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機械化大生產到向人學習,英偉達開發「模仿人類行為」的機器人

從工業革命時期開始,機器就開始替代機械化重複的體力勞動。通常這些機器運作時,人類需要與其保持一個安全距離。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開始思考,如何讓機器接近人類、與人協作、甚至可以向人類學習。

近日,英偉達開發了一套訓練機器人的系統,教機器人如何通過觀察人類活動來行動。研究人員用 GPUs 給不同物體打上標籤,並開發了一組程序,讓機器人先感知人與物體的位置和互動,再讓它重複捕捉到的步驟,模擬人的動作。

英偉達首席研究科學家Stan Birchfield 透露,這套重新開發的程序有一系列的深度神經網路,造價極高。機器通過進行感知和讀取人類行為,然後用數據訓練執行該動作。

該團隊認為,模擬情景是訓練機器識別的好方法。通過不同的場景,可以培養機器人感知各類不同的物體。在其訓練過程中,機器需要嚴格的圖像和視覺模擬。英偉達 20 年圖形處理和 AI 計算的經驗,對機器識別的助益很大。

目前的機器人大多應用於規範流程的機械化操作。如無人送貨、無人倉、掃地機器人等,真正可以模擬人類工作的機器人暫未大規模商業化。

開發「模仿人類」機器人的研究團隊不止英偉達一家。2017 年底,豐田推出了可以模仿人類動作的第三代人形機器人「T-HR3」;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今年也提出了可以舉一反三的機器人。

在之前的實操中,該團隊研發的機器人Baxter 學會了撿起彩色盒子和玩具車。他們的目標是機器人必須可以進行所有簡單人類動作,如:打開門,關上抽屜,撿起物體,甚至與人進行身體互動,比如扶持家裡的老人。

這些機器人需要能夠識別不同的人和行為習慣,並從人的動作中學習。理想的狀態下,這些機器人需要預測人類行為,並提前做好準備來幫助他們。


推薦閱讀:

屈賢明:中國將迎來一場由機器人主導的革命
機器人戰勝人類時間表:2061年完成所有人類任務|機器人|人類|人工智慧
二十九,第四節 人可以像機器一樣被製造嗎?
蘇州機器局
谷歌翻譯雖迅猛 人工翻譯莫慌張 一群翻譯在

TAG:學習 | 人類 | 機械 | 機器人 | 模仿 | 行為 | 生產 | 人類行為 | 英偉達 | 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