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頒布以後,語文教學改革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任何改革都會帶來陣痛,在實施新課標「關於課外讀物的建議」中。我們的語文教師產生了許許多多的閑惑:在引導學生閱讀文學經典名著的同時,作為教師,如何提高自身的閱讀修養,以適應新課標課外閱讀的要求,當好學生課外文學經典閱讀的「守門人」和「推動者」呢?筆者結合閱讀實踐談點粗淺體會,權作引玉之磚。 語文教師首先要加強閱讀意識 陶冶了一代代人精神的文學經典名著,是人類文化的瑰寶。對中學生來說,閱讀經典名著,接受文化傳承無疑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當前中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的興趣並不那麼濃厚。這與語文教師引導有關。要改變這種狀況,作為語文教師,可以做而且應該做的是首先加強自身的閱讀意識,成為一個勤讀文學名著的人。 但是,願意去啃文學名著的教師已經越來越少了,名著逐漸被淡忘從而疏遠教師的生活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從一系列調查報告來看,教師的文學名著閱讀確實存在隱憂。原因有:教學任務繁重,工作壓力大,時間緊;繁多的進修和培訓讓人不知所措。最根本的原因乃是應試評價體系造成的急功近利思想。他們被應試教育機器磨平了稜角,很少有自己喜歡的作家和作品。有多少教師知道最新的諾貝爾文學獎、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得主是誰以及其作品怎樣?有多少教師大學畢業後就和中學語文教科書外的書籍永遠說了再見?有多少教師甚至連本專業的雜誌、著作都不看,眼中只有練習與考試?專業書尚且如此,遑論名著了。 長期以來人們只意識到教師這個職業「教」的社會職責,卻忽略了他們「學」的重要件。似乎讓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教師指導、監督學生閱讀的合理性,卻從來沒有質疑過教師自身的閱讀狀況。閱讀,是對教師偽基本要求。「養其根以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非閱讀不能使教師充盈自己的思想。假如教師自己不博覽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沒有豐富的閱讀實踐,自身的閱讀素養不提高,卻要求學牛不折不扣地閱讀新課標推薦的名著,那麼我們可曾想 過,當學生因閱讀而大踏步前進時,讓一個除了教材、教參什麼也不看的教師去指導學生閱讀,這跟讓一個笨嘴拙舌的人去培養雄辯的演說家有什麼兩樣呢?不閱讀的教師的語文課堂怎能有思接千載的機智,神采飛揚的瀟洒?自我解讀文本的能力怎能提升?如何能閃現文學光彩?又如何能豐富自己的心靈,並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
新課標特別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強調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語文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關鍵就在於語文教師自身的學養、自身的文化積澱。於漪老師說得多好:「語文教育質量說到底是語文教師的質量」, 「要提高語文教師修養的方法和途徑就是要讀書,語文教師應該把閱讀和寫作視為自己生命的體現形式」。也正如赫爾岑所說:「不去讀書的人,不可能有什麼真正的教養,同時也不可能有什麼鑒別力。」 要改善中學生課外閱讀的癥結,王富仁教授認為:「前提是提高教師自由閱讀的積極性。如果教師的興趣、精力只集中在升學率上,那無論怎樣努力去引導,都無益於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所以關鍵不在於教師怎樣做,首要的是端正觀念。」「在我看來,一個合格的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文學讀者,是一個懂得欣賞文學的人,一個能夠不斷提升自己文化視野和精神素質,從而不斷影響學生的學習者。」一言以蔽之:作為學生課外文學名著閱讀「守門人」和「推動者」的教師,關鍵是要端正認識.提高自己的閱讀修養。 語文教師一定要有版本意識 文學名著是提高文學素養、理解世界文明進程最好的老師。但是目前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出版市場,有些不可靠的版本、低劣的翻譯、不入流的選本,在潛移默化中誤導廣大師生,使他們無法體味到經典名著雋永的魅力所在。於是,這就對師生們在購買和閱讀經典名著時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選版本。 然而,對於名著版本的選擇實在是一件需要瞪大眼睛甄別的事情。讓人痛惜的是,許多師生都沒有版本意識,尤其學生,老師讓讀名著,就隨便抓一本看看,也不管版本適不適合自己閱讀。實際上,一些中國古典和現代作家的經典名著存在版本問題,外國文學名著的譯本存在的問題不少。因此,這給多數師生的選擇帶來了困惑。面對浩大的文學盛宴,筆者通過四年的閱讀教學實踐和向專家學者、翻譯家討教,選擇推薦以下經典名著版本、注本、譯本,僅供參考。 1.中國文學經典名著 曹雪芹《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12月北京第2版。據中央電視台報道,目前在書市上《紅樓夢》的版本已多達上百種,分為脂本和程高本兩個系列,脂本和程高本的差距很大。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以最早或最為通行的刻本為底本,校點、注釋基本彙集了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價格合理。