維還沒有扭轉過來,無法接受在得到某些東西之前,先付出沉沒陳本。

  這麼說有點空,那我們再來看一個小故事:

  有個窮人,因為吃不飽穿不暖,在上帝面前痛哭流涕,說自己天天干苦力活卻掙不來幾個錢:「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為什麼富人天天悠閑自在,而窮人就應該天天吃苦受累?」

  上帝微笑地問:「要怎樣你才覺得公平?」窮人急忙說道:「要讓富人和我一樣窮,干一樣的活。這樣如果富人還是富人,我就不再埋怨了。」

  上帝答應了他,把一位富人變成了和窮人一樣窮的人。並給了他們每人一座山,每天挖出來的煤,當天可以賣掉買食物,限期一個月之內挖光煤山。

  窮人和富人一起開挖,窮人平常干慣了粗活,挖煤這活對他就是小菜一碟,很快他挖了一車煤,拉去集市上賣了錢,用這些錢他全買了好吃的,拿回家給老婆孩子解饞。

  富人平時沒幹過臟活累活,挖一會兒停一會兒,累得滿頭大汗。到了傍晚才勉強挖了一車拉到集市上賣,換來的錢他只買了幾個硬饅頭,其餘的錢都留了起來。

  第二天窮人早早起來開始挖煤,富人卻去逛集市,帶了兩個窮人回來,這兩個窮人膀大腰圓,二話沒說就開始給富人挖煤,而富人站在一邊指手畫腳的監督著。

  一上午的功夫,兩個窮人就挖出了幾車煤,富人把煤賣了又雇了幾個苦力,一天下來,他除了給工人開工錢,剩下的錢比窮人賺的錢多幾倍。

  一個月很快過去了,窮人只挖了煤山的一角,每天賺來的錢都買了好吃好喝,基本沒有剩餘。而富人早就指揮工人挖光了煤山,賺了不少錢,他用這些錢投資做起了買賣,很快又成了富人。

  可見,即便在資源平等的時候,如果你有更好的大局觀,願意延遲回報,有更多的借力打力撬動槓桿的意識,而不是執著於眼前1+1=2的藍領式的工作,那麼依然會比別人更有機會成為富人。

  同樣道理,為什麼最早按揭買房的一批人都發財了?為什麼最早成立的一批房產商至今大而不倒?因為在國內,房子能撬動的財務槓桿是最大的。

  道理很好理解,但在現實中,貧富差距擴大,已經是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無法迴避的話題。

  2018年一季度,美國家庭凈資產有史以來首次超過100萬億美元。然而德意志銀行研究顯示,目前美國的財富分配不均程度與1930年的大蕭條時期一樣嚴重,0.1%的富人擁有的資產與90%的窮人一樣多。自1980年代開始,美國最富裕的人財富不斷增加,而底層90%的家庭財富不斷減少。

  這種財富分配上的「馬太效應」,彷彿某種不可逆的自然規律,會讓很多窮人感到絕望。殊不知,很多窮人為了排解焦慮而浸淫其中的互聯網,從某種程度上說,也因為其對信息流、資金流的加速作用,放大了財富分配的「馬太效應」。

  還是前面說的那個道理,能撬動槓桿的、平台化或者可複製的商業模式,讓富人賺錢的速度比人類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要更快:

  君不見,Facebook為數以億計的用戶開了一個社交平台之後便可坐收廣告費;比爾蓋茨的操作系統,研發可謂艱苦卓絕,之後的每一份拷貝卻都是躺著賺錢;數千萬人手裡酷炫的iPhone,其實也只需要一個設計原型——規模效應可以讓富人富有的速度越來越快。

  寫到這裡,氣氛似乎有點喪……那麼讓我們來討論一下,窮人應該怎麼破局?

  兩個字:

  堅持。

  可能你的第一反應不是這個詞,而是「努力」之類的字眼,但在挖財君看來,「努力」並不稀缺。

  我們經常能聽到這樣的託辭:我已經努力過了,儘力而為就行,沒辦法了,我問心無愧了……

  請等一下,努力後面是不需要加「過」這個字的,努力應該是進行時,而不是完成時,是需要不斷堅持的事。

  大家想想看,為什麼屌絲逆襲式的故事經常被拿來當做影視劇題材?因為太少了。

  為什麼太少了?因為逆襲這條路太難走了,很多人是堅持不下去的。

  有句雞湯說: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讓自己停留在原地。

  我們就事論事,不灌雞湯,但事實就是,你必須堅持努力,每天都比別人努力多一點,才有可能積小勝為大勝,完成逆襲。

  至於「術」的層面,反而是不那麼重要的,如果你無法堅持,那麼那些理財投資策略、學習計劃、實現自我提高的諾言……其實都是次要的。傻傻堅持定投指數基金三年的人,哪有不賺錢的?

  那麼問題又來了,我們應該如何做到「堅持」呢?

  答案就是:

  不堅持。

  有財友可能看懵了,說了半天,你是讓我們放棄嗎?

  挖財君可不是這個意思。我想說的是,任何需要「堅持」的事,往往很難堅持。試想,如果你特別熱愛王者榮耀或者絕地求生,每天都廢寢忘食地在玩,你能說自己是在「堅持」打遊戲嗎?

  當你在做一件自己熱愛的事時,腦子裡根本不會蹦出「堅持」這兩個字。如果需要你堅持去做什麼,也許打心眼裡,你並不是非常喜歡去做它,而只是出於某種利益目標。

  說到這裡,窮人能否逆襲成為富人的關鍵因素就很明顯了:你是否有一種對賺錢的無比熱愛和忘我,讓自己對投資理財的鑽研與實踐就如同吃飯睡覺這樣的本能一樣,成為不需要堅持的行為呢?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挖財君只能說,也許,你並沒有那麼想成為富人吧?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挖財。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佳佳 HN153)
推薦閱讀:

普通人和富人5大最重要的理念差異
怎麼樣讓自己從窮人變為富人
窮人和富人做夢哪不同
學習富人思維方式
身不由己

TAG:窮人 | 富人 | 有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