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故事)由蘇聯一手推動卻被蘇聯一再背棄的抗美援朝戰爭(下)
↓↓↓
閱讀原文
如果覺得好聽,請轉發給朋友
中國派兵抗美援朝,與蘇聯在背後的積極推動密不可分。但是在朝鮮戰爭前後,毛澤東與斯大林有共同的觀點,也有巨大的分歧。
那麼,對於北朝鮮統一朝鮮半島的計劃,毛澤東為何建議暫緩?在中國不知情的情況下,北朝鮮發動戰爭並陷於被動,中國為何還是表示願意幫助北朝鮮?蘇聯為何不願意直接參戰,而是把中國推到了台前?面對蘇聯一再食言,無奈的毛澤東為何還是做出派兵入朝的決斷?本期檔案揭秘,李涵為您講述:由蘇聯一手推動卻被蘇聯一再背棄的抗美援朝戰爭(下)。
上期節目我們說到,毛澤東接到斯大林出兵援助朝鮮的建議電報後,召開書記處會議討論,但爭議很大。不得已,毛澤東決定與斯大林再討論一下。
斯大林接到毛澤東的複電後,從蘇聯乃至社會主義陣營利益考慮,仍然希望中國出兵。10月5日,蘇共中央政治局再度討論了朝鮮問題。蘇聯人的看法是:必須避免蘇聯直接與美國發生衝突,最好是由中國出兵援助朝鮮。當天,斯大林給毛澤東發去了一封電報。斯大林在電報中分析了消極對待美國侵略朝鮮的結果:美國會步步緊逼中國;會把台灣作為它的一個基地。斯大林說:如果戰爭是不可避免的話,那就讓它現在來吧,而不是拖到幾年之後,因為到那時,作為美國盟友的日本軍國主義將會復活,美國和日本將會在亞洲大陸上得到朝鮮這樣一個現成的基地。
斯大林力主中國出兵,但自己總不能袖手旁觀。於是他決定,由蘇聯供給中國志願軍現代化武器裝備,同時派空軍給予中國志願軍空中支援。在此前,斯大林考慮這個問題時,就兩次請羅申轉告周恩來:我們認為,在敵人越過「三八線」時,在中朝邊境集中9個師的中國志願軍以便入朝作戰是正確的。我們將儘力為這些部隊提供空中掩護。如果你們已作出派9個師赴朝作戰的決定,我們準備派去一個噴氣式殲擊機師——124架飛機,用於掩護這些部隊。我們考慮,用兩三個月時間教會中國的飛行員,而一旦中國的飛行人員掌握了這些飛機,這個飛行師及已經在上海擔任防空任務的另外一個飛行師的所有裝備,都可以移交給中國方面。為了讓中國出兵,蘇聯先畫了一張大餅。
此時,毛澤東已經下決心出兵朝鮮,不僅為了中國的安全,也為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安全。他向斯大林、金日成,以及在中央內部都堅定地表示:美軍不過「三八線」,我們不管;如果過「三八線」,我們一定打過去。至此,斯大林和毛澤東在出兵朝鮮問題上基本取得了一致意見,他們顯然都考慮到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利益,考慮到了遠東地區的局勢,並沒有把朝鮮問題看作是孤立的一國問題。
同時,毛澤東還在考慮如果出兵用什麼方式的問題。他認為,中國如果出兵,以志願軍方式為好。這樣做,中國不是以正規軍出兵,就可以避免與美國發生國家間的正面衝突。在這個問題上,毛澤東與斯大林的想法再次取得一致。
10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而在此之前,斯大林承諾蘇聯將派空軍掩護中國入朝參戰部隊。需要著重指出的是,這一點,是毛澤東和與會同志能夠決定派兵入朝參戰的重要前提之一。
