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比利 · 林恩的中場戰事》沒有獲得奧斯卡提名?

知乎日報註: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我們選了兩條角度不同但同樣精彩的回答。關於奧斯卡、李安和中西視角,也歡迎你聊聊自己的看法。

五指毛,惑

因為政治原因沒有得到提名,這個原因當然是存在的,至於比例多大是另一個問題。

IMDB 有具體的年齡層和性別評分統計,可以看看觀眾對伊戰和阿富汗戰爭題材電影的評價,上圖

《獅入羊口》

《拒絕再戰》

《節選修訂》

《兄弟》

《決戰以拉谷》

《殺戮一代》

《拆彈部隊》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至於越戰,二戰題材就不比較了,每一代觀眾和每一場戰爭的立場都不一樣,不同年代政府對待它們的宣傳口徑也不一樣。

可以看出來,這裡面明顯渲染反戰情緒(戰爭創傷,政府罪行等)的影視作品,比如《節選修訂》(故事原型被成為伊戰版的美萊村屠殺),非美觀眾的打分就明顯比美國觀眾高,差距高達 2 分,其他的比如《拒絕再戰》、《兄弟》、《比利林恩》、《獅入羊口》,也都是非美觀眾打分會更高;雖然本質上反戰但在表現手法上立場模糊(雖然立場指向美國政府,但是也渲染軍人的勇猛和戰爭英雄形象)的《拆彈部隊》和《殺戮一代》則美國觀眾打分高於非美觀眾。比較奇怪的是反戰立場明顯的《決戰以拉谷》,國內評分竟然比國外高,不知道是不是切入角度的原因,描寫老一輩軍人被現實(伊戰軍人的精神面貌)洗三觀,也許引起了更多美國人的共鳴?

不過,IMDB 的分數畢竟是觀眾打出來的,觀眾的打分能否代表電影的藝術價值呢?這當然是不全面的,不過這是越扯越複雜的問題,就不展開了。

通過這一系列分數可以得出一些小結論,以美國片為調查範圍,帶有明顯反戰色彩的戰爭片,通常女性打分和男性打分的差距會縮小甚至反超,而一般的渲染英雄主義的戰爭片,通常男性打分會高於女性。而以伊戰和阿富汗戰爭題材為統計對象時,這些代表作中,反戰情緒明顯的電影,非美國觀眾打分通常會高於美國觀眾,畢竟是美國人的奧斯卡,對待比利林恩當然會因為立場而削減印象分。

至於比利林恩在藝術上是否夠得上奧斯卡的問題,就比較複雜了,我個人認為這部片子在主題上其實並無太多新意,在 07-09 年,奧巴馬上台前後,美國國內叫停兩場反恐戰爭呼聲強烈,有一大批反戰題材電影誕生,另外包括《父輩的旗幟》也以差不多的模式探討過類似的主題,甚至那幾年的美劇《太平洋戰爭》都有瓜島戰爭巴斯隆作為戰爭英雄回國推銷戰爭債券,後來出於內疚重返戰場在硫磺島戰役陣亡的情節,對於參加過無數場大大小小現代戰爭的美國人來說,類似的東西也在文藝作品中出現過很多,所以看完那一堆片子會覺得很多情節都有似曾相識之感。

但評獎畢竟得看對手,今年作為奧斯卡小年中的小年……很多部提名甚至得獎的片子我也沒覺得比《比》好到哪兒去……

李安畢竟瘦死駱駝比馬大,在這部電影里他也拍出了超出一般尋常反戰電影的新角度,只是這個角度「新」到什麼程度……畢竟不同觀眾的觀影經驗不一樣,也就不強求觀點統一了。

在 120 幀 4K3D 這種新的電影技術手段基礎上,李安還是進行了一些很有價值的新的電影語言挖掘,如果沒看過 120 幀 4K3D 的朋友,可能無法完全領略這部電影的魅力。

中國有沒有觀眾因為他是「李安」而情不自禁加了情懷分,我相信也有這個因素吧,其他答案提過,我也就不贅述。

黑則明,電影留學生。公眾號:電影沙漠。真愛電影的人相互取暖的小沙漠。

因為只有在中國人這裡,李安才是批不得的。

這句話不僅有讓我被噴成篩子的危險,甚至我自己,作為一個資深李安粉絲,都有種自絕於人民的衝動。

其實李安既是中國電影最大的一碗毒雞湯,也是最華麗的一塊遮羞布。你們不願意說破沒關係,但是裝作不知道,那就是你們的不對了。

不知各位是否還記得,早在差不多一年前,甚至四五個月前,《比例林恩漫長的中場休息》還是國人心目中沖奧的種子選手。現在有幾個人還記得這部電影?有誰還有興趣掰著手指把那個略顯拗口的片語「3D,4K,120 幀」說出來或者敲出來,以證明這是多麼了不起的突破?連詹姆斯卡梅隆、霍比特人都默默無語兩行淚的成就?