應首選由馮其庸等3人作校、注的修訂新版本。 茅盾《子夜》,1933年上海開明書店版。在《子夜》諸版本中最重要的版本是初版本和修訂本(195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修訂本在初版本基礎上改動600餘處。修改主要在性內容和革命(者)及農民、工人的敘述方面。修訂本的出現是作者對新的禁忌的一種迴避。一些人貶低《子夜》,所依據的卻往往是其修訂本。 巴金《家》,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版。《家》版本演變之複雜,修改次數之多,可為新文學作品之最。1986年收人人民文學出版社《巴金全集》第一卷中的《家》為定本。定本在初版本基礎上共修改14000多處。《家》的版本變遷有藝術質量的提升,但讀者也不難看出作者所受的外界壓力。 老舍《駱駝樣子》,1939年3月上海人間書屋版。1955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駱駝樣子》的修訂本。修訂本較之初版本有90餘處修改,對性的內容、阮明的故事、樣子的墮落等幾乎刪盡。《駱駝樣子》修訂本的修改幾乎不是藝術上的改進,是作者應對新的歷史語境與自我檢討的結果。
曹禺《雷雨》,1949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版。《雷雨》有初版本和不斷的修訂本。30年代的《雷雨》有結尾,解放後曾刪去,劇中人物魯大海由煤礦工人變為革命者,與生父資本家周朴園進行誓不兩立的階級鬥爭。應選擇初版本。 錢鍾書《圍城》,1985年8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第4次印刷(定本)。定本在初版本的基礎上修改1470多處。有對與「性」相關的敘述、比喻、用典的修改,更多的是字、詞方面的修改。《圍城》修改不像其他中國現代文學名著經典那樣受政治環境和意識形態的影響,其版本的變遷真正體現了一部名著的成長。80年代以後,國內外的《圍城》批評幾乎是一片讚美聲,這與它不斷修改不無關係。 清末張之洞主張「讀書宜求善本」,葉聖陶在與朱自清合著的《略讀指導舉隅》的「前言」中,強調閱讀指導的第一步就是「版本指導」。中國文學名著經典版次多,令人難以擇「善」而從。一般的做法應認定其初版本。魯迅先生本人編選《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時,往往採用作者的初刊本。他說:「因為我覺得加了修飾之後,也未必一定比質樸的初稿好。」 2.外國文學經典名著 閱讀外國文學名著有兩種方式,一是直接閱讀原文,二是閱讀譯作。對於絕大多數語文教師和學生來說,閱讀外國文學名著只能依賴譯本。於是譯音的水平、譯作的優劣,會相當程度的決定師生們對文本的把握、解讀和判斷。怎樣選擇優秀的翻譯作品顯得尤為重要。 現在文學翻譯現狀堪憂,圖書市場浮華無序,像《巴黎聖母院》、 《紅與黑》、 《基督山伯爵》、 《呼嘯山莊》、《簡·愛》、 《復活》等等,版本之多簡直令人眼花繚亂。 當然,嚴肅、認真、高品味、高質量的文學復譯,是文學翻譯事業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正如南京大學外語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許鈞先生所說:「文學復譯是一種文化積累,前譯與後譯不應該是一種對立的關係,而應該是一種互補的關係,是一種繼承與拓展的關係。」但是,廣大師生面對同一名著好幾個版本的局面,不免茫然。以下推薦好的譯本: 《安徒生童話》,葉君健譯,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紀念安徒生誕生200周年紀念版」)。譯本被譽為當今世界上兩個最好的譯本之一,並榮獲丹麥女王頒發的「丹麥國旗勳章」。這是全世界《安徒生童話》眾多譯者中惟一獲此殊榮的。 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梅益譯,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1995年10月第5版。目前在我國已出版有二十多種譯本,但人們常說的「影響了我國幾代人」的主要是指梅益本,此譯本經過了一個「千錘百鍊」的校訂加工過程,最後一次校訂是1995年進行的。 塞萬提斯《堂·吉河德》,楊絳譯,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1998年5月第2版,或董燕生譯,浙江文藝出版社1995年6月第1版。《堂·吉河德》譯本多達17個(1997年統計),楊繹先生譯的《堂·吉河德》曾獲西班牙國王頒發的「智慧國王阿方索十世勳章」。北京外國語大學博士生導師、我國西班牙語教科書編寫者之一、西語界公認的西班牙語專家董燕生教授的譯本榮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文學翻譯彩虹獎。中央編譯局副局長、西班牙、葡萄牙、拉美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尹承東認為:「董教授的譯本不能說是十全十美的,但上下左右全面衡量起來,我認為至今是最好的中文譯本,至少是最忠實的譯本。」
