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在二次大戰中的複雜角色和埋下的崩潰種子
點擊標題下藍色字體可快速關注
春源在《二戰中的波蘭和芬蘭及各種不太靠譜的評說》一文中提及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和《蘇日中立條約》的話題。因此我們有必要看看在蘇德和蘇日曾經存在過的「蜜月」期。這或許可以讓我們從另外的視角剖析世界大戰,認識正義和非正義,明白什麼叫話語權。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德國閃擊波蘭為起點,春源早就認為這是大有問題的。其一德國閃擊波蘭之前,世界就處於帝國主義的戰火和瓜分的欲壑當中了,中國就受到了日本的侵略。在歐洲,咄咄逼人的德意志讓英法不敢直面,遂採取綏靖主義政策,試圖將戰火引向蘇聯。而蘇聯自然也不甘心讓英法算計到而與囂張的法西斯德國硬碰硬,暗中與德國開展秘密談判。其二,如果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始於德國閃擊波蘭,也有一定的問題,波蘭被打敗,「閃電戰」耳,還不是什麼大戰,也還不夠全面,另外也應該修改為德蘇閃擊波蘭才對。
1939年8月23日,兩架「禿鷲」運輸機載著德國代表團到達莫斯科。斯大林、莫洛托夫和里賓特洛甫通過兩次會談,當晚正式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除了條約正文中強調的「締約雙方決不參加任何直接、間接反對另一締約國的任何國家集團」等內容外,由斯大林和希特勒親自同意審定的一份秘密附加協議書也同時簽署:
波羅的海地區如發生領土或政治變動時,立陶宛北部疆界將成為德蘇權力界限,在這方面,雙方將承認立陶宛在維爾諾地區的利益。
如波蘭發生領土和政治變動,德蘇將大致以納雷夫河、維斯拉杜河和桑河為勢力分界。維持波蘭獨立是否符合雙方利益與及如何劃界,只能在進一步的政治發展過程中才能確定。
在東南歐方面,蘇聯關心其在比薩拉比亞的利益,德國宣布其在該地區在政治上完全沒有利害關係。
雙方將視本協議書為絕密文件。
協議簽訂一周後,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對波蘭實施閃電戰。德軍共集中了58個師、160萬人,對波蘭發動了「閃電戰」。南集團軍群由龍德施泰特上將指揮,北集團軍群由包克上將指揮,兩路突進。先用機群轟炸重要機場、中心城市、交通要道、電站等設施,6000門大炮向波邊境猛轟。停泊在但澤港外、偽裝訪問的德艦也向波軍基地開炮。然後以2000多輛坦克為先導,步兵跟進。波軍倉皇應戰,飛機未及起飛即被炸毀。加上指揮失度,波軍主力不到兩天即被擊潰。德軍迅速向波蘭腹地推進。9月17日,蘇聯紅軍也從東部開始侵入波蘭。9月17日凌晨,蘇聯白俄羅斯方面軍和烏克蘭方面軍分別在科瓦廖夫大將和鐵木辛哥大將的率領下,越過波蘭東部邊界向西推進。兩面受敵的波蘭軍隊幾乎毫無還手之力,只得向納粹德軍和蘇聯紅軍投降。9月18日,從東西兩面分別入侵的蘇德兩國軍隊在波蘭城市布列斯特—力托夫斯克勝利會師。為慶祝兩國軍隊的勝利會師,9月23日,納粹德國裝甲軍司令古德里安和前來會師的蘇聯紅軍第29輕型裝甲旅旅長克里瓦什寧一起檢閱了蘇德兩軍並聯合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
聯合閱兵式甫一結束,迫不及待的蘇聯和德國立即在波蘭領土上開始了劃界談判。由於框架早就在里賓特洛甫訪問蘇聯時與斯大林談妥,所以蘇聯和德國對波蘭的分割工作在熱情友好的氣氛中進展順利。9月28日,蘇德簽訂邊界友好條約,東部劃給蘇聯,西部歸於德國,而波蘭則在劃分後的歐洲地圖上消失。一般地為蘇聯相對諱言地說法是《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是英法等國靖綏政策企圖禍水東引的必然結果,條約的簽署為蘇聯爭取了更多時間備戰,但也使波蘭成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2015年5月,普京認為由於英、法、德、意率先簽署了《慕尼黑協定》,蘇聯才被迫簽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以改善自身的戰略環境。但站在波蘭的角度看問題,德、蘇兩個國家的害處是一樣的,都是虎狼之師、瓜分之師、禍害之師,假如不是希特勒喪心病狂地進攻蘇聯,波蘭恐怕就萬劫不復了。
