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疾穴:一個埋線治療膝關節疾病特效穴
膝關節炎是一種病情複雜、病程較長的疾病,也是針灸臨床上的常見疾病。現代醫學一般給予鎮痛葯,再無效者考慮非甾體抗炎藥物以至麻醉鎮痛藥物;內科治療無效時則考慮外科治療。埋線治療傳統以鄰近取穴為主,如血海、梁丘、足三里等,以疏經活絡,也可以從神經支配考慮,選擇夾脊穴。但是,這些穴位療效遠不如「膝疾穴」容易見效。
膝疾穴為埋線前輩陸健發現的一個經外奇穴,分為內、外膝疾穴。內膝疾穴位於血海穴上1寸內0.5寸;外膝疾穴位於梁丘穴上1寸外0.5寸。操作:病人取仰卧位或坐位,標記穴位後,用9號埋線針向股骨方向直刺快速進針,觸及股骨後稍外提,再緊貼股骨上緣刺入1寸左右(注意一定要沿股骨上緣)感到阻力較大說明到位,此時可有針感傳到膝部,關節腔內有較強的反應,持續30秒~1分鐘後減輕,將針稍稍後退,植入線體即可。此針法對於整個膝關節內疼痛,行走無力,遇冷加重,反覆發作,甚至伴有積液者,療效較佳。埋線治療時內、外膝疾穴交替使用,一般1-3次即可顯效,此後每周1次,病情緩解後可延長治療周期,連續數月,以鞏固療效預防複發。膝疾穴的針灸治療 如果不埋線,也可以針刺治療。患者取平卧位,找准穴位用2~2.5寸長的2.l一26號針灸針,向股骨方向快速直刺,針尖觸到股骨後稍向外提,再緊沿股骨上緣迅速刺入1寸左右(緊貼股骨上緣),感到阻力很大,說明已到位(如阻力小,則未到位)。進針、退針均不用捻轉、提插等手法。 針感為關節內有強烈的酸脹痛和抽動。約1分鐘後逐漸減輕,以後有陣發性震痛感。留針時間5一30分鐘,也可不留針。開始治療頭3天每日1次,以後2~3天1次,內外膝疾穴可交替使用,一般2一4次就有明顯療效。 膝疾穴的針刺的特點: (l)現有俞穴在分肉之間,本穴在骨膜之中。 (2)傳統針刺常用26一30號針,本穴必需用22一24號的長1.5一2.5寸的針或9號埋線針,用細針扎不進穴位。 (3)老針法用捻轉、提插等手法,針尖扎到分肉之間或觸到神經即可。不用捻轉、提插手法,針尖必須緊貼股骨上行再進0.5寸左右,要突破骨膜,留針時不行針。用埋線時,將線體推出後,壓住彈簧,使針芯伸出針尖呈鈍端,刺激骨膜。 (4)傳統針刺,常針一穴,感覺遲純針感漸小,本穴則相反,常針該穴,骨膜可能會有增厚,針感越針越強,患者感膝關節內有強烈的抓動、震痛、發熱感,伴有似紅外線照射的烘熱感,整個大腿十分沉重無自動能力,在留針30分鐘過程中,每隔3一5分鐘有自發性陣痛,起針後即刻感到疼痛比針前減輕約八成,以後無怕涼感。
膝疾穴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個經外奇穴,如能靈活應用常常有明顯的效果,加之線體的長期刺激,病人膝痛、無力等癥狀可以明顯改善。對於一部分體重較重的老年病人,要積極減肥,減輕關節負擔,運動要適當,防治結合,注意保暖,以減輕關節受損。
推薦閱讀:
※「黛玉」早逝引發女性關注乳腺疾病防治
※生病時少碰5種食物不能吃
※手賤擠了危險三角區的痘痘?
※這樣搓指頭,疾病趕快走!
※科學家如何「以毒攻毒」治療多種人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