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笑談三國之最

笑談三國之最

1*三國時期最鬱悶的人--漢獻帝劉協 漢代在中國歷史上曾是如此輝煌,以至於產生了漢武盛世、光武中興的繁盛景象,「文景之治」更是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盛世」時期。兩千多年前,這個令華夏民族為之自豪的偉大時代之所以稱為「漢」朝,是因為創始人劉邦曾被封為漢王,而過去朝代名稱往往就是取自開國君主的封地名。由此,漢代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國家,在四百多年中逐步形成了中華民族的概念,鑄就了典型的中華文化,傳統優良,影響深遠。然而當它走向沒落的時候,已經是國將不國,天下大亂,也正是這段轟轟烈烈的漢末動蕩時期,造就了一段聲色激昂的三國爭霸史。

東漢末年,身為一國之君的漢獻帝本該是九五之尊,一言九鼎高高在上的,可他卻生不逢時,宮牆外諸侯割據,宮牆內長期受到強臣的挾持和壓制,始終不能獨立自主地行使皇權。(諸侯割據現象源自漢靈帝為解決黃巾之亂而成立的州牧制度,授權各地方刺史、州牧以及豪強地主擁有兵權,招募軍隊鎮壓叛亂,該制度導致地方割據,天下分裂。)早年由董卓將他立為皇帝,既而劫為己用,開創了當時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先河。董卓死後,這位東漢末代皇帝又遭李催、郭汜戰火塗炭,淪為三無皇帝(無實權、無皇宮、無吃穿),基本溫飽得不到保障。據說東都洛陽城內的宮殿破敗不堪,一段時期,君臣升堂議事都像是在農家院里舉行,士兵們隔著籬笆牆就可以觀禮;尚書郎(皇帝身邊的秘書處官員,舉了孝廉的人才可能被選中)以下官員都要自己出城樵採,東漢末年凄慘的景象莫過於此。

後來曹操應邀引兵平息暴亂,以安全為由把聖駕轉移到了許昌,獻帝劉協本以為可以睡個安穩覺了,結果還是被劫為傀儡皇帝,受到曹操的擺布、利用、欺壓,惶惶不可終日。這期間他也曾幾次試圖把位子擺正,希望能通過宮廷政變的方式扳倒曹操,他不甘心以至尊之軀而受制於人(欲除心頭病,拔去眼中釘,屬於很有種的那類皇帝),但均以失敗告終,差點連皇帝位子也沒的坐。直至曹丕篡奪皇權逼他禪位後,這位鬱悶的皇帝終於可以「退休」了,同時榮獲 「山陽公」稱號。這種窩囊皇帝不做也罷(公元189—220年在位),縱使錦衣玉食卻長期精神受到壓抑,整天生活在恐怖的陰影下,又有什麼快樂可言?不如早點退下來,偷得浮生半日閑,要不然一天到晚的還不得憋屈死啊。

2*誰是最厲害的人—美女貂禪也 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卻征服了男人,不得不承認三十六計中的美人計最厲害,這一計專門針對男人的弱點設計。「英雄難過美人關」,對漂亮異性的孜孜追求是自然界中無法抗拒的法則。而美色是一個女人靠著嫵媚伎倆操縱某些「英雄」的惡之花,行此計者利用美麗的容貌,婀娜的身姿,如蘭的談吐,就能夠做到以柔克剛,在男人統治的世界裡幾乎無堅不摧(所謂「明騷易躲,暗賤難防」),那些英雄也在不知不覺中便被徹底征服了,心甘情願地倒在了美人的石榴裙下(哪怕做鬼也風流)。

「兵強者,攻其將;將智者,伐其情。將弱兵頹,其勢自萎。」司徒王允深諳此道。由於當時的政權已經被殘暴不仁的董卓牢牢把持,朝廷上下處於風雨飄搖之中,老百姓更是苦不堪言、民不聊生。正當王允苦苦思索拯救國家良策的時候,義女貂禪的出現使他看到了希望。王允之所以敢把身家性命寄託於一名女生,是因為貂蟬坎坷的身世,戰亂中死裡逃生,又寄人籬下,王允正是看中了她的特殊經歷和絕色的美貌。他要利用董卓、呂布都非常好色這個弱點(這倆人兒都是小玉西瓜----—滿腦子的黃色思想),巧施美人計把貂禪獻出,希望利用貂禪的美色製造矛盾,通過呂布剷除惡賊董卓,使國家秩序走上正常的軌道。

王允先是請呂布到家裡做客,載歌載舞間,順勢把貂禪介紹給呂布認識,果然令呂布一見傾心;後來又將貂禪送給董卓當小妾,不知是計的董卓當然非常珍惜這次艷遇,滿心歡喜地帶她回家。王允的連環計就是要引誘他們為美人爭風吃醋,激化他們的矛盾,反目成仇,達到二虎相爭的預期效果。而聰慧的貂禪不辱使命「與狼共舞」,巧妙穿插表演於兩個好色之徒中間(讓他們想起貂禪MM就鼻血狂流),離間他們的「父子」關係,使得連十八路諸侯都伐不倒的董卓命喪其手;玩弄無敵於天下的呂佈於股掌之上。這兩個人在當時一個是權勢巨大位極人臣,一個是武功蓋世勇猛無敵,二者搭檔,放眼天下黃金組合,全無敵。在這個清一色男人爭霸的亂世里,貂禪成功地顯示出了一個絕色女子的膽量與智慧,能夠巧施美色把這兩個「牛人」同時拿下,最終實現為國除奸的目的,本領之大確實無人能及。被美色擊倒的英雄純爺們動不動講女人「紅顏禍水」之類的話,那是由於經不住誘惑所致, 「美人實無罪,溺者自亡身」。

3*《三國演義》中的靈魂人物、智慧的化身也是最神奇的人—中華智聖諸葛亮(字孔明,公元181—234年) 與其說諸葛亮是人,不如把他當成是神,當作具有民族象徵意義的神奇人物、英雄人物的楷模,他高大的偉人形象已深深印刻在人們的心中,流傳千古,婦孺皆知。諸葛亮的才智超群,源於他先天的穎慧加上後天的努力,可以說,他是站在巨人的肩上。他飽讀先秦諸子,博古通今,集百家之大成。他有道家的淡泊風範,儒家的政治理想,也有法家的法治精神,及至墨家的科技雜藝,縱橫家的縱橫捭闔,名家的機智善辯,陰陽家的奇門遁甲,無不一一具備,從容體現。在文學上,他雖無曹操的詩文壯美,但一篇《出師表》,大情大義,不知要壓倒多少千古雄文!南宋詩人陸遊《書憤》一首曾極盡讚歎:「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陳壽(字承祚 233—297)寫《三國志》雖尊曹魏為正統,也稱道諸葛亮「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

一個沒有英雄崇拜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對英雄的敬仰和崇拜,往往是出於當國家、民族處在危難之時能挺身而出保家衛國的勇士們的一種讚譽和緬懷,諸葛亮就是這種崇拜對象的傑出代表,屹立於那個時代的最高峰。至唐代,有關諸葛亮的詩100餘首,其中尤以李白、杜甫、劉禹錫、李商隱、杜牧等人的詩篇影響至深,廣為呤誦。到了宋元時期,諸葛亮的感人事迹,則激勵著人們的抗爭鬥志。抗金名將宗澤臨終時含恨長呤杜甫詠諸葛的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三呼過河而死。民族英雄岳飛受諸葛亮精神陶染至深,他曾手書出師表並作跋云:「更深策燭,細觀壁間昔賢所贊先生文詞詩賦及石刻二表,不覺淚下如雨。是以,竟不成眠,座以待旦」。史載,岳飛北伐,上表答詔,其忠義之言,頗有諸葛遺風。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十分敬仰諸葛亮。他在被押解燕京途中,作《懷孔明》詩:「至今出師表,讀之淚沾襟。漢相明大義,赤心貫蒼穹」。

他的一生是辛勞、忠貞、智慧、廉潔的一生,也是具有傳奇色彩的一生。他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闡述「隆中對」戰略方針;出山之作便是博望燒屯、白河用水,以微弱兵力大敗曹操軍隊;他於危難間受任過江,舌戰群儒,遊說孫權,智激周瑜,縱橫捭闔終於達成聯盟孫權的關鍵政治目的;他有草船借箭、三氣周郎的才智,又有借東風、算華容的神奇;他有奪荊州,取西川,定漢中,協助劉備稱帝的雄才大略,也有巧布八陣圖,安居平五路的運籌帷幄;他七擒孟獲,六出祁山,巧施空城計,火燒上方谷,直至北伐中原嘔心瀝血,為國盡忠鞠躬盡瘁。諸葛亮的神奇用兵之道正如他所形容的那樣精彩:「竊謂夫為將者,能去能就,能柔能剛;能進能退,能弱能強。不動如山嶽,難測如陰陽;無窮如天地,充實如太倉;浩渺如四海,眩曜如三光。預知天文之旱澇,先知地理之平康;察陣勢之期會,揣敵人之短長......。」

有關歷史先賢諸葛丞相的傳奇故事林林總總,不可盡言,作為三國時期最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他鞠躬盡瘁,用自己無限的忠誠與曠世奇才書寫了三國歷史上最為瑰麗的篇章,融千古博學而俯仰天地。一代賢相出神入化的謀略,神鬼莫測的智慧為後人所津津樂道;他清正廉潔、忠貞高尚的偉大人格也必將作為一種民族瑰寶而世代相傳,永久載入歷史史冊。

4*最有王者之能的人--曹操(字孟德,公元155—220年) 名士許邵送給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品鑒,預示並總結了曹公的一生。首先,具備一代天驕和姦雄素質的曹操擁有王者的霸氣和詩人的胸襟,能從更高的位置俯視那個亂世,這從他的詩詞歌賦中就可以看得出,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以及「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幕年,壯心不已」等氣勢雄渾、膾炙人口的名篇,都能折射出他遠大的志向與寬闊的胸懷;其次,曹操深知兵法,多謀善斷攻於謀略,能夠獨自領兵打仗,而且法紀嚴明,善於辨別好壞、是非,憎惡小人;再兼他能納良言,智慧出眾,並且氣度寬宏,能文能武,這些都是常人遠不能及的。

《三國志·武帝紀》記載「太祖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故世人未之奇也……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三國演義》中描寫曹操橫槊賦詩時的風采,也不吝誇美之詞,「我執此槊,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深入塞北,直抵遼東,縱橫天下,頗不負大丈夫之志也。今對此景,甚有慷慨。吾當作歌,汝等和之。」 酒酣,操取槊立於船頭,慷慨而歌,著名的《短歌行》橫空出世:「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皎皎如月,何時可輟?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當然他也有一些毛病,比如說奸詐、多疑,甚至是無情、兇殘;時不時還會鬧出點醜聞;他還喜歡聽別人說好話,常常能聽到他底下的人齊聲高唱:「丞相高見,無人能及!」每當這個時候,他便有翩翩如羽化之感,以至於遭遇到後來的赤壁之敗。但種種這些都不能阻止他剿滅各方諸侯、平定中國北方,不負大丈夫平生之志,定基立業,成為一代梟雄霸主。他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做到「兼聽則明,偏聽則蔽」,善於辨別哪些是正確的意見並且立即採納,當有人給他出謀劃策的時候,時常會聽到他說「正和我意」這樣的話,表示對進言者的贊同。常言道亂世出英雄,在機遇與挑戰中,有如此這般智慧和氣魄者,已經足夠具備扶危定亂、出將入相的資格,實乃古來少有的王者之才也。(精彩詩文專欄附後)

