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置故里爭議 實現傳承共享
越劇《梁祝》演出現場資料照片 |
宜興善卷洞風景區內的英台閣 資料照片 |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愛情故事已流傳千年。然而,「梁祝故里」一直沒有得到確定,由此引發的爭論也一直不斷。
解決「梁祝故里」之爭,政府與民間齊出力
梁祝傳說最早記載於梁元帝時期《金樓子》一書。據考證,梁祝故事的流傳涉及十幾個城市,全國有梁祝墓10處、讀書處7處、廟1處、祠堂兩處。
這些遺存、遺迹主要集中在浙江寧波、上虞、杭州,江蘇宜興,山東濟寧和河南汝南。其中,寧波市鄞州區高橋鎮留有東晉的梁祝墓、廟,史料記載梁山伯原為鄞縣縣令;上虞有祝家莊、祝氏祠堂,是傳說中祝英台的故鄉,杭州有梁祝同窗共讀的萬松書院。宜興有英台閣、唐碑碧鮮庵、祝英台石刻畫像等遺存,並據宋咸淳《毗陵志》記載,在齊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的《善卷寺記》中就有關於梁祝是宜興人的說法,比《金樓子》中的記載還早70年。濟寧通過出土的一塊「梁山伯祝英台墓記」碑,考證出梁祝是漢代孔孟故里人。汝南至今留有梁山伯與祝英台墓,出土的墓牆證明兩座均為晉代墓。
「梁祝故里」之爭由來已久。在《梁祝》郵票首發地之爭中,國家郵政局批准江蘇宜興、浙江寧波、山東濟寧、河南駐馬店舉辦梁祝郵票首發式,後來浙江省郵政局又批准杭州、上虞兩地同時舉辦首發式,這場爭論才算塵埃落定。2005年,梁祝傳說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時,六地爭先恐後地遞交申請書,最終六地都名列申報名錄,相關爭議才告一段落。
宜興文化學者路曉農發現,梁祝傳說在傳播時,往往在輻射中迴流,並在流傳中變異,所以傳說的發源地同時是傳說的流傳地,所有流傳地也可能是某個傳說情節的發源地。這種觀點得到了各遺存地的認可。「梁祝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文化應當是包容的,只有包容,文化才會有旺盛的生命力。」中國梁祝文化研究會會長周靜書說。
2004年6月,在有關部門協調下,四省六地在寧波達成共識,聯合申報世界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年8月,「梁祝聯合申遺磋商會」在宜興召開,實質性啟動了申遺工程。2006年,四省六地的「梁祝傳說」進入我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化解傳承之困,四省六地共探保護策略
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民俗保護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陳勤建在田野調查時發現,如今能原汁原味將梁祝傳說從頭至尾講一個鐘頭的人,只剩寥寥無幾的幾位老人了。「人們所熟悉的梁祝,只剩一個簡單的故事、一個概念。它所蘊含的精神實質和文化內核,實已到了瀕危的境地!」
2015年,四省六地梁祝文化遺存地城市共同發布「梁祝傳說」聯合申遺倡議書,確立起「天下樑祝文化是一家」的理念。
聯合申遺十餘年來,各地均加強了對梁祝遺存的保護與搶救:搶救了一批梁祝文化傳承人的錄音、錄像;整理了一批梁祝傳說、歌謠;收集了一批歷代有關梁祝的記載與相關文物、資料;保護了一批與梁祝傳說有關的遺址遺迹;創作了一批關於梁祝的文藝作品,出版了《梁祝文化大觀》《梁祝文庫》等專著。並且,各地正逐步推動梁祝文化進校園,開發校本教材,讓梁祝傳說在孩子們心中「活」起來。
擱置爭議,共享「梁祝」品牌資源,給各遺存地注入了發展活力。依託梁祝文化資源,寧波多年舉辦中國梁祝婚俗節,建設梁祝文化園、中國梁祝文化博物館,打造梁祝文化小鎮,以此帶動婚紗攝影、婚慶、休閑旅遊等文化產業發展;宜興對善卷洞風景區進行改造,恢復傳統的觀蝶節,開闢了「愛情穿越」旅遊線路和梁祝舞台,並計劃改造「十八相送」旅遊線路,開發梁祝全域旅遊,帶動周邊村民共同致富。
(本報記者蘇雁李錦)
推薦閱讀:
※早前海口現共享男友?!聽起來更不靠譜的還有共享珠寶玉石
※【美圖共享】◆芳姿撩人37(10P)
※這年頭,誰還不是誰的共享情人
※共享經濟分水嶺:向左資本泡沫,向右暗藏藍海
※【美圖共享】◆ 美女徐嘉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