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蘇州
07-17
認識一座城市,往往是從接觸這座城市的人開始的。我對蘇州的認識即如此。 從小生活在江北小縣城的我,在以往數十年時間裡對蘇州這座城市的認識,似乎僅僅停留在葉聖陶《蘇州園林》所描畫的意境中,對蘇州的了解仍然相當膚淺,直至2002年秋女兒大學畢業前往蘇州國際外語學校工作,我與蘇州的接觸逐漸增多,對蘇州的印象也隨之加深。 初識蘇州,和那位至今仍不知名的年輕女士有關。2002年深秋時節的一個上午,我因去外地出差路過蘇州,想順道看看女兒同時給女兒買點什麼,便約女兒至石路的一家商場見面,因這天下午女兒要乘校車送外地學生返家,所以出來時把住校學生的登記表信息卡等資料隨身帶在了身上。父女見面簡單購物後我便準備告辭。就在臨上車時,女兒突然發覺隨身攜帶的資料袋和鑰匙串不見了,便一聲驚呼差點兒急出了眼淚,我也跟著著急,把經過的幾家商店都找了個遍,我甚至還給幾位店主留下電話號碼,希冀能出現奇蹟。正在父女倆焦急萬分一籌莫展時,隱約看見馬路對面候車亭前有一位年輕女士正朝我們使勁招手,一邊招手一邊揮舞著什麼,我仔細一看,好像是文件袋之類的東西,於是迅速穿過馬路,飛一般地奔向那位女士,那位女士用蘇州話問:「這是不是你們要找的東西?」我激動地接過文件袋,裡邊有學生登記表信息卡和一串鑰匙,我趕緊向年輕女士致謝:「謝謝,太謝謝您了!」原來,剛才粗心的女兒在候車亭等我時,稀里糊塗便將隨身攜帶的資料袋落在了那裡,這位年輕女士見到後知道資料袋的主人一定著急,就一直在那裡等候失主。就在我想去附近商店準備買點禮品答謝那位女士時,公交車來了,年輕女士微笑著上了車,我趕緊朝年輕女士揮揮手,我甚至沒看清年輕女士的容貌。從此,我對古城蘇州平添了好感。 再識蘇州,那是多年以後的事。2005年10月,女兒結婚在蘇州城裡安了家,從那時起,特別是2009年6月小外孫出生之後,我得與蘇州近距離接觸,對這座城市有了更深印象。女兒家住泰南小區,隨著我和愛人在女兒家居住時間的增加,我們對小區有了一種莫名的好感。小外孫出生後,我們時常帶著小外孫去小區里轉轉,小區里也有好幾個和小外孫同樣大小的孩子,外出次數多了,小外孫和他們熟悉了並且成了好朋友,我們由此認識了一群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孩子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大家不分彼此一起享用;走在小區里只要見著都要相互打招呼,彷彿回到了自己家中。住的時間長了,小區保安也認識了我們,那位朱爺爺每次看到小外孫從大門口進出,都要上前抱一抱逗一逗。一次愛人有事回江北小城,提著兩個大包趕公交,路上遇見朱爺爺,朱爺爺不由分說熱情地用電瓶車將我愛人送至候車亭。 最讓我們感動的莫過於好阿婆一家。2012年下半年,小外孫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我們送小傢伙去蘇州市實驗小學幼兒園上學,從幼兒園出來,在校門外遇到了幾位家長,閑聊中一位60多歲的阿婆問起我們家住哪裡,我們以實相告,阿婆驚喜之情溢於言表,「我們是鄰居呀!這下好了,我們相互間有照應了。」阿婆拉住我愛人的手一見如故:「你們是怎麼接送孩子的?」當我們說起女兒女婿工作忙,孩子由我們用自行車接送這一情況時,阿婆立馬拉著一旁的小夥子,向我們介紹說,這是她的女婿,女婿開店會駕車又有時間,以後接送孩子就搭她女婿的車。「這怎麼好意思呢?」我們推辭著,阿婆一股不容商量的口氣:「都是街里街坊的,用不著客氣。」就這樣,我們兩家成了好朋友,那個李叔叔成了小外孫的義務駕駛員,好阿婆和我愛人則成了兩家孩子的專職乘務員,每天早去晚回,不管颳風下雨至今從未間斷。 記住一座城市,往往不是這座城市的優山美水,也不是這座城市的高大建築,而是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蘇州人因何如此熱情如此大方如此友善?是綿延數千年古文化的傳承,還是現代文明的感染熏陶?我努力思索著探尋著。在那位年輕女士的身上,在這些熱情的街坊身上,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待我退休之時,一定在蘇州長住,我要融入蘇州,成為熱情大方友善的蘇州人中的一份子。 陳德和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給你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古詩或古文是什麼?
※7秒鐘第一印象 如何搞定面試穿搭
※如何給人留下最好的第一印象
※關於女權主義的11個刻板印象,你以前意識到過嗎?
※南召石頭村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