雨果《巴黎聖母院》,施康強,張新木譯,南京譯林出版社,1995年版。《巴黎聖母院》早在1923年就翻譯成了中文,此後,陳敬容、管震湖、陳宗寶、潘麗珍、施康強、李玉民、羅園林、羅仁攜等都作過全譯。施康強,中央編譯局譯審。現在,人民文學出版社請他在重譯《巴黎聖母院》。 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台》,張冠堯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張冠堯生前為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兼加拿大研究小心主任,榮任中國加拿大研究會會長,北大「才子」,是一位知識淵博,能適應多種題材和風格的翻譯家,中法文皆極佳。 巴爾扎克《高老頭》,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傅雷譯,安徽人民出版社。傅雷是翻譯法國文學的泰斗,他以卷帙浩繁、技藝精湛的譯品而在中國堪稱一兩個世紀也難得出現一兩位的翻譯巨匠。譯筆傳神,翻譯態度嚴謹。除了他,還有誰能同時兼備對音樂和文學等領域集大成的造詣?其全部譯作,經家屬編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編成《傅雷譯文集》。傅雷譯本版權早已不在人民文學出版社,令人遺憾。 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復活》,《安娜·卡列尼娜》,草嬰或周揚、謝素台譯本,上海譯文出版社1989年8月版或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版。草嬰本準確、嚴謹。譯者曾獲得蘇聯文學最高獎——「高爾基文學獎」。周揚、謝素台譯本是從英語轉譯過來,但文采斐然,又經著名俄文翻譯家蔣路全面校訂。周揚曾寫信給予熱情讚揚。《復活》,汝龍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10月第l版。後來的譯本無出其右者。 海明威《老人與海》,趙少偉或吳勞譯本,灕江出版社,1987年7月第1版,或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年版,上海譯文出版社擁有海明威《老人與海》獨家版權;趙少偉譯本準確地傳達了原作的蒼老、憐憫、精確、耐心和堅硬的哀傷,仍不失海明威一貫的精練、冷硬和遒勁。 普希金《普希金詩選》《葉甫蓋尼·奧涅金》,《普希金詩選》,盧永選編,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葉甫蓋尼·奧涅金》,智量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1月新版。譯本把原作的格律特點「奧涅金詩節」表現出來了。俄羅斯國政府文化部曾向譯者頒發了普希金紀念章和感謝狀。 《泰戈爾詩選》,冰心譯,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譯音用優美流暢的譯文體現出原汁原味的名著風格。 莎土比亞《哈姆萊特》,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4月第2版。較之所有別的譯本.朱譯莎劇的辭彙量是最大的,這與莎劇中獨一無二的大辭彙量十分吻合。朱生豪用優美典雅的漢語形式來表達莎士比亞戲劇的靈魂,以自然的聲音貫穿於詩歌創作和譯莎實踐中,保持了詩魂和神韻,達到了翻譯莎士比亞作品的最高境界,譯文之精妙至今無與匹敵。 司湯達《紅與黑》,羅新璋或郭宏安譯本。《紅與黑》是復譯最多的之一。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年郝運譯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年聞家駟譯本、張冠堯譯本、湖南文藝出版社1993年許淵沖譯本、譯林出版社1993年郭宏安譯本和浙江文藝出版社2004年羅新璋新譯本。圍繞《紅與黑》的翻譯,學界和譯界展開了一場大討論,一時使它的翻譯景觀十分熱鬧。 荷馬詩史《伊利亞特》,羅念生、王煥生譯,人民文學出版計1994年版。1999年榮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
但丁《神曲》,田德望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神曲》涉及十分廣泛的知識,許多典故、術語很生疏,閱讀時必須藉助於註解譯本首次從義大利語直接譯成漢語,譯文優良,注釋譯密,榮獲第六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第三屆魯迅文學翻譯獎。 歌德《浮土德》,董問樵譯,復旦大學出版社1982年版。《浮士德》國內流行的主要版本先後有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版,郭沫若譯,1978年重印。上海譯文出版社1982年版,錢春綺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3年版,董問樵譯。樊修章翻譯、譯林出版社1993年版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版,《歌德文集第一卷·浮士德》,綠原譯。它們各有千秋,董問樵的譯本通俗易懂。譯文曉暢而又不失文采,對原文忠實而又富於民族特色。且對書中眾多的象徵意義如何解釋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雨果《悲慘世界》,李丹、方於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1983年版。比較忠實於原文、在讀者中影響最大的全譯本是內留法學者李丹、方於夫婦用長達半個世紀的心血譯竟的。近些年又先後出版了多種復譯本,譯音有李玉民、州長治、潘麗珍和鄭克魯等。李玉民譯本,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版,鄭克魯的譯本,上海譯文出版社2003年版,都是優秀的新譯本。 福樓拜《包法利夫人》,李健吾的譯本最為傳神。但該譯本由於問世較早,某些語言與當代語言習慣有一定的距離。於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與李健吾的家人(版權繼承人)研究,決定由出版社編輯負責核校,不要重新編輯加工、由李先生的女兒李維永審閱認定。