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對比賞讀 蘇啟平

林清玄散文對比賞讀

求  好

林清玄

有好多人喜歡講生活品質,他們認為花的錢多,花得起錢就是生活品質了。於是,有愈來愈多的人,在吃飯時一擲萬金,在置衣時一擲萬金,拚命地揮霍金錢,當我們問他為什麼要如此,他的答案是理直氣壯──「為了追求生活品質!為了講究生活品質!」

生活?品質?這兩樣東西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如果說有錢能滿足許多的物質條件就叫生活品質,是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有生活品質,而窮人就沒有生活品質呢?如果說受教育就會有生活品質,是不是所有的大學生都有生活品質,沒有受過教育的人就沒有生活品質呢?如果說都市才有生活品質,是不是所有鄉下人就沒有生活品質?是不是所有的都市人都有生活品質呢?

答案都是否定的,可見生活品質並不是某一階層、某一地區、或甚至某一時代的專利。古人也可以有生活品質,窮人、鄉下人、工匠、農夫都可以有生活品質。因為,生活品質是一種求好的精神,是在一個有限的條件下尋求該條件最好的風格與方式。

工匠把一張桌子椅子做到最完善而無懈可擊的地步,是生活品質。農夫把稻田中的稻子種成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質。窮人買一饅頭果腹,知道同樣的五塊錢在何處可以買到最好品質的饅頭,是生活品質。家庭主婦買一塊豆腐,花最便宜的錢買到最好的豆腐,是生活品質。

整個社會都能摒棄那不良的東西,尋求最好的可能,這個社會就有生活品質了。因此,我們對生活品質最大的憂慮,並不是小部分人的品味不良,而是大部分人失去求好的精神了。

一個失去求好精神的社會,往往使人誤以為擺闊、奢靡、消費就是生活品質,逐漸失去了生活品質的實相。進而使人失去了對生活品質的判斷力,只好追逐品牌,用有名的香水、服裝、皮鞋以至名建築師蓋的房子,來肯定自我的生活品質,這是為什麼現代社會名牌泛濫的原因。

有錢人從頭到腳,從房子到汽車,從音響到電視用的都是名牌,那些名牌多得讓人忘記了自己的名字。

一般人欣羨之餘,心生卑屈,以為那是生活品質,於是想盡方法不擇手段去追求,甚至弄到心力交瘁的地步。君不見被警察抓到的大流氓乃至小妓女,戴勞力士,開進口車,全身都是名牌嗎?

真正的生活品質,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與條件,在有限的條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與生活。再進一步,生活品質是長久培養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有豐富的心胸世界;在外,有敏感直覺找到生活中最好的東西;在內,則能居陋巷而依然能創造愉快多元的心靈空間。

生活品質就是如此簡單;它不是從與別人比較中來的,而是自己人格與風格求好精神的表現。

(選自《林清玄散文集》,略有改動)

松子茶

林清玄

朋友從韓國來,送我一大包生松子。我還是第一次看到生的松子,晶瑩細白,頗能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那樣的情懷。

松子給人的聯想自然有一種高遠的境界,但是經過人工採擷、製造過的松子是用來吃的。怎麼樣來吃這些松子呢?我想起飯館裡面有一道炒松子,便徵詢朋友的意見,要把那包松子下油鍋了。

朋友一聽,大驚失色:「松子怎麼能用油炒呢?」

「在台灣,我們都是這樣吃松子的。」我說。

「罪過,罪過,這包松子看起來雖然不多,你想它是多少棵松樹經過冬雪的鍛煉才能長出來的呢?用油一炒,不但松子味盡失,而且也損傷了我們吃這種天地精華的原意了。何況,松子雖然淡雅,仍然是油性的,必須用淡雅的吃法才能品出它的真味。」「那麼,松子應該怎麼吃呢?」我疑惑地問。「使在生產松子的韓國,松子仍然被看作珍貴的食品,松子最好的吃法是泡茶。」

「泡茶?…『你烹茶的時候,加幾粒松子在裡面,松子會浮出淡淡的油脂,並生松香,使一壺茶頓時津香潤滑,有高山流水之氣。」

當夜,我們便就著月光,在屋內喝松子茶。果如朋友所說的,極平凡的茶加了一些松子就不凡起來了。那種感覺就像是在遍地的綠草中突然開起優雅的小花,並且聞到那花的香氣。我覺得,以松子烹茶,是最不辜負這些生長在高山上歷經冰雪的松子了。

「松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東西,但是有時候,極微小的東西也可以做情緒的大主宰。詩人在月夜的空山聽到微不可辨的松子落聲,會想起遠方未眠的朋友,我們對月喝松子茶也可以說是獨嘗異味,塵俗為之解脫。我們一向在快樂的時候覺得日子太短,在憂煩的時候冬覺得日子過得太長,完全是因為我們不能把握像松子一樣存在我們生活四周的小東西。」朋友說。

朋友的話十分有理,使我想起人自命是世界的主宰,但是人並非這個世界唯一的主人。就以經常遍照的日月來說,太陽給萬物以生機和力量,並不單給人們照耀;而在月光溫柔的懷抱里,蟲鳥鳴唱,不讓人在月下獨享。即使是一粒小小松子,也是吸取了日月精華而生,我們雖然能將它烹茶,下鍋.但不表示我們比松子高貴。

佛眼和尚在禪宗的公案里,留下兩句名言:

「水自竹邊流出冷,風從花里過來香。」

水和竹原是不相干的,可是因為水從竹子邊流出來就顯得格外清冷;花是香的,但花的香如果沒有風從中穿過,就永遠不能為人體知。可見,縱是簡單的萬物也要通過配合才生出不同的意義,何況是人和松子?

