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沒有哲學,還更詆毀哲學
黎 鳴
兩千多年來的中國,事實上是一個沒有哲學的國家和民族。雖然在公元前五百年前的老子的《道德經》之中,已經具備了非常豐富的哲學,甚至人學的思想,然而由於長期以來的孔丘及其儒家的獨大,尤其在漢武帝明確確立了「獨尊儒術」之後,更由於後來興起了科舉取士的考試之後,使得在中國人之中,實際上流行的就只有孔丘及其儒家的思想體系,或者說意識形態。可是儒學並不是哲學,而且實質上儒學根本就不成其為「學」,而是反對一切真學說的偽學。這是因為,任何一種學說的活動,其中必定能夠具有一種可以稱作是某種不變的類似真理的信念的東西存在,然而儒學,不存在這種類似真理的信念的東西,而是只有統治者少數人為(即「偽」)的單方面保持不變的「成見」的「禮樂」制度。
儒學的核心價值即周代「禮樂」的成文制度,孔丘把這種已經成文的制度的「禮樂」當作了中國人的永遠不變的最高精神信仰的代用品。這實際上即是等於把中國人的全部「信仰」的精神活動永遠地釘死在「禮樂」的成文的固死的制度之中了。
非常可悲的是,中國的文人們,從來不曾對此作出過任何有意義的反思,而只有一味地崇拜、敬畏,而實際上不過是畏於專制帝王暴力權力的恐懼罷了。除此之外,便只有現實的利益、功利的東西。孔儒即是利用「禮樂」的固死制度的規定性再加上現實中的功利利益的誘惑,即築成了一道堅實的經驗現實的圍牆,其實是監獄,它們永遠地把中國人的精神(信仰、求知) 的視野死死地封閉起來,禁錮起來。這種對於中國人的精神活動始終徹底地「關禁閉」的孔儒的所謂「文化」現實,即成為了中國人的永遠歷史的內涵,這種始終都難以發生絲毫變化的歷史的內涵一直延續到了今天。這正就是沒有哲學的中華民族的必然的命運。
非常悲哀的是中國人不僅沒有哲學,而且對於任何具有哲學內涵的東西更始終加以詆毀,並從而完全加以拒絕。老子的《道德經》在中國的命運即是如此。兩千多年來的孔儒文人對於老子《道德經》的完全地曲解,甚至詆毀,已經使得老子在中國人的心目之中,成為了一個幾乎就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般的人物。誠如孔丘所形容的老子:天上的飛龍,見首不見尾。孔丘正是運用如此虛化的態度來對待老子,這實際上等於告訴他的徒子徒孫們,老子的學問是不值得去重視的,根本就不值得人們去浪費時間。按照孔丘自己弟子們的說法,即是「子不語怪力亂神」,而老子顯然就是一個始終都在說「怪力亂神」的人。後來的儒家文人們談到老子的《道德經》時,稱之為「玄學」,就是這種情形。什麼叫做「玄學」?「玄學」就是人們永遠都不可能弄得清楚,而只會把人們的腦袋弄得懸懸呼呼的學說。
縱觀中國過去的兩千多年來的歷史,事實上已經沒有了哲學,儒學是標準的偽學,佛學、道學則成為了儒學的左膀右臂的同樣沒有任何哲學內涵的惑人之學。無論儒釋道,全都是沒有邏輯內涵的偽學說,佛學不是哲學,經過了莊子、黃帝、道教改造的道學,也早就已經不是老子的《道德經》的學說了,而是與老子的思想幾乎完全背離的沒有絲毫哲學內涵的偽學說了。造成佛學和道學的墮落的外因,仍舊首推作為「偽學」的「儒學」。沒有辦法,由於兩千多年來的「獨尊儒術」的結果,中國人事實上早就是一個沒有哲學,甚至沒有了真實意義的學說的民族了。中國人之所以產生不了「自然科學」,產生不了真正對於人類文明能有所貢獻的社會學說的根源,正就在於孔儒對於中國文化傳統的幾乎絕對地把持以及壟斷。說穿了是中國統治者們的孔儒式政治權力的壟斷。
中國人的沒有哲學的歷史一直延續到了今天,雖然近代從西方傳來了哲學,但是卻在中國的儒家文人們之中引起了負面的反彈。一些儒家文人們,甚至還包括一些從西方學習了哲學的中國的文人們,他們為了表達自己的愛國之心,實際上也是根本就沒有真正理解西方哲學的精髓,卻仍舊妄自把他們內心崇拜的儒學也裝飾打扮成為了中國人自己的哲學了。在這方面最出名的是馮友蘭先生,自然也包括大量其他仍舊醉心於儒學的文人們,例如之前的康、梁,同時的熊十力、梁漱溟、張君勱等,也包括之後的例如台灣的一些自稱「新儒家」的人們,例如牟宗三等等。其中數馮友蘭先生的著作《中國哲學史》為最著名,它成為了中國名校《北京大學》的通行全國的關於「中國哲學」的教材。然而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實質上卻不過是《中國儒學史》的翻版。馮友蘭先生索性即把中國自古以來的儒學即當作了中國人自有的哲學。
這實質上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儒學能夠稱作「哲學」嗎?儒學具有「哲學」的最起碼的要素和內涵嗎?什麼要素、內涵?邏輯的要素和內涵。沒有,根本就沒有。馮友蘭先生純粹就是在「掛羊頭賣狗肉」。更糟糕的是,真正能夠稱作中國的哲學的老子的《道德經》,卻並沒有受到馮友蘭先生的重視。由於馮友蘭先生是從美國學習哲學歸來的哲學教授,後來又是中國最著名的北京大學的教授,他的《中國哲學史》的影響非常大,事實上大到了習非成是的非常壞非常惡劣的程度。中國的文人們基本上已經承認了孔丘的「儒學」就是中國的「哲學」,而孔丘則成為了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國人的無知真是令人心酸。孔丘能夠是中國古代的哲學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嗎?孔丘的「儒學」能夠是中國古代的哲學嗎?孔丘有什麼資格能夠稱作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呢?一個連最起碼的真理、規律、邏輯都絲毫不通的人竟然可以成為一個民族的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和教育家?這叫做什麼?這叫做整個中華民族的無知、無能、無恥。然而更可悲的是,真正能夠有資格稱作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乃至人學家的老子,卻不被中國人自己認識,他的簡直就是迄今為止全人類最偉大的精神智慧瑰寶的《道德經》,竟然中國人兩千多年來就沒有人真正讀懂過,反而還更遭到了許多人的非常奇怪的扭曲的甚或蓄意貶低的評價。
