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孝順,必須遠離四種做法
原文刊載於沫沫的靜好歲月博客
今天新聞上說,一個男子為了4歲的兒子能在車後排睡覺,讓60歲的母親坐後備箱。被民警發現後,老太太為自己的兒子求情:「尾箱里蠻好,舒服,別為難我的兒。」忽然就想到那個必講給孩子聽又讓人每讀一次都唏噓不已的故事,大意是:兒子養不起年邁的母親,決定把她背上山丟掉。傍晚時分兒子騙母親說上山走走,於是母親吃力的爬上兒子的背。兒子一心想爬的高點,可是回頭卻發現母親在他背上灑豆子。兒子很生氣,心想母親這是在做標記。結果母親卻顫巍巍的說:「傻兒子,我怕你一個人下山迷路!」
這種略帶悲情色彩的母愛,似乎存在很久。一直以來,母親的角色就被定位在奉獻、無私、不求回報等等。可是,這樣的母愛,真的可以讓孩子幸福?
再說新聞中的中年男子,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為了孩子的舒適將母親安置在後備箱,這種「強大」的言傳身教,可真的是給孩子上了生動的一課。正如另外一個故事所講:兒子和媳婦兒看不上母親老態龍鍾拿不穩碗筷的模樣,於是就商量做了個小木碗給母親。這是他們的小兒子天真無邪的說:「我要把這個木碗留著,等你們老了給你們用!」
這就是父母帶給孩子的力量,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會被小孩子看的清楚真切,且容易模仿。所以,當我們不善待老人的時候,請不要介意自己終將會老無所依。
當父母把「孩子,家中好吃的都是你的!」「寶貝,為了你我們可以犧牲一切!」「你就只負責好好學習吧,其他事情都讓媽媽來!」等等作為口頭禪的時候,孩子距離孝順也就越來越遠了!
一、溺愛養不成孝順的孩子
從小對孩子溺愛的父母,無法培養出孝順的孩子。溺愛的環境下,一切盲無目的地以孩子為中心,這樣只會導致孩子的自私與偏激,只能順心順意還算平穩,一旦略有不順心順意,孩子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癥狀(一哭二鬧三上吊等等招式,專治對自己溺愛的父母)……這樣的親子關係是不正常的,而這種關係下長大的孩子,很難會孝順曾經溺愛過自己的父母。
二、沒有合理的長幼有別,就沒有孝順的孩子
合理的長幼有別,不是傳統上說的那種家長一言制,為父母命是從;而是說在一個民主的家庭氛圍里,所有家庭成員關係是平等的,孩子可以有自己的觀點、看法以及行為。但是因為孩子年齡的原因造成的視野不足夠寬闊、心智也不足夠成熟,所以還需要家長適當的指引。而孩子是否能夠從心中尊重家長,同樣在於家長能否用自身的魅力及涵養吸引孩子,而非「專治」:「我是你爸媽,你就要聽我的。」「我給你錢花,你要聽我的。」……這樣的親子關係也是不正常的,同樣無法培養孝順的孩子。
三、沒有家長的以身作則,就沒有孝順的孩子
每個家長在自己的父母面前有都是孩子,所以家長如何對待自己的父母以及配偶的父母,就是給孩子最直接有效的課堂。如果家長經常頂撞父母、忤逆父母、不尊重父母,很難會讓孩子對自己形成應有的尊重。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尤其是至古流傳的婆媳關係,是最最微妙的關係。可也正是母親對於孩子有著莫大的影響力,如果作為母親不能孝順自己的婆婆,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
當然,那種傳說中的惡婆婆凶丈母娘不能用一句話兩句話來概括。但是凡事有因有果,如果真的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盡自己應該盡的孝道外,不卑不亢就好。可以在孩子能夠理解接受的基礎上,適當的講給他聽,敘述過程盡量不偏不倚,情緒平和。孩子有著自己敏銳的判斷力,知道是非對錯。
四、沒有「從小事入手,逐步培養孩子孝順」,就不會養成孝順的習慣
從生活中的小事兒入手,捨得用孩子,讓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才能夠真正的鍛煉孩子,也同樣可以幫助孩子養成心中有他人,懂得照顧他人的做法。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千萬不可以把自己的地位放得過高或者過低。對孩子除了要求分數之外,其他都照顧有加無微不至。
家長忙家務像陀螺一樣轉的一塌糊塗時,孩子該吃吃該喝喝視若無睹;家中好吃的一打開,孩子佔大份或者全占,家長只是象徵性的品嘗一下;……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依舊會如此,啃老也可以啃的理直氣壯。
從現在開始,告訴孩子:像爸爸媽媽關心你一樣關心父母;為爸爸媽媽分擔自己可以做的家務;在爸爸媽媽忙碌的時候適當搭把手;為家庭建設付出自己應該付出的一份力量!
你可能錯過的精彩文章:
(關注公眾號,回復標題前面的數字即可查閱文章)
1002、只要陪孩子做三件事,孩子鐵定讓你放心!
1012、別再對孩子發火了,感動無數爸媽的漫畫!
1027、什麼樣的家庭成就什麼樣的孩子
推薦閱讀:
※教會父母放心地花錢,也是一種孝順
※很多女人的不幸,就是因為丈夫太孝順
※青籽話歷史——中華孝道(一)
※何為孝順? 貧窮的父母,錢到為孝.病弱的父母,出力為孝......
※做父母變老的見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