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沙家浜》背後的傳奇

《沙家浜》背後的傳奇陳小平 司偉寬 張書恆

1964年7月,毛澤東主席接見北京京劇院《蘆盪火種》劇組演員。

  1939年10月,「江抗」西撤後,在常熟陽澄湖後方醫院留下的部分傷病員和醫護人員合影。

  1998年8月,在長江抗洪中,「沙家浜團」官兵在荊江大堤上宣誓誓與大堤共存亡的情景。 作為一部紅色經典,《沙家浜》當年可謂婦孺皆知,傳唱不衰。然而,這個紅色經典故事的生活原型是誰?作品是如何創作誕生的?當年的那支老部隊現在何處? 走進歷史,穿越時空,我們與您一起探尋…… 經典的原型—— 36名傷病員養傷陽澄湖畔 「陽澄湖畔,虞山之麓,三九年的寒冬,36名傷病員,高舉共產黨的旗幟,在暗影籠罩著的魚米之鄉,埋著頭流著血啊流著汗,辛苦地耕耘著……」這首名為《你是游擊兵團》的歌曲是新四軍6師18旅52團的團歌。 1939年5月,新四軍一支隊6團團長葉飛根據支隊司令員陳毅的命令,帶領部隊衝破日、偽軍的封鎖和國民黨軍隊的限制,以江南抗日義勇軍的名義,從蘇南茅山根據地出發東進,經無錫、蘇州、常熟、太倉等地,直到上海近郊嘉定、青浦地區。 東進途中,部隊沿途襲擊日偽軍,炸毀敵占火車站和敵營房據點,切斷鐵路和電線,伏擊敵運輸車隊等,不但給了日偽軍沉重的打擊,更是擴大了我黨和新四軍的影響,部隊很快從1000餘人發展到5000餘人。 東進部隊的發展壯大引起了國民黨頑固派的忌恨。為此,國民黨第三戰區不斷向新四軍施壓,頻頻挑起衝突。為顧全大局,新四軍東進部隊奉命西撤,向蘇北發展。 由於天氣炎熱,且部隊機動過程中戰鬥頻繁,新四軍西撤時在陽澄湖畔的常熟縣一帶組建了後方醫院,先後留下了劉飛、夏光、黃烽、吳立夏等36名傷病員。 在這些傷病員中,劉飛的職務最高,是「江抗」總指揮部的政治部主任,傷勢也是最重的。敵人的一顆子彈打進了他的肺部。雖經醫護人員的全力救治,傷口沒有進一步惡化,但一咳就吐血。 這些傷病員在劉飛的領導下,依靠當地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掩護,在蘆葦盪里一邊醫治傷病,一邊與日、偽、頑軍周旋。 在艱苦複雜的鬥爭形勢下,後方醫院不得不經常轉移。每到一個村莊,傷病員就被分散安置到群眾家裡,農家的食堂、廚房、甚至是牛棚、豬圈、柴草垛都成了傷病員的藏身之處。經常是門板一架就是病床,蚊帳一掛就是手術室。 很多時候,傷病員只能躺在小木船里。如果遇到敵人掃蕩,長時間被圍困在蘆葦盪里,就只能以蘆根、雞頭米和小魚小蝦螃蟹等充饑。 常熟縣委、蘇州縣委和當地群眾常常冒著危險,衝破敵人的重重封鎖,為傷病員送來食品、藥品和衣物,幫助他們躲過敵人的一次次搜捕。 在此過程中,傷病員們與當地人民群眾結下了濃濃的魚水深情,留下了許許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1939年10月,隨著傷病的漸漸痊癒,他們接到了以傷病員為主體重建部隊、堅持原地鬥爭的命令。 一個多月後的11月6日,以這批新四軍傷病員為骨幹的江南抗日義勇軍東路司令部在常熟唐市附近的一個村莊成立,夏光擔任司令員,帶領部隊繼續在蘇州、常熟、太倉一帶堅持抗戰。 1940年2月8日,正是農曆大年初一。部隊在駐地——陽澄湖畔的陽溝溇與前來偷襲的日軍展開激戰,斃傷包括指揮官齋藤在內的日軍數十名。不久,部隊就發展到了400多人。 這時,新四軍三支隊副司令員譚震林受新四軍軍部的派遣,率因病重到上海治療的劉飛等人到常熟領導蘇南東路地區的抗戰,並逐步建立了蘇常太和澄錫虞兩個抗日游擊根據地,部隊很快就發展到了3000餘人。1941年2月,這支新發展壯大起來的部隊被改編為新四軍6師18旅。 經典的形成—— 從滬劇《蘆盪火種》到京劇《沙家浜》 1957 年建軍30周年前夕,為了歌頌和紀念當年的傷病員依靠人民群眾,養傷陽澄湖畔堅持敵後抗戰的歷史,當時的傷病員之一,曾任新四軍18旅旅長、解放軍第20 軍首任軍長的劉飛將軍應《紅旗飄飄》編輯部之約,在莫干山療養地抱病口述,由夫人朱一、秘書高松記錄整理,寫成了長篇回憶錄《火種》。