5*身世最為坎坷的人--劉備(字玄德,公元161—223年) 時勢造英雄,三國早期曹操、孫權兩家軍事集團佔盡了天時、地利的優勢,很早就建立起雄厚的產業,惟有劉備自闖蕩江湖以來倍受挫折,屢屢遭遇失敗。他早先放棄了經營草編製品的工作,拿起雙股劍棄商從軍,加入了風險創業的行列。首先投軍到鄒靖、劉焉那裡,剿滅黃巾軍起義;後來又轉戰中朗將(警衛部隊司令)盧植處,奉命前往幫助皇甫崇、朱雋抗敵;東奔西跑的路上順便還救了董卓一命。董卓見劉備是個白身(小市民)履歷不佳,沒有社會背景,又沒什麼工作經驗,甚輕之。起義軍失敗以後,劉備大小戰役參加了三十餘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沒有苦勞也有疲勞吧,卻聽候日久,不得除授(封官)。在經過大臣張均上奏他的功勞後,才由十常侍除授一縣尉,劉備的「求職」之路總算是告一段落。

怎奈天有不測風雲,他那寶貝三弟張飛怒鞭了督郵官,把那傢伙狠K了一頓,原因是督郵索賄,由於毆打了頂頭上司,可憐劉備只好無奈地棄官投奔劉恢處。經歷一次破產風波,有恆心、有毅力的劉備並不氣餒,繼續參與剿滅黃巾軍的戰鬥,一切重新再來。工夫不負有心人,官升別部司馬一職,守平原縣令。恰逢董卓專政,廢帝立新,朝綱大亂,十八路諸侯群起討伐董卓,劉備見朝廷遭難,仕途渺茫,且負有救國救亡之心,遂辭職跟隨好友公孫瓚踏上了新的征程——打倒董卓,真乃忠義之士。可是十八路諸侯散沙一盤,又有袁紹這樣的糊塗蛋當「武林盟主」,很快便兵敗作了鳥獸散,劉備受公孫瓚的託付,暫守太原縣--忙了這麼長時間始終官不過縣令。有時候人就像趴在玻璃上的蒼蠅,前面一片光明,可就是無路可走;有時候生活就像在出恭,雖然很用力了,可憋出來的只是一個屁。

這要是一般人就認命了,劉備卻不同,他是當世英雄,抱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他深知以自己的雄心壯志再加上關羽、張飛相輔佐,絕對能幹出一番事業來。天賜良機,徐州牧(全權總領徐州地區的長官)陶謙仰慕劉備大名,要把徐州讓給他,劉備再三謙讓不敢當。後來陶謙病逝,經北海孔融的勸說,劉備領了徐州牧,總算有了一個發展壯大的根據地了。可是,好景不長,呂布來投,這傢伙只有江湖,沒有道義,專干忘恩負義的事,引狼入室麻煩可就大了。果然呂布該出手時就出手,趁劉備抵抗袁術之際,板凳還沒坐熱就被呂布兵變佔領了徐州。可貴的是劉備心態很好,「得何足喜,失何足憂」(股票投資者可鑒此言),這就是失意後劉備的感言,把命運與現實的桎梏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真實地表達出來。坎坷一籮筐的劉備只好屈居小沛,先求生存,後求發展,起碼還有個「三居室」可以安身。可是,張飛不服氣啊,你丫呂布憑什麼侵佔我哥哥的地產,於是就找碴鬧事,單挑呂布,被呂布乘機攻破小沛,搞得劉備妻離子散、地盤兒全丟。

後來在和呂布交戰過程中戰鬥減員十分嚴重,嚴重到沒有了部隊和兄弟,走投無路的劉使君只有孫乾和他一起來投奔曹操,他算好了曹操不會殺他,否則就是害賢,我大小也是個名人。曹操當時也不願背上罵名,固而收留了他。這下劉備發達了,竟然被皇帝認作大漢皇叔,儼然成為了皇親國戚,由劉使君一躍變成了劉皇叔,從此聲威大震,火了。不過皇叔並不是那麼好當的,曹操專權跋扈,欺凌君主,你大漢皇叔總不能當觀眾吧,來吧為「衣帶詔」簽個名--誓殺曹賊。名字簽了,手印按了,但他清楚地知道:靠著一幫拿筆杆子的想扳倒曹操,那是不可能的。東窗事發前,得虧劉備計高一籌跑得快,多年以來的跑步運動沒有白練,虎口脫險,Bye_bye了您哪,從曹操眼皮底下溜走了。可曹操也不是吃乾飯的,回過神兒來後馬上奮起直追(我以前也是個「跑長途的」),朝著東方一口氣追到徐州,大敗劉備軍隊。立志匡扶漢室的劉備在黑暗中苦苦探索、掙扎,不言放棄,依然埋下頭朝著既定的目標堅定地走下去。

這回該往哪裡跑呢,就到袁紹那裡去串串門兒吧,那人還「厚道」一些。畢竟劉備的耐力更好一些,單身匹馬,這次身邊連一個「粉絲」(擁護者)都沒有就投靠了袁紹,把袁紹處當成了臨時客棧,作為無奈地委屈在他人屋檐下的權宜之計,先住下再說吧。袁紹果然待見他,親自出城迎接,既表現出對仁人志士的歡迎,又增加了一個「反曹」聯盟,何樂而不為。命運多舛的劉備偏偏不得安生,與他失散的二弟關羽將袁紹的兩員上將給殺了,袁紹大怒,要斬劉備。幸虧皇叔久經考驗頭腦靈活,說如果我把關羽招到這裡來,這筆買賣您袁兄可就賺大發了。袁紹一想嗯,挺划算,那快去找來吧!劉備借著招關羽來降的機會,再次成功脫離險境。

劉備在汝南尋找到落腳點,弔民伐罪妄圖攻打曹操的勢力範圍中心—許都(雖然有點不自量力,但也體現出皇叔的超人勇氣),怎奈實力相差懸殊,大敗,劉皇叔走投無路險些自殺(算了兄弟們,你們大家還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吧),最後依然衝出重圍,接依了荊州牧劉表。劉表的舅辮子(妻子的弟弟——小舅子)蔡瑁擔心劉備有侵佔荊州的野心(這個老幾的膽子還蠻粗咧,你不識黑是吧,想熱乾麵、水煮魚通吃哈),乾脆擺上鴻門宴,想把劉備給「紅燜」了。席間,有人提醒劉備「這頓飯當心吃不消」,大概是習慣性的條件反射,劉備立馬開溜。蔡瑁聞報大怒,「大耳朵的傢伙,你往拉里跑!決不能讓劉備閃鳥(跑了),追撒!」於是劉皇叔再一次經受了生死時速的考驗(我這屬於酒後駕駛,被襄陽交警抓住就麻煩了),飛馬躍過檀溪才幸運逃過一劫。三十六計中的最後一計「走為上」被劉備運用得爐火純青,無人能望其項背,說到這裡恐怕沒有人會認為劉備無能了吧。更厲害的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有經天緯地之才的諸葛亮相輔佐,準備大展宏圖,只是「徒有心潮千尺浪」,殘酷的現實表明,他的逃亡生涯並沒有就此結束。

曹操打敗袁紹以後,視劉備為心腹之患,大兵壓境,必除之以後快。劉備、孔明料孤城難守,只得棄樊城而走;樊城百姓齊聲高呼:「我等雖死,亦願隨使君!」十幾萬人情願跟隨劉備成為暴走一族,這是何等雷人的號召力,劉備以其無與倫比的人格魅力取得了「人和」的有利形勢。只是「跑步鍛煉」還是不能停止的,乃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一直讓曹操追至長江南岸。在諸葛亮的精心籌划下,劉備聯合江東孫權在抗曹問題上達成一致,於赤壁之戰中一舉擊敗曹操,從此劉氏集團事業上出現了轉機,業績駛上了快車道,歷經磨難蹭蹬,終於成就霸業。人只有在逆境中才能顯示出他的英雄本色,世間的一切苦難都是磨練一個人的苦口良藥,失去過才能體會到擁有的可貴。至於後來劉備的發家史就不必多講了,人生如此美好,哪怕暫時被黑暗所籠罩。總而言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坎坷的,成功總會伴隨著失敗,能夠抓住機遇,持之以恆,距離勝利的目標就不會遙遠了。

6*東漢末年誰最忠君愛國--司徒(相當於宰相)王允 身處於「荊棘」叢中,受命於亂世之臣,心懷忠節的大司徒王允不忍見君王被欺凌,不堪忍受賊臣董卓的兇殘、暴戾,一心想為國家除害。然而董卓勢大極難攘除,並且有乾兒子呂布為爪牙兼貼身保鏢,王司徒雖有一腔報國心,只恨心有餘而力不足,實不能為。偶然間一個漂亮美眉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她就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有閉月羞花容貌的絕代美女貂禪。王允冒著被滅門的風險,先將貂禪口頭許給了呂布,然後又獻與董卓為小妾,導演了一出「三角戀」連環好戲,欲利用貂禪的美色離間董卓和呂布的關係。由於女主角選得好,「學院派」的演技一流,把那兩個好色之徒耍得團團轉,終於使二人反目成仇,自相殘殺起來,結果呂布反水把他的第二個義父也給宰了,總算是為國、為民、為己做了件好事。後人有詩嘆曰:

「司徒妙算托紅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戰虎牢徒費力,凱歌卻奏鳳儀亭。」

唐太宗李世民就曾經說過「疾風知勁草,動蕩識忠臣」,這話形容得相當準確,在國家危難時刻,確實需要王允這樣的棟樑之臣,在亂臣賊子禍國殃民的危急時刻挺身而出,除暴安良、守政務國。可是事發後董卓手下的幾個「小弟」不幹了,在賈詡這個混蛋的授意下,以報仇為借口乘機禍亂長安城,天下愈加大亂。李催、郭汜兵臨皇城城下,讓皇帝交出王允,不然就要率部殺入皇宮。心懷國家恨,眉鎖廟堂憂的漢室忠臣王允為了顧全皇帝的安危,奮然從皇城上縱身跳下,以身殉國,成就了這位忠良賢臣千古流芳的美名。

7*最高傲的人--關羽(字雲長,160—219年) 孟子云:「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超越時空,在中國漫長的社會交替和文化變革歷程中,一身傲骨的關羽卻一直具有廣泛而長遠的影響力,對他的信仰已經形成一種文化,成為中華文化的一種載體遍布世界各地。威震華夏,忠義千秋的關公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單鳳眼,卧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只從相貌看來,便知道關羽有著高貴的氣質和不俗的傲骨,再大的風雨也動搖不了他那堅強的心臟。

關二爺手中青龍偃月刀,胯下追風赤兔馬,從不把對手放在眼裡,什麼世之名將,有萬夫不擋之勇,在他看來都是鼠輩,白馬斬顏良,延津誅文丑就是例子。他「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凌弱」,征戰一生,不知道「怕」字怎麼寫,人、馬、刀三位合一,天地之間任馳騁,於萬馬軍中取上將人頭如探囊取物;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水淹七軍,刮骨療毒……,演繹了一位高傲而無畏的著名歷史人物眾多精彩的傳奇故事。

然而「自古驕兵多致敗,從來輕敵少成功」。把守荊州要地可不比上陣打仗那麼簡單,只注重軍事,不重視外交,過於藐視對手就會犯個人英雄主義的錯誤,何況荊州地產還是向江東集團借的。這就好比租房戶和房東翻了臉,又不肯交房租,那房東還不得收房子;何況江東是人才輩出的地方,連曹操都吃過大虧,怎可小視;更不該的是他把諸葛亮「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的囑託當成了耳邊風,還一再羞辱東吳君臣,又怎能不失敗呢?結果關羽大意失荊州,英雄末路走麥城,殞命於東吳,打亂了劉備定國安邦的全盤計劃,難怪諸葛亮憂憤地說:「關公平日剛而自矜,故今日有此禍。」

