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名人是怎樣煉成的

在我的眼裡,名人是指那些具有特殊才能,為社會作出了突出貢獻,給大多數民眾的思想、行為和生活帶來較大影響的人,如物理學家錢學森、文學家魯迅、數學家陳景潤名家,還有雷鋒、張思德、焦裕祿等平凡而偉大的人。他們的作為不是給社會帶來了豐碩的物質成果,就是帶來了無價的精神財富。他們的創造影響了一個世紀的國力的發展,他們的思想影響了幾代人的奮鬥目標。在人們的腦海里鑄就了他們永不消失的光輝形象、永不磨滅的歷史豐碑。

但是,現今社會中湧現出來的諸多「名人」的不正常現象,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包裝出來的「名人」。隨著拜金主義時代的悄悄來臨,名人的湧現開始具有炒作嫌疑。有一件事情令我對現代名人的看法發生了一些變化,失去了敬畏的心態。有一天,喜歡塗鴉文字的我接到了一封某機構運作的全國徵文大賽編輯部的來函,上面寫到:「XXX先生,您好!你的大作《XXXXX》獲得一等獎,將收入我部編輯的《名人名作集》。請將你的簡歷和照片寄來,以便統一正規出版。」我始覺竊喜、既而驚訝!我也可以成名人?接著看下去時,就發現了生產「名人」的目的:「為了保證此書的順利出版,請你在一個月內將編輯出版費用880元郵匯到我部或者購買本書4冊,每冊單價220元。否則視同放棄。」哦,原來商家在利用人們的功名思想在謀取利益。一目了然,你給我財,我幫你揚名!對於功名的引誘,確有點動心,只是還有點自知之明,沒有理睬。其實,真正不朽的名人是不需要金錢包裝的,他們的思想和業績如同太陽的光芒,映照著人們的心靈,誰也不會忘記。相反,那些靠包裝的「名人」,也許名噪一時,終究是曇花一現罷了。名人斂錢的德性。名人代言一次廣告就能賺取成千上萬的財富,參加演出一場電影或者一部電視劇又能賺得缽滿盆溢,但是名人賺錢的方式卻存在很多令人思考的問題。賺錢需要符合道德,但是現在很多名人賺錢的方法並不道德,甚至是在危害別人的利益,最近經常出現這樣的新聞,某某名人因為代言虛假廣告而被罰款的事情。如何慶魁,對於這位「名人」,說句實話,我很不欣賞他的作為,對他的一些作品也很反感,尤其是一系列的小品,笑了之後都是空洞的。而他的為人更是很不值得恭維的。他所代言的很多廣告都是虛假的,不僅給消費者帶來了很多欺詐,而且在事情暴露後,他也是拒絕承認自己的錯誤,就拿他代言的萬里大造林來說,這其實不是真正的公司,而是一個以欺詐消費者為目的的傳消集團,當這個虛假的公司被警方查封時,何慶魁依然拒絕承認自己拿了這家公司的形象代言費百萬元,即使在警方多次找他索要時,他也拒絕返還所得。從這一點上看,暴露出如今許多名人賺錢方式上存在的問題。名人賺錢也需要取之有道,在不損害別人利益的情況下賺錢才是正確的。財富並不是萬能的,不要以為你通過卑劣的手段取得財富就能得到別人的尊敬與仰慕,真正值得尊敬的名人是那些為了道德與名義而寧可捨棄財富的名人。削尖腦袋想當名人。這種現象在當今是堪稱無所不在的「風景」了:無名之輩絞盡腦汁想當名人;稍有名氣的千方百計想擴大「名氣」;已是「名人」的則最大限度發揮其「名人效應」:小「名人」想當大「名人」,省內「名人」想當全國「名人」,國內「名人」想當「國際名人」……「名人」的大量湧現,正與物慾橫流的市場經濟有關。管他姓何名誰、來自哪方,只要一成「名人」,就有望名利雙收財源滾滾。正所謂英雄不問出處,有名即有利也!

