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論語比肩的一部佛教經典
論語是一本語錄體儒家經典著作,記錄孔子和弟子們的言行。在佛教中,也有一本語錄體的經典著作,這就是《金剛經》。
這是一部大眾熟知的佛教經典,是記錄釋迦牟尼佛和他的大弟子須菩提問答對話的一部經。
2千多年前,在印度恆河邊的舍衛國,釋迦牟尼佛與其弟子須菩提有一場精彩的對話,談論的主題是「如何修證成佛」。後來,這場著名法會的前後始未被翔實記錄下來,便是這本《金剛經》。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西遊記如來佛的名字就來自這部經書。由此可知,吳承恩瞭然於佛經。這部經是佛家文化的精髓所在,讀懂這部經是人們學佛的真正開始。對於研究傳統文化的人來說,如果讀不懂這部經,那麼不管他研究了多少佛家經典,掌握了多少佛家的歷史和故事,他都只能算作一個看熱鬧的外行人。
《金剛經》文字簡練,只有三十二品五千餘字,義理卻極為豐富,是一切大乘佛教的理論基礎,被奉為「經中之王」,是天下修佛之人必須深研的佛教經典。
《金剛經》的得名
在藏文和部分梵文譯本中,本經的全名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唐朝的玄奘大師和義凈法師都是這樣翻譯的。
般若波羅蜜:「般若」這是梵文音譯,我國名為大智慧。因為中國文字難盡其義,所以仍用原文,並且尊重這幾個字,所以不譯。這個般若,全是說心的妙用。上自佛,下至眾生,無不由此而成佛道。「波羅」此言彼岸。「蜜」是到的意思,是到了果位了。
為什麼用金剛為喻呢?《摧魔儀軌》中說,金剛有不摧、不壞、不變等七種特徵;佛教的公案中也說,帝釋天持的金剛有能力摧毀一座大山,但任何東西也無法毀壞它;《大智度論》四十五卷中云:「一切結使煩惱所不能動,譬如金剛山不為風所傾搖……諸蟲來嚙,無所虧損,是名金剛心。」
學《金剛經》的難處
古往今來,有很多大德曾經講解過這部《金剛經》。印順法師指出:關於這部經書的講解大多流於空談,流於文字相,很少有人能將全經的經絡講出來。大家都只是在糾纏一些「阿羅漢」、「菩薩」之類的名相,而不去探究深層的內涵,印光大師曾說:《金剛經》乃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者,遍修六度等之規範。《金剛經》就是成佛過程中的一個路標,如果不懂這點,讀《金剛經》就會味同嚼蠟。
著名的佛教皇帝梁武帝喜好讀經,自然也不能放過《金剛經》。志公老和尚推薦傅大士講《金剛經》,梁武帝就把他請了過來。傅大士講經不登高台,只要求梁武帝給他一幅打板。
皇帝臣子們坐好後,洗耳恭聽,只見傅大士狠狠地一敲板,然後把板一扔,揚長而去。他的《金剛經》已經講完了。梁武帝當場傻眼,志公老和尚在一邊補充:「他講完了!」
梁武帝沒聽明白,趕緊跟志公禪師說,「請他再講一遍吧,大家都沒聽明白。」傅大士就回來又講了一遍,這就誕生了那些偈頌集。
第一次傅大士為什麼那樣講經?這是因為《金剛經》是一部證入「無有涅槃佛,無有佛涅槃」的實相境界的大經。
《金剛經》是需要你自己去悟的,講是講不出來的。
《金剛經》的主要內容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就是《金剛經》的眼睛。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本來無一物」就是《金剛經》的思想。《金剛經》主要就是說明了「離相無住」的道理。
四相是人生煩惱之根
《金剛經》中說的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我相,包括我見(自以為是)、我愛(強烈貪著自我)、我慢(自高自大)、我痴(對自我錯誤的認識);人相和眾生相是指「我」以外的人和人群;壽者相,包括追求長壽及傳宗接代的思想及「永恆」、「永遠」這些概念。四相之中,歸結起來還是我相,以我為中心,分別一切,而有其它三相。
道是無相的
如何得見如來?《金剛經》回答了這個問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想非相,則見如來。」如來即道,如來即佛,如來者即諸法如義。如義就是諸法本來的面目,用現代的話來說可以叫「本質世界」,而我們所看到的這個多彩的世界可以叫做「現象世界」。我們不可執著現象,因為現象不是本質,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正如《金剛經》所說的「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諸佛如來都是以無相為體的,《金剛經》告誡我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平常心是道
《金剛經》發起的因緣是很平常的,佛陀穿衣、乞食、吃飯、洗足、入座等等。示現般若智慧的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中,所謂「平常心是道」。東郭子多次請教莊子,道在何處?莊子答曰:「道在瓦礫;道在螻蟻;道在屎尿」。道就在日常生活中,遍一切處。鳥語花香,行雲塔影,黃花翠柳,青山綠水,一切法都是佛法。真正的佛法,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東西,宇宙人生的一切現象都包含著佛法。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名利、富貴、榮辱、是非乃至生死都可以放下。心無掛礙人生才能瀟洒。在競爭和壓力的現代社會,渴望心靈安慰的現代人更加熱切地從《金剛經》中尋求心靈的慰藉。《金剛經》超越一切宗教性,卻又包含了一切宗教性的特質,是徹底解放心靈奴役的大智慧。
這本書放在哪裡,哪裡就是聖地。或許,這句話是對金剛經的最好推薦。
金剛難壞句義聚,一切聖人不能入。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責編
推薦閱讀:
※詩化論語150首(12-13)
※學習《論語》 【述而】篇
※研讀《論語》經典,感悟儒家智慧
※《論語》半部可治天下,讀懂這12句則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