8*哪位的性情最剛烈—超級猛男張飛(字翼德,公元167—221) 張三爺素以驍勇善戰、脾氣暴躁而著稱,性情如烈火一般猛烈,尤其是酒後,時常發酒瘋鞭撻士卒;稍不順意就要打人,什麼鞭打督郵,欲殺董卓,單挑呂布,怒刺關羽,暴力傾向十分嚴重;三顧茅廬的時候又要做縱火犯,差一點放火把諸葛亮的住房給燒了。好在一物降一物,他對大哥劉備還是尊敬有加,總算沒幹出更惡劣的事來。

可是象張飛這樣的莽撞人遲早是要吃虧的,他的死就是因暴得禍的結果。為了給關公報仇,起兵前他理智全無,非讓手下去執行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讓人三天內置辦好全套治喪行頭,否則便要他們腦袋搬家。兩個部將一合計,你如此暴戾不講情理,發號施令也不經大腦考慮,與其被逼死,還不如先下手為強,遂殺害了張飛逃到東吳去了。可惜張飛威猛無敵,勇冠三軍,最後竟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令人嗟嘆。

性情剛烈也並不都是壞事,戰場上張飛在氣勢方面則能夠以絕對性的優勢壓倒對手,他哇呀呀地怪叫,常常令對手膽寒。當年這位牛人手持丈八蛇矛環眼怒目立於當陽橋上,跟曹哥幾十萬大軍叫板,「我乃燕人張翼德,誰敢與我交戰」的怒吼,就差點把曹操嚇尿褲子;呂布也深懼其勇,再加上理虧點兒,否則怎麼會讓張飛在自己的方天畫戟下走上一百回合。總之和張飛對陣,即使身體不受傷,心靈上也會受到摧殘和傷害。

9*如果說三國最幸運的人是誰,那當然要數江東集團首席執行官--孫權(字仲謀,公元182—252) 孫權字仲謀,孫堅次子,15歲時隨兄孫策征戰,18歲時孫策被刺身亡,孫權便代兄為江東統帥。經過了父兄兩代人的捨生苦心經營,至孫權即位時江東已擁有六郡八十一州,統轄長江下游地區大片土地。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上天實在太厚愛孫權了,讓他很早就繼承了一大筆家產(名副其實的富二代),有張昭、周瑜等眾多能臣武將忠心耿耿地為他打理一切,鞏固並發展了江東根據地。孫權簡直就象生活在蜜罐中一般幸福無比,似乎真的像人們所說的那樣:「人的命,天註定,胡思亂想沒有用」。但是身為江東集團CEO,孫權並沒有因此而沖昏頭腦,自甘墮落成為劉禪式的敗家子,而是努力爭取把江東兩代人創立的基業做大做強。

赤壁之戰時,孫權年僅26歲。然而他英武果斷,膽略過人,毅然決定以弱敵強,聯合劉備抗擊曹操,委周瑜、魯肅以大任,只用三萬水軍,火燒戰船,擊敗數十萬曹軍,一戰奠定三分大勢,保證了江東日後71年的江山穩固。《三國志·吳志·吳主傳》稱其「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甚至連勁敵曹操都由衷稱讚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呀,恁這小傢伙還真性哩。)

作為江東第三位傳人,孫權是一位聰慧英明的領導,他注重發掘、培養人才,擴大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的發展,謙虛謹慎從不濫用職權,並且時常懷有危機感。「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他有著充分防範風險的物質和思想準備,人如果沒有憂患意識,就失去了開拓進取之心;滿足於現狀,身處亂世,一旦情況有變,美好的生活以及大好基業就會受到威脅。他深知先輩創業的不易和守業的艱難,能夠做到胸懷大志,自強不息,傾聽明言,召賢納士,把長江下游地區建成了安定富強、文章錦繡的魚米之鄉,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孫權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將台灣(古稱夷州)納入管轄範圍的君王。他為穩定當時戰亂的時局,維護安定團結的社會局面做出了重大貢獻,把天賜良機與天降大任完美地結合到一起。所以說孫權的幸運是偶然的,但他的成功卻是必然的。

10*誰是最仁愛的人--漢皇叔劉備 儒家美德中的「五常」,指「仁」、「義」、「禮」、「智」、「信」五種道德範疇,是儒家先哲們對各種道德規範進行長期總結、篩選而形成的。「仁」是人的內心所呈現出來的道德意識,是孔子儒家學派建立的核心思想體系,包含仁義、仁愛、仁政等多種意思,內涵豐富,倡導仁愛、修治、自躬、尊卑以及積極向上的精神,他的思想道德觀念潛移默化地存在並影響我們兩千五多百年,貫穿中國文化的始終。不可否認孔子的一些理論曾被封建統治者長時期利用和歪曲,把它作為統治階級駕馭人民的一種工具,多層面地禁錮著民眾思想。而儒家理論學說的偉大在於:合於人性,是一切道德生存的前提,任何有違人性的道德,即使憑藉外在力量盛極一時,終究會被歷史所淘汰,唯有合於人性的道德才會達到與人的心靈相通,進而轉化為主體的內在自覺,因此形成了中國人的一種最重要的哲學思想和思維意識。當然隨著時代進步,對於事物的理解認知也會發生轉變,孔子思想也將與時俱進得到發揚和光大。

仁能附眾,這是劉備成功的關鍵,關、張、趙雲、諸葛亮等曠世精英誓死相報自不必說,難得的是劉備每到一處,當地百姓無不簞食壺漿夾道歡迎他;劉備曾有帶著徐州、樊城的百姓兩次大規模遷移的光容歷史,而且十幾萬人都是心甘情願、拖家帶口地誓死相隨。能夠擁有如此之眾的鐵杆「粉絲」,皆是因仰慕他「仁義之君」大名的緣故--得民心者得天下,Super star(超級偶像)的魅力無人能擋,有沒有錢和地位都不重要,最起碼要做一個受人尊敬的人!劉備也深知自己不佔天時、地利,但必須要有群眾基礎,把「以人民為本」作為一項課題深入研究,因而成果顯著,獲得寶貴的「人和」優勢,奠定了他從草根到帝王的基礎。何況他還有一種秘密武器,就是哭鼻子流眼淚,每當重要時刻,他便會亮出這個獨門暗器,令人防不勝防,即使鐵石心腸的人也會被感化,就連足智多謀的曹操都曾經中招。「德不孤,必有鄰」,一個人整天把仁義道德掛在嘴邊上是沒有用的,需要以實際行動來證明,由人民群眾來肯定。「劉皇叔仁德佈於天下」,就是各地的老百姓給予劉備的普遍評價。

子曰:「仁者,愛人也。」「克己復禮為仁。」富有博愛之心,剋制住自己的私慾,合乎禮的規範,才能達到仁的要求,得到人們的尊重。「仁」有五德,孔子說:「剛、毅、木、訥,近仁。」就是說,具有了剛強、堅毅、質樸、謹慎這四種品質,還沒有達到仁的境界。如果要真正做到仁,還需具備恭(謙恭)、寬(寬厚)、信(誠信)、敏(勤奮)、惠(慈惠)這五種道德。劉備雖然不甚好讀書,但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積極奉行仁義的規範要求,以禮待人(這和他長期生活在下層民眾中間是分不開的),受「忠恕」影響極深,所以才矢志不渝地立下匡扶漢室的決心。陳壽在《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評曰:「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即使是夷陵之戰(或稱猇亭之戰)的慘敗,也是由於他婦人之仁造成的,本來應該按照兵法選險要處紮寨,由於天氣炎熱,他怕士兵遭罪,包原隰險阻而居,把營寨遷到林草茂密的樹林里納涼(行軍打仗又不是戶外運動),犯兵家之大忌,被陸遜火燒連營700里而完敗。徐庶曾經是潦倒窮困中的劉備最得力的助手,對劉備的事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曹操用計囚禁了徐母,無奈之下徐庶只好辭職劉備跳槽到曹操公司報到。有人讓劉備不要放徐庶離去(扣押他的檔案資料),這樣曹操就會殺害徐母,而徐庶自然會死心塌地追隨劉備了。「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劉備當即反駁說:「不可。使人殺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絕其子母之道,不義也。吾寧死,不為不仁不義之事。」劉備在如此窘迫的時候還能不顧自身安危,成全別人的孝道,足以令獻策的人汗顏,這種「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做法,無愧於仁愛君子的稱號。政治鬥爭有時是殘酷的,但「仁者無敵」,「見思義,見危授命」,正義之師永遠都會得到人民的支持,同樣是爭奪天下,畢竟以仁義為先謀取公共利益才是真的英雄。

11*誰最不講義氣--呂布(字奉先,151—189) 《三國志》說:「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此人雖有蓋世的武藝,可惜勇而無謀,時常見利忘義,品格很成問題,有「三姓家奴」的稱謂,這是張飛給起的外號,因為在此之前他已經連殺了兩個乾爹——丁原和董卓。丁原被殺是因為他會擋住呂布的升官發財之路,董卓用赤兔馬和一批珠寶為利誘,讓呂布反水,呂布根本沒含糊,當即斬義父丁原而投靠了董卓。至於另一個乾爹董卓被幹掉,則是由一個女人引發的血案,因為他和呂布搶貂蟬,結果被王允誘入宮城,由呂布一戟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

有勇無謀不是錯,但出來混沒義氣就不對了,這哥們武藝天下第一,弱智排名第三。(有人問誰最弱智,好像是典韋,武功排第三,弱智排第一,人家主子陣前采野花,他稀里糊塗犧牲了性命,綜合素質有一比。至於無謀第二位是誰,應該是何進吧。)呂布其人見識短淺,常因財色誘惑而起異心,往往置信義於不顧,兩次不義奪取徐州城則把無節制的人性慾望發揮到極致,屬於極端利己主義者。不可否認人具有利己的本性,但脫離道德和法律的底線,社會則無秩序可言。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人,上至君王大臣,下至黎民百姓,離心離德必然會被現實所淘汰。可惜他一身好本事終無用武之地,而且不能體恤軍士,心裏面只想著自己、老婆和孩子(也別說,他的家庭觀念還挺重,屬於顧家的好男人)。但你呂布是一位高級將領,更重要的是擔負著士兵們的生死存亡重任,一旦失去將士的支持,離失敗就不遠了,難怪會被手下人窩裡反,將他捉拿住獻給了曹操。

臨刑之前,呂布還死企白咧地讓寄人籬下的劉備給他講情(情急之下也不能亂找關係),你呂布記性再不好也不能把奪人城池的事兒給忘了,劉備現在逃到曹操這裡,都是因為你全無信義給害的。那劉備也不是省油的燈,他知道一個曹操就難以對付了,哪裡會讓呂布輔弼曹操為虎添翼,當即提了丁原、董卓的名字。曹操本來還想留下呂布為自己所用,聽了劉備的話猛然想起這個人專殺各種乾爹,反覆無常逮著誰害誰,而且也有偷別人老婆的嗜好(裴松之注引《英雄記》有記載),這種危險的傢伙豈能留在身邊,隨即傳令處死了呂布。一代名將落得如此下場,實在是因為他人品低下、有勇無謀造成的,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在漢末爭霸、群雄角逐的舞台上,有人執著地停留,也有人悲慘地存在。

12*誰最能代表三國風雲人物而成為忠、義、勇的化身—武聖關羽關雲長 做人以忠,交友以義,處世以傲,作戰以勇是他的人生寫照。關公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的歷史人物,對我們國家的社會生活、民俗習尚和傳統美德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他那威武豪邁、一身正氣、英勇無畏、忠肝義膽的高大形象成為歷代英雄的楷模。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斬顏良,誅文丑;千里走單騎、過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過江東單刀赴會;水淹七軍、刮骨療毒;直到功成名就後的大意失荊州、走麥城,一段段生動感人的傳奇故事為人世代傳唱,家喻戶曉。由於流傳甚廣,他的形象便在民間形成了忠誠、勇敢、正義、高傲、甚至是疏忽大意的代表。