這樣產生的新本子,既保持了李健吾先生譯文的原貌,又消弭了原譯文中的若干小疵點,算得上是「一流的選題,一流的翻譯,一流的編輯」了。上海譯文出版社周克希的譯本也不錯。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馬佐夫兄弟》,影響較大的有耿濟之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藏仲倫譯,南京譯林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目前,外國文學學會副會長、前任上海翻譯家協會會長、復旦大學夏仲翼教授應河北教育出版社之邀,全力以赴正在重譯《卡拉馬佐夫兄弟》。幾個版本的區別主要在於注釋的詳略。 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吳健恆譯,雲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由雲南人民出版社與中國西葡拉美文學研究會合作推出,《百年孤獨》的第一個中譯版於1984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黃錦炎等譯。此後又有兩個不同的中譯本面世,分別為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高長榮譯)和雲南人民出版社(吳健恆譯)。吳健恆譯本是全譯本,沒有刪節。 川端康成《雪國》,高慧勤(筆名艾蓮)譯,灕江出版社1985初版或人民日報出版社2000年8月版。以人民日報出版社版本(艾蓮譯)為最佳。她是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河北教育出版社的川端文集的主編。譯本真實完整,不斷修訂,語言優美。 此外,吳鈞燮譯的《簡愛》、楊苡譯的《呼嘯山莊》、石永禮譯的《雙城記》、張谷若譯的《德伯家的苔絲》(修訂本)、趙蘿蕤譯的《荒原》、鄭克魯譯的《茶花女》、李玉民譯的《基度山伯爵》(人民文學出版社即將出版)、李文俊譯的《喧嘩與騷動》、施咸榮譯的《等待戈多》、金人譯的《靜靜的頓河》(賈剛校訂,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年版)、豐子愷譯的《源氏物語》、 季羨林譯的《沙恭達羅》、納訓譯的《一千零一夜》等等,譯者都是譯界前輩,是名家,他們的譯品是可以信賴的。閱讀名著不但要熟知名著的譯者名,還要選擇出版社,如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擁有《圍城》等現當代作品的獨家版享有權;外國名著出版「時勢造英雄」,人文社和譯文社重振雄風,譯林社難稱老大,河北教育出版社已成磐石之固,北京燕山出版社也突顯崛起。有規模成系統地出版外國文學名著,此五家值得信賴。 語文教師肩負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使命,一定要有「版本意識」,要善於選擇好的版本、好的注本、好的譯本。教師只有具備深厚的閱讀修養,才能根據新課標的閱讀教學需要和本校藏書情況正確地指導學生閱讀優秀版本,或指導學生自行選擇版本,這樣,學生的課外閱讀文學名著活動就一定會走上健康、有序和高效的軌道。 語文教師還要有文學史意識
新課程標準「關於課外讀物的建議」推薦的文學作品。都是文學史上的經典作品。可見,新課標的制定,融入了文學史的眼光.並將文學史研究的變化帶進了課外閱讀書目,如推薦沈從文的《邊城》,反映了近年來現代文學史研究對那些偏重於藝術追求,而對現實需要回應並不及時或態度暖昧的非主流作家的作品的重視和推崇,呈現其應有的歷史地位。這種變化,淡化意識形態色彩,為更多具有相當文學價值的作家作品進入中學生的視野開闢了道路,賦予了課外閱讀一個多元文化場景。學生通過對不同時期的作家作品的閱讀,粗略地了解了由文學作品串連起來的文學史。顯然,新課標將課外閱讀納入文學史的維度。而文學史需要對作品和作家進行分析與論述,並根據這些分析和論述呈現出文學衍變過程和發展面貌。這就要求我們指導教師具有更多的文學史意識,應當加強自身的素養,通過自身文學史知識的豐富來開拓學生的視野,通過自身分析和鑒賞文學作品能力的提高來正確指導學生的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然而,許多教師自進入教師角色之後,心中很少有人文學史線索是清晰的,讀大學時只是將老師的授課筆記背熟混個好分數,極少有人將「文學史」的課本從頭到尾認真閱讀一遍的,現在他們的知識僅停留在大學時的知識閾內,已經失去了關心文學發展、文學現象的興趣,對文學研究的進展信息不敏。他們在指導學生對文學經典名著解讀時,習慣於現成的結論,漠視學術界最新研究成果,還仍以大學讀過的文學史教材為依據。因此,教師要提高自身的閱讀修養,就要有良好的文學史意識,要扎紮實實地讀幾部中外文學史,更新文學史觀念,以新的文學史觀重新詮釋文學經典名著,從而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能進行的個性化解讀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那麼,有哪些值得認真讀的文學史新著呢? (一)中國文學史著作 1.《中國文學史》(四卷本,2005年第2版),北京大學袁行霈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是「九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九五」國家級重點教材、教育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教育部高教司組織編寫。