還有些名人,我覺得這些人並不足以讓有文化有品位的人來津津樂道。先說文人,就從余秋雨開始吧,如果是從他的資歷或者確切地說是職稱方面來講,我覺得稱其為老師一點不足為過。他老人家畢竟為中國當代文學付出了不少,確切地說是寫了不少,但是否能稱之為貢獻我覺得還要後人來評說。至於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什麼金盆洗手啊封筆啊歸隱啊假捐款啊,我看是他老人家想要去體驗一下另一種的刺激感覺而已,跟我們整天上班累得夠戧之後跑到酒吧里抽著萬事發喝著威士忌聽著布魯絲的感覺其實是一樣的,如此而已。至於那個叫王朔的無非就是個一心想出名的耍弄文字的小丑而已,不足掛齒。 再有中央電視台里的某些主持人,其實他們能稱為名人嗎?只不過因為工作性質的原因跟全國人民混了個臉熟而已,我相信他們做主持跟我們給人打工一樣,也不過是為了混口飯吃,做不好也要扣錢挨批評的,只不過崗位不一樣罷了。可是他們現在非要以名人自居,又要出書又要立傳,還動不動到處吵著要打官司。

唉,人不知天高地厚的時候真的很可怕,其實就那麼點道行,再大的本事也沒有。有句話說得好,說什麼讓只狗在中央電視台上報一回新聞聯播,這隻狗肯定也會成為一隻「名狗」。但狗真的能代替人嗎?現實社會就這麼一回事,很多人走了一個誤區,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並不仔細地去拿自己的腦筋去分析,人云亦云,結果就捧出了這麼一堆所謂的「名人」。

然而,真正的名人大多是反感「名人」稱謂的。所以古人有「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之說。魯迅先生視謙恭為「向上的車輪」,正是看淡功名利祿,才成為一代巨匠和萬眾敬仰的「民族魂」。大文豪巴金多次說「我不是名人、也不要當名人」,一貫反對修建「巴金故居」和以他名義搞評獎或基金會。學者、書法家啟功66歲時自撰墓志銘曰「中學生,副教授。博不精,專不透。名雖揚,實不夠。高不成,低不就……計平生,謚曰陋。身與名,一齊臭。」令人想起蘇軾「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和泰戈爾「當我們大為謙卑時,便是最接近偉大的日子」的名言。

被譽為「當代畢昇」的王選對無處不在的「名人現象」也深惡痛絕,他曾酣暢淋漓地剖析名人和凡人的差異:「名人用過的東西,就成『文物』了,凡人用理是『雄辯』,凡人就是狡辯;名人跟人握握手叫『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結人過的則是廢物;名人做一點錯事,叫『名人軼事』,凡人就是犯傻;名人不修邊幅叫『藝術家氣質』,凡人就是邋邋遢遢;名人喝酒叫『豪飲』,凡人就是貪杯;名人老了被尊稱『王老』,凡人只能叫老王……我現在似乎慢慢在變成『名人』了,我一定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不被『名人』的稱謂捧殺!」王選的偉大和清醒正在於此!在名人吃香走紅的當今,這些話尤其振聾發聵!相聲大師馬季,生前最愛題的字是「專心致志,寵辱皆空」,這八個大字應該成為名人和准名人們的座右銘啊。 最後我要說的是,名人不是偉人,但偉人經常是名人,很多人對這兩個概念有混淆之嫌。偉人是偉大的人,是做出過傑出貢獻的人;而名人,往往只是出名而已,他們什麼也不是,更不值得景仰。

推薦閱讀:

梁啟超簡介 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名人傳記
墨香集—名人佳作.真友書法.抄寫《增廣賢文》(001—050)
名人自嘲
《名人酒故事·張大千》筆記
你為什麼喜歡孫紅雷?

TAG: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