人只有具備高貴的人格,才會受到普遍的尊重。關公文化在中國這塊廣袤的土地上能產生、發展、延續下來,有其必然性。它走過了南北朝至唐朝的形成期、宋元發展期、明清鼎盛期的歷程。它已經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種重要載體,在產生、形成和全面發展的過程中,上至最高統治階級,儒、釋、道三教,下至民間百姓,都各自發揮了角色不同的重要作用。它是一種民族凝聚力的象徵,是炎黃子孫千古一脈的大一統觀念、超越時空和階層的特殊文化表現,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延續和弘揚,所以影響久遠、代代相傳。

當然關羽也有失誤和不當的地方,有著鮮明而典型的孤傲風格,可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嘛,這也符合自然規律的特點,每一個人都要有尊嚴地活著,只要恪守信義的美名留於青史,就沒什麼可眷戀和遺憾的了。小說作者羅貫中老先生,把月下讀春秋的關公故事情節描寫得十分精彩、傳神,塑造了關羽這位橫刀立馬、忠義無雙的傳奇式英雄人物的典範。後來人們把關公奉為神人,成為歷朝歷代君王將相,黎民百姓所共同崇仰和供奉的中華「武聖」。縱觀華夏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名將輩出,只有關羽被尊為帝、稱作神;中國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兩位歷史人物:文有孔子,武有關公。

13*誰是最辛勞的人--蜀國賢相諸葛亮 懂奇門,知遁甲,通陰陽,曉八卦;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這就是世人對諸葛亮的大致印象。感劉備三顧相請之恩,諸葛丞相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憑藉他經天緯地之才,神鬼莫測之機,嚴格貫徹隆中對擬定的方針政策,輔佐極其弱勢的劉備,在與曹操、孫權、周瑜等名士的政治、軍事鬥爭中巧妙周旋。智取荊州為根據地,然後入川作戰,先攻西川,後占漢中,幫劉備打下了一片江山,與曹操、孫權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有諸葛亮這樣高學歷、智慧型的人材相佐主持日常工作(整合資源優勢,擴大企業規模),劉備的「財務」狀況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業績出現了井噴式地增長,一時間名將如雲,兵精糧足,地廣民富,形勢一片大好,似乎統一天下、光復漢室的目標近在眼前。

人算不如天算,作為進可攻、退可守的荊州(江陵等要塞)重地卻意外丟失了,這不是關鍵時候掉鏈子嘛。劉備、張飛起傾國之兵,為關羽報仇,留下諸葛亮在益州看家,可劉備行軍打仗離了軍師不辦事兒,這一去哥倆也都沒回來。白帝城劉備託孤,以授權管理的方式把兒子託付給他,還要繼續累諸葛亮。二朝老臣體力也不行了,即便是這樣諸葛亮還是不辭辛苦,六月深入不毛,七擒孟獲,以攻心為上,平定了當時蜀川南方地區。從此諸葛丞相嘔心瀝血,殫精竭慮,以弱攻強開始了艱難的伐魏徵程。由於荊州失守,要攻打曹操就得繞遠路,諸葛丞相乃六出祁山(史說五次),誓除國賊統一神州。可是由於雙方國力相差懸殊,征途當中地勢險峻,糧草運輸不便,兼有司馬懿這樣的軍事勁敵,諸葛亮顯然已無力問鼎中原,終未獲得成功。五丈原秋風蕭瑟,漢丞相命殞疆場。每當到此,悲涼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有詩讚曰:

撥亂扶危主,殷殷受託孤。英才過管樂,妙算勝孫吳。凜凜《出師表》,堂堂八陣圖。如公全盛德,應嘆古今無!

諸葛亮不管是論才、論德、還是論忠在三國史上都是首屈一指的,他就是蜀國屹立於三國的扛鼎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人們所敬仰;他忠心耿耿,清廉一生,為人們所崇拜;他的偉大人格也必將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作為一代賢臣的代表,諸葛亮被各個歷史時期的統治者當作本朝官吏學習效仿的榜樣,至今供奉他的廟宇遍布全國各地,人們不會忘記這位賢相的豐功偉績和高風亮節。正史《三國志》對蜀漢丞相也讚美有加,這是由正統國家對一個非正統國家丞相的如實評價,能令勝利者敬重的人當具有何等的人格魅力。《三國志·諸葛亮傳》的有關記述和評論:「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及軍退,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這是司馬懿對諸葛亮治軍的看法。)《三國志》記載:「亮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造漢末亂,隨叔父玄避難荊州,躬耕於野,不求聞達。時左將軍劉備以亮有殊量,乃三顧亮於草廬之中;亮深謂備雄姿傑出,遂解帶寫誠,厚相結納。及魏武帝南征荊州,劉琮舉州委質,而備失勢眾寡,無立錐之地。亮時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孫權,求援吳會。權既宿服備,又觀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萬以助備。備得用與武帝交戰,大破其軍,乘勝克捷,江南悉平。後備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為軍師將軍。備稱尊號,拜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及備殂沒,嗣子幼弱,事無巨細,亮皆專之。於是外連東吳,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疆不侵弱,風化肅然也。」(陳壽大概評述了諸葛亮的文韜武略以及治國的方略。)評曰:「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鍊,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這是《三國志》作者陳壽對諸葛亮的總評,用管仲、蕭何來比喻他的治國理政才能,應該評價很高了。)

當然也有人對諸葛亮是否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忠君愛國提出質疑,認為他只是效忠劉備,不能算是廣義的愛國主義。其實從歷史的局限性來說,處在諸葛亮那個封建的歷史時期,諸侯爭霸,漢朝就是唯一的合法政府,維護漢朝的統治就是維護國家的統一,幫助有德的君主更好地治理國家是他的由衷希望,所以現代人應該多用歷史的、辨正的眼光看問題,不能用當代人的標準來衡量、苛責古代先賢的這種忠心。作為社會形態已經相當發達的現代社會來講,諸葛亮身上折射出的種種美德依然會被當成一種標記符號,照亮人們的心靈,並且能夠喚起民族的自尊睿智、堅貞不屈、奮發圖強的愛國情懷就已經足夠了。

14*就珍貴和重要程度來講,誰最懂收藏--孫堅(155—191)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孫堅在洛陽皇宮舊址中偶然從一口井裡得到玉璽一枚,經專家鑒定正是那方失傳已久的傳國玉璽,就是昔日善於「賭石」的玉料專家卞和採到的那塊玉石毛料,到了楚文王那裡開出來一看,竟是塊價值連城的美玉。秦始皇時期將它精雕細琢為璽,由丞相李斯篆文八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孫堅一看,竟能收穫這樣的國寶級文物,升值想像空間一定很大,我收藏了吧,說不定以後當了皇帝就不算私藏國寶了,於是便裝進了自己的腰包。

殊不知你這是犯了侵佔國家巨額財產罪,群眾的眼睛自然雪亮的,就有人檢舉揭發他撿到東西沒有上交。袁紹這個妒忌啊,怎麼沒讓我撿到呢,於是就以「武林盟主」的名義向孫堅索要。孫堅想憑什麼啊,是我先得到的國寶,想黑吃黑,門兒的沒有,何況你又沒有直接證據來控告我,就死活不承認,最後窩藏玉璽返回了江東。為了玉璽,孫堅在半路上又遭到劉表打劫,從此兩家結下了仇怨,這也為以後孫堅慘遭亂箭埋下了禍端。有道是「命中有來終須有,命中無來莫強求」,畢竟象徵國家最高權利的專用印章不是一名地方官員所能藏納、使用的。

15*最深明大義的武將--趙雲(字子龍 168—229) 不但武藝高超,人品出眾,相貌堂堂,趙雲對於事物情勢的見識在武將當中也是首屈一指的。他遇事不亂,重義輕利,不僅可以殺敵立功,而且能夠真正領悟「大義」的深刻含義。他雖然對劉備的霸業貢獻巨大,卻沒有居功自傲,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依然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地做好本職工作,堪稱那個時代的勞模。

趙雲長坂坡危陣救幼主的故事被傳為美談;他截江奪阿斗的果敢也同樣值得讚歎。當聽說劉備的新配孫夫人要攜帶阿斗回江東,趙雲斗膽犯上把阿斗從孫夫人手裡奪了回來,他的這種行為也是要頂著巨大壓力和冒相當風險的。孫夫人當時就怒斥趙雲「是不是想造反」,禮儀尊卑,長嫂比母,恐怕連關羽、張飛也不敢貿然採取行動。但趙雲明白如果讓孫夫人攜阿斗過江到了孫權那裡,劉備勢必要受制於人,唯一的繼承人沒有了,打下江山又有啥用?那時劉備五十多歲已到知天命的年齡,再想喜得貴子恐怕已經難有作為了,所以趙雲不顧一切也要「把根留住」,孩子就是我們的希望啊!

關公遇害後,劉備要舉全國之兵伐吳,而此時北方的曹操還在虎視耽耽、伺機而動。趙雲甘冒大不韙勸諫劉備應該伐魏而非討吳,對「義」的理解相當清晰、深刻,他說:「漢賊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願以天下為重。」誰也想不到趙雲敢於說出這樣的肺腑直言,畢竟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情深義重,誓同生死,劉備似乎必須履行復仇的義務才能立足於天地,然而趙雲卻發出了不同的聲音:兄弟的事小,討伐漢賊才是真正的大義,匡扶正義統一漢室才是為天下人謀福利,是我們現在急需做的事。這樣的直白即使是諸葛亮也不會坦言相勸,但身為武將的趙雲卻說了出來。

劉備自領益州牧以後,想給手下多發點「年終獎」,要把成都一些好的田宅分賜給諸位官員。趙雲想到民情艱難,諫曰:「益州人民,屢遭兵火,田宅皆空;今當歸還百姓,令安居復業,民心方服;不宜奪之為私賞也。」趙雲的話多麼明白事理、廉潔愛民啊!打下江山後首先想到的是老百姓的疾苦,應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讓回報社會形成一種良好的風氣流傳開來,人民才能安居樂業。劉備當然也不願意國土資源過度流失,大喜,從其言。

趙雲打下桂陽時,太守趙范為了巴結他,和趙雲結成兄弟,並且還當起了紅娘(有點像婚姻介紹所的中介),想把守寡的嫂子介紹給趙雲認識,被趙雲嚴詞拒絕,這怎麼話說的,都哪跟哪啊!孔明戲謔他說有這種好事幹嘛要推掉(還等著喝你喜酒呢)。趙雲說:「雲安敢以一婦人而廢主公之大事?」劉備也想鬧個洞房什麼的,就說現在大事已經安定了,你就趕快娶個媳婦吧。雲曰:「天下女子不少,但恐名譽不立,何患無妻子乎?」(三條腿的人沒有,兩條腿的蛤蟆有得是。這樣想是不對嘀。)劉備的紅包不用給了,高興地說:「子龍真丈夫也!」本企業就喜歡你這樣未婚的有志青年。