1961年,劉飛將《火種》中的有關章節取名為《陽澄湖畔》,相繼發表在上海的《萌芽》和南京的《雨花》雜誌上,引起了人們對這段歷史的關注。 而同年,曾任新華社隨軍記者,在淮海戰役戰場採訪過劉飛的軍旅作家崔左夫歷經兩個多月採訪,也根據這段歷史寫出了紀實文學《血染著的姓名——36個傷病員鬥爭紀實》。 1959 年,崔左夫的老戰友,上海滬劇團副團長兼黨支部書記陳榮蘭帶著編劇文牧來到部隊尋找反映江南新四軍在艱苦環境下的抗日傳奇劇素材,聽說了崔左夫尚未發表的《血染著的姓名》後他興奮不已,遂將其帶回上海。由文牧以此稿為基礎,改編成滬劇劇本,定名為《碧水紅旗》。 後來,陳榮蘭和文牧得知時任上海警備區副司令員的劉飛就是那36個傷病員的其中一員和領導人,便將劇本送去徵求意見。儘管劉飛當時身患重病,他仍然堅持認真地聽夫人朱一念完劇本,並拿出了自己的回憶錄《火種》讓二人作參考。兩篇反映同一段歷史的作品在此出現了交集。 陳榮蘭和文牧回去後,對照《火種》對劇本進行了認真細緻的修改,並將劇名改為《蘆盪火種》。不久,送劉飛審閱。看過修改後的劇本,劉飛非常滿意,親自安排劇組到由「江抗」36個傷病員發展起來的部隊體驗生活,感受官兵的戰鬥情懷,探尋那段歷史的痕迹,使劇作得到更進一步的豐富和完善。至此,京劇《沙家浜》的主要情節脈絡和人物基本形成。 由於舞台藝術和劇情設計的需要,劇組將36名傷員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隱蔽在蘆葦盪里與敵人作鬥爭的事迹,改成了茶館老闆娘阿慶嫂掩護18個傷員與敵人鬥智斗勇的傳奇故事,使其實現了藝術超越現實的升華和加工。 改編後的《蘆盪火種》在上海甫一公演便受到了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在隨後的3年時間裡,劇本又進行了3次修改,修改後的《蘆盪火種》成為當時上海滬劇團建團歷史上連續演出時間最長、上座率最高的一個劇目。 看到滬劇《蘆盪火種》的巨大成功,1964年1月22日,文化部特地安排劇組進京演出,此次演出受到劉少奇、李先念、薄一波等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評價。 隨後,北京京劇團將其改編為現代京劇。幾經修改,終獲得成功。 1964年7月23日晚,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人民大會堂觀看了京劇《蘆盪火種》。演出結束後,毛澤東與劇團的編導和演職人員進行了座談。 毛澤東在肯定《蘆盪火種》取得的成就的同時,也就劇本的進一步修改提了幾點意見:兵的音樂形象不飽滿;後面要正面打進去,現在後面是鬧劇,戲是兩截;改起來不困難,不改,就這樣演也可以,戲是好的;劇名可叫《沙家浜》,因為故事都發生在這裡。 就這樣,劇本又進行了新一輪的修改,並最終於1965年3月重新公演。這就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京劇《沙家浜》。 京劇是流行全國的戲曲劇種。《沙家浜》劇本的改編及廣泛演出,無形中將以36個傷病員為骨幹建立起來的新「江抗」這一帶著傳奇色彩的故事在全國範圍內傳播開來。 經典的傳承—— 「沙家浜」戰旗依然美如畫 《沙家浜》唱紅了大江南北,唱響了長城內外,成為一部膾炙人口的紅色經典,而當年由新「江抗」發展起來的這支新四軍老部隊也逐漸發展壯大,成為人民解放軍行列里的雄師勁旅。 雖歷經戰火洗禮,這支部隊始終高擎「沙家浜」的大旗,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戰績。先後南渡杭州灣、挺進四明山、轉戰三北敵後,在極其險惡的環境中堅持武裝鬥爭,粉碎了日、偽、頑的瘋狂圍剿,創建了浙東抗日革命根據地。 1945年日寇投降後,在江蘇漣水整編為新四軍一縱3旅。