蘇聯不遑多讓地參與了對波蘭的瓜分,其中德國佔領波蘭的土地27000平方哩,2200萬人口;蘇聯佔領了波蘭77000平方哩土地、人口約1300萬,不到一個月,歐洲最大國家之一的波蘭就被德國和蘇聯東西夾擊和瓜分了。
斯大林與希特勒一起輕輕地滅亡了一個主權國家,並從波蘭獲得大片土地後,一下子吊起了胃口,又向芬蘭提出了割讓卡累利阿地區的領土要求,芬蘭雖然是小國,但是,拒絕了蘇聯的無恥要求。1939年月11月,蘇聯見芬蘭敢於拒絕,急忙調兵向芬蘭發動進攻。鑒於蘇聯的侵略行徑,國際聯盟將蘇聯開除出局。但是,芬蘭終於不敵蘇聯,最後割出佩薩莫地區,維堡港口等地區。按照《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規定,蘇軍不僅佔領了波蘭的東半部分,還把波羅的海諸國——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併入自己的版圖。這樣,蘇聯的勢力便延伸至波羅的海南岸。德國則吞併了波蘭的大部分地區,在餘下部分建立了攝政區,由德國政府統治。
1941年4月13日,同樣在莫斯科,蘇聯又與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同時又發表了所謂的「共同宣言」。「共同宣言」規定:
「蘇聯誓當尊重滿洲國之領土完整與神聖不可侵犯性;
日本誓當新生蒙古人民共和國之領土完整與神聖不可侵犯性。」
蒙古本來是中國的領土,蘇聯利用中國貧乏、軍閥割據之際,將它從中國分裂出去,將蒙古作為蘇聯的附庸。 而滿洲國是日本利用末代皇帝傅儀建立的傀儡政權,將它從中國分裂出去。 蘇聯與日本的共同宣言,是兩國彼此為各自的強盜邏輯背書和壯膽,當然也是勢力範圍的劃分。站在蘇聯的角度,其寄希望於穩定身前或者身後的地緣政治,但暗地裡蘇聯對德國、日本都非常不放心,大量的間諜在從事情報工作,探聽德、日的決策和舉動,其更擔心德、日同盟給予其腹背同時的打擊。
對德的戰爭是蘇聯準備尚不充分下的被迫迎戰,而對日戰爭則是國際形勢大局已定前提下,蘇聯、美國、英國三巨頭相互談判妥協的結果,在歐洲,德國被宰割並不意外,意外的是波蘭東部繼續被蘇聯所奪去。對付東方的日本,美國有求於蘇聯,蘇聯則拿中國的利益作為口實,於是蒙古的地位維持不變等成為美、英送給蘇聯的好處。
1945年,蘇聯為報日俄戰爭的舊仇和新恨,也為了奪去在中國東北、朝鮮半島等遠東的勢力範圍,發動對日作戰,戰爭中將大量東北的設備、物資拆運回蘇聯。
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充當著重要角色,但是,它算是個什麼樣的角色呢?是主要角還是配角,是正面角色,還是反面角色?這是個複雜的問題。它充當著複雜的角色。一方面,它是法西斯德國的受害者,是反法西斯陣營中的一個重要角色。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給了德國軍隊以重創,它牽制了希特勒德國的相當多的兵力,減少了敦克爾刻大撤退後英國的軍事壓力。在反擊納粹德國、進攻柏林的戰鬥中,蘇軍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但是,另一方面,它又是法西斯德國和日本的幫凶和同盟者,而且,它也是波蘭的侵略者和瓜分者,在中國問題上,它是個民族利己主義者和大國沙文主義者,充當了分裂中國和掠奪中國的角色。如果不是中國在抗美援朝中顯示了強大的軍事實力和不朽的抗爭精神,也許蘇占旅順、大連港的歸還還要更多時間。蘇聯與中國在同盟以後的分裂,也是其大國沙文主義的延續。當然,蘇聯並沒有進行深刻地反思,而是越陷越深,不僅悍然出兵匈牙利,扶持越南,終至其入侵阿富汗,鑽入了帝國墳場,最終導致其內憂外患中轟然倒塌。這也是一種多行不義的惡果。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中國從中吸取了足夠的教訓,向世界鄭重宣布永遠不稱霸。然而蘇聯的教訓未必每個國家都進行了汲取,總有國家在不自覺中走向了霸權主義,而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總有沉默中的爆發,讓不知內斂的帝國大廈咔咔作響。
推薦閱讀:
※作家對談學者:面對複雜中國,穿梭在虛構與非虛構之間
※複雜心律失常的分析方法及技巧
※製表複雜功能 | Blancpain
※818張柏芝錯綜複雜的家庭關係 這個家庭亂啊!
※紅塵很深,人世浮華; 世界很大,人心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