16*誰最一鳴驚人--關羽 話說十八路諸侯與董卓的部隊相峙於汜水關前,守關大將華雄氣焰十分囂張,首先挫敗了孫堅部,又連斬數員盟軍將官,一時間各路諸侯竟無人敢於應戰。急得袁紹直撓牆,感嘆自己的大將顏良、文丑不在,否則不至於無人應敵,丟人現眼。忽然,時任馬弓手的關羽危難之時顯身手 ,毅然站出來請戰--揚名立腕的時候到了。袁紹勢利眼,一聽是公孫瓚帳下的平原縣令劉備手下的馬弓手,嫌關羽職位太低,沒資格上陣。不知道馬弓手這個差使和喂馬有沒有關係。還是曹操跟關羽有緣分,他見關羽儀錶堂堂,氣度不凡,力挺關公出馬,並斟熱酒一杯相敬,關公嫌熱沒有喝,提刀上馬沖向陣前。這一去可不得了,只聽得寨外殺聲震天,82斤重的三國第一兵器--青龍偃月刀劃破長空建奇功,一通鼓響,雲長已然提著華雄之頭馬到中軍,而剛才那杯酒還溫乎著呢,正好喝。這一下關羽震驚四座,引起上下一片嘩然,大家都沒想到劉備的二弟幹活這麼利索,溫酒斬華雄,萬馬軍中取上將手機如探囊取物啊(可以開手機店了)。從此一鳴驚人,江湖上無人不知關二爺的大名,有詩云:「威鎮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冬冬。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那些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有時因缺乏機遇而被埋沒,一旦時機成熟就會「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過也有史書說這個功勞是孫堅立的,可我們習慣上更喜歡追尋精彩的演義故事,歷史上的事件版本太多,況且歷史的碎片也很難被清理和復原,但是「武聖」的名號可不是蓋的喔。17*最優柔寡斷、愚蠢無能的人--大將軍何進 身為漢朝皇帝的國舅、大將軍,何進總掌全國兵馬重權 ,馬、步、水三軍總司令,在靈帝駕崩之際,卻為殺幾個專權、亂綱的宦官而猶豫不決,當斷不斷,竟然聽從袁紹的餿主意(脫褲子放屁—多一道手續),召外臣董卓等進京誅殺宦官。主簿陳琳反對說:「您現在是仗皇威,掌兵權,龍驤虎步,高下在心:若欲誅宦官,如鼓洪爐燎毛髮而已,何必招檄外兵,臨犯京闕?到時候英雄聚會,各懷一心,這等於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亂。」曹操也勸說他,「若欲治罪,當除元惡,但付一獄吏足矣,何必招外兵?」何進不聽,認為曹操嘴上無毛,懂什麼國家大事,還怒斥曹操不和他一個心眼兒。曹操退曰:「亂天下者,必何進也。」咱們走著瞧,看看誰無謀。後來果然應二人所言,大將軍何進被宦官們誘入內宮,設伏謀殺,直接導致董卓進京逞凶作亂,事實證明的確是何進無謀。這種人的智商,說他糊塗都是在誇他,如果有人寫信問他:「你知道小明家住在哪裡嗎?請速回信。」他只能給人回兩個字:「知道。」這也難怪,何進本來和張飛是同行(都曾從事過屠宰業),倚仗他妹妹何皇后的特殊身份而官居大將軍(全國軍事總長官)一職(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怎奈書到用時方恨少,在操控國家大事方面就不知道該做啥了,所以說「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成就未來」,亘古不變的準則。無謀何進不但害了自己,同時又危害到國家,引狼入室招來董卓,陷人民於水火之中,從此天下大亂,一個群雄並起的三國時代也因此拉開了帷幕。根據大將軍何進優柔寡斷、不分輕重的思維意識,說明他根本沒有政治頭腦,實在是一個禍國殃民的蠢蛋,做你的很有前途的原職業多好(沒有那麼大的頭,你別戴那麼大的帽子),幹什麼大將軍啊,懷疑是不是腦子神經短路或者是殺豬的時候讓驢給踢了。18*哪個人最兇殘暴戾--董卓 這個大魔頭的所做所為喪心病狂,令人髮指,幾乎是無惡不做。自從發動兵變進了京城後,他就橫豎看著皇帝不順眼,自做主張宣布讓皇帝下野,另立新君,就這樣,漢獻帝劉協登上帝位。如果大臣稍有不從,便會被剖剮,以儆效尤,一時間朝野震動,有兵權的袁紹、丁原等人被迫撤離洛陽,宮廷之上再也沒人敢於反抗他。這個暴徒見洛陽城美女多(那真是美女如雲,大腿如林),就近姦淫後宮宮女,美色是他的最愛。他還縱容手下燒殺搶掠無辜百姓,在一個節假日趕大集的時候,把男的殺掉,女的充當從軍妓女。人的權利和慾望沒有節制,就會陷入瘋狂,因為有呂布為鷹爪,他干起壞事來更是無所顧忌為所欲為。然而「天欲其亡,必令其狂」,因他作惡多端,人神共憤,天下各方豪傑紛紛響應曹操號召,共同聲討之。(史說發起討伐董卓的是東郡太守橋瑁,這點並不重要)十八路諸侯為國討賊,名正言順殺奔而來,眼見洛陽都城守不住,董卓策劃遷都長安,臨走前殺盡洛陽富戶數千,劫掠後宮金寶,偷墳掘墓,燒毀宮城,搜刮上來的財物裝了好幾千車,想的還不錯,準備到長安去養老。真是可笑,象他這樣的人怎麼可能長命嘛,人生於天地間,如果不思立好言、行好事,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後來這傢伙中了王允設的連環計,為了貂禪和呂布爭風吃醋,被呂布這個乾爹殺手給PK了。董卓死後,被恨之入骨的百姓暴屍街頭,還讓人點成了人肉豬油「路燈」,也算是給城市亮化工程做了點貢獻。19*誰最善隨機應變--曹操 青年時的曹操是有著強烈報國心的,為了除掉害國賊董卓,他向老上級王允借了一把七星寶刀,利用董卓對他的器重,順利潛入董俯,趁呂布不在,董卓又剛好在打盹,機會難得,曹操拔刀出鞘,欲行暗殺之事。大概知道自己平時做惡太多,董卓睡覺都需要睜著一隻眼,忽然從鏡子里發現曹操手持兇器,欲行不軌,忙起身質問曹操想幹什麼,恰好這時呂布又走了進來,氣氛立刻緊張到極點。讀到這裡大傢伙的心一定都提到了嗓子眼兒,好在曹操心理素質好,沉著冷靜,善於腦筋急轉彎兒,馬上將兇器變禮物,謊稱要獻把寶刀給董卓鑒賞(我是來送禮的,前幾天到幹將莫邪故鄉考察工作,帶回件旅遊*品給您看看,千萬別多心)。董卓笑納,並沒懷疑曹操的動機,於是他矇混過關,順利把那「爺倆」給唬了。事後,曹操家都沒回,直接踏上了逃亡之路,變成了一名通緝犯。在濮陽一戰中,曹操單身匹馬和呂布在夜色中狹路相逢,正所謂「人生何處不相逢,相逢卻在狹路中」,曹操一看,跑是來不及了,只能硬著頭皮往前闖(這下可要了我死命嘍)。不過曹操此時並未慌亂,忙以手掩面而行,兩馬相交時呂布把戟架在他頭上問道:「曹操在哪裡?」真是騎著驢找驢,第一武士什麼眼神兒啊?曹操把手向後一指,「騎黃馬的就是」,呂布徑直奔那人就去了,曹操輕鬆忽悠了呂布,又逃過一劫,只是那位騎黃馬的人要倒霉了。兵敗馬超時,曹操縱馬向前一路狂奔,為擺脫馬超的追趕,不惜冒著毀容的危險割須棄袍,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留得腦袋在,也不怕沒鬍子。急中生智快速做出靈活的反應,從客觀變化的實際情況出發,及時修正行動計劃,只有這樣才能適應複雜的情況出現。從曹操軍旅生涯的許多事上,我們都能看到他做大事者必備的勇與謀,危急時刻思路靈活,臨機應變的智慧指數遠高於其他人。爭霸的歷程是兇險而殘酷的,要隨時採取多樣的手段應對不測,也許在政治手段上董卓還是曹操的啟蒙老師,因為在後來的政治發展道路上,從曹操身上多少還能看到一些董卓的影子。 20*誰最能罵人--孔融的朋友禰衡 曹操想找一位名士出使招安劉表,經孔融友情推薦,禰衡閃亮登場。此人恃才傲物,且對曹操的所作所為心懷不滿,加上曹操對他不敬,正好借題發揮,開罵。於是罵荀彧可使弔孝問疾,荀攸可使看墳守墓,程昱可使關門閉戶,郭嘉可使白詞念賦,張遼可使擊鼓鳴金,,許褚可使牧牛放馬,樂進可使取狀讀招,李典可使傳書送檄,呂虔可使磨刀鑄劍,滿寵可使飲酒食糟,于禁可使負版築牆,徐晃可使屠豬殺狗;夏侯惇稱為「完體將軍」,曹子孝呼為「要錢太守」。其餘皆是衣架、飯囊、酒桶、肉袋而已。曹操大怒,這是什麼素質?你這不是罵別人,是在罵我,誠如你所說,那我這裡不成社區服務公司了,我本人也成物業公司經理了,但又怕別人說他不能容物,便令禰衡擔任鼓吏,藉機羞辱他。要說早期的曹公還是非常有涵養的,講究以禮待士,但是想跟禰衡較量罵街,曹操真的不是對手,這傢伙罵人都不帶髒字。第二天令鼓吏擊鼓,有些另類的禰衡穿著破衣爛衫就上來了,左右人斥責他衣服破舊(沒有穿西裝、打領帶),於是禰衡衣服盡脫,春光乍泄*出鏡。曹操斥曰:「廟堂之上,何太無理?」衡曰:「欺君罔上乃謂無理。吾露父母之形,以顯清白之體耳!」操曰:「汝為清白,誰為淤濁?」衡曰:「汝不識賢愚,是眼濁也;不讀詩書,是口濁也;不納忠言,是耳濁也;不通古今,是身濁也;不容諸侯,是腹濁也;常懷篡逆,是心濁也!吾乃天下名士,用為鼓吏,是猶陽貨輕仲尼,藏倉毀孟子耳!」曹操被臭罵一頓也不便發作,窩著火心想:小樣的,不信整不了你。隨即使出了一招「太極推手」,仍然公派禰衡去劉表那裡遊說,最後借黃祖的刀把狂士禰衡給殺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敢於當著曹操的面裸衣罵曹,而且還有暴露狂的傾向,禰衡堪稱是一代狂人與憤青的典型代表。