儘管毛澤東和斯大林都下決心支援朝鮮抗擊美國,但他們都考慮到:如果通過警告美國,使美國知道利害關係,不越過「三八線」,從而不打這場戰爭,是最好的結果。從這一點出發,他們決定,先通過中國政府,對美國進行警告。按此方針,中國政府發表聲明,並且通過印度政府給白宮傳話,向美國發出了警告。 但是,美國政府顯然低估了毛澤東和斯大林的決心。10月7日,美國再次操縱聯合國通過了「統一」朝鮮的決議。不久,麥克阿瑟發出了向平壤進攻的命令。接著,大批美軍越過了「三八線」,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希望徹底破滅。周恩來後來回憶這段歷史時說:「當時,我們發表政府聲明,警告美國不要越過『三八線』,進逼鴨綠江,否則,中國決不能置之不理。美國不聽。這時,我們再次警告。除這兩次公開警告,我們還正式通過印度向美國提出過。當時,印度相信我們的警告,勸美國要謹慎。美國不聽,一直進逼鴨綠江,逼我們到牆角,我們才進行抗美援朝。」彭德懷在回顧這段歷史時也說:「美軍一過『三八線』,我就知道不打不行了。」 底線被美國方面打破了,毛澤東和斯大林原來就商定的出兵朝鮮問題就提上了議事日程。10月8日,毛澤東發布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命令。此令一下,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梯隊9個師即兵發朝鮮,彭德懷也來到東北前線指揮志願軍入朝。 就在毛澤東10月8日發布組成志願軍的當天,根據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的意見,周恩來與林彪離開北京前往莫斯科,準備就蘇聯給志願軍空中支援問題與斯大林緊急磋商。周恩來一行於10日抵達莫斯科後,第二天在布爾加寧的陪同下,到了黑海海濱的克里米亞休養地。斯大林正在那裡休養,幾乎全體蘇聯政治局成員都等候在那裡。雙方很快開始了會談。周恩來對斯大林說,只要蘇聯同意出動空軍掩護,中國就可以出兵援朝。
那麼,斯大林會做出怎樣的表態呢?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此時斯大林在這個問題上竟有所動搖,他表示:蘇聯將向中國軍隊提供武器和裝備,但不能直接出動空軍支援,以免飛機被擊落而造成國際影響。儘管周恩來做出很大的努力,勸說蘇聯出動空軍支援中國志願軍,但斯大林始終沒有答應。這下,將中國置於相當尷尬的境地。出兵,志願軍將徹底暴露在美軍飛機的瘋狂轟炸下;不出兵,不僅背棄了朝鮮同志,也將使中國東北面臨美軍的直接威脅。
11日,在周恩來的一再要求下,斯大林致電毛澤東說:蘇聯可以完全滿足中國提出的飛機、坦克、大炮等項裝備需求,但是蘇聯空軍尚未準備好,在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後才能出動空軍。
毛澤東接到斯大林的電報後,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因為這畢竟關係到志願軍入朝後的生死安危問題。如果志願軍被打敗,新中國的安全就岌岌可危,他不能不慎重對待。
12日,毛澤東致電已赴東北前線的彭德懷、高崗等人:十三兵團各部仍在原地進行訓練,暫不出動,彭、高二人來京一談。13日,彭德懷、高崗趕到北京,參加中央政治局緊急會議。毛澤東在會上表示:即使蘇聯不出動空軍支援我們,美國軍隊如果越過「三八線」,我們仍然應該出兵援朝。大家同意毛澤東的這個意見。討論中,大家仍然相信,蘇聯會在兩個月後出動空軍支援志願軍。
當天,毛澤東把這個決定電告周恩來:「與高崗、彭德懷二同志及其他政治局同志商量結果,一致認為我軍還是出動到朝鮮為有利。在第一時期可以專打偽軍,我軍對付偽軍是有把握的,可以在元山、平壤線以北大塊山區打開朝鮮的根據地,可以振奮朝鮮人民重組人民軍。兩個月後,蘇聯志願空軍就可以到達。」「我們採取上述積極政策,對中國、對東方、對世界都極為有利;而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對東北更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住,南滿電力將被控制。」