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煌教授五十味葯證 豬苓
07-17
豬苓 豬苓為多孔科植物豬苓的乾燥菌核,產地較多,以陝西產者質量較佳。《神農本草經》謂豬苓「主痃瘧,解毒,蠱疰不祥,利水道」。《傷寒論》人2方次,《金匱要略》人3方次。 ●原文考證 豬苓湯治「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若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白虎加人蔘湯主之;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223條);「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319條)。從《傷寒論》原文來看,豬苓湯主治與白虎加人蔘湯證極為相似,兩者皆有渴欲飲水、不惡寒反惡熱,身重腹滿、口苦咽燥等證,但臨床上兩方證的區別相當大。白虎加人蔘湯證為「口乾舌燥」,豬苓湯證為「小便不利」。前者是津液不足,後者是水濕內蓄,性質相反,不可誤用。此外,仲景有「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豬苓湯」(224條)的說法,陽明病的外證為「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183條),由此可見,身熱、汗出少或無汗而渴、小便不利者,可使用豬苓湯。 豬苓散治「嘔吐而病在膈上,……思水者」。思水,即口渴。 五苓散治「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71條);「傷寒,汗出而渴者」(73條);「發汗已,脈浮數,煩渴者」(72條);「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裡證,渴欲飲水」(74條);「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156條)。以上5條,口渴者五,發熱者三(傷寒也屬發熱之列),脈浮者二,汗出者二,小便不利者二。則可見口渴發熱、汗出、小便不利是五苓散的主治。 豬苓與茯苓均主治口渴而小便不利,其區別在於,茯苓治眩悸,豬苓治熱淋。 ●仲景方根 豬苓茯苓:主治小便不利。方如豬苓湯、豬苓散、五苓散。 茯苓豬苓澤瀉:主治小便不利,渴欲飲水者。參見茯苓條下。 方名 豬苓用量 主要配伍 豬苓湯 1兩 茯苓澤瀉阿膠 滑石 豬苓散 等分 茯苓白朮 五苓散 18銖 茯苓澤瀉 桂枝 白朮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韓玉森教授治療乙肝特效方
※美國教授諷中國遊客缺乏公德:兒時即養陋習
※【陳兵教授專欄】緣起與性起(一)
※怎麼利用google學術 搜索作者為「A,b」,單位為「c」的作者所發的所有英文論文?
※樓宇烈教授 漫談儒釋道「三教的融合」
TAG: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