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1300多年未出過狀元,原因究竟何在?
揭開甘肅1300多年未出狀元之謎
每一個到過武威文廟的人都知道,武威文廟的正門是不開的,因為沒有出過狀元。據說文廟的正門是專門為迎接狀元而開的。按照這一說法,過去在甘肅所有的文廟正門都不能打開,因為甘肅從來沒有出過一個狀元。
甘肅舉院致公堂舊址
的確,從科舉制度設立到1905年廢止,甘肅先後走出過775位進士,但是沒有一位進士能夠奪得狀元而歸,這不能不說是甘肅的一個遺憾。為什麼在1300多年的科考歲月中,甘肅沒有狀元呢?
A 秦霖熙與狀元失之交臂
儘管甘肅沒有出過文狀元,但是甘肅在清代卻出過三位武狀元,不過他們的籍貫都在今天的寧夏,因而還不能算作是甘肅的狀元。
但是在民間傳說中有一位甘肅學子,差一點考中狀元,他就是光緒五年的進士秦霖熙。
甘肅保存的《四庫全書》
左宗棠擔任陝甘總督期間,看到當時陝甘合闈而試,由於路途遙遠,甘肅學生考試非常不便,就在萃英門內修建了甘肅舉院,奏准朝廷陝甘分試。秦霖熙就是在甘肅舉院中考中的舉人。
後來他到北京參加會試,以出眾的才學,考上了進士,又參加了保和殿的殿試。當時主考官知道秦霖熙才華出眾,加之左宗棠主持陝甘政局,甘肅舉院又是左宗棠所修。朝廷試圖讓甘肅人考中狀元,為左宗棠培育人才增輝,當時就叮囑秦霖熙最後一位交卷。
由於太和殿內光線不好,秦霖熙點燃隨身所帶的蠟燭,觀看試卷。結果蠟燭倒了,污染了試卷,犯了科場規矩。最後只好拿著卷子退了出來,甘肅也就失去了一個能夠考中狀元的機會。後來這個秦霖熙一直研究醫學,走上了「不為良相願為良臣」的人生道。
B 他們距狀元只有一步之遙
科舉制度在舉人們考中的名次中共分三類,也就是人們所說的「三甲」。其中一甲三名,分別是狀元、榜眼、探花。諫是明代正統七年在北京會試後的殿試中奪得一甲第三名,就是人們所說的探花。明代甘肅平涼的趙時春,參加禮部舉行的會試,高中會元,距離狀元也只有一步之遙。洪武年間的景清,是甘肅正寧縣籍。洪武二十七年榜眼,距狀元喲半步之遙。
學生誦讀經典
蘭州人都知道,在省政府斜對面有個「黃家園」,這個地方曾經是「探花」黃諫居住過的地方。
黃諫不僅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而且曾多次代表明朝政府出訪越南等地,寫下了諸多關於外交禮儀方面的著作。可惜的是,後來,黃諫因事被貶,在廣州擔任府判。。
黃諫在廣州講學興文,獲得了很高的社會聲望,當時廣州的許多讀書人都是他的追隨者。
他曾經寫過一篇《廣州水記》,將廣州城內的泉、井、澗的水質分為十等,在《廣州水記中》將廣州城內的九眼井評為最佳。至今這個評品標準依然是廣州人評價水質的基本標準之一。
趙時春更是明代大才子,同狀元唐順之、宰相徐階往來密切。他的墓誌就有徐階所寫。
C 書院雖多而狀元無
隨著唐朝後期的衰落,封建社會也走過了它的頂峰時期,中國的統治中心也逐漸向東、向南遷移。今天讓人們引以自豪的絲綢之路,也伴隨著海洋交通的發達,逐漸走向沒落。
清末學生課本
儘管甘肅的經濟逐漸趨於落後,但是甘肅人依然在興辦書院發展地方教育。從現存的資料來看,整個清代甘肅共計興建了105所書院,這些書院分布在全省各個地區,為推進地方文化發展、培養人才起到了積極作用。
榆中青城可以說是甘肅出進士比較多的地方。從明代以來,先後有10名進士、1名皇榜翰林、舉人29人、孝廉方正10人、貢生82人,其他的文人難以計數。青城至今還保存著懸掛有進士匾額的祠堂,保存著興建於道光年間的青城書院。
蘭州城區以前的四個書院,現在大部分都消失在城市的拆遷中了,只有搬遷到雁灘公園裡的五泉書院,讓我們依稀知道蘭州曾經有過書院。
在古代書院是私學,它的經費來源比較複雜。有些書院是政府資助的,有些是依靠土地出租的租金,也有些書院是商人投資的,商人為學子們求學提供了物質基礎,學子們則在高中後,給予商人各種支持。
考中進士登記名錄
甘肅最早興辦書院的首推靜寧的隴干書院,約建於明朝成化年間,其次為隴西崇羲書院、渭源渭川書院,皆建於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明清時代甘肅版圖包括今寧夏、青海,因而最遲建立的書院當為光緒十七年(1891年)創建的平涼府固原縣(今寧夏固原縣)五原書院。實際上,在明清眾多的書院中最為著名的是蘭山書院。
首先,經濟的沒落,必定會導致文化的衰落。隴右學術也由於經濟的滯後而逐漸趨於平庸,沒有出現過大師級人物。儘管許多甘肅學者才華出眾,但是缺少一個全面展示的舞台,因此隴右學術根本無法同江浙一帶相比。江西婺源一個縣,科舉時代出的進士數量,就相當於甘肅全省。可見,差距是多麼的巨大。
進士題名錄
其次,甘肅距離京師路途遙遠,地方經濟實力相對較弱,也沒有出過高級別的的官員,從而導致甘肅學子在整體上缺乏競爭力。這也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在中國1300年的科舉制度史上,沒有甘肅狀元出場。
但是無論有沒有狀元,大批甘肅學者為培養人才、總結地方文化所作出的努力是不應該忘記的。
甘肅的莘莘學子為創造和弘揚隴右文化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他們在文學創作、典籍的整理研究、學術的傳播與交流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蘭州老王原創作品,非書面經授權,謝絕任何形式轉載
推薦閱讀: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羅狀元《醒世歌》二十五首!
※【原創】步韻敬和明·羅狀元《醒世詩》26首
※控保建築吳仲駿狀元故居
※(318)乾山乾向水流乾,乾峰出狀元
※絕對開掛了!真是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