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的好和不好,你該如何平衡?
如今,一些年輕家長因工作忙、婚姻變故等原因,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責任交給老一輩,尤其是一線醫務工作者經常加班加點,把很小的孩子放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公家裡,讓他們與父母長期分開,老人也自覺地成為全面照顧第三代的「現代父母」。隔代教育既有一些好處,也會給孩子帶來不少心理問題。
照顧孩子老人有優勢首先,老人更有耐心。
老人的生活節奏相對慢一些,有著平和的心態,這是年輕父母比不了的。比如,當孩子哭鬧要買一樣東西時,比較講原則的老人就會慢慢跟孩子講,為什麼不能買。其實孩子也明白大人的心思,自己哭鬧也無濟於事,慢慢心情就會平復下來。但年輕父母遇到孩子哭鬧時,若心情急躁,難免會用暴力解決問題。
其次,老人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
年輕父母不太願意陪孩子玩,因為他們覺得孩子的遊戲過於單調,孩子在一邊玩,父母卻在玩電腦、看手機。而老人則更願意加入到孩子的遊戲中,與孩子互動,這對孩子的心理發育有很大好處,特別是在孩子3歲以前是最需要陪伴的,祖父母的陪伴恰恰滿足了孩子這一心理需求。
隔代疼有三個弊端第一,溺愛和放縱。
有時孩子一哭,祖父母就心疼。其實,孩子很聰明,他知道只要自己一哭老人就會心軟,就沒有原則了,容易導致過度溺愛和放縱。這樣的孩子會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特點,覺得只要是自己想要的東西都能得到。如果有一天他到社會上,發現別人不圍著他轉,就會無法適應,那時再讓他重新適應社會,就會變得更加困難。當然,過分溺愛和放縱不僅僅存在於隔代教育中。
第二,包辦代替,影響孩子的獨立性。
有些祖父母太心疼孩子,孩子還沒覺得渴和餓的時候,就主動給予。孩子得到提前滿足,就不會去發展自己的心理需要,坐享其成。現在很多孩子不會做家務,連自己的桌面、床都不整理。由於長輩的包辦、代替,扼殺了孩子的獨立性,以至於很多孩子長大後什麼都不會做。
第三,過分保護。
祖父母帶孩子,生怕孩子磕了碰了,所以常把「慢點跑」、「不能碰」這些話掛在嘴邊。其實,孩子對外界充滿了好奇,他需要冒險和創新,只有這樣他才能擴展視野。很多孩子一回家就寫作業,沒機會跟小朋友玩,結果長大後不知道如何與他人相處。
不要頻繁更換撫養者在生命早期,從出生到3歲,要以母親撫養為主。老人可以作為輔助撫養者存在,以便熟悉和了解孩子的飲食起居習慣。穩定對於嬰兒很重要,這是因為它關係到孩子的安全感。每個嬰兒都有自己的特性,他們會通過哭聲來表達自己的需求,並且被敏感的媽媽逐漸了解和確認。良好的母嬰互動滿足了嬰兒的全能感需求,使他感覺到世界是被自己所控制的。否則,不斷更換撫養者,因不是以嬰兒的需求為前提,就會給嬰兒帶來非常混亂的早期體驗。頻繁更換撫養者最嚴重的有可能損傷嬰兒大腦自我調整的功能,使得他們表現得過於敏感、易激惹和難以安撫。所以,即便是孩子需要交託給長輩照料,也需要一段時間的過渡,給孩子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
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為了重獲安全感,有些孩子會向祖父母示好,以獲得更多的關注,這是一種本能。然而,對於父母來說,當看到孩子更依賴長輩的時候,心裡難免有些失落,這是正常的。如果家長因失落和嫉妒祖父母和孩子的親密關係,過於堅持讓孩子服從;以忽視、懲罰讓孩子向自己示好等。這些做法實際上都是情緒表達不當的外顯行為,是以破壞關係、情緒難以自控為特徵的。所以,調整好父母自身的情緒,才是保證隔代撫養有效的重要前提。
老人要學會做好第三方。比如,年輕父母管教孩子時,祖父母不要插手。年輕父母訓孩子,不僅是因為孩子犯了錯,更是在培養孩子懂規則、守規矩。此時,老人需要扮演好第三方的角色,協助年輕父母解決、調停問題。
文/北京大學回龍觀臨床醫學院心理治療病區主任 孫春雲
兒童心理科主任 劉華清
圖/源自網路
推薦閱讀:
※中國人膳食平衡寶塔說明
※為什麼說陰陽平衡是最偉大的生態理論?
※「生活不能只是工作賺錢」的3個誤區,你中了第幾條?
※教你找出照片中的黑、白、灰,修復白平衡不正確的偏色照片
※中醫十二時辰養生法快速調節心臟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