21*哪個女人的醋勁最大--郭汜的老婆 李催、郭汜執掌大權後橫行朝廷,無人敢言。太尉楊彪和漢獻帝商議,聽說郭汜之妻最妒,是個醋罈子,可用反間計使李、郭二虎相鬥,然後再讓曹操進兵乘機剿除。楊彪大概干過炒作小道消息的娛記,善於無中生有地搞點緋聞出來,他讓妻子到郭汜老婆那裡說閑話,說你老公和李催夫人有染,經常在一起還很親密呢。郭汜的老婆一聽火冒三丈,這個挨千刀的,竟敢背著我搞出這樣的花邊兒新聞來,怪不得經常晚上不回來,還以為他到娛樂場所鬼混了,原來是到相好的那裡去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忍無可忍就無需再忍。可這是家醜不能外揚啊,又沒憑沒據的,鬧離婚更不明智,得想辦法棒打鴛鴦拆散他們。機會很快就來了,李催派人給郭汜送酒食,聯絡感情嘛,郭妻暗中在菜裡邊下了毒,並對郭汜說:「你和李催兩雄不能並立,況且那人性情難測,外面送來的食物不能隨便吃,小心食物中毒。」便讓狗先試,狗一吃馬上就被毒死了。從此郭、李二人反目成仇,大打出手,反而被曹操趁勢控制了大局。郭汜的太太醋勁也確實夠大的,為了一句子虛烏有的傳聞,竟然會使出栽贓陷害的手段,俗話說「舌頭底下壓死人 」,這話一點也不假。22*誰的武藝最高--呂布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毋庸質疑,三國中呂布的功夫是無人能及的,穩坐武將排行榜頭把交椅。如何見得呢,且看虎牢關前,力戰張飛、關羽、劉備,三人走馬燈似的圍著呂布打,他卻能全身而退,而換其他任何一個人絕對經受不住桃園三兄弟這樣的打擊。一般人對陣都是一對一,和呂布過招的武將一般都是一擁而上根本不能按套路「出牌」,濮陽城下,呂布力敵許褚、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六員大將的夾攻,並且毫無怨言,來者不懼,雖說他也招架不住,然而竟能奇蹟般地存活下來,撥馬回城了,沒有三頭六臂的本領實不能為之 。通過上述事件,足以證明呂布的強大,面對眾人的瘋狂進攻,他總是選擇一個人在戰鬥!「飛將軍」不但武藝高強,勇猛無敵,箭術也堪稱一流,有百步穿揚的箭法。轅門射戟的時候,呂布為劉備和紀靈兩家息兵做起調解員的工作,說好如果射中目標則兩家罷兵,射不中你們再開打也不遲。一百五十步外,少說也得有90米的距離(奧運射箭比賽的距離也就70米),眼神兒不好的連個戟尖都找不到,只見人家呂布彎弓搭箭,叫一聲:「著!」弓開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一箭射出正中方天畫戟的小枝,十一環!帳外將校齊聲喝彩,要是那時侯有奧運會射擊比賽,他准能拿冠軍,打破世界記錄。23*不妨接著探討一下三國十大武將排行榜 武將武藝的高低、上下不可作平行的比較,如關羽戰紀靈三十回合不下,而張飛十合內刺紀靈於馬下,因而張飛就比關羽的武藝高,其實不盡然,應該按他們的綜合素質來評判。很多因素都會影響武將在戰場上的勝負,比如會不會受時間、地點、環境的限制,套路上是否相剋,對手的狀態怎麼樣,自己有沒有酒後駕馬,早飯吃了嗎,昨晚是不是和老婆吵架而睡沙發,有沒有去紅燈區……等等都是影響武力發揮的重要因素。如關羽斬顏良、文丑都在瞬間一招完成,呂布都未必能做到 。再如以年齡作為判斷排名的依據,誰的年紀老,那他年輕的時候就會更厲害,也不可取。古來身體強壯的奇人很多,並不像我們想的那樣「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八十歲一樣帶兵打仗,黃忠、趙雲六十歲了還能力斬上將。老將們的武藝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和技藝的提高而愈加純熟、老練,就象武狹小說里寫的那樣,年齡越大越能練成高層次的武功。還有不少武將平生並未相互交過手,很難判斷他們誰更厲害,如孫策、徐晃、龐德、太史慈、甘寧等,武藝並不見得在他人之下。武將在排名次時,還應盡量考良他的功績、影響力和人物在書中的重要性以及公眾熟知程度;再者,按照合仄押韻、朗朗上口來說,下面的排序應該比較合適。不多講了,給個排位先:一呂(布)二趙(雲)三典韋,四關(羽)五馬(超)六張飛,七黃(忠)八許(褚)九姜維,第十甘寧居末位。 *呂布 排名第一已經在前面講過,不再贅述。*趙雲 以其超群絕倫的武藝和光輝、正義的人物形象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他的成名之戰就是當年單槍匹馬縱橫馳騁長坂坡,數番殺透重圍,救出甘夫人和幼主阿斗。於曹操萬馬軍中砍旗奪槊,槍劍齊飛,力殺曹營上將五十餘名,所到之處,威不可擋。僅憑這一戰創造的駭人記錄就無人可破,趙雲單騎救主,留下千古美名。就綜合實力來講,趙雲的馬術、箭法也十分精湛。 他還是三國時期少有的深明大義的武將,是傳統武將忠、義、勇的成功典範。*典韋 他天生勇力過人,力大無窮,曾經手殺數十人,追著老虎滿山跑;一對鐵戟重八十斤,夾著上馬,運使如飛;偶有帳外大棋迎風將倒,眾人扶持不住,典韋上前,一隻手搞定。和這樣的人交手,要先掂量一下自己的體格夠不夠強健,可否經得住他的大力一擊。可惜此人過早地死去,沒有太多表現機會,使他的揚名之戰成為最後一戰。為作好本職工作,保護采野花的主公不受傷害,即使在雙戟被偷、身中數十槍、箭的情況下,他雙手提著兩個軍士作武器兀自擊死八九人,力保曹操平安,如此勇力,驚世駭俗,舉目三國恐怕無人能及。*關羽 關公僅憑他的大名,排位靠前也就不足為奇。他是三國時期斬名將最多的人,「五虎將」之首,是忠義和勇武形象的代表,也是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英勇卓絕的象徵。他手提青龍偃月刀,胯下千里赤兔馬;美髯與大刀並重,英雄與俠義的化身,正氣凜然威不可當。作為中華「武聖」,他的傳奇故事讀之鏗鏘、聞之動容,無愧於千百年來人們對他的這一神聖尊稱。*馬超 將門之後,武藝出眾,穿衣戴帽很有品位,有「錦馬超「之稱。渭水河畔馬超力敵幾十萬曹兵、勇將,鋒芒畢露,殺得曹操丟盔卸甲,割須棄袍,望風逃竄。難怪曹操大呼「馬兒不死,吾無葬矣!」馬超和許褚、張飛都有過勢均力敵的惡戰並保持不敗,而且不管日戰、夜戰都不在話下,名副其實的全天侯型的作戰能手,他武藝精湛不減呂布當年之勇,呂布不出又有幾人能與爭峰?*張飛 勇猛、暴躁幾乎到了瘋狂的程度,相當的生猛,能夠單挑呂布一百個回合沒咋地,這是三國史上獨一無二的創舉;當陽橋頭他隻身一人喝退曹操數十萬大軍;葭萌關戰馬超,從午後一直打到天黑,還連夜加班,挑燈夜戰,象服了用興奮劑一樣亢奮;加上張飛有獨門暗器--洪亮高亢的嗓門兒,大吼一聲,響若洪雷,一般人沒交戰都能被嚇個半死。*黃忠 黃老將軍在名氣上可能不及其他「五虎將」,但在武藝方面是不輸他人的。他年紀雖老,但刀馬嫻熟,且有百步穿楊之能。戰長沙與關羽交鋒時,老黃忠不落下風,反而有射殺關羽的機會,只是黃忠心懷仁義,感激關公沒有乘他之危的恩情,故而偷偷放水只射盔纓,惺惺相惜之情盡現,才藝表演得到充分展示。老將軍年近七旬,尚能斬名將夏侯淵於定軍山下,武功之深,令人稱奇。 *許褚 外號「虎痴」,曹操手下最著名的武將,兼警衛司令,也是一魔鬼肌肉男,能倒拽公牛行百餘步,曾多次救曹操於危難之間,屢立奇功。渭河口一戰,當時天氣暴冷,人家許褚連件羽絨服都沒穿,不怕*裸衣斗馬超,大戰二百餘合不分勝負,直殺得天昏地暗、馬困槍折,連馬超都不無佩服地說:「吾見惡戰者莫如許褚,真虎痴也!」*姜維 他自幼博覽群書,兵法武藝,無所不通;他文武雙全,智勇足備,年輕有為,乃當世之英傑。昔日天水城下,姜維計敗常山趙子龍,這大概是趙雲僅有的一次敗績,並且在和趙雲交手的過程中也未落下風。後來諸葛亮將其收服,傳授平生之所學。三國後期,姜維統率西蜀軍馬,繼承諸葛亮的遺志,意圖蕩平天下,一統江山,怎奈獨木難支,力所不能為,最終飲恨於疆場。*甘寧 江東俊傑,孫權手下第一名將。若論馬上PK,他可能與徐晃、魏延、張郃之輩戰個平手,但綜合到水陸兩棲作戰來說,甘寧怕是無人能比。他弓馬嫻熟,尤其善於水戰中使用弓箭,常會令敵將中箭落水(和反艦導彈一樣厲害)。何況江東水路發達,行軍打仗多在船上,赤壁一戰曹軍就吃盡苦頭。再厲害的大將,不懂得駕舟,一旦上了船,兩腿就發軟,腦袋一暈,把隔夜飯都吐出來了,還怎麼打仗呢?所以說甘寧擁有這一技之長,就足以排入前十位。況且他還膽色足備,僅率領一百人就敢去劫曹營,可謂是藝高人膽大。*如果頒發三國傑出智謀人士獎,那麼獲獎者名單基本是:周瑜、諸葛亮、郭嘉、龐統、程昱、陳登、荀彧、荀攸、沮授、田豐、陸遜、司馬懿、徐庶、魯肅、姜維、賈詡、鄧艾、鍾會、羊祜(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所以文職人員排名不分先後)。24*哪位仁兄最大膽--闞澤 赤壁交兵之際,周瑜打黃蓋實施了苦肉計,必須有人過江到曹營下詐降書,想讓多智的曹操相信黃蓋投降,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闞澤斗膽請命,去完成這一艱險的任務,這是周瑜一系列計劃中的關鍵一環。闞澤面對深知偽詐之道的曹操侃侃而談,說黃蓋被周瑜暴打,不堪忍受屈辱,決心順應天時要投降曹操,而自己則作為信史前來傳遞這個情報。忽然,曹操假裝識破他的詭計(看你的樣子怪怪的好無良啊),「黃蓋用苦肉計,你來獻詐降書,老實交代是誰派你來的?」一再對闞澤進行恐嚇、質問,甚至要推出斬首,一般人這時候心臟都嚇出病來了。然而闞澤面不改色心不跳,不失名士風範,依然說得頭頭是道,並無半點疏漏,就差說出「騙你是螃蟹」這樣的話了。闞澤轉身假裝朝著帳外喊:老黃啊,你有眼無珠選錯老闆了!諷刺曹操不能識賢納士,這是曹操最接受不了的,見沒有嚇倒對方,曹操反而大喜道:「某見事不明,誤犯尊威,幸勿掛懷。」上了當還賠不是,他是知不道啊,人家這是在給他下套。蒙在鼓裡的曹操又請闞澤返回江東,好和黃蓋約個時間來坐坐(喝一壺)。既然唬了以詐術著稱多疑的曹操,計策已經實施成功,還不快跑!可闞澤不然,他是真夠大膽,假惺惺地說自己不方便再回去,並且一再推辭(你不要這個樣子),想讓奸雄曹操上當戲就要演足,稍有不慎就會露餡。一定要等到曹操再三肯求他回去,闞澤才說:「若去則不敢久停,便當行矣。」與儂後會無期了,撒丫子就跑。25*誰是最強的舌辯之士--諸葛孔明 為聯合江東孫權共同抵抗曹操,諸葛亮過江來遊說東吳。正趕上江東眾文臣舉行反戰示威靜坐,張昭、虞翻、步騭、薛綜、陸績、嚴峻、程德樞等名士一一問難孔明,比如為什麼劉皇叔得到您「卧龍」先生先生後一敗再敗,反而不如從前了呢;現在曹操率百萬之眾大兵壓境,該怎麼辦啊;你是來東吳當說客的吧;漢室天數將終,劉備卻不識天時跟曹操爭江山,真是以卵擊石呀;你們家劉備是個賣草鞋的個體戶,憑什麼跟曹操抗衡哦;儂只會說大話,恐怕未必能治經典、有真才實學呦……。這些言語多尖酸刻薄,冷嘲熱諷,詞鋒銳利,百般刁難,他們想用這種方式表達心聲令孔明知難而回。可諸葛亮和人比口才從來不打怵,舌辯領域無可爭議的佼佼者,展現縱橫家風采反唇相譏,舌戰群儒一一駁斥那些不堪入耳的言論和質問,而且是對答如流,並無半點謬誤,令在座的眾位謀士啞口無言,盡皆失色。如果諸葛亮參加辯論大賽,都不需要二、三辯隊友,一個人就能作開篇陳述,自由辯論和總結陳詞,直接可以把對方辯友給駁倒。不過從另一個角度講,正是由於有江東主降派這種嘈雜的不同聲音,才使得曹操在判斷上受到了干擾,要不然他哪能輕易就相信了黃蓋的苦肉計和闞澤的詐降書,並欣然接受黃蓋來降。因為曹操知道江東有一部分人確實是想投降的,並且不戰而降的意願十分強烈,由於曹操盲目樂觀,因此放鬆了警惕(風險防範意識變得薄弱)。所以說主降派在不經意間,幫了主戰派的忙,為打敗曹操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26*哪些人是長得最奇特、出眾的人: *烏戈國的國王兀突骨,果然骨頭突兀,身高一丈二(打籃球肯定是第一高中鋒);不食五穀,以生蛇惡獸為飯,身上長有鱗甲,刀箭不能侵(簡直就是一條鱷魚)。 *益州別駕張松是長得最矮並且最醜陋的人,身短不滿五尺,生得額橛頭尖,鼻偃齒露,聲如銅鐘,形容猥瑣(一臉舊社會的模樣)。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瓢量,此人確有真才實學。 *董卓無疑擁有魔鬼身材,平均三圍怎麼也得有四尺,據說他死後被人曝屍街頭,有人以火置其臍中為燈,膏流滿地(這人也太能惡搞了吧!)。 *長得最英俊瀟洒的要數江東俊傑周瑜了,書上說他是「資質風流,儀容秀麗。」是一個儒雅英俊的美男子。再加上他有極高的音樂天賦,是當時著名的音樂人,所謂「曲有誤,周郎顧」,誰演奏走調了他都能聽出來。 *曹操的外表不太出眾,身高七尺,細眼長髯,但氣質絕對一流,不怒自威具有帝王風範。據說西域使者拜見,曹操讓一個相貌好的大臣替他接見,而自己則站在一邊,結果使者還是認為曹操更有王者的范兒。 *關羽的形象高大而又威武: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氣色好可能跟平時多吃紅棗、綠豆等純天然食品有關);丹鳳眼,卧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劉備的儀容也十分奇特,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那得多大的眼睛啊!估計可能是「鹹蛋超人」的前身),面如冠玉,唇若塗脂(一看就有貴人相)。*孫權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形貌奇偉,骨骼非常,有大貴高壽之表(外貌特徵長得有點像西方人)。 27*誰的性格最倔強--孟獲 行軍作戰,如果被俘,普通人被抓住一兩次就自動投降了,抓三次自己就自裁了,可那孟獲不是一般的人物,總共當了七次俘虜(這在正史上是有記載的),心理承受能力暴強。作為一方首領(傳說孟獲是彝族的祖先),他想倚仗偏遠、險峻的地利優勢,率領勇猛彪悍的士兵,立志同蜀國反抗到底。建興五年,諸葛亮為治理南疆,平定以孟獲為首的反對派軍事組織,率蜀軍六月渡瀘水,進入原始森林地帶,開始了大規模的搜捕行動。