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籌備宋慶齡葬禮始末 23-解放周末·博聞-解放日報
07-17
上海籌備宋慶齡葬禮始末
張潔明今年是宋慶齡逝世30周年。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在北京逝世,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國務院沉痛宣告,決定為宋慶齡舉行國葬,以表達我國各族人民的沉痛悼念。按照國葬程序,6月4日,宋慶齡的骨灰在鄧穎超、烏蘭夫、廖承志、陳慕華等中央領導和宋慶齡的親友護送下,由專機從北京移送上海萬國公墓宋氏墓地安葬。那麼,宋慶齡為何安葬在宋氏墓地?她的葬禮又是怎樣籌備的呢?「李姐的骨灰葬在左邊,平行的右邊是我的」1981年2月5日,跟隨宋慶齡50多年的保姆李燕娥在北京去世,宋慶齡在安排她的後事時批示:「我一直答應讓李姐的骨灰埋葬在我父母的墳的邊頭,要立她的碑,我以後也要埋在那裡。」當時,宋慶齡委託時任上海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副局長的李家熾負責落實李燕娥墓的修建。上海萬國公墓宋氏墓地,是宋慶齡父親宋耀如生前所購。宋氏夫婦曾與子女約定,一家人死後要葬在一起。1918年宋耀如去世後即安葬於此,1931年宋慶齡母親病逝後與宋耀如合葬,宋氏墓地因而得名。第二年,宋慶齡兄弟姐妹在父母的墓地上建立了墓碑、石欄等地面設施。文化大革命中,萬國公墓遭到破壞,宋氏墓地也未能倖免,宋慶齡父母墓的墓碑和地面設施均被毀壞。在周恩來的關心下,上海方面很快恢復了宋墓,但沒有恢復墓碑,僅豎了一塊小碑,左下角立碑人處只有宋慶齡的名字。在修建李燕娥墓的過程中,宋慶齡的好友、鄒韜奮夫人沈粹縝帶著宋氏墓地的圖紙到北京向宋慶齡詳細彙報。當時,宋慶齡「戴上眼鏡,細細觀看圖紙」,指著圖紙說:李姐的骨灰葬在左邊,平行的右邊是我的。因為是小輩,都要比父母的墓穴低一些。她又指著父母的墓碑說:立碑人要將宋家6位子女的姓名都刻上,恢復原貌。不久,解放前在萬國公墓擔任管理員的李通海根據回憶,繪製了宋氏墓地和墓碑的圖紙。圖紙完成後,由《文匯報》記者翻拍,照片送北京請宋慶齡審閱。宋慶齡審閱後認為式樣與原來的完全一致。1981年4月2日,李家熾主持為李燕娥在萬國公墓宋氏墓地舉行了簡樸的安葬儀式,宋慶齡送了花圈。宋慶齡安葬在上海,是上海人民的光榮1981年3月14日,年事已高、重病纏身的宋慶齡最終被確診罹患「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中央在組織醫療專家對宋慶齡進行積極救治的同時,開始考慮她的後事安排。3月下旬,中央辦公廳副主任馮文彬約見正在北京開會的李家熾,向他介紹了宋慶齡的病情並轉達中央準備為宋慶齡舉行國葬的決定。中央指示,遵照宋慶齡的願望,她身後將安葬在上海萬國公墓宋氏墓地,上海方面必須馬上開始墓地的準備工作。帶著中央的指示,李家熾飛赴上海彙報。市委書記陳國棟立即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擴大會議,他在會上指出,宋慶齡安葬在上海,是上海人民的光榮。上海市委一定要按照中央的指示和宋慶齡的意願,保證完成這項政治任務。對上海來說,籌備宋慶齡安葬不僅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而且刻不容緩。根據市委的指示,上海立即成立了由市政府辦公廳秘書長張甦平任總指揮、相關單位參加的宋慶齡安葬籌備工作班子。總指揮張甦平在召集會議布置任務時特彆強調,一要保密,二要突擊,各單位要抓緊準備。相關單位領受任務後,各自又成立了工作班子,全力以赴投入各項準備工作。民政局專門研究了三種棺葬方案籌備宋慶齡國葬的首要任務是修建宋慶齡墓,修建宋慶齡墓的第一項工程便是恢復萬國公墓宋氏墓地。由於文革時期對公墓的破壞,要恢復的不僅僅是宋慶齡父母的合葬墓和墓碑,還有墓蓋、石欄等地面基本設施和周圍環境。當時,民政局負責萬國公墓內部的各項準備工作,園林局負責綠化環境布置,公墓周邊道路和公墓內道路的整修則由城建局負責。因宋慶齡尚在病中,各項工作只能在內部秘密進行。據當時的城建局副局長鄭定能回憶,為整修周邊的虹橋路和張虹路,他們成立了一個約40人組成的大修隊,所選隊員均經過精心挑選,政治上可靠,能吃苦,保密意識強。4月初,民政局聯繫蘇州楓橋石廠進行宋氏墓地的修復工程後,也抓緊進行修建宋慶齡墓以及安葬準備等工作。開始時,由於中央未明確棺葬還是骨灰盒安葬,民政局專門研究了三種棺葬方案,組織殯葬工人進行抬棺下葬演習。當時準備使用萬國公墓保存的一口義大利銅棺,演習時還仔細測算了銅棺重量和遺體放入後的重量。後來,中央了解到中共八大期間,宋慶齡曾與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領導同志在一份關於死後實行火化的建議書上籤過字。