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王鐸《設色山水圖冊》(遼寧省博物館藏)

清 王鐸 山水冊 麗金設色 20cmx20cmx6 遼寧省博物館藏作品鑒賞王鐸生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 ,卒於清順治九年(1652),享年六十一歲,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嵩樵,別號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故又稱「王孟津」。王鐸出身寒微,一生坎坷,生不逢時,三十一歲考中進士。涉政初期,滿懷澄清天下之志,思有所作為,多次直言上疏,結果觸怒權貴,險遭廷杖,一次冒犯崇禎皇帝,幾遭獲罪。明朝後期各種矛盾日益加劇,社稷江山搖搖欲墜,在翻天覆地的變化中,王鐸無法逃脫在這悲劇時代的悲劇命運。從明朝臣子淪為「貳臣」,其內心的矛盾與鬱悶可想而知,有志難伸又歸隱不得,後又受到清廷的猜忌與監視,於是不時縱情聲色,似乎有意以自暴自汙的行徑,來掩飾其悲涼的心境。然而,在書法的領域,依然勇猛精進,從未稍懈,王鐸在深重的矛盾衝突抑鬱痛苦中,詩書畫卻成為精神上、心靈上的避風港。詩以言志,詩中字字蘸著血淚,道盡離亂人生,憂傷痛苦的真實告白;丹青以畫喻志,在殘破崩解的時代現實,建構其精神家園,尋覓心靈上片刻的安寧。王鐸的美學思想是多方面的,在詩、書、畫中,詩是靈魂,加上畫的意境,滋養著書法,傾訴鬱勃之氣的是狂草,並將之推向詩、書、畫交融的藝術高峰。雄劍倚天,長虹駕海,枯筆纏線而老筆紛披。固然,現實中的王鐸個人,背負著屈辱與折磨,然而,卻為中國書法史,留下熠熠生輝的墨跡,成為光耀千秋的巨匠。王鐸博學好古,工詩文。畫山水宗荊、關,丘壑峻偉,皴擦不多,以暈染作氣,傅以淡色,沉沉豐蘊,意趣自別。山水花木竹石,皆用書中關紐。間作蘭、竹、梅、石,洒然有物外趣。他的畫主要繼承了五代荊浩和關仝的風格,王鐸的作品丘壑高峻,氣勢雄偉。同時他也吸收董源和王維的畫法,主要以水墨暈染為主,皴擦不多,略施淡色,山川顯得厚實雄偉,生機勃勃。他的山水畫景色比較寫實,山石的造型方峻,勾皴相間。他的山水畫是以元人的筆墨技法畫出了宋人味道。

畫家簡介王鐸(1592一1652),字覺斯,號十樵,又號*仙道人,河南孟津人。明天啟二年進士。入清官司至禮部尚書。工詩,古文和行草書。山水宗荊開,亦善畫梅竹,蘭石,別成一格。原圖下載備用

陰山箴言閱畫千卷,不如讀透一幀
推薦閱讀:

當代山水畫名家王寧山水畫中的山水情
清宮舊藏 沈周《仿梅道人山水樹石冊》
桂林陽朔山水遊山玩水[2]
蘇派山水樹樁盆景
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真紮實

TAG:博物館 | 遼寧 | 山水 | 遼寧省博物館 | 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