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我只怕人不如書好對付,他們會看不起你,欺負你
讀書,思考,寫作,是楊絳先生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也是她一輩子從一而終善始善終的事情。
拒絕裹挾,初心不改。
楊絳先生的百年人生財富多可圈可點,遠比網上販賣的「心靈雞湯」豐富厚重。
談人生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一心追逐名利權位,就沒有餘暇顧及其他。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鍊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煉,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慾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談世態人情
我甘心當個「零」,人家不把我當個東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個透。
人畢竟是血肉之軀,帶些缺點,更富有人情味吧。
一個人有所不足,就要自欺欺人。一句謊言說過三次就自己也信以為真的。
醜人照鏡子,總看不到自己多麼丑,只看到別人所看不到的美。
我時常聽人吹牛,豪言壯語,使我自慚渺小。我也想吹吹牛「自我偉大」一番,可是吹來卻「鬼如鼠」.因為只是沒發酵的死面,沒一點空氣。
我們鏡子里的「鏡中人」,總是自己心目中的「意中人」,並不是自己的真面目。
頭腦里的智力是很狡猾的,會找種種歪理來支持自身的私慾。
肉體包裹的心靈,也是經不起炎涼,受不得磕碰的。
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局:「從此,他們永遠快快活活地一起過幸福的生活」 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
所謂窮,無非是指不置辦家產,自食其力,自食其力是沒有保障的,不僅病不得,老不得,也沒有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干自己喜歡或專長的事。
說老實話,我覺得與其罵人,寧可挨罵。因為罵人是自我表演,挨罵是看人家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表演——表演他們對我的心意,而無意中流露的真情,往往是很耐人尋味的。
我只怕人不如書好對付。他們會看不起你,欺負你,或者就嫉妒你,或者又欺負又嫉妒。
談讀書
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
你的問題在於讀的太少而想的太多。
我們讀書,總是從一本書的最高境界來欣賞和品評。我們使繩子,總是從最薄弱的一段來斷定繩子的質量。坐冷板凳的獃子,待人不妨像讀書般讀;政治家或企業家等也許得把人當作繩子使用。
有些人之所以不斷成長,就絕對是有一種堅持下去的力量。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人要成長,必有原因,背後的努力與積累一定數倍於普通人。所以,關鍵還在於自己。
談修養
我們從憂患中學得智慧,苦痛中煉出美德來。
靈性良心人人都有。經常憑靈性良心來克制自己,就是修養。
人雖然渺小,人生雖然短,但是人能學,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貴在於人的本身。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有修養的人,能喜怒不形於色。但不形於色,未必喜怒不影響他的判斷選擇。要等感情得到了相當 的滿足或發泄,平靜下來,智力才不受感情的驅使。
人能夠凝鍊成一顆石子,潛伏見底,讓時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過,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覺水流。
惟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
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談感情
我是一位老人,凈說些老話。對於時代,我是落伍者,沒有什麼良言貢獻給現代婚姻。只是在物質至上的時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輕的朋友,男女結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雙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賞、吸引、支持和鼓勵,兩情相悅。門當戶對及其他,並不重要。
據說,朋友的友情往往建立在互相誤解的基礎上。戀愛大概也是如此。
夫妻該是終身的朋友,夫妻間最重要的是朋友關係,即使不是知心的朋友,至少也該是能做伴侶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侶。情人而非朋友的關係是不能持久的。夫妻而不夠朋友,只好分手。
愛情是不由自主的,得來容易就看得容易,沒得到的,或者得不到的,才覺得稀罕珍貴。
推薦閱讀:
※【女性必讀】品味楊絳語錄 讀懂生活真諦
※了解了楊絳的家世,你就會明白她為什麼被尊稱為「先生」
※楊絳先生:我的自問自答,只可以到此為止
※《我們仨》歸途已覓,先生已歸
※小幸福 ——讀楊絳,嚴歌苓書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