民政局很快以骨灰盒安葬方案設計了墓穴,並聯繫上海大理石廠製作大理石墓槨放置骨灰盒。5月底,宋氏墓地恢復工程按期竣工。修復後的宋氏墓地從原來的145平方米擴大到195平方米,周圍種植柏樹、松樹等常綠植物,營造莊重肅穆的氣氛。墓地居中是宋慶齡父母的合葬墓,墓碑上,立碑人刻上了宋慶齡兄弟姐妹6人的名字。墓地西側是剛落葬不久的宋慶齡保姆李燕娥墓。新建的宋慶齡墓位於墓地東側,墓碑採用卧碑式,長120厘米,寬60厘米,墓的大小、位置與李燕娥的墓完全一樣。為宋慶齡安葬方案,一天內往返京滬5月14日晚,宋慶齡突發高燒病危。19日,總指揮張甦平召集各相關單位,討論宋慶齡的善後問題,市長汪道涵作了重要講話。之後,上海成立了一個精幹辦公室,積極進行有關迎接宋慶齡骨灰和舉行安葬活動的籌備。由於宋慶齡病情不斷惡化,安葬方案提上了議事日程。5月24日深夜,在廖承志的安排下,中央辦公廳副主任高登榜和李家熾在人民大會堂商議宋慶齡的安葬方案。安葬方案主要包括出席葬禮的人員範圍和人數、安葬儀式程序等。方案商定後,高登榜連夜將方案報請主持中央工作的胡耀邦審定。第二天一早,李家熾帶著胡耀邦批閱同意的方案複印件和中央要求上海「照方案執行」的指示飛赴上海。午後,李家熾又帶著上海市委擬定的關於宋慶齡安葬的執行方案飛回北京彙報。5月29日晚,宋慶齡在北京逝世。上海市委連夜召開會議。在市長汪道涵主持下,制定了迎接宋慶齡骨灰和安葬典禮的具體方案。虹橋機場、萬國公墓實行封閉,由武警守衛安葬準備迫在眉睫。市委領導多次親臨墓地、機場檢查工程和布置情況,提出修改意見,許多方案經過試驗和調研後及時進行調整。為使安葬典禮安全莊重,市委領導決定,在安葬典禮上用一塊較薄的大理石槨蓋板暫時替代重達160斤的花崗石蓋板。為迎接宋慶齡的骨灰,市委領導親自驅車沿虹橋機場到萬國公墓的行車路線察看,發現原計劃的行車路線中萬國公墓至延安西路路口的虹橋路路段,路面狹窄,兩旁房屋陳舊雜亂,影響觀瞻,當即研究決定行車線路改走延安西路、中山西路,再轉入虹橋路、張虹路進萬國公墓。萬國公墓還進行了綠化環境布置,墓地新建了旗杆,安裝了路燈。萬國公墓接待室進行了布置,準備在安葬前暫時放置宋慶齡的骨灰盒,接待室內還開通了一架「紅機」,以便與虹橋機場直接聯繫。葬禮準備進入了倒計時。總指揮張甦平要求,自6月3日中午12時起,虹橋機場、萬國公墓實行封閉,由武警守衛,準備迎接和安葬宋慶齡骨灰。她回到了生於斯長於斯、傾心熱愛的故土6月4日,當護送宋慶齡骨灰的專機到達虹橋機場時,機場上響起了悲壯的《葬禮進行曲》。載著宋慶齡骨灰盒的靈車,在滿懷哀思、默默哀悼的上海市黨政領導和宋慶齡親友以及上海各界人士中間,緩緩駛出機場,駛向萬國公墓宋氏墓地,數萬群眾默默地肅立在虹橋路、中山西路、張虹路的兩邊,悲痛地目送靈車。靈車緩緩駛進了用青松翠柏紮成的萬國公墓大門。整修一新的萬國公墓國旗低垂,莊嚴肅穆。宋氏墓地上龍柏蒼翠挺拔,冬青環繞四周。宋慶齡墓穴周圍放著宋慶齡生前喜愛的蘭花、杜鵑花和鬱金山草。宋慶齡的遺像矗立在墓地上,兩側擺列著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中央軍委、全國政協和全國婦聯、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對外友協送的花圈,還有上海市黨政軍領導機關、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以及中國福利會獻的花圈。9時50分,中共上海市委第一書記陳國棟宣布宋慶齡骨灰安葬典禮開始。參加葬禮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上海市領導、宋慶齡的親友以及各界人士在墓前肅立默哀。在悲壯的《葬禮進行曲》聲中,宋慶齡的骨灰盒安然放進了潔白如玉的大理石墓槨。隨後,鄧穎超、烏蘭夫、廖承志、陳慕華和上海市負責人、宋慶齡的親友等緩步繞墓一周,把一朵朵宋慶齡生前喜愛的黃色香石竹花,輕輕地放在她的墓地上。宋慶齡,這位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中華民族的優秀女兒,回到了她生於斯長於斯、傾心熱愛的故土,與患難與共、情同手足的保姆一起,靜靜地長眠在父母的身邊。
推薦閱讀:
2011年5月27日 23:23-解放周末·博聞 稿件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張潔明
|
|||
推薦閱讀:
※391.與喵共舞205~周末活動
※482.與喵共舞246~周末跳舞學琴
※如何在北京過個有意義的周末?
※【周末】 「努力」的陷阱
※周末,一起去看屋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