2000年獲得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特等獎,2001年獲得第五屆國家圖書獎,2002年又獲得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此書集合了多所高等學校的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的學者編纂而成。本書從中國古代文化的演進中來 描述中國文學發展的過程,對中國古代文學現象的闡釋和對古代文學作品的藝術成就的分析也多有創見。此書是企圖打破五十年代以來的中國文學史模式而探尋新路的著作,是教育部的重點推薦教材。 2.《中國現代文學史1917—2000》(上下冊),朱棟霖主編,「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推薦教材。 3.《中國現代文學史》,程光偉等編,教育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教育部推薦教材。 4.《20世紀中國文學史》,黃修已主編,教育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年新版,教育部推薦教材。 5.《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陳思和主編,「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本書力求做到以點帶面,即通過若干作品的重點描述來顯示文學的趨勢,著重探尋1949年以來的在當時未能正式出版(發表)的文學作品(即書中所謂的「潛在寫作」),指出其意義和價值。對「民間文化形態」、「民間隱形結構」、「民間的理想主義」的強調,也是本書獨具的特色。該書是教育部推薦教材,2002年獲得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 6.《中國當代文學史》,王慶生主編,教育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推薦教材。 7.《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嚴家炎主編,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教育部高教司組織編寫。該教材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已經醞釀,國家教委(教育部)高教司曾委託嚴家炎先生主持編寫了《中國現代文學史教學大綱》,擬打算編寫《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以推動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的教學改革,因二十世紀尚未過去,此項工作也就擱置下來了。經過一段較長時期的理論與實踐上的探索,直到新世紀悄然過去幾年,在這樣的背景與積累下,嚴先生主編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作為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重中之重」之一,應運而生。該教材在北京大學著名教授嚴家炎的主持下,組織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專家學者構成的強強聯合的編寫隊伍。陳思和、程光煒等8人參加了編寫工作。時代呼喚繼往開來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大氣之作,嚴先生主編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即是對這一呼喚的回應。高等教育出版社即將出版。
(二)外國文學史著作 1.新編《歐洲文學史》(1—3卷),李賦寧任總主編,劉意青教授等任分卷主編,商務印書館,1999年11月第1版。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八五」重點項目,參加編寫的兄弟院校專家、學者達90位之多,該書的時間跨度、所涉及的國別範圍是我國外國文學史中最完備的一部,與現有的外國文學史相比,有較大的突破,代表了我國外國文學研究的最高水平。榮獲第六屆國家圖書獎文學類提名獎、第六屆全國外國文學圖書獎一等獎、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2.《外國文學史》(上下冊),鄭克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版。教育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教育部高教司組織編寫。獲普通高等教育優秀教材二等獎。教育部推薦教材。 「文學史的過去因現在而改變,正如現在為過去所指引。」大詩人艾略特這一精闢的論斷。強調了文學史修繕的必要性,文學史的現時性,以及文學史傳統對現時的引導意義。同樣,新課標下的教師的文學史知識理應更新,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閱讀。 文學作品的意義在歷代讀者和社會閱讀中產生,語文老師應該了解文學作品在它「出生」以後的評價遭遇,積累文學批評史的知識,把握作品進行審美的嬗變史,可讀《新編外國文學史——多維視野中的外國文學名著》,章安棋、梁坤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即將出版。 面對新課標下的課外閱讀現狀,作為學生課外文學經典閱讀的指導者,語文教師亟待閱讀修養的提高,這其中,培養自己具備良好的閱讀意識是關鍵。讓我們努力成為精神世界的的美食家,把新課標「關於課外讀物的建議」開列出的中外文學經典菜單變成美味可餐的盛宴,奉獻給最廣大的中學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