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資本參與水土保持形成特色產業

《 人民日報 》( 2016年05月27日 15 版)

  本報北京5月26日電(記者趙永平)政策措施推動,民間投資用於水利建設的投資比重不斷擴大。「十二五」期間全國民間投資用於水利建設資金964億元左右,為「十一五」期間5.4倍,非財政資金在水利建設投資中的比重進一步提高。

  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重大水利工程試點取得積極進展。2015年,選擇黑龍江奮鬥水庫、廣東韓江高陂水利樞紐、湖南莽山水庫等12個項目作為第一批國家層面聯繫的試點,探索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目前,莽山水庫工程總投資16.14億元,通過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帶動社會資本投資1.26億元;廣東韓江高陂水利樞紐採用BOT模式,吸引社會資本投資19.56億元,約佔工程總投資的32%;其他試點項目正在與社會資本方進行洽談,部分已明確政府與社會資本的合作模式、操作方式等。

  民間資本參與農田水利建設。2012年水利部出台實施細則,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農田水利建設。遼寧葫蘆島市綏中縣楊家溝農場採取PPP模式,由農場經營者出資200萬元,政府補助80萬元,建設高標準果樹灌溉2000畝。吉林白城市節水增糧行動項目採取PPP模式,財政投入500萬元,受益農戶自籌資金400萬元,完成了電力配套工程建設,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此外,民間資本參與水土保持建設形成了特色產業。據統計,「十二五」期間,全國民間資本參與水土保持建設共增加林草植被面積2310萬畝、坡改梯面積650萬畝,增加糧食產能20405萬公斤、年均每畝增收2887.6元、人均增收6.9萬元,共吸收剩餘勞動力109.08萬人,促進脫貧19.65萬人,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推薦閱讀:

新零售也救不了「苦」咖啡【小飯桌觀察】
天津臨港產業區 ——投資600億,填海造地120平方公里
【解析】消費心理是如何影響文化產業的
香港地產業大事記
分論壇二:產業轉移與重構

TAG:社會 | 特色 | 資本 | 產業 | 形成 | 參與 |