本著攻心為上,伐城為下的作戰原則,孔明與孟獲及其盟軍展開一次次的周旋,費好大勁設計擒住他七次,又無條件釋放了他六次,最後孟獲只好說:「真服了You了」,他這才搞明白原來頑抗到底,是死路一條,於是心悅誠服地向諸葛丞相繳械投降,表示永不再反。這次特殊征伐意義重大,徹底收服少數民族的民心,從此蜀國再也沒有西南之亂,是繼荊州、西川之後諸葛亮軍事生涯中的又一次壯舉。其實諸葛亮也夠累的,為了保證劉氏「企業」的健康發展,不計成本的增加,不斷追加投資,不辭辛苦,勞師動眾(套牢了沒關係,平倉再補倉啊),與其打敗殺掉孟獲,不如把他搞崩潰,即使投入多也在所不惜。基於這個原因,諸葛亮抓了放,放了抓,以德服人一直抓到你服為止。其實處理民族矛盾最好的辦法就是攻心為上,收服一個民族的人心比什麼都重要,這種和戎政策在封建社會是難能可貴的,是孔明的高明之處,其中內涵深刻而豐富,十分值得體會和品味。至於倔強的孟獲,知恥而後勇,還算有得救。 28*最有眼光、識人善任者--劉備 作為西蜀最高領導人,劉備可以不懂天文地理,可以不諳運籌帷幄,但是絕對不可以不識人、不善任。小說在一開始就描寫了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從這時起,劉備獨到的眼光便得到體現,為他後來創出一番事業做好鋪墊。劉備結識關羽、張飛後馬上就能意識到這兩個哥們兒絕非等閑之輩,可作為左膀右臂,實現自己為國效忠,進入上流社會的遠大志向,當即與二人結為異姓兄弟,誓不相違。正如春秋時的呂尚在《六韜》里所描述的那樣,「得賢將者,兵強國昌;不得賢將者,兵弱國亡」。後來劉備又籠絡到趙雲等一批名將,三顧茅廬聘請懷才抱志的高賢諸葛亮出山,為日後建立霸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然而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能夠發現神奇自然需要良好的甄別判斷,犀利的目光以及極強的自信,不過也很難講千里馬和伯樂之間到底是誰成就了誰,畢竟是先有了千里馬,而後有伯樂。 劉備仁人志士的名望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他的這幫好兄弟,因而威名遠揚,受到各階層人士的敬重。而這些身懷特殊功能的人士之所以死心塌地追隨劉備,大概是其個人出色的人格魅力和高遠的報國志向使然。作為一世仁主,劉備能夠禮賢下士,誠懇待人,受到將士的愛戴,說明領袖的號召力是無窮的。同時他對人的了解和認知也是獨到而準確的,劉備曾告戒孔明,「馬謖言過其實,不可重用」,諸葛亮沒有深刻領悟精神,以致有街亭之敗,後悔不已。人世間有一種安慰叫做信任,劉備眼光最準確的是對諸葛亮的絕對信任,相信他的軍師的雄才偉略,幾乎是言聽計從,即使是再險的計謀他也能付諸實施,冒險到江東迎娶孫小妹,便是一個例子。也正是諸葛亮的出現,從此改變了劉備的人生軌跡。當然在一些原則問題上他也拒絕過軍師的勸諫(這主要取決於矛盾的性質),總的來說劉備的頭腦還是清醒的,那就是以輔佐漢室、平定天下為己任,以諸葛亮的思想為指導方針,以宣揚仁義道德為人生標準,完成了他從「草根」到英雄的蛻變,成就了一番事業。看來擁有良好的視力,是很重要的喔。 29*誰最逗[^_~]--曹操 在赤壁兵敗的逃亡路上,曹操前後大笑了三次,笑人周瑜無謀,諸葛亮少智,沒有在險要的地方設伏,(咋沒給俺來個「前有追兵,後有堵截」呢?)讓他能這麼輕鬆地跑路,結果把趙雲、張飛這兩員狠將都依次笑了出來,最後笑到華容道關羽這一關,他再也笑不下去了,因為幾經衝殺,身邊的人都已不能再戰。程昱給他支招,說關羽「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義素著。您以前對他有恩,今天可以討個說法了。」曹操硬著頭皮,幫關公回憶當年在許昌的美好時光,接著又提起過關斬將的事(嘿嘿,總之就是你欠我人情債,今天到期了),非要向關羽討回這個人情。可嘆關公「只為當初恩義重,放開金鎖走蛟龍」,手一揮,把曹操放過去了。一個人在逃難的時候,居然沒有被突如其來的慘敗所擊倒、崩潰,反而還能笑得如此開郎,反映出曹操寬闊豁達的胸懷、笑傲沙場的氣度和敗不氣餒的意志,有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是奸雄的可愛之處。潼關關前,阿瞞哥苦戰犀利哥馬超,然而「錦馬超」的驍勇善戰出乎他的意料,兵敗被馬超緊追。追擊途中有人為了能清楚地辨別出阿瞞哥的方位,在後面大喊:「長鬍須的是曹操!」曹操怕目標明顯,毫不猶豫地掣刀把鬍子割了,鬍子斷掉可以再長,腦袋沒了誰給安裝?有人壞,繼續大喊:「短鬍子的是曹操!」真CAO了,誰這麼缺德!這也沒難住他,忙扯了塊棋角做成圍脖遮住鬍鬚,哈哈~~,接著跑。又有人喊:「穿紅袍的是曹操!」曹操聽到後急忙脫下袍子,扔掉繼續狂逃。如果再有人喊「穿保暖內衣的是曹操」,那他非裸奔不可。這個搞笑的人,在驚險緊張之餘善於調整心態從容面對現狀,在忙於王者追求的同時還不忘娛樂大眾。 30*誰最善於偷襲--甘寧 孫、曹兩家會兵合肥,甘寧請令要去劫曹營,向孫權展示一下個人才藝,彰顯他的突出能力,可不能讓人說:生活好了素質低啊,孫權欣然同意。劫營方式是僅率領一百名「敢死」隊員,以罕見的膽識與魄力,夜裡偷襲曹操大營,由甘寧親自帶隊,領導並組織策划了這起「恐怖」襲擊事件。士兵們都感到匪夷所思,曹操是何等人也,他的營誰敢劫,況且只有區區百人。甘寧一邊犒賞眾人,一邊向這一百名部下作戰前總動員:「今天夜裡,偶們就去敵營走一趟,看看能不能搞翻曹操這個滑頭,請大家滿飲一杯酒,然後努力向前!」眾人面面相覷,甘寧見狀,拔劍在手,怒喝:「偶作為大將,還8惜生命,你們還有什麼遲疑的類?」 戰士們見甘寧要玩兒命,都起身行禮:「願出死力,跟您一起沖撒。」 甘寧不愧為「偵察兵」中的佼佼者,悄悄接近敵寨,首先端掉觀察哨,率眾衝進大寨,直奔曹操營帳,想對主帥進行「斬首行動」。可曹操安防措施異常嚴密,躲在車帳圍成的掩體中攻不進去,甘寧就在大寨裡面左衝右突,縱橫馳騁(簡直是「駭客」入侵),所到之處無人敢擋,曹兵也不知道有多少人馬來襲,驚慌地自相擾亂。騷擾一番後甘寧收隊回到本寨,清點人數,竟無一人損傷。甘寧百騎劫魏營成為傳奇佳話,「逛」曹營簡直就象去商場Shopping(購物)一樣來去自由,名副其實的「近戰之王」。孫權一看,乖乖,這人8得了噯,人才難得,偶有儂就放心了哦。甘寧經過這次行動,充分證明了自身的價值和膽魄,無愧於東吳第一勇將的稱號。 31*誰的法紀最嚴明--曹操 俗話說「亂世用重典」,曹操對於這點體會頗深。曹操二十歲的時候,由司馬防(就是司馬懿的老爸)推舉,就任洛陽北部尉(相當於首都的區公安局長)一職。新官上任三把火,一到任他就嚴肅法紀,實行宵禁,並造五色大棒懸於城門,廣而告之「有犯禁者,皆棒殺之」。可偏偏當時的權貴宦官蹇碩的老叔,覺得自己有後台,沒當回事兒,持刀夜行(嚴打期間頂風違法)被抓,曹操不留情面依法懲處,這件事立刻上了當地的頭條新聞,轟動一時,聲威名震京城,治安狀況立刻有了好轉,「京城斂跡,不敢犯者。」雖然違反宵禁令就會被五彩棍打成五花肉,感覺有點過,但曹操秉公執法,不徇私情,維護了法律的尊嚴,用重刑震懾了動亂的時局,不負「治世之能臣」稱號。 征張綉行軍途中,正值麥熟季節,為保護農業生產,曹操遍諭各處:「凡過麥田,但有踐踏者,並皆斬首」,軍法甚嚴。可單單他騎的馬聽不懂規定,被田間飛起的鳥兒驚了一下,踐壞了一大塊麥田。曹操下不了台,這是執法犯法何以服眾,又不能把「絕影馬」殺了正法,奮然拔出「倚天劍」來,欲自行了結。郭嘉讀書多,忙上前說古來有「法不加於尊」的說法,您是有行政豁免權的,不用砍頭還是豁免了吧。曹操當然不會真去抹脖子,但也沒放過自己,割發代首以示懲罰(古代人對頭髮的重視程度不亞於身體的其它器官),於是乎三軍悚然,無不懍遵軍令,當地百姓望塵遮道相拜。倉亭之戰,是曹操和袁紹繼官渡一戰後所進行的最後一場戰役。此戰中,正是因為袁紹不施仁義重斂於民,很不得人心;曹操則號令三軍:如果誰敢違規擾民就按軍法從事。取得了寶貴的民心,得到廣泛支持。曹操此時似乎已經意識到過去多次屠城所帶來的嚴重危害,一味的殺伐會更加增強敵對一方軍民死戰的決心,必將築下大錯,所以他此時特別注重安撫民眾,嚴整軍隊的作風,從而徹底擊敗強大的袁紹軍隊,取得了一場全面的勝利。「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這是《論秦國滅》的作者賈誼給予歷代君王的治國信條,對於統治階級而言,應當將這句話作為至理名言,深刻領會,謹慎執政。32*誰最會審時度勢--賈詡 此君被時人稱為「毒士」,奇謀百出,算無遺策。早年明珠暗投,先是在董卓處討生活,董卓死後,手下李傕、郭汜等人惶惶如喪家犬,想各自逃竄,被賈詡勸住,慫恿李催等廝禍亂京師,一時間搞的京城腥風血雨,朝野大亂。賈詡這種以求自保的做法,實屬禍國殃民,裴松之為《三國志》作註解時,痛批賈詡出的這個餿主意,「詡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亂,未有如此之甚。」後來賈詡想明白了,不能再胡鬧下去了,又為朝廷驅除李傕、郭汜這兩個亂國逆賊出過一些力。眼看這個爛攤子沒法收拾,賈詡便跑到段煨那裡避亂,投靠段煨期間,他分析了一下形式,覺得段煨不容他,待在這裡不可靠 ,唯張綉無謀,又缺少謀士,遂去相投,所謂「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張繡的確對他是言聽計從。至群雄並起,張綉面臨「破產」,眼看要被人兼并了,在決定加盟袁紹還是曹操時,賈詡審時度勢建議張綉選擇投降曹操。賈詡眼光是正確的,袁紹當時勢大,不見得能善待他們,而且這個人問題多多;曹操事業正處於上升期,急於兼并搞資產重組,發展壯大隊伍,如果依靠了曹操,一定會受到重視。果然曹操非常歡迎張綉加入團隊,十分感激賈詡為張綉作出的選擇,又愛惜他的才能,因此待之為上賓。在臨危避禍方面,賈詡堪稱高手,《三國志?魏書?賈詡傳》曰:「權以濟事,咸此類也」。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戰役中勝袁紹、建安十六年(211年)潼關用反間計破西涼馬超、韓遂,皆有賈詡之謀。曹操佔領荊州後,想乘機順江東下一舉拿下孫權,被賈詡勸阻,說應該安撫百姓等待時機,曹操不從,結果在赤壁之戰中大敗而歸。在曹氏兄弟王位爭奪戰中,賈詡經過技術分析,果斷選擇支持曹丕繼承王位,並獲得成功。賈詡認為自己非曹操舊臣,卻謀略深遠,怕曹操猜嫌,於是採取低調自保的策略,閉門少出,不與別人私下交往,子女也不攀結權貴。一直到曹丕篡位,廢掉漢獻帝,賈詡本人也因有功而官封太尉、魏壽亭侯。賈詡活了七十七歲壽終正寢(屬於正常死亡)。他在洞察人性,縱觀大勢方面確有過人之處,名副其實的「智者」,但在忠於漢室的問題上,比起荀彧、荀攸等人,他僅是一勢利之人而已。33*最可惜的英年早逝的人--郭嘉 公元196年,27歲的郭嘉受到荀彧推薦來見曹操(出山年齡和諸葛亮差不多),曹操大喜十里相迎,接回營寨暢談天下大事。郭嘉明確指出,趁袁紹攻擊公孫瓚之時先消滅呂布,因為呂布始終是心腹大患,隨時可能對曹軍側翼發動進攻。而且郭嘉又對謀士的定義作了闡釋:戰爭的風險是難以預測的,不會事先部署好一成不變,熟讀兵法只是入門的基礎知識,軍事的勝負需要謀士運用韜略駕馭戰場變化。曹操聽完郭嘉的分析說道:「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 郭嘉離開營帳後,也欣喜地說:「真吾主也。」這次會面的重要性不亞於後來的「隆中對」。從此,郭嘉追隨曹操十一年,出謀劃策,屢建奇勛,然而天妒英才,他卻在北伐中原途中不幸染上重病,過早地逝去了。對於曹操而言,他是才華橫溢,英年早喪的當世俊傑,郭嘉的作用實在太大了,四方征戰屢獻奇謀,成為曹操的股肱之臣,難怪赤壁兵敗後,曹操痛哭郭嘉,認為如果有他在身邊,也不至於遭到如此的慘敗。曹操與袁紹並立時,紹強而操弱,曹操對自己的實力心存顧忌,擔心自己不是袁紹的對手。郭嘉慷慨陳詞,為曹操全面分析了袁紹有十敗而曹操有十勝的理由: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紹以逆動,公以順率,此義勝也;桓、靈以來,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公以猛糾,此治勝也;紹外寬內忌,所任多親戚,公外簡內明,用人惟才,此度勝也;紹多謀少決,公得策輒行,此謀勝也;紹專收名譽,公以至誠待人,此德勝也;紹恤近忽遠,公慮無不周,此仁勝也;紹聽讒惑亂,公浸潤不行,此明勝也;紹是非混淆,公法度嚴明,此文勝也;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此武勝也。聽了郭嘉一番的精彩講解,曹操如同在黑夜裡看見了曙光,信心驟增,最終以少勝多,徹底打敗了袁紹。小霸王孫策霸氣十足,縱橫江東所向披靡,打下一片江山,曹操也拿這位將門虎子沒辦法,感嘆「獅兒難與爭峰」。官渡之戰相持的時候,曹操怕孫策乘機來攻,然而郭嘉認為沒必要分兵去防守他,因為他剛剛平定江東,所殺豪強太多,必然會有麻煩,對孫策的評價是:「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他日必死於小人之手。」後來孫策果然遇害應驗此話。只是學識才華出眾的郭嘉只會給別人「算命」,卻沒給自己算,忽略了身體鍛煉,導致肌體抵抗力下降(關鍵是沒有補鈣),英年早逝,在三國的歷史舞台上失去了更多的表現機會。 郭嘉遺計平遼東是他的謝幕之作。曹操戰敗袁紹後,尚有袁熙、袁尚未除,二人逃到遼東,投奔了公孫康。而那時北方遼東的公孫康還沒有平定,一時間極難攻克,曹操千里遠征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郭嘉在病榻上寫信給曹操,告訴他使用緩兵之計,不要把公孫康逼得太緊,攻得太急他們就會抱團兒聯手抵抗;如果不去逼迫他們,那他們必將內訌互相爭鬥,到時候遼東一舉可定。曹操遵照他的來信按兵不動,「隔岸觀火」專等好消息,果然不出所料,袁氏兄弟見曹操沒來侵犯,就想除掉公孫康佔領遼東地區。公孫康自身受到了威脅(哎呀媽呀,這倆小子想跟我唱反客為主「二人轉」咋地,削他!)率先殺掉了二袁,遣使來降。曹軍沒費一兵一卒便除掉強敵,「不戰而屈人之兵」收服了遼東,郭嘉謀略之深,運用兵法之妙,不得不讓人嘆服。