我覺得,人一切的心靈活動都是抽象的。這種抽象宜於聯想。得到人世一切物質的富人如果不能聯想,他還是覺得不足;倘若是一個貧苦的人有了抽象聯想,也可以過得幸福。這完全是境界的差別。禪宗五祖曾經問過:「風吹幡動,是風動,還是幡動?」六祖慧能的答案可以作為一個例證:「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

仁者,人也。在人心所動的一刻,看見的萬物都是動的。人若獃滯,風動幡動都會視而不能見。怪不得有人在荒原里行走時會想起生活的悲境,大嘆:「只道那情愛之深無邊無際,未料這離別之苦苦比天高。」而心中有山河大地的人卻能說出「長亭涼夜月,多為客鋪舒」,感懷出「睡時用明霞作被,醒來以月兒點燈」等引人退思的境界。

一些小小的泡在茶里的松子,一粒停泊在溫柔海邊的細沙,一聲在夏夜裡傳來的微弱蟲聲,一點斜在遙遠天際的星光……它們全是無言的,但隨著靈思的流轉,就有了炫目的光彩。記得沈從文這樣說過:「凡是莢的都沒有家,流星、落花、螢火,最會嗚叫的藍頭紅嘴綠翅膀的王母鳥,也都沒有家的。誰見過人蓄養鳳凰呢?誰能束縛著月光呢?一顆流星自有它來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處。」

靈魂是一面隨風招展的旗子,人永遠不要忽視身邊事物,因為它也許正可以飄動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

(選自《林清玄散文集》,略有改動)

把 林清玄先生的這兩篇文章放在一起閱讀,我們不難發現,兩文雖然主要表達方式上一為議論,一為記敘,但在兩文中,作者都善於捕捉生活里那些細微卻飽含靈思的事物,領悟生活的真義,表達深刻的哲理。

《求好》從認為擺闊、奢靡、消費就是生活品質,以名牌來肯定自我的生活品質的生活現象著筆,詮釋了求好就是回到自我,在有限的條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與生活這個道理,也隱約的表達了作者對社會上大部分人失去求好精神的憂慮。《松子茶》則通過記敘如何吃松子這件小事闡發了人永遠不要忽視身邊事物的哲理。

兩文寓意深刻,但讀起來卻給人輕鬆自如,通俗易懂之感,這得益於作者深厚的知識積澱與靈動的文筆。如《求好》所舉「農夫」「窮人」「工匠」「家庭主婦」的例子淺顯易懂,卻又貼近生活,有著很強的說服力。《松子茶》所述喝茶小事,思路清晰,道理明了,即便是本來佶屈聱牙的佛教經文,在作者的解說中也如此貼近讀者的心聲。

讀這兩篇文章,我們還要品讀和領略他們各自的藝術特色。

《求好》綜合運用了排比、對比等多種手法,使文章說理透徹,中心突出。如文章第三段用三個「如果說……」的疑問句式組成排比,有助於引發讀者的思考,便於引出下文,也闡明了生活品質並不是某一階層、某一地區、或甚至某一時代的專利。文章還運用對比手法將「求好」與擺闊、奢靡、消費進行比較來闡明自己的價值觀。批判了現實中那些對生活品質失去判斷不擇手段地去追逐名牌,並自以為追求到了生活品質的人。全文觀點鮮明,論證充分,極具說服力。

《松子茶》運用了「以小見大」的寫法,把一個深奧的人生哲理闡述得通俗易懂,讓人備受啟迪。「松子茶」可說是身邊平常之物的代表, 但作者在細心的品味之中卻感受到了「不凡」的意味——「松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東西, 但是有時候, 極微小的東西也可以做情緒的大主宰。」正是這小小的平常的松子, 卻能頤養人的性情。接下來, 作者點破「松子」之所以能發揮如此大功效的原因, 那就是人要懷有一顆善於洞察的靈動的心。「松子」之類本來「全是無言的, 但隨著靈思的流轉, 就有了炫目的光彩」,從而揭示主旨。

《松子茶》語言上的最大特點,莫過於用清新自然、平和簡潔的語言來顯示哲思,揭示文章的主題。如寫我與朋友的對話時,作者語意平和,清新自然,既不落窠臼,又無故意雕琢的痕迹,讓人不知不覺中感悟到深刻的道理。

文中也不乏深蘊哲理的佳句,如文章最後「靈魂是一面隨風招展的旗子,人永遠不要忽視身邊事物,因為它也許正可以飄動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作者告訴我們要坦然地面對生活, 不要在快樂的時候覺得日子太短, 在憂煩的時候又覺得日子太長,而要像把握小松子一樣把握存在我們生活四周的小東西。

推薦閱讀:

最浪漫的葬禮
精選散文閱讀 :幸福就在人生旅途上
[原創]【引用】[引用]散文留香與留香的散文
2018.1.20
【蒼穹散文詩】驛站情思

TAG:對比 | 散文 | 林清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