「總之,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 13日,蘇聯大使羅申在給斯大林的電報中通報了這一情況:毛澤東已經決定志願軍第一梯隊去朝鮮,儘管裝備很差,但仍能夠與李承晚的軍隊展開一搏……為減少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後的損失,毛澤東要求蘇聯給予志願軍以空軍支援和以貸款方式提供武器裝備。同一天,斯大林又收到了毛澤東給他的電報說,中共中央重新討論了局勢,決定儘管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不足,但還是要向朝鮮同志提供軍事援助。14日,斯大林又得到了在莫斯科的周恩來的正式通報。此時,看到中國的誠意後,蘇方已經有意出動空軍掩護中國志願軍。 但是,蘇聯又一次食言了。
面對斯大林「兩個月後空中支援中國志願軍」的承諾,蘇聯高層仍有很多人反對,認為那就等於蘇聯也派了志願空軍入朝作戰,等於蘇聯和美國直接開戰,進而引發世界大戰。本來就猶疑不定的斯大林再次動搖了。果然,在周恩來就此問題通過莫洛托夫轉達斯大林時,他不僅再次動搖,而且又後退了一步。斯大林說,蘇聯將只派空軍到中國境內駐防,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後也不準備進入朝鮮境內作戰。
我們的「蘇聯同志」再次背棄了之前的承諾,挑動中國參戰的始作俑者,此時卻徹底龜縮到了後面,將戰爭的危險和損失全部推到了中國人一邊。周恩來立即將此情況電告毛澤東。得知這一新情況後,毛澤東於17日再次緊急召彭德懷、高崗到北京商議。毛澤東還是那個意見:蘇聯就是不出動空軍支援我們,我們也要派兵入朝作戰。當天,毛澤東將此決定電告在莫斯科的周恩來。周恩來即要求與斯大林緊急約見,告訴他中共中央的此項決定。 關於蘇聯是否派空軍掩護中國參戰部隊的問題,毛澤東和周恩來在20年後的一次談話中有過共同的回憶。毛澤東說:「我們只要他們空軍幫忙,但他們不幹。」周恩來說:「開始的時候,莫洛托夫贊成了,以後斯大林又給他打電話說,不能用空軍掩護,空軍只能到鴨綠江邊。」毛澤東說:「最後才決定,不管蘇聯出不出空軍,我們都要去。」
雖然蘇聯方面沒有及時為志願軍提供空軍掩護,但還是在一定的範圍內給了中國不少幫助。1950年11月,斯大林派出13個航空兵師進入中國,擔任空防任務。1951年1月,隨著戰線向南推進,斯大林又同意用2個航空兵師為志願軍掩護清川江以北100多公里的交通線。在這以前,斯大林還決定讓志願軍以半價或者折價的形式大量賒購蘇聯的武器裝備,賒購的貸款年利為1%。到朝鮮戰爭結束,蘇聯共向中國提供了64個陸軍師和22個空軍師的裝備,其中有20個師的裝備是斯大林親自作出特別決定,無償贈送給中國的。不過,其中很多裝備都是二戰期間的破銅爛鐵。
1950年中蘇進行購買戰鬥機的談判時,蘇方代表只同意向中方提供性能落後於美國F84型戰鬥機的米格9型戰鬥機。也許是看到中國為社會主義陣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斯大林心中過意不去,也許是其他什麼原因,在知道這件事後,他親自進行干預,嚴肅批評了蘇方談判人員,指示向志願軍無償提供372架性能優於美國F84型戰鬥機的米格15型戰鬥機。不久,斯大林又一次親自作出特別決定:蘇聯為中國空軍更換性能更好的米格15比斯型戰鬥機。
