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聽醜聞的社會動因
7月19日,在英國倫敦議會下院,傳媒大亨默多克就竊聽事件出席聽證會並發言(電視截圖)。 新華社/路透
這張7月19日的電視截圖拼版畫面顯示,在英國倫敦議會下院,傳媒大亨默多克就竊聽事件出席聽證會時遭到一名男子持盤子襲擊,其妻子鄧文迪(身穿粉色衣服)飛身上前保護丈夫。 新華社/路透
《世界新聞報》是每星期日出版的英國大眾化周刊。據2010年統計,《世界新聞報》平均每期發行量大約為280萬份,這在英語世界報紙中是數一數二的。在全球經濟不景氣、報紙生存艱難的情況下,去年該報仍創下超過4000萬英鎊的利潤。如此輝煌歷史,一朝驟然謝幕,英國社會乃至世界新聞界不禁嘩然。
《世界新聞報》所屬的默多克新聞集團在此次事件中首當其衝,難辭其咎。但英國新聞界素來競爭激烈,人才自由流動,人們也很難相信如此竊聽活動會只限於一家媒體。事實上,隨著前首相布朗被竊聽事件的曝光,更多媒體已被牽扯進來。
反思竊聽醜聞,不可歸咎於新技術,而應探究社會深層原因。英國新聞界、政府部門、司法機構乃至整個社會都需痛定思痛,深刻反省。
首先,是大眾傳媒運行機制。當今信息社會,大眾傳媒手握新聞自由的利器,肩負守望社會的職責。但是,利潤驅動的商業媒體,尤其是大眾化小型報(小報),追求聳人聽聞、吸引眼球,在手段上無所不用其極。2006年《世界新聞報》記者便曾因大規模手機語音信箱竊聽活動,受到法律制裁。在逐利本性的驅使下,該報未吸取教訓,反抱著僥倖心理,竊聽活動反而愈演愈烈,遂有近日之東窗事發。
推薦閱讀:
※劉士余「套路不管用了」指的是誰 圍剿操縱堪比竊聽風雲
※竊聽風暴:鐵幕下的愛與救贖
※讓父母難堪的「竊聽事件」
※《源代碼》首周壓倒《竊聽2》 票房破2000萬
※電影評介:德國《竊聽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