34*最可笑的遺言--董卓在臨死之前所說的最後一句話 鳳儀亭中呂布與貂禪偷偷幽會,卿卿我我正膩歪著呢,正好讓董卓撞見,你呂布小兒敢給義父我戴綠帽子,簡直十惡不赦,當即勃然大怒,拿著呂布的方天畫戟當標槍扔(現代田徑比賽標槍項目,估計就是從那時興起的),擲向逃跑的呂布。李儒把董卓攔下,勸他不要為一女子而失去心腹猛將,還是以天下為重。董卓也感到事態的嚴重性,就和貂禪商議,想把貂禪賜與呂布。貂禪見美人連環計要失敗,使出了殺手鐧—美色誘惑外加自殺威脅,天仙美眉嬌好的容貌和優雅的體態散發出誘人的魅力,令這匹色狼難以抗拒(唉,怎麼說呂布也得叫你義媽啊!不能給他),董卓經不住色誘,捨不得美人,帶著貂蟬到郿塢渡蜜月去了。王允見矛盾已經激化,時機成熟,就勸服呂布為國除奸,欲將董卓騙回來幹掉,於是虛擬一道假聖旨,派李肅去傳旨,宣董卓回宮接受皇帝禪位。董卓奉詔欣然回京,在回來的路上車折輪,馬斷轡,還有道士、兒歌等提示不利。由於出現種種不祥的懸疑事件,董卓也納悶,問李肅這是怎麼個意思啊?李肅就瞎掰說這些都是好現象,預示您要棄舊換新,乘坐玉輦金鞍了等等,董卓喜而信其言(沒有文化真可怕)。車輦剛到北宮門,王允便招呼武士動手,董卓手臂受傷墜車,大呼:「吾兒奉先何在?」這時侯想起人家來了。呂布一聽,喔找我呢,隨即大喝一聲,「奉旨討賊!」手起一戟刺殺董卓,就這樣惡賊在一聲深情呼喚過後,被他的乾兒呂布給宰了。35*最不甘心的遺言—「既生瑜,何生亮。」 身為大都督,以周瑜對諸葛亮的了解,完全有理由、有必要剷除他,或許我們會認為周瑜在對待諸葛亮的問題上心胸狹窄,不能容物,其實不然:歷史上的周瑜胸襟廣闊,氣度寬宏。長坂坡劉備慘敗,諸葛亮憑著三寸不爛之舌遊說東吳,陳述利害,講明利弊,說動孫權派兵抗擊曹操,戰爭成本極低。戰後劉備集團迅速佔領了曹軍撤出的荊州三郡,南部荊州地區幾乎盡歸其有。而這一切,都是諸葛亮全面謀劃的結果,事實證明正是劉備請出諸葛亮輔佐,才會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之前則是一事無成,對江東集團而言不能不說諸葛亮就是他們未來最大的威脅和後患。 周瑜早就看出這位卧龍先生非等閑之輩,他十分明白一個好的謀士在戰爭中的作用,真正不能容忍的是對江東不利的人和事。他想謀害諸葛亮不是因為疾賢妒能,也不是性格不合,更沒有個人恩怨,大家各為其主,周瑜所憂慮的是諸葛亮日後必成為江東勁敵,嚴重影響本集團的利益,後患無窮。施美人計是在無法要回荊州而且又不能失和的情況下,不得已出此下策;他處心積慮數次謀取荊州未果,氣得吐血,不僅僅是因為他計不如人而氣惱導致的箭傷發作,這裡面更主要的還是他殷殷憂君、勤政的那份情懷。「既生瑜,何生亮」的臨終哀嘆,道出了周瑜對未能盡職盡忠的無限遺憾和心有不甘,當然也包含因為有諸葛亮這樣的對手而感到生不逢時,壯志未酬的周瑜發出的這句感慨是何其的無奈和悲涼。

推薦閱讀:

以八千擊敗十萬人,橫掃三國的大唐戰神,卻在隋唐演義被黑的最慘
 一張長圖看完三國曆年紛爭
《假三國》:同為道義,太史慈出力,劉備撿便宜
三國志卷 劉繇太史慈士燮傳
壯哉,雲長公!武聖的謝幕之戰

TAG: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