中國人沒有哲學,卻反而對於有哲學思想的中國人加以詆毀和拒絕。上述的關於孔丘和老子的故事,即是明顯的例子。如此的詆毀和拒絕真正的哲學的故事,在現代的中國仍舊在繼續。很顯然,馬克思雖然是一位偉大的社會學家,經濟學家,但並不是一位真正的哲學家。馬克思不僅不是一位真正的哲學家,而且非常片面地割裂了西方偉大的哲學。當馬克思宣布「唯心主義的哲學」是反動的、錯誤的哲學的時候,他就已經不是一位真正的哲學家了。真正的問題並不在於馬克思本人,而在於引進馬克思思想的中國人。
中國的近半個多世紀的哲學教育幾乎全都是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教育,並美其名曰「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我要告訴我所有親愛的同胞們,我們在半個多世紀之中所進行的「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教育」不僅不是正確的哲學教育,而且是非常有害的片面的錯誤的哲學教育。為什麼?因為真正正確的哲學應該是概念清晰、範疇全面、邏輯完整的哲學。當馬克思,更不要說後來蘇俄的列寧、斯大林們宣告唯心主義已經破產並且是反動的時候,他們實質上就已經不配談哲學了。
真正完備的正確的哲學應該是西方哲學的全部,而不是其中任何的一支,至少不是任何竟然敢於否定全部「唯心主義」的哲學。關於這一點真懂得康德的哲學的人們是一定不會犯如此巨大的錯誤的。因為正是康德發現了先驗抽象的客觀唯心主義的重要性,同時也發現了超驗理想的主觀唯心主義的重要性。僅僅的唯物主義,即使打上「辯證法」的幌子,也是無濟於事的錯誤的哲學。非常悲哀的是,中國近半個多世紀甚至一直到了今天,還仍舊在非常錯誤地排斥一切的「唯心主義」。什麼是「唯心」?「唯心」即是指當下的「不存在」,而只有思維的綿連,也即思維的「心」的存在。說白了,否定「唯心」就已經等於否定了一切的「真理」,甚至更否定了一切的「邏輯」的可能性。而惟一隻存在現實的、經驗的、當下的、相對的「物」的知識。請問,僅僅具有如此相對的「物」的知識的人們,他們能夠進行完整的正確的思維嗎?根本就不可能。
事實上馬克思所犯的哲學上的錯誤與中國古代孔丘所犯的錯誤如出一轍,均犯的是否定了先驗抽象領域和超驗理想領域的「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的價值。固然,孔丘比馬克思更要遠為嚴重得多、無知得多,畢竟馬克思的哲學素養還是非常高的,他只是在運用哲學的時候犯了錯誤,而孔丘則根本就不知道哲學為何物,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哲學思維的半點的可能。這是因為,孔丘的全部的「思維」全都在於如何地捍衛「禮樂」的至高無上性和永遠的不變性,而根本就不關心任何人類思維的真理性、規律性和邏輯性。由此也可見,為什麼始終「尊孔」的中國人會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的近現代歷史的道路?這是因為西方人的思想,只有馬克思與孔丘有那麼一點點相通之處。然而,馬克思與孔丘的相通,也就如上所述的僅僅的那麼一點點而已,更多的還是完全不相同的。最不相同的是,馬克思是主張「人人平等」的西方人的宗教和哲學的價值觀的,而與孔丘的惟一隻主張「人人永遠不平等」的「禮樂」的「親親尊尊長長」的價值觀是根本就不可能相同的。
中國近現代的引進馬克思主義,並追隨蘇俄走上了共產主義的道路,這一點雖然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是其中的某種必然性的歷史的淵源確實是存在的。而其中最大的淵源,即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即沒有哲學,而且詆毀和抗拒哲學。而這卻顯然是因為「尊孔讀經學儒」的歷史大勢的必然所致。
從今以後的中國人必須清醒地汲取上述的教訓,一個沒有哲學的民族,是不可能會有多大希望的民族。什麼是哲學?哲學是愛智慧,一個根本就不愛智慧的民族,只能是一個愚昧的民族。此外,我也希望我所有的同胞們能夠看到,除了吸取教訓,我們還必須看到我們中華民族固有的優勢,而最大的思想方面固有的優勢即我們擁有偉大的老子及其《道德經》的世界上最偉大的關於《人學》的思想。我可以告訴我所有親愛的同胞們,老子的思想絕對不是一般人的思想,而是遠遠超越了現代所有人類的具有偉大的全息邏輯的《人學》的思想。關於這一點,我希望所有的同胞們能夠關注我對於老子《道德經》思想的詮釋,它絕對地能夠使你們受益。
推薦閱讀:
※人不能沒有愛,尤其不能沒有「所愛」
※什麼面相的人命苦,沒有福氣
※一個女人有沒有真正放棄你,關鍵看這三點!
※沒有平白無故的分手,只是做得不夠
※天堂里沒有「豆腐渣」工程——追悼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