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話劇就是動作誇張、大吼大叫?這可能是你對它最大的誤解

話劇演員應該如何平衡舞台表演時的誇張和真實?

賀蘭喬月,憧憬光明,就不會懼怕黑暗。(微信:deerland)

拋開書袋,聊個私貨,不一定對,重在討論。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我在東西方文化的交匯處學習戲劇,在專業方面影響最深的幾位老師,他們戲劇理念的「核心」分別是:

中戲 / 上戲斯坦尼

古希臘戲劇

法國丑角(?)

英國莎士比亞(?)

形體戲劇

義大利即興喜劇

美國百老匯歌舞劇

江湖武藝貴精不貴廣,以下觀點僅代表我這個野路子的個人歸納和這階段的淺顯感悟。

我們普通觀眾聊起戲劇,會聊些什麼:

莎士比亞、契訶夫、斯特林堡、斯坦尼名字很長斯拉夫斯基、《演員的自我修養》、斯特拉、布萊希特、間離、現實主義、自然主義、荒誕派、體驗派、方法派、誇張......

等等,好像混進了什麼奇怪的東西——誇張?(喬月你到底在演什麼= =|||嚴肅臉??????)

「話劇演員就是要誇張。」可能是觀眾對戲劇藝術的最大誤解之一。

的確,我們進劇場看到的戲,台上的演員好像說話誇張、行為誇張,全然不是日常中行事的樣子,和電影電視里也不一樣,有種怪異的儀式感,然而歸本溯源一下,在古希臘祭祀酒神 Dionysus 的典禮上,歌隊長們戴著面具,穿著長袍、厚底鞋,持手杖,看起來大概是醬的:

面具延伸了演員的五官;

長袍延伸了軀幹;

厚底鞋和手杖延伸了四肢。

所有的這一切並不是為了逗比,而是使演員看起來更「大」一些。

這一切除了美觀外,也是很有功能性的,因為當時的露天劇院(amphitheatre)是醬的:

這個公元前四世紀建造的劇場叫 Epidaurus,圓形舞台直徑二十餘米,可以容納 15,000 名觀眾。

在當時的條件下,沒有 LED 屏幕可以轉播演員的表情特寫,也沒有麥克風和環繞音響等擴音設備,要讓所有觀眾儘可能地接受到演員的信息,不僅要藉助道具和服裝「放大」演員的肉身,動作和語言的「誇張」也很有必要。

當一種表演方式存在的時間長了,它就會形成其獨特的風格。

但放大和誇張僅僅是傳遞信息的手段,而不應該是目的。

題目里的「真實性」其實是基於傳統的亞里士多德式戲劇來談的。

亞里士多德式戲劇就是創造幻覺。

演員通過摹仿可能出現的真實的人物,來使觀眾認同,進而認同舞台上的整個時空。通過把觀眾的內心幻象實體化,達到觀眾的情感宣洩和釋放。

整個西方現代傳統戲劇,就是以提供幻覺為主的。特別是現實主義和自然主義,要求演員、燈光、服裝、道具、音效、舞美都越真實越好,這樣才能造一個最真實的夢。

可是幾千年來,我們都在不斷地把生活中的人和事搬上舞台來,這樣很悶耶!!!

藝術是要隨著時代發展進步的。

二十世紀的西方戲劇,其實越來越遠離了亞里士多德的《詩學》概念,從皮斯卡托到布萊希特,他們打破了幻覺劇場,變成了一個表演和美學的多元化藝術。

一名演員必須擁有豐富的想像力,想像力要無拘無束,不受自我意識的控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對於演員來說,哪有什麼誇張與真實的平衡,誇張是傳達情緒和信息的工具,真實是創造幻覺的工具。

重要的是運用好這些那些的工具,去創造人物的尺寸感和高度。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

更多討論,查看 知乎圓桌 ·劇場內外

查看知乎原文(78 條討論)
推薦閱讀:

舞台監督工作實錄,站在最光明最黑暗的角落
如何評價改編自同名話劇的電影《你好,瘋子!》?
杜若溪的話劇作品?
「老師,我要偷我的考試題」《青春禁忌遊戲》請入局
職場圖鑑 | 「這傢伙是一個怪才」竟促成了我對話劇的執念

TAG:話劇 | 動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