中國出動志願軍入朝作戰,給美軍以沉重打擊。美國高層認識到,自己已經深陷戰爭泥潭。朝鮮戰爭打響後,蘇聯並沒有向遠東調動重兵,中國也只是以志願軍的名義派出部分兵力赴朝作戰,中國在大陸的總體軍事力量不僅沒受到牽制,而且還在增加。所以中國和蘇聯都居於手握實力、引而未發的主動地位。看清這一點後,美國高層一致認為,打這場戰爭對他們來說並不划算。再打下去,美國將損失慘重。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經過研究後認定:「朝鮮戰爭是個無底洞,看不到聯合國軍有勝利的希望。」杜魯門也認為,即使聯合國軍打到鴨綠江邊,戰爭也不能結束。再打下去,美國將付出無止境的更大損失,而且蘇聯沒有直接在亞洲用兵,其重要兵力仍然在歐洲,美國如果深陷朝鮮戰爭,歐洲將有被蘇聯奪走的後顧之憂。基於此種考慮,美國高層有了結束這場戰爭,從朝鮮脫身的打算。結束這場戰爭的途徑有兩個:一個是通過戰場取勝,結束戰爭;一個是通過談判來結束戰爭。第一個途徑顯然是不行了。出路只有一條,就是尋求談判。 然而,美國想尋求和談卻並不容易。當時中美兩國沒有外交關係,也就沒有正常的溝通渠道。美國和朝鮮方面就更無法溝通了。在此情況下,美國政府想到了與蘇聯方面溝通,通過蘇聯做中國和朝鮮的工作。美國政府通過非官方渠道,找到了蘇聯駐聯合國大使雅可夫·馬立克,說明了美國方面的意圖。斯大林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作出準確判斷:美國在朝鮮打不下去了,想從朝鮮戰場脫身。他考慮了整個國際局勢和遠東局勢後認為:中國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已經在「三八線」鞏固了陣地,抗美援朝戰爭已經達到了預期目的,想將美國軍隊全部趕出朝鮮半島也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此,以「三八線」為界停戰,結束朝鮮戰爭是最好的選擇。他指示蘇聯有關部門將情況通報給中朝兩國。
1951年6月3日,金日成來到北京與毛澤東會晤,他們商討了可能到來的停戰談判問題。他們一致認為,談判可以,但美國必須停火,把軍隊撤離「三八線」。這個意見與斯大林不謀而合。斯大林也完全贊成毛澤東與金日成的意見,但他仍然主張:蘇聯政府應該繼續採取超然姿態,只以中間傳話人形式出現。讓美國和中國、朝鮮直接談,這樣做,中、朝、蘇三國都將處於有利地位。
6月5日,蘇聯方面對美國政府表示:希望和平解決朝鮮問題,但由於蘇聯沒有直接捲入戰爭──因此任何解決途徑都必須通過中國人和朝鮮人。6月23日,馬立克在聯合國新聞部舉辦的「和平的代價」廣播節目中發表演說時,說了這樣一段話:「朝鮮的武裝衝突問題是能夠解決的。而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各方有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意願。蘇聯人民認為,第一個步驟是交戰雙方應該談判停火與休戰,雙方把軍隊撤離三八線。」這段話實際上是蘇聯政府的正式表態。6月25日,中國也表態了,這一天的《人民日報》社論《朝鮮戰爭的一年》中有這樣的文字:「毫無疑問,作為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第一個步驟,馬立克的提議是公平而又合理的。」 美國人終於看到了通過談判使自己從朝鮮脫身的希望。6月30日,「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經廣播電台向中朝軍司令部發出希望舉行停戰談判的信息。此後,朝鮮停戰談判幾經周折,談談打打,最終於1953年7月27日在朝鮮板門店簽訂了停戰協定。
《黨史縱橫》霞飛
推薦閱讀:
※中越戰爭秘聞:當年蘇聯為何不敢為越南與中國開打?
※【翻拍】【54圖】小蘇聯-前蘇聯城市明斯克風貌(2000年)
※前蘇聯亦是如此
※列寧在1918——他改變了俄國【1】
※烏克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