這部電影在除了中國以外的地方,口碑票房雙雙撲街。奧斯卡無懸念零提名。這當然沒什麼,好電影未必需要得到奧斯卡的青睞。奧斯卡也僅僅就是個奧斯卡而已,很多大師還真不把它放在眼裡。這麼多年來,奧斯卡的遺珠要遠比那幾十部獲獎影片多得多。

這本來不是一個問題。但是放到李安身上,卻是一個不成問題的問題。因為李安的個人標籤,他的封神之路,他之於國內影迷所體現出的秒殺包括張藝謀陳凱歌在內所有土著導演的所向披靡,幾乎是他的奧斯卡最佳導演身份一手造就的。

這就讓包括我在內的李安粉絲犯了難:抨擊奧斯卡睜眼瞎吧,它又幾度捧起了李安。說它不瞎吧,那這頒獎季完全無視《比利林恩》是怎麼一回事?

於是乎只好讓政治原因躺槍。是的,這年頭什麼不如意的事情都可以歸咎於說不清道不明、甚至有時候還不宜討論的政治原因上。政治問題本身就已經說不清楚,再摻雜著一部仁者見仁的電影,這水混的可以,幾乎成了一個不能證偽的命題。你看,這麼一來,即維護了電影本身,也沒有大大折損奧斯卡的含金量,甚至還隱約之中透露出一種與庸俗世界為敵、能不能提名與拿獎就看評委夠不夠魄力的感覺,這絕對堪稱 2017 年最大錯覺之一。

且不說有多少不那麼政治正確或者政治過分正確,或者政治過分不正確的電影拿了奧斯卡(或者提名),單就說這部《月光男孩》——等一等,我知道你要開噴了:這特么不就是打黑人的種族牌嗎?

老哥,到位,穩。《斷背山》與最佳影片失之交臂你們歸結於同性戀尚且不能得到那幫過分保守的中老年白人評委的應允。到了《月光男孩》這裡,評委突然變得風聲鶴唳起來,變得左傾起來,好像生怕政治不正確被人抓著把柄。當然,《月光男孩》不拿獎的話,一番奧斯卡歧視黑人、吃棗藥丸的論調必然要彈起,評委表示真特么翻牆卡著蛋,往哪邊挪一點都生疼啊。當然,也絕不止奧斯卡評委被錘騸了蛋蛋,99.9%的電影節獎項都選擇性無視《比利林恩》,這是一場全球集體錘騸,是純粹的太監開會,無雞之談。

無稽之談。

我們就是不願意去接受一種最簡單的解釋:李安的這部電影玩兒砸了。我就不說《比利林恩》的主題是多麼老調重彈,單單就是這個中場秀穿插回憶的方式,就是《父輩的旗幟》的變奏,拋卻技術,這就是一部發揮失常的電影。電影背後的勞動,技術上的突破則是另一個話題,難不成你還要向我祭出那句:「李安拍這個電影多努力你造嗎?」

當然,抨擊這部電影就跟支持特朗普一樣,切忌在公共平台發表意見,哪怕你明明是自己人,人家噴起來也是六親不認的。

我依稀記得當初看首映時和幾個媒體人略有交流,眾人無不大失所望。甚至我的一個基友,某影評節目主持人,表示這簡直是一部爛片。但是回到家裡沉寂了四個小時之後,眾人無不紛紛祭出稿件:「李安依然是那個李安」、「2016 最值得期待的電影」……是的,他們不敢批。

我也不敢批。直到幾個月過去,這部電影如今早已淡出話題熱點,我才敢稍稍放一放厥詞。

一直以來我們都有一個錯覺:李安出品,必屬精品。其實李安不是沒有失手過。《綠巨人》大家都知道了,《製造伍德斯托克》呢?可能很多人還沒聽說過這部電影。《冰風暴》、《與魔鬼共騎》這些不說了,好壞摻半的評價,現在口碑都在回升。但放到當時,至少在投資方和普通影迷眼中,都還稱不上傑作。

導演的創作狀態絕對是有起伏的,尤其是到了李安這個年紀,依然抱有安叔出品、部部精品的固有觀念可謂謬之大矣。問題的嚴重性還不在於對影片的刻板觀念,若是如此,也還算作無知的美德。關鍵在於,有太多的人明明不喜歡,明明有意見,卻被輿論的觀點裹挾,進而懷疑起自身的審美能力,這可比看走眼要嚴重多了。就好像所有人都說男性的生殖器長度以十二厘米為宜,你低頭看了看自己十八厘米的老夥計,揮刀自宮了六厘米。

李安他不是神,再說神也不是批不得的。下次哪個大師再像王家衛一樣搞出個什麼《擺渡人》,該罵就罵,怕什麼?

查看知乎原文(161 條討論)
推薦閱讀:

與君共勉!30條人際交往的小技巧,讓你在群體中獲得認同和尊重!
索達吉堪布:如果獲得對道次第的定解必定解脫
什麼面相的人財運旺盛,一生中會有多次獲得橫財的機會
佛陀箴言:佛說不打妄語可以獲得十種功德|智慧法語|佛陀箴言
腎囊腫多為先天性 單純性和獲得性腎囊腫有區別

TAG:奧斯卡 | 沒有 | 獲得 | 中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