解放戰爭時期,又轉戰華東、逐鹿中原,先後參加了解放泰安和蘇北、魯南、萊蕪、孟良崮等戰役,以及舉世矚目的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和解放上海等重大戰役,為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這支部隊參加了著名的二次戰役、五次戰役、金城反擊戰等。1955年,部隊更是作為陸軍主力,參加了陸海空首次聯合作戰,解放了一江山島,贏得了我軍歷史上首次三軍協同作戰的勝利,部隊又先後湧現出了「葉挺連」「尖刀連」「銅牆鐵壁連」等光榮集體和毛杏表等一大批戰鬥英雄。 部隊在戰爭年代四處轉戰,和平時期又多次精簡整編,使得他們與陽澄湖畔的常熟人民一度中斷了聯繫,但沙家浜的人民群眾始終沒有忘記當年的36個傷病員,沒有忘記革命戰爭年代所播下的蘆盪火種。他們深深地思念著這支喝陽澄湖水,吃沙家浜米成長壯大起來的部隊,並一直在尋找部隊的下落。 1998 年8月,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水災害。常熟市民政局局長錢建平、民政局黨委書記羅世保在收看中央電視台新聞時,驚喜地看到了「沙家浜團」的旗幟飄揚在荊江大堤上。接著《報刊文摘》轉載了湖北省石首市6個「沙奶奶」慰問「沙家浜團」的消息,他們立即向市委、市政府彙報,並與抗洪部隊取得了聯繫。終於證實:在荊江抗洪搶險的「沙家浜團」,正是從陽澄湖畔蘆葦盪中成長起來的那支部隊。 骨肉團聚,水乳交融。8月31日,常熟市的慰問團來到了荊江大堤。此時,已經在大堤上嚴防死守了近一個月的官兵們已經到了極度艱苦、極度疲乏的境地。在這最是考驗官兵耐心和毅力的時刻,「親人」的慰問和關心給子弟兵們帶來了極大的鼓舞和無窮的動力。 官兵們在「蘆盪火種」精神的激勵下,置生死於度外,嚴防死守,戰戰告捷,硬是用血肉之軀完成了黨和國家交給的艱巨任務,被中央軍委授予「抗洪搶險英雄部隊」榮譽稱號,給「沙家浜」精神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從此,新時期的「沙家浜」精神再一次走進千家萬戶,響徹神州大地。 抗洪搶險鬥爭勝利後,班師回營的部隊再一次精簡整編,番號變為某集團軍摩步旅。然而,無論番號如何調整,這支在「蘆盪火種」精神哺育下的英雄部隊始終沒有忘記自身的職責使命,沒有丟掉前輩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又繼續在抗擊雨雪冰凍災害和「5·12」汶川抗震救災等非戰爭軍事行動和軍事訓練中續寫新的輝煌,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抗震救災模範英雄集體」榮譽稱號。 在和平時期的建設中,這支部隊更是通過大抓軍事訓練和單位全面建設,先後有3個連隊被中央軍委、軍區授予榮譽稱號,9個連隊榮立集體二等功,5人被評為「全國抗震救災模範」,4人榮立一等功……使「沙家浜」這張紅彤彤的名片煥發出新的光彩!對此,到老部隊回訪的當年新四軍老首長、老戰友無不由衷地讚歎:「沙家浜」的精神在傳承,「沙家浜」的戰旗更鮮艷了!

關鍵字: 沙家浜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 烏有之鄉 http://www.wyzxsx.com 一鍵轉發到:

烏有之鄉新浪微博地址:http://weibo.com/wyzxwyzx 手機便捷瀏覽烏有之鄉:http://wap.wyzxsx.com http://3g.wyzxsx.com

推薦閱讀:

指責曹國偉、發難新浪董事會:激進股東「陽謀」背後
金門戰地菜背後的故事
5年花掉163億:國人鍾情「海淘」奶粉的背後
[原創]圖文實拍:殲10橫空出世背後的傳奇
公益機構的背後是什麼——在公益機構工作的感觸

TAG:背後 | 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