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的人生使命到底是什麼?」 | Stay Awake 醒著 V

在個案中經常被問到這樣的問題:「我的人生使命是什麼?」「我的生命意義是什麼?」「我活著的目的是什麼?」「這一世我到地球來是為了什麼?」……

  • 天賦和使命到底是不是同一件事?

  • 這個問題也困擾過我,有一段時間我也非常執著地想要知道「自己這輩子活著的使命/天命到底是要幹嘛?」這樣迫切的追問隱含著幾個隱憂:一是我現在的人生方向到底是不是對的?那像是迫切地需要被認可,或者被引導到「對」的方向。 第二個隱藏的信念是人們會認為這輩子的「使命」一定是特定的某件事,比如做療愈師、優秀的講師、銷售人員或成為某個領域的大咖。

    當然從星盤來看,確實會顯示我們在某些領域的天賦,但這些天賦就等同於我們的使命嗎?還是這些天賦只是我們去達成使命的一個途徑?

  • 靈魂成就上不封頂

  • 我第一次開始反思天命/使命/人生目的,是兩年贊羽給我做靈魂溝通的時候(當時的記錄在這裡《聽靈魂說往世的故事》)。那時候我正在經歷一段最糾結的時光,一邊在互聯網公司上著班,在那裡大家把身體作為消耗的資本,沒有人在意「本性」,每天都有人在生病;另一邊對於內在探索的工作我無論如何都放不下,內在有一部分很確信這是我終其一生會堅持下去的事情。於是那個時候我就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我在這一世能獲得的最高成就是什麼呢?

    當時贊羽止不住地笑,她說:

    不是我要笑啊,是你的靈魂在笑啊。成就是一件上不封頂的事情,並沒有所謂的「最高」可言,當你行徑到一定的頻率和階段,新的任務和平台就會徐徐展開。

    當時的第一反應其實是對我的靈魂翻了一百萬個白眼。心想,好氣哦,就問你這樣一個這麼重要的問題你竟然還答得這麼拐彎抹角不痛快!

    後來在頭腦層面可以理解,畢竟這種螺旋上升、徐徐展開和星盤說的,以及靈魂演化的路徑,是同一件事嘛。

  • 人生使命是細微之處見精神

  • 但今年開始,對「使命」及「目的」有了一些不一樣的體認。尤其是從新加坡回來之後,我在看的書都在講同一件事——

    「人類的所有精神導師都告訴我們同一件事:活在地球上的目的,就是與我們基本的、證悟的自性相結合。」

    ——《西藏生死書》

    「你的人生就是一場歷險,無論在世上做什麼都不是終點,而是將礦石熔成純金的一場嚴酷考驗。一旦人情自己便是個人性的本體,做什麼就不再那麼重要了,你自然會選擇能拓展及加強「真我」的工作。」

    ——《內在的探索》

    「與神合一併不代表自身的存在被神的存在吸收了,反而是徹底領收到神的愛與所散發的氣息、照耀的光輝和傳遞的溫暖。當心靈得到如此神奇的感悟時會由衷地哭泣。處在這種密契體驗里,心靈的火苗與神的火焰不期而遇。這時人的個人性非但不會熄滅,反而會徹底點燃。」

    ——《塔羅冥想》第二封信:女祭司

    這次新加坡之行非常神奇,它徹底擊碎了我這個信念:「人生使命必須要是一件具體的,甚至重大的事項」。不,不是的,人生使命或者說生命目的,真的是在細微之處見精神的。

    Amma在世界範圍內給擁抱已經31年了,已經擁抱過了超過36,000,000人。最長一次是22小時毫無間斷地擁抱。看似擁抱是件很小的事情,但她做到了極致。在印度的時候我們問Swami:Amma為什麼要全世界抱抱?

    因為那是amma的本心,就是很自然地要去擁抱所有的人。就像太陽照耀大地,風自然吹動,河水自然會流一樣。

    當時聽到這個回答就哭了。這句話太樸實了,但是以一種完全不同的生命品質說出來和活出來的時候,它具有了遠比字面上深厚得多的意味,因為你會看到整個生命都是這樣活著、這樣彰顯,這樣傳遞和撒播愛的。

  • 那該如何達成自己的人生使命?

  • 在這個覺醒的時代,書籍、媒體、導師都在告訴我們要「做自己」/「know yourself」。那這個「自己」或者「yourself」到底又是什麼?結果這又變成了一個懸而未決的議題,然後大家就掙扎在到底怎麼做自己?或者為了做自己而做自己當中……

    「做自己」中的「自己(the self)」到底是什麼?並且要怎麼「做」?在《內在的探索》中阿瑪斯給了這樣一個回答:

    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他曾提到蘇格拉底和學生探討所謂的「永恆真理」(我們稱之為「本體(essence)的品質,包括勇氣、誠實、謙虛、愛等等。」蘇格拉底想要闡明人們如何才能學會這些事,他的解釋是:我們無法從別人身上學到這些品質。沒有人可以交給你勇氣或愛的品質。在最後的論述里他告訴我們,只有藉由憶起這些品質,我們才會體認到它們。

    ……

    本體具有許多形態或特質,譬如真誠、愛、慈悲,還有客觀意識、價值感、意志、耐力及喜悅。這些都是本體的各種特質,它們就像是鑽石的不同切面,反應出了不同的色彩。

    ……

    能照顧到本體所有特質的門派可以說是少之又少,不同教誨之間的衝突便是如此形成的。

    回歸本性可以是很小很不起眼的事情,但有力之處就在於「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就像Amma一抱抱了31年,還在繼續;就像Sri K. Pattanhi Jois教授阿斯湯加瑜伽一教就是61年。我也好感恩身邊有這麼良師益友在提醒我,也作為榜樣也喚醒我、教會我怎樣「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包括冥想、瑜伽、實修、愛自己、好好吃飯、以及一切小的善舉。當我們回到本性之中,無論做什麼都是喜悅,事情沒有大小,每一件發乎本性的事情都是重要的。天賦和使命並非同一件事,但它們是相輔相成的,天賦會幫助你更好地憶起你的使命,快樂自由喜悅地活在世上但不屬於它。使命也會讓你能夠更好地發揮你的天賦,無論天賦的大小、類型,都讓感受到快樂自由喜悅,還有愛以慈悲,力量……

    本性也可以被喚醒和憶起,正如我在和Amma的關係中體驗到的那樣,正如我在和身邊朋友互動中體驗到的那樣,正如在每一個個案中案主夥伴們體驗到的那樣。而本性一旦被喚醒,便像火苗一樣永遠不會熄滅,它只會隨著你的體認越燒越旺,直到完全融為一體,在喜悅中,在光中,在愛中。

    我們很慶幸,有一生的時間去體認和活出本性,去回歸自在圓滿與喜悅。所以,多一些耐心,慢慢來,比較快。

    夢軻 書於

    2018.4.11 夜

    4月諮詢預約中


    推薦閱讀:

    俞敏洪:要為做人的使命感而活
    十幾歲孩子這些行為不是叛逆,是在完成自己成長的一個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課堂學案
    西漢劉向《權謀書》原文 卷十二 不辱使命
    卓越數的使命

    TAG:人生 | 使命 | St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